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CN刊号:21-1332/R,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本刊特稿、专题笔谈_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选择的思考、专家共识、指南解读、病案报告、教训分析、短篇报道。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2216
  • 国内刊号:21-1332/R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72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6
  • 综合影响因子:2.14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专题笔谈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热点问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浸润深度≥5mm,常与其他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常见于骶子宫韧带、子宫直肠陷窝、阴道穹窿、直肠阴道隔等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不孕。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及CT,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
4-6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型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不同的临床分型,主要包括目前最常用的rAFS分期、盆腔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分型(包括Koninckx分型、Martin分型、Cha—pron分型和ENZIAN分型),以及预测内异症不孕患者自然妊娠预后的EFI评分和AAGL最新推出的表格评分系统。同时介绍了各分型的特点和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统一的临床分型,理想的临床分型仍在继续探索中。
6-9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症状的关系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一组浸润深度≥5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多分布于后盆腔,常累及输尿管、膀胱等重要器官。DIE具备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排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DIE的解剖分布及病变的范围与临床疼痛症状密切相关。
9-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病机制及目前治疗问题探讨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疼痛的机制可能是病灶内周期性出血、腹腔内慢性炎症以及病灶神经出芽生长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诱发痛觉过敏。虽然手术彻底切除内异症病灶是内异症疼痛治疗的先决条件,但术后药物长期治疗也是必须的。选择兼顾炎症性、伤害性及神经病理性作用的药物是获得有效治疗内异症疼痛的关键。
11-14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治疗

摘要: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入或生长于部分或全部肠壁的浆肌层,主要表现是痛经、性交痛、排便痛。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位于整个消化道的许多部位,但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最常见。直肠气钡双重造影、经阴道超声、直肠内镜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等有助于明确诊断。药物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症状,但不能使患者长期获益。根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包括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是治疗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切除方法有表面病灶切除术,病灶碟形切除术和肠管节段性切除吻合术。尽管手术切除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还存在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创伤性的手术改善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及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受孕机会。
14-17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可导致不孕,具体机制不详。对DIE相关的不孕,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提高妊娠率,反而会延迟受孕时间。手术治疗则可提高妊娠率,但手术的风险较大。DIE导致不孕的妇女推荐先行两个周期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术,无效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19-22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5mm,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后药物治疗可以延长复发时间。
22-24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排便痛等症状。由于疾病本身及其治疗过程,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DIE现阶段的治疗目的。该文主要从DIE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性生活和排便功能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4-26

子宫腺肌病及其保守性手术治疗

摘要: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造成严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经量增多及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保守性手术治疗包括子宫腺肌瘤楔形切除术及宫腔镜子宫内膜及子宫腺肌病病灶电切术的局部病灶切除和子宫动脉结扎术、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骶前神经切断术。恰当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病变部位及范围而决定。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对于提高手术疗效、缓解症状有重要的作用。
26-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研究与探索

宫颈癌相关宫旁韧带内淋巴定性定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阴道旁组织中淋巴的含量及分布。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3家医院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主韧带、骶子宫韧带、阴道旁组织新鲜标本各22条、29条、28条,将标本分为近、中及远3段;主韧带标记浅、深两层,骶子宫韧带分别标记浅、深两层及内、外侧面。对所有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D2-40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后,采用Impro图像分析软件和生物体视学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性研究:各韧带均可见特异标记淋巴的抗体D2-40染色阳性,HE染色进一步显示了散在分布的淋巴管、粗细不等的各级淋巴管分支,偶见淋巴结。定量研究:主韧带、阴道旁组织中淋巴呈散在分布;骶子宫韧带中淋巴相对集中分布于骶子宫韧带内侧面(P〈0.01),且近子宫段最多(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宫旁组织内淋巴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分布特点对指导术中对宫旁组织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作用。
29-32

耐药与敏感卵巢癌组织中microRNA表达差异谱检测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化疗耐药与敏感组织中microRNA(miRNA)表达差异及参与卵巢浆液性癌耐药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选取化疗耐药与敏感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卵巢癌组织标本各4例,分别提取总RNA和miRNA,在miRNA微阵列芯片中杂交检测分析,获得miRNA表达差异谱;利用real—timePCR技术进一步验证化疗耐药与敏感卵巢浆液性癌各4例组织中miRNA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表达差异miRNA可能的靶基因。结果芯片筛选出3个与卵巢浆液性癌耐药相关miRNA,其中2个(has—miR-210与has-miR-1307)表达差异上调,1个(has-miR-134)表达差异下调。Real—timePCR显示has—miR-134、has-miR-210和has-miR-1307表达差异结果与miRNA微阵列芯片结果一致。经过生物信息学预测has-miR-134可能靶基因为MRPl/ABCCl,K—ras,RhoGDl2;has-miR-10可能靶基因为HOXA9.FGFRL1,EFNA3;has—miR-1307可能靶基因为BCL-2,SCN5,CIC。结论miRNA微阵列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研究生物信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has-miR-134、has-miR-210和has-miR-1307可能通过预测的靶基因参与卵巢浆液性癌耐药形成。
33-37

