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 21-1332/R 国内刊号
  • 1005-2216 国际刊号
  • 2.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是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笔谈_女性计划生育相关进展、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论著、综述与讲座、病案报告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述评
从中国宫颈癌真实世界研究临床大数据看宫颈癌术前化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185-1189

摘要:自1982年Frei首先将PVB(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化疗用于宫颈癌术前治疗并提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概念以来,NACT后手术被认为是一种缩小病灶、"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方法,在临床上已有30余年的应用历史,已成为巨块型宫颈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专题笔谈
局部晚期宫颈癌诊治: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方法选择1190-1193

摘要: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因其治疗难度高、预后差也让妇科肿瘤学者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存在个体化差异及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同步放化疗作为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在欧洲、亚洲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选择辅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文章就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指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介绍。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1193-1199

摘要: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仍较高,其中接近80%患者诊断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Ⅰ类推荐LACC患者治疗为盆腔放射治疗+腔内后装治疗+顺铂为基础同步化疗,目前LACC患者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70%左右。文章结合相关文献,简述LACC患者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原则及疗效,同时就提高放疗效果措施及进展,包括精准放疗、同步化疗、新辅助化疗、放疗后巩固化疗、手术病理分期及联合靶向治疗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展开综述及讨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益处1199-1203

摘要: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而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其临床治疗效果也不确定。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必须明确该治疗方案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实施前充分考虑其利弊。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化疗药物及方案的选择1203-1207

摘要: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目前有很大的争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直接行放疗,但其技术问题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相关并发症,损伤性较大,而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手术,是目前很多国家及地区采用的治疗方案,但目前没有统一的化疗方案、用药剂量以及强度,如何筛选出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患者以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时机的贻误,尚需大样本、随机、多中心研究结果的支持。文章就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相关问题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局部晚期宫颈癌癌灶动脉血管网特点及意义1207-1211

摘要:宫颈癌的诊断是基于妇科各种检查,在诊断上存在主观性强,难以精确诊断宫旁组织受侵程度以及膀胱直肠浸润程度等问题,尤其是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LACC还有较多的高危因素,预后不良,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争议较大。通过对LACC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判断宫颈癌灶的局部大小、浸润深度,通过供血动脉来源及血流特点来精确诊断癌灶侵犯阴道、宫体、宫旁及邻近器官的情况及范围。通过LACC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分析,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评估手术难度及预后提供依据。

晚期及复发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未来1211-1216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将归纳总结最新的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重点阐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宫颈癌中的疗效性、安全性及疗效预测标志物,并对宫颈癌免疫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述评。

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1216-1220

摘要: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全球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约80%以上宫颈癌患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率在逐渐上升。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虽然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中位生存时间也仅1年。靶向治疗在治疗晚期肿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有效延长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而且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也被用于研究对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上。

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所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处理1220-1223

摘要:局部晚期宫颈癌是一组预后差、复发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易出现膀胱损伤及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文章阐述了泌尿系统损伤包括膀胱损伤及输尿管损伤的处理方法及策略。

盆腔器官廓清术在复发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1223-1226

摘要:盆腔器官廓清术(盆廓术)为中央型盆腔复发的宫颈癌患者提供了再次治愈的机会。姑息性盆廓术对部分周围型复发患者也可以起到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满意的手术切缘是影响盆廓术疗效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术前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重点评估,并综合患者既往治疗情况、一般机体状态、患者心理、术中探查情况等综合考虑,筛选合适病例,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入路,才能使复发宫颈癌患者从盆廓术中获益。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指南
阴道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1227-1229

摘要:阴道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左右。而继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则多由临近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直接蔓延或经血行及淋巴道转移而来。

外阴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1230-1237

摘要:外阴癌(carcinoma of the vulva)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多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肿瘤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主要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还包括转移性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指南解读
“2018年美国母胎医学会胎儿轻度侧脑室增宽诊断、评估、管理指南”解读1238-1242

摘要:胎儿侧脑室增宽以脑室扩张为特征,是常见的产前超声发现。侧脑室增宽分度有以下两种常见方法:轻度(10~15mm)、重度(〉15mm)或轻度(10~12mm)、中度(13~15mm)、重度(〉15mm)。尽管胎儿轻度侧脑室增宽多数是偶然的和良性的,但也可能与遗传、结构、神经认知障碍有关,预后可从正常到严重的功能损害。

2018年法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法国国家卫生管理局《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解读1243-1246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病、疑难病,常与不孕症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需坚持长期管理原则,同时注意医源性内异症的防治。2018年法国妇产科医师协会(CNGOF)及法国国家卫生管理局(HAS)颁布了新版指南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管理指南》,用来替代2006年的临床实践指南,新版指南在原指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腹膜、卵巢及深部内异症的诊断和管理,本文就该指南推荐意见进行简要解读。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状况调查及分析1247-1252

