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战略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勘探1-11

摘要: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储集空间为孔、洞、缝,特别是东吴运动后产生的表生期古岩溶形成的溶蚀洞穴,在茅口组既多且大,在泸州古隆起区已于99口井中钻遇,钻遇率为9.94%,加上井中重复钻遇,钻遇率达11.35%。放空厚度一般在0.1~1.0m之间,最厚可达3.95m,并不受构造和地域限制,即使是向斜也有放空,勘探领域远较构造圈闭宽广。经开发证实,古岩溶气藏累计采气较好,连通裂缝气藏一般皆好,古岩溶形成的缝洞网络与连通裂缝形成的网络相互交织则最好,应加强地震反射资料的研究,以寻找这种网络系统。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南堡凹陷柳赞油田沙三^2+3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新认识12-17

摘要:南堡富油凹陷的柳赞Es3^2+3复杂油藏,滚动勘探开发20多年,该油藏初期评价开发产量多年徘徊不前。分析认为低效开发的主因是构造极破碎、油水关系太复杂。“十五”期间,应用二次三维地震新技术成果、层序地层学地质新理论暨地层研究新技术方法,使油藏地质认识产生大变化:一是认识到含油层系近距离厚度剧变,是盆缘断层根部沉积陡坡沉积缺失的悬殊差异——局部不整合所造成;二是首次低品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大批断点不存在。由此认清了柳赞沙三^2+3油藏构造为完整断鼻及较整装背斜的真面貌,认清其油水层电性特征、分布规律,发现很多漏失油气层。地质新认识促使储量、产量发生大变化。柳赞沙三^2+3油藏“十五”新增探明储量2200多万吨,油藏精细描述、细分层系科学注水开发,年产油增加到2.7倍,老油田重发勃勃生机,成为油区增储上产的主力油藏。

坳隆构造运动动力作用及其油气勘探的意义18-21

摘要:坳陷构造是地壳表层的基本构造单元,它叠加在大的板块(或地块)构造之上,属于二级结构构造。坳陷构造运动是一种波动运动,它的运动规律表现为三点:一是坳隆相间,相互伴生;二是坳隆交替,相互转化;三是坳隆时空,定向迁移。坳陷构造运动的动力是软流圈运动的结果,软流圈作波动运动使地壳表层也作波动运动,并形成相应的坳隆构造变形和运动规律。根据坳隆构造运动规律,有可能判断盆地当时所处的构造位置;根据坳隆交替互相转化和定向迁移的规律,可以从上覆新构造层的坳隆分布去找出老构造层坳隆的相对位置,为在老构造层中开展油气勘探指明方向,利用坳隆构造运动伴生的各种地质作用的规律,将有可能对含油气盆地中的断裂、褶皱、岩浆活动和运动力源作出分析。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一五八区二叠系天然气有利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22-25

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一五八区西南面紧临玛湖、盆1井西和沙湾三大富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资源基础好,并存在有利的储盖组合、输导体系、有效圈闭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具有天然气成藏的有利条件,进而使该区具备形成中小型气田的可能。结合区内典型气藏分析,指出二叠系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是该区天然气藏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二叠系地层不整合面、沉积相带以及断裂是影响二叠系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二叠系不整合面附近以及二叠系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辽东湾锦州31-A区块岩性圈闭成藏条件分析26-29

摘要:在区域地质分析基础上,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相以及振幅、频率、波阻抗等属性分析,对辽东湾锦州31-A区块古近系东营组浊积砂体成因类型、宏观分布和内部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砂体物源方向来自东部古复州水系,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沉积,可分为扇端、扇中和扇根3个亚相,为多期浊积事件叠置而成,受东部泥岩底辟影响较小,主要受东部沟谷一坡折带控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区及周边钻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成藏基本要素角度阐述了该气藏的成藏条件。研究表明,该气藏属较大规模的自生自储型生物成因气,成藏条件良好。这对拓展周边地区勘探方向、寻找类似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断裂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与充注史分析30-35

摘要:为了进一步分析陆丰13断裂构造带石油潜在资源,根据该区地质背景,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分析了该构造带上各油田和含油构造上原油的油源;运用有效通道厚度和运移强度分析了该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一般运移通道和非运移通道;借助原油热演化分子参数及运移示踪剂讨论了该构造带油气运移方向;根据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埋藏史探讨了该构造带上油气充注历史。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36-40

摘要:苏北盆地海安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总体自下而上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30余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泰州组一段沉积早、中期为辫状三角洲沉积,晚期转变为正常三角洲沉积类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识别出5种亚相和11种微相。该区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典型的退积型沉积体系,但伴随湖平面的反复升降,又表现出明显的多旋回性。综合分析泰州组各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及演化特点,指出了梁垛—安丰—海中—带沉积砂体发育,是油气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技术
川西新场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及效果分析41-45

