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战略
柯东1风险探井的突破及其战略意义1-5

摘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风险探井柯东1井获工业油气流,这是继1977年柯克亚凝析气田发现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33年来首次重大突破。柯东1凝析气藏的发现,是转变思路、抓住关键难题锲而不舍,坚持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的结果,不仅深化了昆仑山前石油地质认识,而且展现了昆仑山前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为保障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发展,促进南疆三地州人民生活的改善、环境保护及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6-11

摘要: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能源供应体系必将向低碳、高效、环保转变。我国短期内实行的仍然是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体系,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是有序化、低碳化的清洁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将使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和经济竞争格局。我国发展低碳能源,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继续开发利用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新技术达到清洁化和高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加大天然气、煤层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改善能源结构。最积极有效的是实现天然气和煤层气上下游一体化,加快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和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赛汉塔拉凹陷中原区块烃源岩资源潜力分析12-17

摘要: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在早白垩世属于沉降幅度中等、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凹陷。以同生断陷超覆型凹陷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相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剥蚀厚度恢复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对中原区块泥页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预测了中原区块都北洼槽油气资源潜力。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发育一套内陆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其中发育的暗色泥页岩是优质烃源岩,借鉴二连盆地油气田勘探发现的启示,提出了都北洼槽油气成藏规律。对二连新区突破靶区的选定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塔河盐下地区孔洞类储层特征与成因分析18-23

摘要:钻井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揭示,孔洞类储层是塔河盐下地区奥陶系地层中最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该类储层的形成机制不明确,分布特征极其复杂,制约了该区进一步的生产开发。根据研究区内大量岩心样品的分析认为,存在3种不同的孔洞成岩环境,其在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上留下痕迹,成为识别3类孔洞的标志:A类孔洞成岩期为加里东期,成岩环境为准同生期的陆表海台地,缺乏陆源物质暴露,成岩期较早成为其主要成岩特征,其碳、氧同位素值相对较高;B类孔洞形成于海西早期,成岩环境为大规模的陆相暴露剥蚀环境,大量陆源碎屑物质的注入,强烈的地表氧化、岩溶成为最主要的岩相特征,形成相对轻的碳、氧同位素值特征;C类孔洞是与海西晚期热液作用相关的孔洞,埋藏条件下的热液矿物交代原碳酸盐岩基质,是识别该类孔洞最有效的方法,多种流体的混合造成其碳、氧同位素值的特征并不明显。在对研究区孔洞成因机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与各类孔洞相关的储层的空间发育分布特征:A类孔洞储层主要分布于一间房组或良里塔格组地层顶部,纵向上受控于三级层序界面控制,平面上受滩体展布约束;B类孔洞储层根据其产状依附关系,分为盐体尖灭线附近受洞穴发育展布控制的孔洞型储层和盐下主体区受大型断裂展布控制的孔洞型储层,二者有不明显的界线;C类孔洞则主要受控于各级别的较深断裂的展布控制。

珠江口盆地区带法油气资源评价的勘探检验24-29

摘要:2006年笔者曾经采用区带评价方法,即基于珠江口盆地438个未钻圈闭,按照划分的39个评价单元和建立的各单元石油地质模型,预测了各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规模、数量及待发现油气资源量。在给出上述评价的主要参数、评价结果和基本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就珠江口盆地2006—2009年主要探区勘探结果与4年前的预测一一做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2006年预测的基本结论与4年来的勘探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通过这一认识、实践的具体事例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开展系统的区带法油气资源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区带评价应该是油公司勘探地质研究的主线。预测一个地质单元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和数量,预测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地质单元至少找到一个油气田的概率,并随着勘探进程不断修正已做出的预测,是地质评价的核心问题。最后,还讨论了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存在的诸如未钻圈闭的落实与数据更新、白云南部丘状异常体评价单元更倾向于含油还是含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和扩展储量等问题。

羌塘盆地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对沉积序列的控制作用30-34

摘要:对羌塘盆地喜马拉雅期的幕式变形过程以及断裂活动过程如何控制沉积作用进行了讨论。在盆地沉积建造序列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羌塘地块在喜马拉雅期至少存在3幕变形过程。第一幕发生于中新世,地块内北西西—北东向共轭走滑断层发育,控制了康托组的形成与改造;第二幕发生于上新世早期,北西西—北东向共轭断层中的北西西向断层得到强化,控制了唢呐湖组地层的形成;第三幕发生于上新世末,南北向张性断裂开始产生,控制了石坪顶组火山岩及更新统的分布。并简单讨论了断裂活动对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技术
储层含油饱和度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35-38

摘要:储层岩石含流体饱和度的确定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确定难度大,在实际油气藏评价中,需要发展一套实用可靠的饱和度计算方法。在阿尔奇公式的应用中,通常把岩石当成岩石骨架、孔隙和孔隙流体(油气和水)3个组成部分。然而,在多数情况下,油的电性特征与地层的岩石骨架类似,都为电流的不良导体,那么,如果将油成分视为不导电的岩石骨架一部分,则岩石总可认为是充满水的,此时,由阿尔奇公式导出的孔隙度为岩石的含水孔隙度。以该思路为指导,并结合孔隙度测井方法,可以推导出一套岩石饱和度计算公式和可动油评价方法。更进一步,通过实验室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和油藏中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可标定出不同类型储层的含水饱和度,以此作为测井饱和度计算的检验和校正。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中东Mishrif厚壳蛤颗粒灰岩饱和度解释和储层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庆萨尔图油田葡一组精细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研究39-43