摘要:目的通过中国宫颈癌多中心临床诊疗大数据,探讨我国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现状。方法从中国大陆部分地区34家三级甲等医院收集的2004—2016年共30 665例宫颈癌临床诊疗数据中调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期和ⅡA2期)患者4420例,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现状。结果 (1)手术治疗者3908例(88.4%),年龄(45.73±8.53)岁;根治性放化疗者312例(7.1%),年龄(50.56±9.90)岁;70例(1.6%)患者未行治疗,130例(2.9%)患者治疗情况不详。(2)442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中3908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其中有2315例(59.2%)患者采用术前辅助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1593例(40.8%)采取直接手术治疗方式;2004—2016年间,辅助治疗后手术者与直接手术者例数均随时间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但是辅助治疗后手术者升高的曲率高于直接手术者;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方式和途径的不同,选择新辅助静脉化疗者1692例(73.1%),其应用率随时间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余术前辅助治疗方式应用率均随时间呈逐年下降趋势。(3)312例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联合方案有多种,根据化疗功效和时机分为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放疗方案130例(41.7%),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方案77例(24.7%),根治性放疗方案43例(13.8%),同步放化疗方案16例(5.1%),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31例(占9.9%),根治性放疗+辅助化疗方案15例(4.8%)。结论在中国近13年来,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明显多于选择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目前我国根治性放化疗方案多样,以先行诱导化疗后再行根治性放疗或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方案最多见。

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和术前动脉化疗对比研究1253-1257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和术前动脉化疗两种途径化疗方案、疗程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家医院30 665例宫颈癌病例,选择术前行静脉化疗或动脉化疗的患者1000例,其中静脉组893例,动脉组107例,以妇科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价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分析两组在化疗方案、疗程及近期疗效的差异。结果 (1)两组化疗方案可归纳为紫杉醇类+顺铂组、紫杉醇类+非顺铂铂类组、非紫杉醇类+顺铂类组、非紫杉醇类+非顺铂铂类组、铂类单药组、非铂类药物组6组。(2)两组化疗方案差异:静脉组6种方案占比分别为44.12%、31.69%、19.04%、4.82%、0、0.34%;动脉组分别为6.54%、1.87%、66.36%、16.82%、7.48%、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化疗疗程差异:静脉组1、2、≥3疗程占比分别为37.96%、55.99%、6.05%,平均为(1.68±0.58)疗程;动脉组分别为90.65%、9.35%、0,平均为(1.09±0.29)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化疗疗程与近期疗效差异:(1)分别以化疗1疗程及2疗程为截点,静脉组和动脉组近期总体有效率相近(52.07%vs. 50.47%,79.42%vs. 80.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以最后一次化疗结束为截点,静脉组有628例(70.32%)达到有效标准,化疗1、2、≥3疗程分别为183例(29.14%)、404例(64.33%)和41例(6.53%),平均疗程为(1.77±0.55)个;动脉组有57例(53.27%)达到有效标准,化疗1、2、≥3疗程分别为49例(85.96%)、8例(14.04%)和0例(0),平均疗程为(1.14±0.35)个,整个化疗过程中动脉组平均化疗疗程少于静脉组(P〈0.05)。结论 (1)ⅠB2期及ⅡA2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常使用紫杉醇类+顺铂类方案,以2疗程为主;术前动脉化疗常使用非紫杉醇类+顺铂类方案,以1疗程为主�

胎儿孤立性单脐动脉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研究1258-1260

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单脐动脉(ISUA)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单脐动脉为指征行染色体检查的321例孕妇,分析其染色体检查结果及临床预后。结果 321例单脐动脉病例中,204例为ISUA,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者4例,结构异常者4例,预后良好者166例(自然分娩89例,剖宫产77例),引产5例,新生儿死亡2例,失访31例。结论 ISUA的存在有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和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模式与胰岛功能评估的探讨1261-1266

摘要:目的建立妊娠期胰岛素分泌模式,探讨不同胰岛素分泌模式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432例孕妇资料,按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分泌试验结果分为两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及糖耐量正常(NGT)组;据胰岛素分泌试验结果建立胰岛素分泌模式曲线。利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混合胰岛素敏感度(ISIcomp)及胰岛素分泌指标:即刻胰岛B细胞功能(HOMA-β)、修正的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MBCI)、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Stumvoll1)、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Stumvoll2)、即刻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建立了P1~P6 6种胰岛素分泌模式曲线。(2)NGT组胰岛素分泌模式主要表现为P3(51.45%),而GDM组为P4(51.83%)。GDM为P4、P5模式时,主要表现为服糖后1h及2h血糖均异常。(3)NGT中,P3、P4、P5的ISIcomp、MBCI均较P1降低(P〈0.05),不同胰岛素分泌模式下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中,P3、P4和P5的MBCI、Stumvoll1、Stumvoll2均小于P1和P2模式(P〈0.05),各分泌模式的ISIco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主要表现为峰值延迟至服糖后2h。随着胰岛素分泌延迟,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餐后血糖异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