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 21-1332/R 国内刊号
  • 1005-2216 国际刊号
  • 2.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是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笔谈_女性计划生育相关进展、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论著、综述与讲座、病案报告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0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述评
重视疑难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641-642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个较为古老(最早记载在300年前,首次描述与命名分别在1860年和1885年)而又年轻(被称为“现代病”)的颇为复杂令人迷惑不解的特殊疾病。近年,无论在国内外,抑或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国内学者在内异症发病机制等的基础研究及临床上关于内异症的诊治规范的制订等均可堪圈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专题笔谈
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临床处理—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处理643-645

摘要:临床上将除卵巢、腹膜、深部结节型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称为特殊部位内异症。特殊部位内异症早期虽有症状,但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常常导致误诊。特殊部位内异症具有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根据部位不同采用手术和(或)药物治疗。早期发现病变并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原因及处理652-654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对不孕的影响是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所致。通过改变盆腔正常解剖结构,引起卵泡和腹腔局部免疫反应,影响颗粒细胞功能,干扰卵子的成熟与排出,降低精卵受精能力和胚胎种植等机制导致不孕。确诊患者中约30%-50%合并不孕。其中手术和药物是内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另外,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可以使很多内异症不孕患者获得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处理655-657

摘要:虽然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特征性症状。但与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机制目前仍然不清。由于药物和手术具有治疗内异症相关疼痛的相同疗效,故目前内异症相关疼痛的处理多主张在腹腔镜诊断和(或)手术后进行以药物为主的长期综合个体化治疗。

青春期、妊娠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657-660

摘要: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类似于成人,临床症状多为非周期性或周期性腹痛,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是首选的手术方式,术后需辅助药物治疗,口服避孕药是一线治疗药物,16周岁以下的青少年GnRH-a应慎用。妊娠期内异症多保守性观察,当囊肿破裂、感染或恶变可疑时应尽早手术探查。绝经期内异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适宜采用手术治疗。

盆腔后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处理策略660-662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病灶浸润到腹膜下深度≥5mm的内异症,多位于后盆腔,表现为宫骶韧带变粗、缩短和结节,子宫直肠陷凹变浅或者消失,直肠窝深部或者阴道直肠隔结节。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及性交痛等症状。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病灶完全切净症状缓解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术后药物治疗可以延长复发时间。

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的病因及治疗选择662-665

摘要:子宫腺肌病(AM)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其不孕的机制包含内膜的干细胞调节紊乱,子宫内膜一肌层界面变化(EMI),高泌乳血症及临床相关因素等。治疗方法的选择趋于多样化、多角度不同阶段全方位考量,分为期待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超声引导下的各种治疗方法、血管性介入治疗(UAE)及宫内放置LNG-IUS等。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提高AM患者受孕率。

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665-668

摘要: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往往对一般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资料显示GnRH-a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内异症伴有慢性盆腔疼痛等需要长期或反复给药者,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无疑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此外,芳香化酶抑制剂及免疫治疗也在研究及开发中,有望成为有效的难治性内异症的治疗药物。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和卵巢功能保护668-671

摘要: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是目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首选的手术方法,但可影响卵巢储备功能,严重者可致卵巢功能衰竭。因此,手术中尽量保留和保护正常的卵巢组织,估计手术困难者先行假绝经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可减少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各种术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对比671-673

摘要: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等,手术的范围分为保守性、半保守性和根治性手术;手术的方式分为经腹及腹腔镜手术,但手术方式不是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目前,腹腔镜因为其微创特点已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术式,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所有期别。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研究与探索
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HPA和metastin的表达及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674-676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发病中侵袭性因素的干预机制。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32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体外培养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Kiss-1基因及HPA和转移抑素(metastin)蛋白的表达,并用米非司酮对其进行干预。结果子宫腺肌病组增殖期和分泌期腺上皮细胞中HPA mRNA表达分别为1.39±0.05和1.28±0.04,高于对照组(P〈0.05);Kiss-1 mRNA表达分别为0.78±0.07和0.82±0.05,低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内增殖期和分泌期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和metastin蛋白表达与基因表达一致。对子宫腺肌病组进行米非司酮药物干预后,HPAmRNA和HPA蛋白表达降低,Kiss-1 mRNA和metastin蛋白表达增高,与未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侵袭性因素和侵袭抑制因素表达失衡可能是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之一;米非司酮对HPA和metastin的干预作用可能成为米非司酮抑制子宫腺肌病发展的机制之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妊娠早中晚期相关动脉血流参数及其规律677-680

摘要:目的测定妊娠早、中和晚期正常孕妇子宫动脉、脐动脉及肾动脉血流并寻找其正常规律。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在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11个省市24家医院的3207例正常妊娠妇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早、中、晚期连续检测双侧子宫动脉、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在孕中、晚期检测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右侧子宫动脉s/D均数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3.82、2.76、2.24,左侧为3.87、2.86、2.23,双侧子宫动脉之间血流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孕期间的各检测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α=0.05水平snk值不同),并且孕22周前血流阻力下降速度明显。脐动脉S/D均数在孕中、晚期分别为3.57、2.51,脐动脉在不同孕期的各检测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两侧肾动脉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孕期内,肾动脉主干、肾段动脉和肾皮质动脉三段间RI值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snk值不同)。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阻力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在孕早期下降较明显,而肾动脉血流阻力随孕周增加无改变,但肾动脉血流阻力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相同孕期左右子宫动脉和左右肾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规律对部分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有所帮助。

