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战略
继续创新地质理论 研发推广新技术走技术发展之路1-3

摘要: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创新对油气勘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石油地质理论的研究、技术创新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股份公司勘探工作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发展的瓶颈,需要继续创新地质理论,研发推广新技术,走技术发展之路。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裂谷盆地仍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4-11

摘要:目前我国各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程度已较高,而裂谷盆地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裂谷盆地产生在大型张性断裂带中,且不同程度地断入地幔,一般都发生过火山活动,具有裂谷前、同裂谷和后裂谷沉积的特点,含油气性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裂谷盆地可分单一裂谷盆地、相对裂谷盆地、向背裂谷盆地、小型裂谷盆地、裂陷盆地及由裂谷盆地发展起来的大型陆相坳陷盆地,同时根据不同实例分析了这6类裂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点及其勘探潜力。

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地质建模12-16

摘要:苏里格气田属辫状河沉积,具有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有效砂体呈孤立状分布在致密砂岩中,规模小且连续性、连通性差。气田密井网解剖区的实际建模表明,采用小网格建立井组(或局部)地质模型,有利于有效地表征储层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通过辫状河沉积储层的专家研究经验、露头观测和沉积物理模拟实验所形成的地质知识库来确定关键的建模参数,并从多个实现中优选模型储量出现概率最大的作为地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储层的复杂地质特点和强非均质性特征。

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17-23

摘要:按照断层规模和石油地质控制作用的差别,走滑断层分为板块级、盆地级、区带级、圈闭级和显微级五大类。断面陡立、发育花状构造、平面形迹丰富、空间常见海豚效应、断层两侧地层厚度突变等现象是识别走滑断层的主要标志。综合利用地面地质、航磁、重力、卫星照片、三维地震等资料,可以更加有效地解释和评价走滑断层。走滑断层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控制沉积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沉积体系,从而影响油气系统、形成有效的聚油气圈闭、充当油气运移通道和改善储层的储集物性等,有时也有破坏圈闭的保存条件和沟通油田底水影响开发效率的负面影响。

吐哈盆地库木塔克凸起油气富集规律24-27

摘要:由于库木塔克凸起的成藏条件,成藏规律和勘探方向都不清楚,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持续发育的古凸起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的方向。通过研究,认为前侏罗系成藏模式为砂岩侧向运移,剥蚀地层圈闭背景下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地层油藏,侏罗系成藏模式为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超覆地层圈闭背景上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岩性油藏。指出了下步勘探的目标区为鲁克沁和英也尔构造带。

焉耆盆地宝北构造三工河组裂缝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28-32

摘要:根据焉耆盆地宝北构造三工河组岩心裂缝的实际观测及宝北区块的局部构造特征,从背斜和断层两方面对局部应力场和裂缝发育特征进行解析,认为宝北构造的裂缝组合模式为:顺层滑脱裂缝+高角度共轭剪切裂缝+中,低角度共轭剪切裂缝+左阶张裂缝。前两者与背斜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后三者受控于断层的诱导作用。选取裂缝浅密度和不同的参数进行拟合计算,认为控制顺层滑脱裂缝的因素为煤层总厚度及与背斜轴线的距离;断层诱导裂缝的控制因素为与大断裂的距离。依据在控制因素调解下的内插和外推,对宝北构造的综合裂缝密度进行了预测。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33-37

摘要: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烃源岩、储层、油气成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深部地壳构造等的研究,表明两盆地的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比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要好得多。提出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下一步勘探方向:在东部,以岩性、地层、古潜山(火山岩或花岗岩)油藏为主;在西部,以侏罗系、下白垩统及古潜山(前中生界花岗岩)油藏为主。

海南福山凹陷火成岩分布特征及对油气勘探的影响38-42

摘要: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海南福山凹陷火成岩的分布特征,认为该地区火成岩有3种类型,即:分布于地表的喷发岩,次火山相火成岩,深层侵入岩。上第三系火成岩分布在灯楼角组,下第三系火成岩分布有多个层系,第四系火成岩在福山凹陷呈环带状分布。边界大断层(如美玉断层)是火成岩侵入喷发的主要通道。火成岩活动主要集中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火成岩的存在破坏了断层两侧的波组关系及下伏地层的反射特征,影响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气成因类型及富集规律43-48

摘要: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气的特征是:层位分布较普遍、丰度和成因类型较多、高纯度气藏分布地域较集中和气藏规模较小。依据R/Ra与δ^13CCO2.关系图,参考二氧化碳含量及产区地质条件,对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成因类型进行了区分。通过对二氧化碳含量与碳同位素、氦气含量及其同位素、CO2/^3He比率、氩同位素、伴生烷烃气成因分析,认为港151井二氧化碳气藏属幔源成因。根据本区大地构造及构造活动性特征分析,认为岩浆期后的地幔脱气可能是黄骅坳陷幔源二氧化碳气的主要来源方式。对二氧化碳气富集规律的研究发现,沧东断裂是沟通深部幔源流体的重要通道,盆地内二级断层的活动性对二氧化碳富集具有关键的作用,两组区域性深断裂交会处是无机成因二氧化碳富集的最有利场所。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技术
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技术发展与展望49-53

