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战略
牛东1风险探井重大发现及其意义1-7

摘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风险探井牛东1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这是继1976年任丘潜山发现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牛东1井深潜山油气藏勘探历时33年,经历了6个勘探阶段,华北几代勘探家持之以恒,持续进行先进物探技术和方法攻关,不断建立和完善潜山地质结构,最终在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及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后完全落实潜山形态,标定牛东1井。落实潜山圈闭的同时,深化研究、创新认识,综合评价潜山成藏条件,降低深潜山勘探的风险。牛东1井的成功,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最深的高产油气藏,打开了冀中坳陷深潜山勘探的新局面,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深层勘探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石油“十一五”天然气勘探新进展与未来大气田勘探新领域分析8-13

摘要:中国石油“十一五”天然气勘探取得许多新成果和新进展,天然气储量增长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发现和落实了一批规模储量目标区,形成了六大天然气勘探的主探区。分析认为,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柴达木、松辽和准噶尔等六大盆地的大面积砂岩岩性、海相碳酸盐岩、前陆盆地冲断带和火山岩气藏等勘探领域是中国石油未来寻找大气田的主要领域,生物气和非常规气是中国石油未来寻找大气田的重要接替领域。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多样性探讨14-18

摘要: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导致了中、古生界油气演化的复杂性,产生了成因多样、成藏规律复杂的油气藏。按成因分析角度出发,可将南方中、古生界油气藏分成原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和再生烃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有孔隙型(鲕滩和生物礁)、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各储集类型主要受特殊的沉积成岩相带和构造所控制。有效的保存条件及成藏要素在时间及空间的良好匹配关系对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未来勘探方向:寻找具有次生、再生烃气源和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遭受淡水淋滤而形成的次生孔隙或海水与淡水混合作用而成的白云石化储层及微裂缝储层,寻找加厚的生储盖组合区域。

库车坳陷西秋构造带盐下低幅度构造圈闭研究及勘探思路19-24

摘要:库车坳陷西秋构造带资料解释存在“浅T8”解释方案和“深T8”解释方案的争论,地震层位的不同地质层位确定,造成盐下构造的解释方案、圈闭性质及大小、高点埋藏深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西秋构造油气勘探思路和部署引向截然不同的方向。综合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分析,西秋构造带古近系盐层内部的稳定地震反射层是盐层内部膏泥岩的反射,而不是白垩系砂泥岩的反射。因此,西秋构造带不存在大型盐下构造圈闭的可能,应该立足于“西秋构造带的盐下构造为北倾单斜带上的低幅度构造圈闭”认识,进行西秋构造带盐下圈闭油气勘探的整体部署。

黄河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的新认识及勘探效果——来自BZ28-2S油田勘探历程的启示25-29

摘要:BZ28—2S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是中海油2006年发现的浅层优质中型油田,石油地质储量4500×10^4m^3,油田于2009年投产,年产180×10^4m^3。油田产层为明下段,埋深主要在900~1600m,明下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盖组合良好。BZ28-2S油田发现历程曲折,20世纪80年代曾因毗邻构造浅层勘探失利终止了勘探,直至2005年在评价邻区BZ34—1等油田过程中积累了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的新认识,BZ28-2S油田才迟滞24年之后终被发现。在BZ28—2S油田评价过程中也进一步验证了油气运移断层、中转站成藏模式、油层强振幅等钻前认识。BZ28—2S油田的发现历程再次启示勘探人员在老区勘探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油气。

塔河油田阿克亚苏三叠系下油组沉积演化与油气关系30-36

摘要:塔河油田阿克亚苏三叠系下油组为厚层的上泥下砂的良好储盖组合,主要发育缓斜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三角洲平原亚相上的辫状河道、心滩和前缘亚相的河口坝构成了下油组的主砂体。实际勘探表明,厚层块状的河道砂体、河口坝往往是地下水层的主要载体,油气主要产于顶部的薄层心滩砂体内,形成上油下水的局部低幅度次生油气藏。究其原因,首先是沿断裂运移来的油气主要聚集在上部的上油组和中油组的河道砂体中,下油组充注程度不高;其次是下油组连通性很强的河道砂体网络发育,造成油气容易运移输送,而不易聚集成藏,只有在低幅构造上发育的心滩尖灭砂体内才能形成油气聚集,加之运移距离远,形成零星发育的低幅构造一岩性油气藏。因此,确定心滩砂体的分布范围和低幅构造的叠合关系,弄清连通河道砂与断裂的时空匹配关系等因素,才是阿克亚苏三叠系下油组进一步勘探的关键。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技术
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37-41

摘要:目前由于油气勘探技术的提高,国内物性较好的沉积岩储层油气资源逐步被发现和开发,而火成岩和基岩变质岩中裂缝储层在华北、辽河油田、大庆等油田相继发现巨大的油气资源,也使裂缝储层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以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在建立层序格架和精细断层解释基础上,进行构造应力场模拟,通过构造曲率、最大主应变、最大主应力等参数对构造裂缝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分布与构造断裂体系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裂缝发育带分布在不同方向的两组断层相交部位、正断层或逆断层的上盘附近。裂缝预测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断层的位置和方向的精度,地层横向厚度和密度变化较大也对预测精度产生影响。