糖代谢异常孕妇胎婴儿丢失原因分析及预防681-68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胎儿丢失及新生儿死亡情况,以期寻找更好的预防策略。方法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共2021例,其中妊娠合并糖耐量受损(GIGT)组865倒,妊娠期糖尿病(GDM)组1028例,糖尿病合并妊娠(DM)组128例。所有患者中,血糖控制满意者1720例,未控制或控制不满意者30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孕妇的胎)LTL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021例孕妇中发生胎儿丢失22例,占1.1%(22/2021);DM组的胎儿丢失率为8.6%(11/128),显著高于GDM组(0.9%)和GIGT组(0.2%),P=0.000。新生儿死亡19例,占0.9%(19/2021)。新生几死亡的首要原因为先天畸形,占52.6%;其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占21.1%。共有74例先天畸形,占3.7%(74/2021)。胎儿畸形种类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心血管系统畸形最为常见,占60.8%(45/74)。DM组先天畸形的发生率14.1%(18/128),显著高于GDM组的3.1%和GIGT组的2.8%,P=0.000。结论DM患者胎儿丢失及先天畸形发生率较高,应加强DM患者的孕前管理,在孕前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降低自然流产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进而减少胎儿丢失率及新生儿死亡率。血糖控制不满意者,NR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评价684-687

摘要:目的评价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207例POP-Q分期子宫脱垂Ⅲ-Ⅳ度伴不同程度阴道壁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盆底重建术组(重建组)105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阴宫组)102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复诊以POP-Q分度和P-QOL量表作为客观及主观疗效评价指标。结果重建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0.56±46.41)mL、(75.28±21.87)min、(4.6±1.73)d:阴宫组分别为(98.84±36.89)mL、(75.55±20.22)min、(5.33±1.35)d,重建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低于阴宫组(P〉0.05),重建组术后住院日少于阴宫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治愈率重建组分别为94.12%、95.65%、92.86%;阴宫组为93.88%、88.89%、77.61%,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1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能够恢复和增强盆底支持结构及功能,可保留子宫;术后近期疗效肯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中远期疗效需继续随访。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688-690

摘要:目的探讨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观察及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妇科对86例符合入选条件的Ⅰb2-Ⅱb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NACT临床疗效分为NACT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NACT前后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微血管密度(MVD)、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抗原)水平的变化及三者与NACT疗效的关系。结果NACT后有效组AI明显增加,血清SCC水平明显降低,与NACT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39),而MVD较NACT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有效组NACT前的AI明显高于无效组(P=0.027),MVD、SCC水平高于无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P=0.357)。有效组初次NACT后血清SCC降幅明显大于无效组(P〈0.001)。AI≥1.0者化疗有效率大于AI〈1.0者(P=0.042),初次NACT后SCC降幅≥50%者NACT有效率大于初次NACT后SCC降幅〈50%者(P=0.021)。结论AI及SC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NACT疗效,NACT前A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初次NACT后SCC降幅可作为预测NACT疗效的指标。

腹腔镜检查不孕4519例结果分析691-693

摘要:目的探讨不孕症病因分布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4月至2006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4519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腹腔镜检查资料。结果不孕症患者中91.46%存在影响妊娠的盆腔疾病,其中盆腔炎、多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分别占24.56%、19.50%、19.27%、17.86%,是引起不孕的主要疾病。1985-1995年,不孕症的首位原因是盆腔结核(24.87%);1996-2006年,不孕症的首位原因是盆腔炎(34.61%),盆腔结核下降为第4位病因(6.49%)。盆腔炎和盆腔结核是输卵管梗阻的首位病因(39.86%),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9.36%)。结论不孕患者大多存在影响妊娠的盆腔病变,对有条件的患者和医院建议尽早行腹腔镜检查,以尽快明确不孕病因。

自然周期与人工周期方案冻融胚胎移植结局比较694-696

摘要:目的比较自然周期与人工周期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进行的986个F-ET周期,将在自然周期方案下进行的F-ET作为自然周期组,共671个周期;在人工周期方案下进行的F-ET作为人工周期组,共315个周期,比较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及分娩率等指标。同时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与F—ET结局的关系。结果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及分娩率分别为:自然周期组22.1%、11.7%、2.1%、18.2%、79.7%;人工周期组23.5%、11.9%、2.9%、18.9%、77.0%。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及分娩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较人工周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9.4±1.4)mm对(8.6±1.2)mm]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厚度〉10mm者临床妊娠率(26.8%对18.9%)和种植率(15.1%对10.6%)均较子宫内膜厚度≤8mm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方案在F-ET中的结局相似;自然周期方案较人工周期方案子宫内膜厚度更为理想。子宫内膜厚度〉10mm者能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

紫杉醇结合不同铂类药物治疗卵巢癌临床疗效荟萃分析697-699

摘要:目的分析紫杉醇结合顺铂与紫杉醇结合卡铂两种方案治疗卵巢癌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紫杉醇结合不同铂类药物治疗卵巢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荟萃分析,评价指标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结果收集论文8篇,其中国外7篇,国内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铂、紫杉醇方案与顺铂、紫杉醇方案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总反应率(即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OR值为1.10,95%CI为(0.88-1.37,P=0.42)。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毒性标准,卡铂、紫杉醇方案中3-4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顺铂、紫杉醇方案,其OR值为2.03,95%CI为(1.22-3.36,P=0.006)。卡铂、紫杉醇方案3-4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顺铂、紫杉醇方案,OR值为0.63,95%CI为(0.46-0.86,P=0.004)。结论紫杉醇结合不同铂类药物对卵巢癌治疗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卡铂、紫杉醇方案的骨髓抑制作用较顺铂、紫杉醇方案强,而神经损伤作用却较后者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