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CN刊号:21-1332/R,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本刊特稿、专题笔谈_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选择的思考、专家共识、指南解读、病案报告、教训分析、短篇报道。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2216
  • 国内刊号:21-1332/R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72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6
  • 综合影响因子:2.14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10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述评

要真正理解和重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摘要:在妇产科领域中,下生殖道感染是近年来国内外广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的宫颈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宫颈癌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感染性癌^[1-3]。我们本期述评和专题笔谈主要就宫颈HPV感染与发生宫颈癌有循证依据的、相关热点、临床和基础相关知识进行讨论。
321-323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专题笔谈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诱发宫颈癌的最重要因素。HPV感染率在人群中虽然比较高,但是,HPV感染绝大多数是自限的。从统计学上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进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然而经常可以在高等级病变中发现低载量,在这种情况下,HPV病毒载量预测宫颈癌进展是不利的。最近国际上的成果显示:连续的同一型别高危型HPV感染所形成的持续HPV感染更容易造成宫颈癌进展。因而,可分型的HPV检测方案对于预测持续HPV感染,进而预测肿瘤进展具有更大的意义。
324-327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学说的确立,促使高危型HPV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该文阐述了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筛查、非典型鳞状上皮不能明确意义(ASC—US)病人的分层管理、阴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病变的预测及随访以及指导HPV疫苗的研究与使用。
331-333

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临床应用

摘要:通过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结构的阐述,介绍HPV预防性疫苗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目前已被美国FDA认证上市的只有两种预防性疫苗,即四价疫苗(Gardasil)及二价疫苗(Cervarix)。综合预防性疫苗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资料,两种疫苗至今已分别在其观察期内见到其保护效力持续存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333-336

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及应用前景

摘要:治疗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相对于已上市的HPV预防性疫苗进展缓慢,主要是对机体自身控制及清除HPV感染的细胞或转化的瘤细胞免疫机制不清楚。然而,HPV相关的肿瘤为肿瘤治疗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获得有效的HPV治疗性疫苗一定能够实现。该文主要介绍现有的HPV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336-340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细胞学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从进入宫颈上皮基底层细胞开始,可能导致宫颈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依据其形态学改变指导临床处理。理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细胞学的联系是对细胞涂片提出判读意见的基础。
340-342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理学相关问题

摘要:随着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上皮生物学理解的不断深入,单纯依赖组织形态学阐述宫颈病变临床行为的时代已经终结。该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命名系统、内在涵义不断变化的基本名词和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为宫颈病理学添加一个全新的视角。
342-344

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技术问题探讨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该文详细列举了HPV核酸检测的技术和方法,包括DNA印迹杂交、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杂交捕获试验(HC)、低密度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Invader Technology等,并讨论了各种检测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选择合适的HPV核酸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344-346

宫颈癌预防措施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处理

摘要:中国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较高,在HPV防治措施中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以致宫颈癌。HPV16、18是高危亚型。
346-348

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的清除及随访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信号。该文介绍了HPV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清除及其影响因素,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中高危型HPV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的疗效及预后有意义。持续高危型HPV阳性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持续和复发的高危因素。
348-350

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L1蛋白是HPV的主要衣壳蛋白。L1蛋白的表达缺失,将弱化宫颈局部的免疫效应,异常增殖细胞得以生存并将致疾病进展。HPVLl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甄别有潜在恶性可能的宫颈病变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
352-35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研究与探索

白细胞介素-8及其受体CXC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CXCR1这一趋化因子配、受体对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以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组织IL-8、CXCR1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正常子宫内膜CXCR1的表达在间质(OD值为9.03±1.75)和腺体(OD值为8.56±1.59)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并症患者在位内膜CXCRl表达腺体(OD值为22.86±2.45)明显高于间质(OD值为13.07±1.88,P〈0.05)。正常子宫内膜IL-8的表达间质(OD值为8.25±1.96)明显高于腺体(OD值为3.39±0.98,P〈0.05);在位内膜IL-8表达间质(OD值为16.86±2.42)和腺体(OD值为15.78±2.78)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IL-8、CXCR1表达(OD值为17.13±2.53、13.89±1.76)明显高于正常生育期子宫内膜(OD值为8.65±1.89、7.48±1.02,P〈0.05);而异位灶组织IL-8、CXCR1表达(OD值为25.32±4.38、22.84±4.21)又明显高于在位内膜(OD值为17.13±2.53、13.89±1.76,P〈0.05)。结论IL-8及其受体CXCR1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及进展。
358-36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全国女性生殖内分泌及不孕不育诊治进展学习班第一轮通知

