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CN刊号:21-1332/R,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医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本刊特稿、专题笔谈_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选择的思考、专家共识、指南解读、病案报告、教训分析、短篇报道。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2216
  • 国内刊号:21-1332/R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72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6
  • 综合影响因子:2.14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述评

重视妇科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

摘要:在与恶性肿瘤的“搏击”中,手术治疗无疑是一种甚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众多妇科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即为手术治疗。然而,由于某些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单纯的手术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治愈”的疗效,故需要补充后续的治疗,例如化疗、放疗或生物治疗等。即使手术切除了完整的肿瘤,许多妇科恶性肿瘤仍需给予非手术治疗。
161-16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专题笔谈

妇科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一线化疗

摘要:化疗是上皮性卵巢癌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在药物组成、剂量强度、给药方式、腹腔化疗、新辅助化疗及维持和巩固治疗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163-165

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摘要: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该文对肿瘤免疫机制、卵巢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发展、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进行了阐述。
165-168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与同步放化疗

摘要:宫颈癌的治疗采用以手术、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过程中作用日渐重要,应用广泛,但在临床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介绍了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及同步放化疗的研究现状。
168-174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摘要: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作为宫颈癌的根治性、辅助性或姑息性治疗方法。本文就宫颈癌临床放疗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注意事项和进展进行阐述。
174-176

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补充治疗及晚期患者非手术治疗

摘要:子宫内膜癌以手术为主,但放疗及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重点就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后的补充治疗及晚期患者的非手术治疗选择和实施原则做一阐述。
179-18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

摘要:由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对化疗高度敏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作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以及应用预后评分可使其治疗达到分层个体化,GTN成为了少数几个能通过化疗而达到治愈的肿瘤之一。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进展。
182-184

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化疗

摘要:该文就动脉灌注化疗(动脉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历史、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妇科恶性肿瘤动脉化疗的两个阶段,系统地总结了动脉化疗的用药原则及后续治疗原则,并指出动脉化疗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184-187

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及药物保护

摘要: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可损害年轻患者的卵巢功能。临床研究显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对卵巢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一般主张在化疗前7~10d使用。其他激素替代治疗、口服避孕药和细胞凋亡抑制剂如1-磷酸-神经鞘氨醇等可能也有保护卵巢功能的作用。
187-190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原因之一,而全世界近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和18亚型导致,针对HPV16,18的预防性疫苗已经上市,针对HPV感染及宫颈癌的治疗性疫苗正在研究中。
190-19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研究与探索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携带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逆转绒癌耐药体外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携带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对绒癌耐药细胞株耐药指数的影响。方法应用AdMax系统构建携带TNF-α基因的腺病毒载体。鉴定、分离、培养、扩增、纯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携带TNF-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UCB-MSCs后,与绒癌耐药细胞株JEG3/VP16共培养,空载腺病毒(Ad-EGFP)感染的hUBC-MSCs做为对照,MTT法测定共培养48h后JEG-3/VP16对依托泊苷(VP16)、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耐药情况。结果(1)酶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构建的重组腺病毒携带TNF-α基因。(2)重组腺病毒可高效感染hUCB-MSCs。(3)JEG-3/VP16和转染TNFa基因的hUCB-MSCs共培养,JEG-3/VP16对VP16、5-FU、MTX的IC50分别下降至未共培养前IC50的1/12.8,1/6.75和1/10.1。结论携带hTNFα基因的hUCB-MSCs与绒癌耐药细胞株JEG-3/VP16共培养后,逆转了JEG-3/VP16的耐药性。
193-19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子宫主韧带精细显微组织结构的定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主韧带精细显微组织结构,为全面了解主韧带功能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三家医院Ⅲ型子宫切除术后新鲜离体主韧带标本22条,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及多种特殊染色方法对主韧带组织进行定性研究。结果(1)主韧带中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肌纤维,以胶原纤维为主。(2)含大量脂肪组织。(3)富含神经组织,为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以及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主要分布在主韧带的下半部。(4)富含中、小、微动静脉血管,主要分布在主韧带的上半部。(5)淋巴管呈均匀分布,偶见淋巴组织和淋巴结。结论主韧带组织结构复杂,其精细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些疾病以及一些手术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
196-20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细胞涂片内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107例宫颈脱落上皮标本,包括对照组20例;研究组87例,其中27例CIN(Ⅰ级8例、Ⅱ~Ⅲ级19例)和45例宫颈鳞癌(原位癌7例、Ⅰ期14例、≥Ⅱ期24例),术后2年受访15例(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治疗后12例,宫颈癌术后3例)。应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标本的hTERC基因扩增情况,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病理学对照。结果(1)由对照组得出正常值为≤6.0%,〉6.0%即为阳性。(2)27例CIN:Ⅰ期出现hTERC基因扩增阳性细胞百分数为9.17±4.62,阳性率为50.0%(4/8);CINⅡ~Ⅲ期为16.00±14.44,阳性率为84.2%(16/19);原位癌为19.67±13.26,阳性率为85.7%(6/7)。CIN组、原位癌组和浸润型癌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细胞百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INⅠ期组和Ⅱ~Ⅲ组、原位癌组、Ⅰ期宫颈浸润型鳞癌组和≥Ⅱ期组之间hTERC基因扩增阳性细胞百分率递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IN,FISH检测宫颈上皮hTERC基因扩增是目前较新型的无创筛查方法,特别是对于辨别CIN是否具备恶性进展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204

