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 21-1332/R 国内刊号
  • 1005-2216 国际刊号
  • 2.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是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笔谈_女性计划生育相关进展、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论著、综述与讲座、病案报告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院士论坛
子宫腺肌病的若干问题129-133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症状的疾病。子宫腺肌病(简称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也可局灶形成子宫腺肌瘤病灶。关于腺肌病,存在很多迷惑和问题,有很多模糊和争论。早在40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文章作者署名的要求133-133

摘要: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稿件修改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题同页下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述评
子宫腺肌病诊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34-136

摘要: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一个令患者痛苦不堪、令医生头疼不已的疾病。但这个疾病多年来不被重视,看看教科书中所占的章节之少就知道我们对它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子宫腺肌病的实质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子宫内膜可以异位于子宫肌层,也可以异位于子宫以外的部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专题笔谈
子宫腺肌病综合诊疗策略——子宫腺肌病影像学诊断137-141

摘要: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如今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已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文章重点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及指标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优势及不足,以帮助妇科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率。

三维重建技术与子宫腺肌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141-145

摘要: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对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使子宫腺肌病病灶血管网直观化、立体化,为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解剖学的依据。

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策略145-148

摘要: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其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技术以及药物治疗,但手术治疗为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治性的子宫切除术目前已不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因此,保守性手术是子宫腺肌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文章结合子宫腺肌病的分型对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进行探讨,以求为临床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治疗提供线索。

子宫腺肌病治疗——生殖医生之我见148-153

摘要: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女性的多发病。虽然尚无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直接证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女性的生育力。子宫腺肌病合并生育障碍患者的治疗选择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治疗方案应当是生殖科医生与妇科医生综合多方面因素共同做出的个性化决策。

子宫腺肌病术后长期管理策略154-157

摘要:子宫腺肌病(AM)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除全子宫切除根治之外,其他保守性手术治疗均存在复发的风险,患者长期饱受疾病折磨,宜采用慢性疾病综合管理模式(CDM),对AM术后人群进行长期管理,以期改善疾病转归。

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157-160

摘要: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和促进生育。手术治疗尤其是子宫切除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和保留或促进生育,主要疗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病灶消融治疗等。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选用有效且副反应较小的药物行个体化治疗。文章着重介绍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子宫腺肌病的特殊类型及恶变的诊治160-163

摘要: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以痛经、月经量增多、慢性盆腔痛及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囊性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病恶变等少见特殊情况,易导致临床误诊。治疗方法由患者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病变部位及范围决定,常需要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式结合运用,才能达到缓解症状和延缓复发的效果。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指南解读
宫颈癌二级预防: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资源分层临床实践指南解读164-170

摘要:全球约85%的宫颈癌发生在不发达(也称为中低收入)国家,占当地女性癌症的12%。87%宫颈癌导致的死亡也发生在这些地区。不同区域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存在巨大差异,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筛查和一级预防普及程度不同造成。鉴于不同地区卫生资源差异巨大,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2016年10月公布了资源分层的全球宫颈癌二级预防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新辅助化疗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的系统评价171-17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7月,两名研究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和NOS(Newcastle-Ottawa Scale)评分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篇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和4篇前瞻性研究,共2476例患者。对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相比,总生存期延长(P〈0.001),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增高(P〈0.001),术后28 d内病死率降低(P=0.002),而无进展生存期(P=0.32),随访6个月(P=0.51)和12个月(P=0.89)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前瞻性研究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相比,无进展生存期缩短(P〈0.001),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升高(P〈0.001),而手术时间(P=0.84)和住院时间(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相比,新辅助化疗可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减少术后病死率。此结论尚需更多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的构建与血供特点分析177-181

摘要:目的利用基于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6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CTA检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4例,采集其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并通过调整阈值改变血管网显示密度,分析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即血供来源、血供类型、血流丰富程度等。结果 (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84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的呈现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子宫腺肌病病灶的血管网,三维立体观察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2)子宫腺肌病血供来源为双侧子宫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和一侧卵巢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28%(75/84)、5.96%(5/84)、4.76%(4/84)。(3)子宫腺肌病血供类型为Ⅰ型(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Ⅱ型(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均衡型)、Ⅲ型(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10%(32/84)、40.48%(34/84)、21.43%(18/84)。(4)子宫腺肌病血流丰富程度为富血流型、一般血流型、乏血流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9.05%(58/84)、20.24%(17/84)、10.71%(9/84)。结论利用CTA原始数据集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也可进行血供特点分析,为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个体化应用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统计学处理的要求181-181