δ-caten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δ-caten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术切除的卵巢癌组织143例,并收集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鼠抗人δ-catenin单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化法进行研究,并分析δ-catenin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δ-catenin在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或低表达,69.93%的卵巢癌(100/143)出现δ-catenin阳性表达,并且都是胞浆表达。δ-catenin表达阳性率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黏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1%(62/84),67.57%(25/37),57.89%(11/19)和66.67%(2/3)。且δ-catenin在浆液性腺癌与其他类型卵巢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分别为73.81%和64.40%,P:0.1957)。δ-catenin的表达在Ⅲ-Ⅳ期卵巢癌(III期83。33%,IV期77.78%)中显著高于I~Ⅱ期卵巢癌(I期55.81%,Ⅱ期64.53%,P=0.0308)。结论δ-catenin在卵巢癌中过表达并且与FIGO分期正相关,δ-catenin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
43-45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创面电凝和缝合止血对残留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解剖位置卵巢囊肿剥除术后残留卵巢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双侧卵巢囊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凝组(60例)和缝合组(60例)。比较两组不同解剖位置卵巢囊肿剥除术后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以及窦卵泡计数(AFC)的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两组中位于卵巢门以外卵巢囊肿,术后雌二醇(E2)、FSH以及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位于卵巢门附近的卵巢囊肿,电凝术后E,和AFC均显著下降,FSH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术后的E,、FSH以及A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卵巢门附近的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采用电凝止血组术后卵巢功能衰竭病例发生5例,而采用缝合组没有卵巢功能衰竭发生。结论为保护残留卵巢功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后的创面出血采用何种止血方式与囊肿的解剖位置有关。对于囊肿位于卵巢门部位外的,双极电凝简便易行,对残留卵巢功能影响小;而对于囊肿位于卵巢门部位的,应尽量采用缝合止血的方法,并注意缝合的深度。
46-48

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情况及临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184例(无症状组)行宫腔镜检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同期伴有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99例(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理多数为子宫内膜息肉(119例,64.67%)或黏膜下小肌瘤(17例,14.67%),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6例(7.61%),仅有9例(4.89%)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息肉28例(28.28%),黏膜下小肌瘤4例(4.04%),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8例(18.18%),子宫内膜癌37例(37.37%)。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变阳性检出率高(〉90%),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宫腔镜检查是探查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首选方法。
49-51

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激素水平对体外受精新鲜及冻融周期妊娠结局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不同血清雌二醇(E:)水平对新鲜周期及随后胚胎冻融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82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注射HCG日血清E,水平分为6组:A组(〈7340pmol/1.),B组(7340~〈11010pmol/L),C组(11010一〈14680pmoL/L),D组(14680-〈18350pmol/L),E组(18350~〈22020pmol/L)和F组(≥22020pmol/L);为预防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而放弃移植随后进行的首次FET周期,根据其取卵周期注射HCG日血清E,水平分为4组:I组(14680~〈18350prnol/L),Ⅱ组(18350~〈22020pmol/L),Ⅲ组(22020~〈25690pmol/L),Ⅳ组(~25690pmol/L),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随着E,水平的增加,受精率、卵裂率均呈增高趋势(P〈0.05);新鲜移植(ET)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继续妊娠率A、B组略低,C、D、E、F组较高,但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胚冻存后的首次FET周期,Ⅰ~Ⅳ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继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FET周期临床妊娠率(51.09%)和种植率(31.68%)明显高于总ET周期(38.90%,25.32%)(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中HCG日血清E,水平与IVF结局没有显著相关性,与随后FET结局也没有显著相关性。
52-55

改良宫颈锥切术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宫颈锥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对87例患者实施改良宫颈锥切术的手术效果、并发症进行观察,随机选取同期62例行常规宫颈锥切术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宫颈锥切术与改良宫颈锥切术手术时间分别是(40.08±9.16)min和(17.08±3.90)min,常规宫颈锥切术与改良宫颈锥切术术中出血量分别是(44.66±22.64)mL和(13.09±4.44)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宫颈锥切组和改良宫颈锥切组切除锥体高度分别为(21.94±2.34)mm、(22.04±2.29)mm,P〉0.05。常规宫颈锥切术术后出血率29.03%,改良宫颈锥切组术后出血率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热、切缘阳性率、宫颈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宫颈锥切术能达到常规宫颈锥切术的手术范围,不影响切缘病理诊断;比常规宫颈锥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更少。
56-58

不同个性中国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个性类型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相关症状及其应对方式的差异,为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国不同地区12所大学,72个班2508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月经症状量表以及月经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资料分析利用SPSSWindowsProgram18.0进行单向分类一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8,P〈0.001)。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的PMS症状6个领域即疼痛、注意力下降、行为改变、自主神经反应、钠水潴留、否定情绪反应分数之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向稳定型和外向稳定型、内向不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分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向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分别与内向不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分数进行比较,不稳定型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个性女大学生PMS各种应对方式即一般应对方式、积极行为应对方式、积极认知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向稳定型分别和内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的PMS相关症状及其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个性类别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为女大学生个体化性健康教育程序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62-65

本刊关于文章作者署名的要求

摘要: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稿件修改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题同页下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