摘要:减小面元尺度,增加空间采样率,是提高分辨率的重要手段。高密度采集技术具有保证空间采样足够和面元属性均匀的小尺度方形面元、接收道数多的显著特点。国外在海上已普遍推广应用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在陆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等沙漠地区。国内在华北、准噶尔地区进行了试验,应用效果明显。预期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以PGS为代表的海上单检拖缆采集技术;以WesternGeco的陆上野外单个检波器高密度分布接收、室内进行道组合处理的技术;国内采用野外多个检波器组合接收、以小面元和高覆盖为特征的技术。

重磁—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在大杨树盆地深层构造研究中的应用54-59

摘要:由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的强反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中、深层反射能量弱,致使盆地基底(T5)及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在GM-SYS重磁拟合软件中加载地震剖面,在地震解释的基础上建立重磁模型,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做约束条件,减少了重力反演深层构造界面的多解性。在消除高位玄武岩的重力干扰效应后,反演了基底深度,揭示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区基底形态为两断阶(西部断阶、东部断阶)夹两凹一凸(太平川断陷、玉林屯断陷及格泥乡凸起)的构造格局。经综合分析认为,玉林屯断陷为有利勘探目标区,预测了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为该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非均质砾岩油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60-66

摘要: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上组非均质砾岩油藏参数平面上的分区性和差异性,以及油田非均匀井网对砾岩油藏的控制和相应储量分布的匹配关系,利用井点面积权衡法确定单井控制含油面积,分井区建立了砾岩油藏储量参数解释图版及其电阻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自然电位减小系数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以及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变化和损失的边界信息收边处理,实现了利用测井资料对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分区性和差异性的控制和分析计算。通过该区七中、七东l、七东2等3个井区112个井点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分析计算,充分发挥了测井方法多、精度高、分辨性强、测量连续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使用平均值计算储量参数带来的“平滑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使各种非地质因素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提高了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计算的精度,为该区非均质砾岩油藏单井控制开采和预测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基础数据。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断断层封闭性——以四川黄泥堂构造为例67-71

摘要:在分析断层封闭性机理的基础上,对常用的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作了简要叙述,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并根据断层两盘油、气、水的化学性质及靠近断层附近的油藏地球化学特征,提供有关断层的封闭性信息,从而判断断层的封闭性,比其他方法更具优点。对于断层十分发育的黄泥堂构造,主要利用钻井液氯根浓度、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方法和实际地质条件来加以判断。结果表明,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根据压汞曲线建立砂岩储层渗透率估算模型72-75

摘要:岩石的渗透率与孔隙喉道大小及其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孔隙喉道大小及分布可由毛管压力曲线来确定。根据Purceu提出的渗透率与毛管压力的关系,通过分析研究毛管压力的双曲线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渗透率估算模型。压汞岩心实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参数变化与毛管压力曲线的特征吻合较好,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岩石的渗透率。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管理
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及其勘探意义76-80

摘要: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主要对盆地、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以及勘探开发区块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和空间分布预测,并通过地质风险、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和决策分析,对有利目标进行评价和优选,对于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实现油气资源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技术在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评价现状,指出了我国油气勘探评价存在着数据库建设滞后、各种评价参数积累不够、参数选择随意性大等问题,认为我国石油公司应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适度引进”的思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勘探评价技术,以提高油气勘探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海外勘探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勘探方向81-86

摘要: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为一套巨厚的海相沉积层序,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包括生物礁灰岩沉积为特征。盐下层系烃源岩丰富,其有机质丰度较高,绝大多数为好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0.65%~1.16%,表明生油岩处于生烃的成熟阶段。盐下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屑灰岩的储集性能最好,孔隙度为1.5%~20%,平均6%~6.5%;渗透率为(1.5~902)×10^-3μm^2。下二叠统孔谷组厚层盐岩广泛发育,为盐下油气聚集提供了区域性盖层条件。研究表明,盐下上古生界烃源岩大量生烃并运移发生在早侏罗世之后,明显晚于圈闭构造形成期(泥盆纪-早二叠世),故圈闭与油气源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所发现的大型油气藏主要集中在盐下层系中。因此,指出了有利的勘探选区目标为卡腊通-田吉兹隆起区和北里海-阿兹吉尔隆起区。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论坛
煤层气探明储量计算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讨论87-90

摘要:国内关于煤层气储量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煤层气独特的解吸/吸附机理决定了其储量计算方法和评价技术有别于常规天然气。本文旨在借助于国家已经审批通过的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经验,把煤层气、煤炭、天然气储量规范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探讨和细化《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中计算探明储量的基本要求,包括计算条件、单元划分、参数选取等,从而达到提高探明储量精度的目的。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