摘要:关于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应根据实验或调查设计的条件,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于定量资料,应正确选用t检验、q检验或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选用卡方检验等。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用概率P表达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应叙述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瘢痕妊娠人工流产或清宫术中术后大量出血83例处理和预后研究182-186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妊娠人工流产(人流)或清宫术中术后出现大量出血的原因、处理方法和临床预后。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3例行人流或清宫术中术后大量出血、诊断为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停经天数、出血情况、处理方法、血β-h CG下降至正常时间、阴式超声监测宫内妊娠包块消失情况、治疗3个月后阴式超声瘢痕修复情况等。结果诊断:所有病例均经阴道超声、阴式三维彩超、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为瘢痕妊娠。处理:30例人流或清宫术中术后大量出血病人(大出血组),其中5例急诊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控制出血,另外25例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控制后,5例未予辅助治疗、7例辅以保守治疗、6例辅以保守手术、7例辅以清除修补术;另53例人流或清宫术后不规则阴道流血10~132 d(出血组),17例保守治疗、15例保守手术、21例清除修补术。疗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组、保守治疗组、保守手术组或清除修补手术组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血β-h CG降至正常、宫腔内异常包块消失、正常月经恢复时间、恢复后第1次月经经期、治疗后瘢痕愈合不良或者憩室比率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剖宫产史患者再次妊娠,需常规行阴式三维彩超检查,及早排除瘢痕妊娠;未明确排除者于人流或清宫术中术后大量出血,应高度警惕瘢痕妊娠;UAE是紧急控制阴道流血的有效措施,保守手术或清除修补术短期临床疗效较为确切。

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34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187-190

摘要:目的探讨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34(CCDC34)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2014—2016年间的16例宫颈鳞癌标本和1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标本。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CCDC34的表达;通过构建CCDC34慢病毒载体干扰CCDC34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CCDC34的干扰效果。使用噻唑蓝(MTT)法、Brd U掺入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来检测干扰CCDC34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凋亡的影响。应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沉默CCDC34后Caspase-3的活性变化及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CCDC34在宫颈癌细胞及组织中高表达;MTT及Brd U掺入实验显示,CCDC34干扰组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显示,CCDC34干扰组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57±7.9)个/200倍视野vs.(98±9.2)个/200倍视野,P〈0.05;(33±5.2)个/200倍视野vs.(70±5.7)个/200倍视野,P〈0.05],细胞凋亡显著增加[(27.60±5.30)%vs.(9.45±1.90)%]及Caspase-3的活性明显增强。结论沉默CCDC34的表达可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2013年全国多中心双胎胎膜早破临床分析191-194

摘要:目的探讨多中心双胎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指导临床对双胎胎膜早破孕期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国不同城市14家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大连市妇产医院,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本溪市中心医院)终止妊娠的3343例双胎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胎膜早破,分为胎膜早破组468例与非胎膜早破组2875例,比较两组的年龄、孕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受孕方式、终止妊娠孕周、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双胎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3.99%,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占92.09%。双胎胎膜早破组早产发生率84.83%。双胎胎膜早破组的阴式分娩率、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双胎非胎膜早破组(29.91%vs.21.01%,9.61%vs.4.24%,84.83%vs.60.18%,12.16%vs.6.30%)。结论双胎胎膜早破发生率高,易导致流产及早产,围产儿预后差。预防双胎胎膜早破对改善双胎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复方沙棘籽油栓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受损阴道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195-199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复方沙棘籽油栓对体外受损阴道上皮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微生态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技术操作。白假丝酵母菌预处理阴道上皮细胞系(ATCC-CRL2616)12 h,造成阴道上皮细胞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改变后,将受损的阴道上皮细胞在复方沙棘籽油栓的干预下培养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白假丝酵母菌预处理阴道上皮细胞12 h后,Ig G的分泌量明显减少(0.24±0.02)mg/L,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膜破裂,细胞形态不完整;复方沙棘籽油栓干预受损阴道上皮细胞24 h后,Ig G的分泌量明显增加(0.42±0.10)mg/L,扫描电镜下可见阴道上皮细胞形态、活力较好,足突黏附性强,上皮细胞胞膜相对完整,细胞表面光滑,表面布满微绒毛及微绒毛嵴。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可以调节阴道黏膜上皮的局部免疫功能,修复受损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