体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女方体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进行2973个IVF周期和1884个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进行辅助生殖的患者,年龄小于40岁,排除常见的与自然流产有关的疾病,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WHO推荐的亚洲人体重指数(BMI)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体重正常组(BMI18.5~〈23.0)、超重组(BMI23.0~〈25.0)、肥胖组(BMI≥25.0),分别比较IVF及ICSI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卵子和胚胎情况、妊娠结局。结果IVF及ICSI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周期第次、基础内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子和胚胎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F及ICSI各组的周期取消率、种植率、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流产率在ICSI各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IVF患者中,肥胖组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无论IVF还是ICSI周期,肥胖组抱婴回家率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结论女性肥胖增加IVF周期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并对IVF及ICSI的妊娠结局均产生负面影响。
205-20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应用的要求

摘要:应以国务院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为准,具体可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计量单位的使用必须规范,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当分母有2个以上单位时,整个分母需加圆括号如斗g/(kg·min),不写作μg/kg·min。
208-20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白细胞介素6对雄激素活性的影响及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雄激素活性的影响及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猪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6(10ng/L、100ng/L、1000ng/L),观察IL-6对卵泡内膜细胞睾酮分泌及卵巢颗粒细胞雄激素受体(A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24h、48h、72h三个时间点分别与空白对照组(0ng/L)相比,加入IL-6后卵泡内膜细胞睾酮分泌无明显变化;在72h时通过Real-timePCR检测发现,IL-6(100ng/L、1000ng/L)对卵巢颗粒细胞AR-mRNA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结论IL-6虽然没有直接促进卵巢睾酮分泌的作用,但却可以上调卵巢组织AR-mRNA的表达,间接增强雄激素活性,此可能与慢性亚临床炎症可引发PCOS的机制有关。
213-215

全盆底重建术保留与切除子宫6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评估保留与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68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别进行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35例,保留子宫组)及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33例,切除子宫组)。对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术)。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客观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保留子宫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min,出血量平均为100mL。切除子宫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min,出血量平均为200mL。术后随访(8~18)个月,保留子宫组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压力性尿失禁全部治愈,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无感染发生。切除子宫组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有2例感染发生,术后随访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POP-Q评分两组较前均明显好转。结论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与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近期疗效明确,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219-22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短篇报道

宫颈癌放射治疗致小肠瘘2例

摘要:宫颈癌放射治疗的远期并发症以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最为常见,发生放射性小肠瘘则非常罕见。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宫颈癌2123例,其中,采取单纯放射治疗1725例,发生放射性小肠瘘2例。现报告如下。
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