摘要:对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一区断东葡一组储层进行精细刻画,通过沉积微相、单砂体、点坝内部构型3个层次的研究,逐层深入进行了储层层次分析,总结出一套有效实用的曲流河精细地质研究方法与流程,重新构建地下认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开展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顶部、注采不完善及分流线部位,分布类型主要以韵律性及夹层控制型和薄差油层型为主。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扶余油层河道储层描述方法与应用44-48

摘要:松辽盆地扶余油层储层砂体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的分流河道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剧烈,属低孔、低渗储层,不易预测与识别。针对这一油田勘探、开发的瓶颈,在进行细分小层层序地层和沉积微相等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河道成因、河道宽度进行了解剖,开展了叠后分频处理、各向异性和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预测技术研究,在扶余油层的河道描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基于Russell流体因子疏松砂岩含气性评价研究49-51

摘要:基于Russell提出的流体因子f计算含气饱和度方法可以评价疏松砂岩储层的含气性。偶极横波测井能够准确地测量疏松砂岩的纵、横波速度,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可以计算流体因子f。针对疏松砂岩特点提出了调节参数c值的求取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流体因子f对储层流体的评价能力。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应用基于f的含气性评价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其结果与生产试气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是一种提高疏松砂岩储层解释精度的有效方法。

数学方法在渤海湾盆地辽东湾中南部油源分析中的应用52-57

摘要:在慎重筛选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聚类分析等数学计算方法,快捷地从众多样品中建立原油和烃源岩样品之间的联系,不但可以简化油源对比分析的过程,而且能够提高油源对比分析的精确性。在渤海湾盆地辽东湾中南部地区,从单井油源对比分析和区域油源分析两个角度,对该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分析认为,LD6-2-1井油源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三段下部烃源岩,LD12-1-1D井的油源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一—沙二段,而并非沙三段。金县1-1至旅大12-1地区的原油可分为3类:第一类,具C29甾烷优势,较高的C29αα20S/(20R+20S)成熟度指数和较高的C27重排甾烷含量,较低的伽马蜡烷以及C27甾烷含量,该类原油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三中亚段或沙三下亚段;第二类,具C27甾烷优势,较高的C29αα20S/(20R+20S)成熟度指数和较高的C27重排甾烷含量,较低的伽马蜡烷以及C29甾烷含量,该类原油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三下亚段;第三类,具C27甾烷优势,较低的C29αα20S/(20R+20S)成熟度指数和较低的C27重排甾烷含量,较高的伽马蜡烷以及C29甾烷含量,该类原油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一—沙二段。

东濮凹陷地震速度场建立方法与应用研究58-66

摘要:由于东濮凹陷勘探目标更加隐蔽和复杂,对地震勘探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叠加/偏移速度联合反演求取层速度的新方法,提高了层速度计算精度。通过研究速度场建立方法,形成了利用地震速度、测井、钻井和构造层位等多种信息联合建立速度场技术,获得了反映速度宏观分布规律并与井符合良好的速度场。结合地震速度的概念和具体应用,明确了各种速度类型之间关系及其适用性,为地震勘探各阶段提供了较全面的速度场方案。完成东濮凹陷全区的地震速度数据坐标定位和统一格式转换,建成了全区速度库,为地震成像、变速成图、区域地层压力预测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海外勘探
地震属性技术在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侏罗系泥岩预测中的应用67-71

摘要: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为大陆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其侏罗系地层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建造。由于研究区块勘探程度非常低,加之岩相古地理认识不清,给烃源岩评价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研究区地质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泥岩含量进行预测的方法。利用Landmark软件提取了11种地震属性,并对属性间的相关性及属性与泥岩含量间的敏感性逐一进行分析,优选出均方根振幅、弧线长度和最大谷值振幅3种对泥岩含量最敏感的属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含量预测模型,从而预测了其侏罗系泥岩含量及分布。经验证,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程度较好。最终,指出了有利泥岩发育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新能源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共生成藏研究72-78

摘要: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物质基础。大量钻探成果表明,3#煤层与15#煤层是主要的吸附气含气层,而游离气一般赋存在煤层裂隙、煤层顶底板的围岩中,区内煤系地层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普遍存在同源共生的特点,具有相近的温压条件,形成统一的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在系统内部,煤层吸附气与煤层游离气、煤层游离气与围岩中游离气之间发生动态交换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体系。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压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吸附气和游离气之间的不对称迁移。根据煤层与其他岩层接触关系,可将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共存系统划分为3类:煤岩—顶板型、煤岩—底板型、煤岩围限型。可根据围岩岩性进一步划分为煤岩—砂岩型、煤岩—泥岩型和煤岩—石灰岩型,不同的煤岩—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煤层吸附气、游离气含气特征。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同源共生规律的发现,为实现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合理共采奠定了理论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上三叠统油页岩含油率影响因素分析79-83

摘要:铜川油页岩含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渭北隆起区,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和长6段,有机质类型为Ⅱ1和Ⅱ2型,含油率中等,处于成岩作用的未熟—低熟阶段。油页岩含油率与H/C原子比和有机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H/C原子比大于0.997或有机碳大于10.4%时方能形成油页岩。此外,可以反映有机质类型的干酪根显微组分与含油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铜川油页岩是在近源富含有机质的淡水还原环境中形成的,长7段沉积时发生的湖泛作用、缺氧事件与火山事件和浊流事件影响了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保存条件及丰度和类型,从而影响油页岩的含油率。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84-84

摘要:《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和石油工业出版社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分析、跨国油气勘探、油气勘探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争鸣等,欢迎油气勘探领域的管理决策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F0002-F0002

摘要: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集团挂牌的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油气勘探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它是以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于一体的综合物探技术研究机构,自主研发的主要软件产品有:

ABSTRACTI0003-I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