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与对策1-6

摘要:通过对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以及与国内多个典型盆地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东濮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在构造圈闭不发育的生烃洼陷区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方向,同时分析了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思路对策,重视对高精度三维地震信息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合理利用是有效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最佳选择。

东濮凹陷油气精细勘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7-12

摘要: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既富油又富气的凹陷之一,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勘探开发,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要实现东濮凹陷精细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凹陷不同构造带特征,采用相适用的技术对策。在凹陷西部斜坡带注重精细落实断裂夹缝带,不断发现新的油气富集块,中央隆起带北部注重储量空白区填空,实现多层系含油断块的叠合连片,中央隆起带南部重在依据高精度地震资料,修正构造格局,评价挖潜目标。发展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多目标定向钻井等适用于东濮凹陷精细勘探的配套技术,推行项目管理和部-院-厂相结合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这是精细勘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措施。

济源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含油气远景分析13-19

摘要:济源凹陷是在早一中三叠世克拉通盆地萎缩期后,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上古生界(C—P)和中生界(T3、J1-2)为主要烃源层,多期构造、断块活动产生多期生烃和多个油气运聚成藏期,燕山中一喜马拉雅期二次生烃为主要的成藏期。断鼻、断块为主的构造面貌,交叉断层型断块为成藏主要圈闭类型。深部储层发育次生孔隙或构造裂隙带是成藏关键因素。晚期断裂活动沟通了多套成藏组合,形成了断层、断层岩性及古潜山等油气藏呈叠合分布的模式,也成为油气藏形成保存的主控因素。独特的二次生烃作用造就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含气远景可观。勘探多年未获突破,说明需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方可认识复杂叠合盆地多期成藏和保存等诸多难点。

马厂地区复杂断块精细刻画与描述20-24

摘要:马厂地区具有东濮凹陷典型的复杂断块群构造组合特征,其断块更小、更碎。极复杂的构造背景导致该区断块难以落实,因构造内部细节刻画不清使开发井网完善困难,这制约了该区深入勘探开发的进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马厂地区开展了复杂断块精细刻画和描述的研究,探索了复杂断块精细解释的工作思路,通过整体解剖精细评价,形成了一套多元层位标定、多体构造解释、多属性地层追踪的复杂断块精细刻画与描述的技术方法。利用该技术在马厂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不仅理清了该地区的断裂空间展布,而且精细刻画了该区复杂构造带的小断块结构,为油气藏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准确的构造解释成果,为类似地区开展复杂断块精细刻画与描述提供了技术借鉴。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技术
东濮凹陷富油气区带高精度三维地震实践与认识25-36

摘要:东濮凹陷是一个经过了30多年勘探开发的老油区。目前的勘探开发对象主要是复杂断块油气藏,其特点是断块小而碎、断面倾角大及含油高度小,这对地震勘探的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勘探开发的需求,结合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确立了以高精度三维解决复杂断块难题的技术突破方向。经过技术攻关,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的实现方法。通过在马厂、桥口等地区的实践,见到了良好效果,证明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断块勘探开发难题的有效途径,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濮城-卫城地区复杂小断块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技术37-41

摘要:东濮凹陷濮城-卫城地区构造复杂,勘探对象以断层夹缝、小断块等较破碎复杂断块和岩性油气藏为主,该工区地震资料数据量大、波场复杂,干扰波发育。针对濮城-卫城高精度地震资料特点和工区地质特点,在精细处理方法和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上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以高精度逐点速度分析、层析反演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叠前干扰波压制等为特色的复杂断块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处理效果。

三维观测系统采样均匀性分析方法的研究42-48

摘要:观测系统采样均匀性对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均衡性,以及对后续资料处理(叠前偏移)和综合解释至关重要。在此提出应用三维观测系统均匀性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三维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和炮检点分布均匀情况,从整体上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系统的资料采样均匀性差异,使三维观测系统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马厂地区高精度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49-53

