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战略
盆地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浅析1-5

摘要:分析中小盆地近几年勘探进展并取得4点启示:近几年勘探成效超过预期,盆地有望成为现实的增储领域;生油凹陷的深陷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能否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是盆地迎来勘探高峰和勘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技进步是实现勘探突破的重要保证。依据8个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小盆地21个凹陷的最大油藏规模与凹陷资源丰度、资源规模关系探索建立了盆地评价优选标准,并针对中石油21个盆地开展了评价优选和勘探潜力分析,确定了6个Ⅰ类盆地和8个Ⅱ类盆地勘探前景可观。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中小盆地发展战略研究,并提出了将勘探重点由构造高部位转向凹陷深陷区和分4个层次开展部署的勘探建议。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地质新认识带来油气勘探新突破——以准噶尔盆地中国石化区块勘探为例6-13

摘要:思维创新和科技创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在勘探程度逐渐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地质认识、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工作精细程度、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会使得老区勘探有新成果,新区勘探有大突破。简要总结了2001年以来中国石化进入准噶尔盆地后所开展的勘探工作,所形成的勘探思路和地质认识,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期通过学术交流,相互促进对盆地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思路的调整,加快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14-19

摘要: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三叠系储层为例,首先指出“三低一高”的储层岩石学特点易使储层遭受压实,但差中有优,特别在4000m以下孔隙度表现出明显变好的趋势。其次,分析了储层孔隙影响因素,并认为有机酸溶蚀和油侵作用是储层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镜下观察储层溶蚀现象比较普遍,通过酸溶反应实验模拟确定了溶蚀矿物,并证实了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改善有较大潜力;探讨了储层含油性对储层孔隙的影响,分析表明同等条件下含油砂岩的孔隙度明显好于不含油砂岩。大量数据分析证实了油侵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自生矿物的生长而使含量降低,从而使深部储层有利孔隙得以保持。

塔北隆起英买2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等效孔隙度模型定量描述研究20-22

摘要: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使用传统的井数据结合地质层位的建模方法无法有效进行储层建模,而常规地震属性提取手段又无法整合测井的信息进行定量储层描述。为了使用地震数据进行定量的储层建模研究,在明确地震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精细解释储层发育段顶面层位的基础上,建立测井纵波阻抗与总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并得到了多个实现的高分辨率纵波阻抗体。使用反演纵波阻抗体和测井尺度下统计的纵波阻抗一总孔隙度关系进行协模拟,得到多个实现的等效孔隙度数据体。等效孔隙度体很好地综合了测井、地震两个尺度的信息,可以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非均质性的定量描述研究。提供了一种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使用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定量储层描述的思路和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长8油层成藏过程分析23-28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位于天环向斜南端,为中国石化探区主要含油气区块。镇泾区块的岩性圈闭形成时间、生烃时间以及成藏时间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镇泾区块的动态成藏过程主要由构造演化特征及圈闭演化特征控制:长8地层由成藏前的北东倾向向成藏后的南西方向翻转。油气藏遭受了调整,由局部砂体凸起部位沿砂体方向向构造高部位持续运移;长8地层由成藏前未形成圈闭至成藏后形成了有利的圈闭窗口,长8地层有利于油气的保存与产出。

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29-36

摘要:楚雄盆地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南缘。红河断裂控制盆地的西南边界,断裂走向在该区域发生大角度转折,由华南地区的北西西向变为研究区的北西向,再到青藏高原变为北西西向。中生代以来,除了受到来自西南部的印度板块北移过程中北北东向持续挤压应力外,由于金沙江一红河断裂的存在,并从燕山期以来多次转换、传递来自中国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板块向西挤压力。在特提斯构造域近南北方向和滨太平洋构造域近东西向的双重挤压作用力下,盆地内最大主应力方向曾发生近南北和近东西向的多次转变,红河断裂发生左行、右行走滑交替,并伴有盆地内块体旋转。同时,红河断裂的走滑运动和应力传递作用也对盆地挤压变形起到了减弱和缓冲作用。在全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基础上,针对楚雄盆地复杂的沉积一构造特征,选择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区域大剖面进行平衡剖面构造演化分析,结合盆地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楚雄盆地基底形成,以及晚三叠世以来盆地动力机制及伴生的构造演化、沉积迁移、生储盖组合、断裂活动、火成岩分布和油气运聚条件进行分析。认为:①盆地内自中生代以来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多次改变,控制了构造迁移、盆地内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厚度、断裂特征和油气运聚的联动效应;②火成岩分布与基底深大断裂的分布密切有关,今后勘探中应注意基底大断裂的识别;③盆地内西部坳陷具有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盖层厚、泥质含量高、密封性好的特点,有利于大量油气生成和保存,尤其是西部坳陷中部轴向呈南北一北西延伸的长期继承性坳中隆褶带,是下步优先勘探领域。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成藏期研究37-41

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及均一温度。研究认为,阜宁组经历持续沉降-抬升-再沉降的过程,从古新世阜宁末期到始新世三垛末期大量生烃,油气在始新世三垛期开始连续充注成藏。油气充注深凹带早于北斜坡,三垛期为高邮凹陷主要成藏时期。油气主要成藏期与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时间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充注成藏。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岩石组构特征及中、新生代差异变形机制42-47