摘要:川西新场地区以致密砂岩裂缝性气藏为主,新851井在深层获得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但以往资料在描述深层气藏时存在一些缺陷,如难以很好解决断裂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预测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研究。首先,分析了野外资料采集方法,主要包括宽方位观测系统、地震仪器系统、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方法、采集方法试验等。然后,对野外采集资料的纵横波覆盖次数、单炮品质、频率扫描、各向异性特征、剖面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为新场地区裂缝性气藏勘探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基础资料,可满足裂缝预测、各向异性研究和AVO油气检测研究。最后,提出了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定向问题、噪声问题、耦合问题,分辨率问题、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和各向异性问题。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9井区井—地电法目标储层油气预测研究46-50

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9井区八道湾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渗透性较差,造成对目标油层的分布范围认识不清,影响了油区的整体开发。通过井一地电法勘探,研究成果表明油气的分布既受构造因素的控制,也受岩性因素的制约,并不是一个整装的含油气区。含油砂体相对发育区表现为视电阻率和双频相位综合参数局部高值异常区(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泥岩相对发育区表现为局部低值异常区(不利的油气聚集部位),由低值区向高值异常区过渡的鞍形异常区是油气由低部位砂体向高部位砂体运移连接部位(较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钻前、钻后油气预测对比统计15口井当中,有13口井钻探成果与预测结果符合,2口井不符合,预测成功率达86.7%。

冀中采育地区砾岩体储层预测研究51-54

摘要:砾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相比,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油气聚集条件也更复杂。通过Jason拟声波反演、EPS反演、StratiMagic倾角、曲率检测等技术,对冀中采育地区砾岩进行攻关,搞清了砾岩分布范围、有利沉积相带、裂缝发育区。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砾岩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采育砾岩体研究的一套方法和技术是砾岩油气藏研究的成功范例,对整个大兴断层下降盘的砾岩体及其他地区砾岩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黄骅坳陷歧口西斜坡带泥晶灰质白云岩油层评价方法及应用55-61

摘要: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斜坡带主要目的层段沙一下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测井评价的难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对该区勘探方向和目标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六间房地区地质特征为例,在分析沉积物源、沉积储层特征以及油藏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泥晶灰质白云岩储层和砂屑灰岩储层油层评价的难点,提出了利用钻井取心资料和交会图法进行储层岩性的有效识别。利用录井+气测法、录井+气测+成像测井法、MDT测试技术法以及油藏综合评价技术进行油气层的有效识别,从而形成了一套针对该类储层油层评价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歧口凹陷西斜坡带沙一下泥晶灰质白云岩储层新、老井开展新一轮精细油层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管理
重新认识中国油气储量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对应关系62-65

摘要:美国油气储量评估师按照油气藏工程分析的基本做法,不能被视为SEC规则。SEC的“尺”没有变,但评估师的“度”却可能有不同的把握。实践中,专业的知识背景、有效的地区经验、客观的评估心态,再加上合理的规则运用,四方面结合才是油气储量评估“制胜的法宝”。经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和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分别可对应于SPE/WPC/AAPG的证实已开发储量和证实未开发储量。然而,在建立储量的思维方式、立足点、阶段性、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的对应性、不同级别储量的依存性、经济内涵及其对储量的界定作用、管理的重心等方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海外勘探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哈萨克斯坦阿雷斯油田的应用66-70

摘要:在三维地震资料重新解释的基础上,针对哈萨克斯坦阿雷斯油田构造复杂、油水关系复杂、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搞清了地层结构和地层层序,深化了对断层的认识,使主力油层的构造得到完全落实;建立了流体分布模型,并基于构造、沉积、储层新认识发现了低阻油层,使油田的地质储量得到进一步落实,为开发方案的编制、科学合理地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储层反演,预测了储层砂体分布,为优化井位及钻井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全年部署直井7口、水平井3口,取得了显著效果。实践证明,精细油藏描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合理开发油(气)藏制定开发战略和技术措施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地质依据。

滨里海盆地Adaiski区块盐下沉积环境与成藏组合分析71-75

摘要:Adasiki区块位于滨里海盆地的东南部,早二叠世晚期发育巨厚盐岩,盐岩覆盖之下的泥盆系一二叠系为盐下含油气层系,是一套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的海相建造。由于长期处于南恩坳陷沉积环境中,该建造烃源岩丰富,储集岩发育,其上覆的巨厚盐岩是有利的盖层,它们为盐下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研究表明,盐下油气藏是区内油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圈闭主要集中在盐下层系中。从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油气成藏的生、储、盖组合人手,详细分析了Adasiki区块盐下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为盐下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ABSTRACTI0001-I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