摘要:2005年中原油田在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方案的论证和选择是本次高精度地震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分析了中原油田的主要观测系统类型,通过模拟数据对比,获得了通过增加空间采样密度来改善成像效果的认识。在马厂高精度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两套加密采样观测系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该地区观测系统。聚焦分析表明,马厂新观测系统振幅精度高、横向照明均匀,有利于最终结果的岩性识别。通过马厂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部署实施,最终地震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证明了观测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白音查干凹陷三维地震资料整体连片技术及效果54-59

摘要:自1993年开始,中原油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勘探目标,在白音查干凹陷总计采集了10块三维地震资料,区块总的特点是面积小、南北分片,不利于凹陷总体研究和下洼勘探,随着凹陷勘探的深入,“邮票”式资料的不足显露出来。为了适应该凹陷勘探开发的需要,对该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整体连片处理,消除NN时期采集资料品质上的差异,提高成像效果,使凹陷内所有资料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该区勘探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影响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因素分析60-64

摘要: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是由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和施工方式不均匀性而产生的,严重影响采集资料振幅保真度,从而影响采集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效果。通过应用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分析评价技术,定量对比分析三维观测系统不同道距、激发线距、不同排列线距、不同滚动距离、不同目的层深度等对采集脚印的影响情况,揭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和采集脚印的内在联系,为从设计源头人手压制采集脚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提供了手段。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在东濮凹陷的应用65-68

摘要:当地下岩层存在速度各向异性时,常规各向同性偏移成像方法不仅可能导致成像位置误差,也会影响地震偏移成像质量。利用东濮凹陷实际地震数据探讨一种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首先利用双谱法速度分析获得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然后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在实际资料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东濮凹陷高密度各向异性自动速度分析69-71

摘要:提高复杂断块的成像精度,对复杂小断块进行精细刻画,其关键是提高速度分析的密度和精度。通过实际资料处理分析,在应用叠前时间偏移对复杂断块进行成像时,2%的偏移速度误差会对目的层的偏移成像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是高精度地震成像的关键。常规的速度分析方法是采用双曲线动校正公式进行速度分析,需要人工拾取速度,速度分析的密度受到限制,速度分析的质量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另外,由于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的特点,反射旅行时间不再是双曲线,应用常规的双曲线动校正,在远移距出现校不平现象。通过所采用的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方法,可以进行高密度自动速度分析,同时也解决了各向异性引起的非双曲线动校正问题。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管理
中原高精度三维采集施工模式创新及应用72-77

摘要:近年来,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在东濮地区的实施过程中,地震队施工接收道数由以往的1000道左右增加到4000道以上,甚至上万道。同时配套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也迅速增长,这些变化给采集施工方法的实施和人员设备的管理带来极大困难。针对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施工中存在的设备众多、人员密集、束线管理和钻井补炮等问题,提出了人员设备管理体制创新、排列横向管理、单束线执行率等新的管理观念,经过实践,提高了资料质量和施工效率。

东濮复杂地表区高精度采集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78-83

摘要:针对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复杂地表区(表层结构复杂多变、地表障碍密布)的特点,细化设计指标,对环节目标管理的过程进行探讨,对单线设计、总结的内容、点位布设的方法、要求和工序环节管理目标、办法进行阐述。用CDP偏移距分布目标控制过障设计,实现最小面元覆盖次数均匀,点位正确性的细化要求,精确的表层调查方案,小药量补偿方案等,这些指标、措施、办法的落实确保了复杂地表区高精度采集资料质量。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海外勘探
苏丹探区沼泽过渡带地震采集技术84-88

摘要:苏丹沼泽过渡带是陆地-浅水沼泽-深水沼泽的地表,由于地表地质条件变化大,导致地震波能量与频率吸收衰减差异很大。在该区包含旱地-过渡带-深水沼泽3种整套施工方法。通过分析苏丹沼泽过渡带工区各种近地表条件,建立地表地质结构吸收衰减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地震波吸收衰减与沼泽勘探施工的关系提供依据;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优选参数,优选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条件,达到减弱地震波吸收衰减的目标。

中国石油勘探总目次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