速度预测存在的误区及问题研究——莺-琼盆地天然气勘探典型实例分析42-46

摘要:钻前准确预测有利目标的速度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追求的梦想。对于开发比较成熟的区块,利用多种已钻井的VSP速度,结合精细的速度处理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速度,达到较小的预测误差;但是对于海上探井较少或是勘探新区而言,速度预测结果就存在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的产生既有没有探井或是探井比较少的原因,也有速度预测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问题的原因。例如直接应用处理得到的成像速度进行时深转换和压力预测;建立速度体可以提高时深转换速度精度等。以莺-琼盆地几个典型的实例进行分析,得到几个常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判断重处理速度的准确性,如何完成速度重处理;测井速度与速度谱速度存在系统误差;速度谱资料受本身精度的限制。

南海西部油田低阻油气层成因及评价方法研究47-50

摘要:通过对南海西部油田岩心观察及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除认识钻井液侵入深、油气层厚度小等导致低阻的因素外,还从岩石学入手揭示了沉积环境所导致的低阻油气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方法,注重岩心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沉积及成岩作用研究,采用适当的测井方式和测井系列,在南海油田的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海外油气田新项目储量评估中的储层参数研究51-57

摘要:海外油气田新项目测井评价研究涉及处于不同勘探开发的各种油气藏类型,油气储量是油气资源投资的核心资产,测井技术对油气储量评估影响很大。在油气储量计算中,通过分析计算储量需要的储层孔隙度、平均含水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等几个主要参数的精确性对储量不确定性的影响,来消除测井计算的误差对油气储量的影响,从而对油气储量给予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完成海外油气田新项目测井评价研究。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海外勘探
南美奥连特-马拉农叠合盆地原型性质探讨58-61

摘要:南美奥连特-马拉农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原型盆地的发育阶段。利用大地构造及沉积古地理研究方法,结合古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该盆地是一个自晚古生代开始发育的叠合盆地,包括4个原型盆地发育阶段,分别是晚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阶段、三叠纪-侏罗纪陆相裂谷盆地发育阶段、白垩纪边缘海盆地发育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发育阶段。

苏丹Great Unity油田成藏特征分析62-66

摘要:Great Unity油田位于Muglad盆地中央隆起带上,是苏丹1/2/4项目主力产油区块之一。Great Unity构造是一个大型断裂背斜构造,主要发育背斜、断鼻和断块3种圈闭类型,圈闭数量多,Aradeiba A层顶部构造圈闭多达29个。烃源岩为Abu Gabra地层,储层有多套,包括Bentiu、Aradeiba、Zarqa、Ghazal和Baraka等,形成具有多套油水系统的“叠盘式”油藏。其含油层位多,含油井段长,以层状油藏为主。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表明,大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两侧油气富集,断层侧向封堵是形成反向断块有效圈闭的关键。

阿巴拉契亚盆地Marcellus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启示67-73

摘要:随着水平钻井及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北美页岩气得以成功开发并成为北美最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之一,其中阿巴拉契亚盆地Marcellus页岩气藏作为北美资源量最大的页岩气藏为世人所瞩目。根据研究资料,分析了泥盆系Marcellus黑色页岩厚度、有机质类型及丰度、成熟度、孔渗等参数,重点分析了页岩微裂缝的特征及发育机制。将Marcellus页岩气藏地质特征与目前北美页岩气产量最大的FortWorth盆地Barnett页岩气藏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不仅具有相似的构造及沉积背景,并且Marcellus含气页岩在多项石油地质指标上优于Barnett页岩,认为Marcellus页岩气为北美最具发展前景的页岩气区带。我国特殊地质条件决定不能直接套用北美页岩气成藏理论,只要有足够大面积与页岩厚度,黑色页岩大多可形成页岩气藏。综合研究及权衡各地质参数,认为中国上扬子地区多套海相页岩和其他地区陆相暗色页岩地层均具有良好页岩气潜力。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非常规油气
类比技术在煤层气储量评估中的应用74-78

摘要:煤层气独特的产出机理决定了其充分解吸产气需要较长的排采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产能数据,影响了储量提交工作。利用实际生产资料,探讨了煤层气的产出规律,并对各种储量估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类比技术,从地质背景、储层控制与资料录取齐全程度、煤层电性特征、产气煤层厚度、煤层含气量、储层物性和临/储比值这7个方面进行类比分析,以配合其他方法综合论证储量参数、采收率、产能潜力和储量估算,使结果更趋合理、科学和准确。该方法技术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石油地热开发利用模式及前景79-82

摘要:分析了中国石油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所具有的优势,总结出油区地热资源的3种基本类型,据此提出了开发油区地热资源的4种模式,即常规地热水资源、开发模式、油田产出水热资源开发模式、浅层地热资源开发模式和中低温地热发电利用模式。根据自身优势及国内能源状况和国家政策,展望了中国石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前景。中国石油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应依托油田,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废弃井和油田采出水,进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能耗,改善油区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地热资源温度较高区域可以进行中低温地热发电。中国石油自身能源消耗量大,节能减排空间大,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前景极为广阔。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F0003-F0003

摘要:《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分析、跨国油气勘探、油气勘探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争鸣等,欢迎油气勘探领域的管理决策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ABSTRACTI0001-I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