摘要:受不均衡的陆内造山及多期构造叠加复合,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具差异构造变形。通过4条典型岩石组构剖面的建立,各组构极密图均显示斜方或三斜对称,且各剖面南段均发育小圆环带,反映了各样品均经历了NE—SW和NW—SE两期不同方向的近水平挤压作用,其中商城-潢川以西NE—SW方向挤压作用为主,而以东则两方向的挤压作用强度较为类似,且西峡-伊川剖面南段还发生过强烈的垂向隆升作用。以商城-潢川-带为中间调节带,印支期与中燕山期强烈逆冲推覆作用从东向西发生时空迁移,加之不均匀收缩变形过程中横向断层调节,且新近纪郯庐断裂作用的复合,是造成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的根本原因。

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条件再认识48-53

摘要:运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实际勘探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气源成因和运移通道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盆地内巨厚的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及第四系富有机质沉积岩可生产大量的热成因气和细菌成因生物气,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气源;盆地内断裂和底辟构造发育,把热成因气源源不断从深部运移到浅层,与生物气混合,在浅层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气源区:生物气区和混合气区,这两种成因气是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与深部油气藏的气源成因有密切的关系,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为南海北部水合物最具潜力的勘探区。

论油气成藏系统54-58

摘要:油气成藏系统定义为在有利的地质环境控制下,油气的生、储、盖、运、圈、保等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成藏功能的统一集合体。它把成藏单元看做是复杂具一定封闭性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层次、关联、开放、动态、可对比等特性。成藏系统的研究要以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把系统的整体性放在核心地位,对各成藏要素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找出主控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经综合集成,最终确定成藏功能的大小。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技术
库车坳陷山地复杂构造速度场研究及其应用效果59-64

摘要:在库车坳陷盐下构造油气勘探中,因受上覆地层构造形态和层速度结构的影响,在时间剖面里发生畸变而形成假构造,与地下实际构造形态存在很大差异。变速成图过程包括构造建模和速度场建立这两部分,而速度场精度成为影响圈闭落实精度“瓶颈”之一。采用多种有关的速度信息(测井、地震、沉积相、构造、压实及应力)建立的速度场,具有高的精度,更能反映地层速度的纵横向变化。为变速成图提供准确的速度模型,有效地校正时间剖面上的构造畸变现象,从而提高构造圈闭落实精度。

海上原始地震资料干扰波的形成与识别65-69

摘要:海上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源,这些干扰源有天然形成的,也有客观的外界干扰,如风浪及海流干扰,海底障碍物的干扰,渔业干扰,各种各样的机械干扰,以及设备自身影响等。在分析海上原始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各种干扰源的同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由这些干扰源引起的干扰波在单炮或者初叠剖面上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并将其总结归类,较为全面地罗列出了几乎所有的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噪声的表现特征。针对这些干扰波在单炮和初叠剖面上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进一步说明了野外采集过程中或者室内数据处理时对这些干扰波的识别方法,并简述了这些干扰和噪声对地震资料的危害程度。

VSP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70-73

摘要:为弥补以往VSP速度求取的盲区,提出了井底下部地层速度分析的方法:在纵波下行初至时间已知的前提下,基于井源距与VSP反射波到达时间的时距方程进行井底下部地层速度求取和动校正。得到速度参数后,使用类似地面地震的数字动校正方法进行动校正。由于VSP射线路径不对称,所以反射点位置的计算是目的层精确成像的基础,在计算出反射点位置后,进行道集抽取、动校正和变叠加次数的叠加成像。通过对直井Walk-away VSP(变偏移距VSP)纵波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海外勘探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大发现及其勘探意义74-81

摘要:2007—2008年间,巴西石油公司在巴西桑托斯深水盆地盐下层序接连发现了3个超大型油气田,使得该区盐下领域成为新的勘探热点。分析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以及盐下油气成藏特征,指出巴西坎波斯盆地、大西洋彼岸的西非宽扎盆地、下刚果盆地的盐下层系,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在沉积时期属同一盆地,并经历了相似的盐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通过类比研究,认为这些盆地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其盐下层系勘探前景十分广阔,应是未来重要的油气战略区。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非常规油气
层次分析法在油页岩选区评价中的应用82-86

摘要: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步骤,并将其运用到中国油页岩目标区的优选中;在此过程中建立了油页岩开发选区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确定了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统一的赋分体系获取指标数值,加权求和得到各个目标区的综合得分。研究表明,影响油页岩开发选区评价的最主要因素是油页岩矿点的地质与资源条件,较关键参数是油页岩含油率、矿体埋深及页岩油资源量。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全国11个油页岩矿点进行评价,可判定黑龙江林口矿区油页岩的综合评价指标得分最高,最具开发前景;其次是延吉老黑山和吉林农安。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F0002-F0002

摘要: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集团挂牌的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油气勘探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它是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于一体的综合物探技术研究机构,自主研发的主要软件产品有:

Exploration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eripheral BasinsI0004-I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