摘要:全国女性生殖内分泌及不孕不育诊治进展学习班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举办的部级学习班,已有几十年历史,项目负责人为林金芳教授。由全国著名妇科内分泌学前辈郑怀美教授创办的该学习班以培训妇科生殖内分泌医师为目的,经过几代专家的努力,已经成功地举办了34期,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临床资料。
361-36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基因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the 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基因在不同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采用荧光原住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120例子宫颈脱落细胞(正常宫颈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8例、CIN227例、CIN317例及浸润性宫颈癌28例)hTERC的表达情况及并进行HPV.DNA分型测定。结果hTERC基因在正常宫颈、CIN1、CIN2、CIN3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1.42%、55.60%、88.24%及92.86%。hTERC基因表达宫颈癌组与CIN各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IN2、3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的宫颈上皮细胞中CIN1、CIN2、CIN3及宫颈癌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33.33%、66.67%、87.50%、92.86%。77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比例为76.62%(59/77);而在23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比例仅为17.39%(4/2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PV感染呈正相关,hTERC基因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368-370

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年轻子宫脱垂11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年轻患者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11例完成生育的年轻子宫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的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及配对t检验,POP—Q评估手术效果,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性生活状况。结果11例患者中2例(18.2%)子宫脱垂Ⅱ度,9例(81.8%)Ⅲ度。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联合宫颈截除术的手术时间(51.o±8.4)min,术中出血量(32.0±17.5)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日(3.7±1.0)d。平均随访(20.1±2.5)个月,患者均主观满意。客观治愈率100%。11例患者C点术前、术后分别为(+2.2±0.8)cm和(-5.5±0.5)cm,D点(-4.1±0.7)cm和(-6.9±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有规律性生活患者中7例接受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是年轻要求保留子宫,保护性功能的子宫脱垂患者的简单、经济、微创、术后近期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术后对性生活无影响。
371-373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联合子宫动脉钛夹阻断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观察分析67例子宫腺肌病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子宫动脉钛夹阻断术36例(A组);行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31例(B组)。术前、术后记录评价患者痛经、子宫体积、月经量及贫血情况等变化。结果两组痛经症状均有较高缓解率(分别为92.3%,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体积术前为(177±30)cm^3,术后3个月缩小为(132±31)cm^3;B组子宫体积术前为(178±35)cm^3。术后3个月缩小为(158±28)cm^3,两组子宫体积大小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月经量均较前减少,术后6个月开始两组月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联合子宫动脉钛夹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374-376

早期超声筛查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及胎儿畸形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11~13^+6周超声筛查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价值。方法统计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妊娠11—13^+6周产前常规超声筛查病例,比较不同绒毛膜性双胎胎儿畸形的种类构成及检出率,及其与单胎妊娠的差异。结果接受妊娠11—13“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共2578例,其中双胎妊娠155例,占6.0%,包括单绒毛膜囊(MC)双胎妊娠30例,双绒毛膜囊(DC)双胎妊娠125例。MC双胎与DC双胎胎儿畸形检出率分别为43.3%和8.8%,同期单胎妊娠胎儿畸形检出率为2.2%;MC双胎胎儿畸形的种类以脐动脉返流胎和联体双胎为多,DC双胎胎儿畸形以一胎发育异常为主,其畸形种类与单胎畸形种类相似。结论妊娠11~13^+6周胎儿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双胎妊娠、判断绒毛膜性及尽早发现胎儿畸形,指导正确的孕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77-379

Bart’s水肿胎并发镜影综合征9例临床特征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Bart’s水肿胎并发镜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复习镜影综合征相关文献并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例Bart’s水肿胎并发镜影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9例病例临床特点为发病在妊娠28~34周、不同程度的贫血、水肿、容量依赖性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在临床处理上予以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及终止妊娠后病情迅速缓解。结论Bart’s水肿胎并发镜影综合征的孕妇临床显著特点为早发型子痫前期、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处理的重点为终止妊娠、预防产后出血和纠正低蛋白血症,提示在处理此类患者时应高度重视此类特殊类型子痫前期所表现的临床异质性及临床可预防性。
3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