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 21-1332/R 国内刊号
  • 1005-2216 国际刊号
  • 2.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是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笔谈_女性计划生育相关进展、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论著、综述与讲座、病案报告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述评
生殖免疫学面临的问题897-897

摘要:生殖免疫学是在现代生殖医学和免疫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生殖生理和病理的基础及临床。生殖免疫学主要研究正常妊娠所涉及的免疫学问题,特别是妊娠的免疫耐受和病理妊娠及一些妊娠疾病发生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从免疫学角度提出相应的促进生殖健康和防治生殖疾病的措施。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生殖免疫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胚胎种植与免疫898-900

摘要:胚胎自受精卵到囊胚均包绕着致密的透明带,只有一些小分子物质能够进出胚胎。因此,在囊胚或胚胎孵出之前胚胎与母体的免疫系统基本隔离,直到囊胚在子宫孵出,胚胎才与母体通过滋养细胞直接接触。发生在母胎界面的免疫反应使胚胎能够成功侵入子宫内膜并使子宫内膜的血管发生重铸,从而胚胎能够从母体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养而发育成熟。

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理及诊治900-901

摘要:某些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有反复流产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其体内自身抗体作用和凝血系统高凝状态有关。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确实有这样一些患者,虽然未达到自身免疫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诊断标准,但同时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主要是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妊娠失败。本中心曾临床分析2005—2007年间于我院就诊的417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排除遗传、解剖、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外,21.8%(91/417)患者存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和不同程度高凝状态。

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诊治901-904

摘要: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发生率约1%。RSA的病因除了染色体、解剖、内分泌异常及生殖道感染外,约50%以上患者流产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因不明的RSA大部分与免疫学异常有关,并将其分为自身免疫异常所致RSA(自身免疫型RSA)和同种免疫异常所致RSA(同种免疫型RSA)两大类。本文就同种免疫型RSA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行讨论。

早产的免疫学机制及诊治904-906

摘要:关于早产的定义及对早产的认识经历过不同的阶段,目前我国的早产定义是自末次月经第1天开始计算,妊娠28周至37足周间终止者。早产是发展中国家新生儿死亡和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对早产病因学研究的重视,在该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部分病因不明,因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早产的发生尚难以预防。近年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的进步,母胎间免疫界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胎儿和母体对各种因素刺激产生的免疫内分泌反应及其相互调节可能是早产发生的关键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防治906-908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50%)。EM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以经典学说中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最受支持。但在围月经期输卵管通畅的妇女中90%有经血逆流现象,仅少数发生EM,提示尚有其它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是识别和清除感染因子、外来和自身衰老物质。机体允许异位的内膜组织在腹腔内种植,表明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因此,EM的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资料表明,EM患者常伴有局部及全身细胞和体液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产生、细胞因子含量及活性改变等。

子痫前期免疫学发病机制及防治908-911

摘要:子痫前期迄今病因不明,临床上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特效手段,唯有终止妊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很多新的学说,包括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等,目前子痫前期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正逐渐被认识,免疫学说正逐渐被完善,一些免疫制剂正在逐步由动物实验过渡到子痫前期的治疗。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因及治疗911-913

摘要:母儿血型不合是指由于母体与胎儿间血型不合产生的同种异源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不到1%。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特异性物质,它具有免疫活性并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类已发现包括ABO、Rh、MN等26个血型系统和400多种血型抗原。如果胎儿从父方获得的血型抗原恰为母方所缺少,此抗原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抗原抗体反应使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与破坏而出现溶血,

卵巢早衰的免疫学病因、病理及诊治913-915

摘要:1967年,Moraes—Ruehsen与Jones首次提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概念。定义为在青春期至40岁之间发生的持续性继发性闭经,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目前的观点认为,POF的开始可以发生在青春期以前或者与青春期同步,因此表现出原发性而非继发性闭经。POF发病率约为1%,占原发性闭经患者的10%~28%,继发性闭经患者的4%~18%“。POF病因包括X染色体异常、免疫、感染、医源性因素(于术和放化疗等)、促性腺激素及受体缺陷等,

妊娠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915-917

摘要:妊娠期间内分泌腺处于活跃状态,各器官系统均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对甲状腺功能均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据报道,甲状腺疾病在育龄妇女中较常见,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不孕及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占0.2%。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降低大都由自身免疫引起,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弥散浸润和Askanazy(Hurthle)细胞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roiditis,CLT)。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流产917-920

摘要:目前,国际上将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妊娠20周之前的妊娠产物或胎儿丢失(体重≤500g)称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m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遭受2次或2次以上RSA的患者约占生育期妇女的5%,而3次或3次以上者占1%~2%。其发病率还有不断升高的趋势。RSA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免疫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除此之外,仍有少数RSA病因不明。

免疫避孕疫苗的相关研究920-922

摘要:当今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控制人口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发展避孕疫苗研究符合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现有的避孕技术和方法均不同程度存在使用不方便或者有不良反应的问题,不能满足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要求。由于疫苗本身的特点,避孕疫苗具有长效、安全、使用方便、可逆、群众易于接受等优点,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避孕方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1~12期中心内容预告922-92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研究与探索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改变的相关性923-925

摘要:目的了解育龄妇女阴道局部免疫特点,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按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RVVC组(37例)、单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单纯VVC)组(55例)、对照组(35名)。经显微镜镜检初步筛选,留取阴道灌洗液,离心后分离上清液、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成分。用ELISA法测定IgE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免疫标志CD4^+、CD8^+。结果(1)IgE浓度测定:RVVC组IgE浓度[(2.647±0.210)ng/mL]明显高于单纯VVC组[(2.032±0.289)ng/mL]和对照组[(1.347±0.28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测定:RVVC组CD4^+细胞数(35.710±10.989)、CD4/CD8(1.253±0.756)均低于对照组(61.836±18.824及4.992±3.988),CD8^+细胞数(32.271±21.131)高于对照组(19.546±17.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C发病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异常可能是RVVC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论著
整合素及纤粘连蛋白在调控卵巢癌细胞失巢凋亡过程中的作用926-928

摘要:目的研究整合素及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卵巢癌细胞逃避失巢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于山东省立医院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卵巢癌SKOV3细胞高转移亚克隆SKOV3-S1细胞中整合素蛋白αv、β1、α5β1的表达;建立细胞悬浮分离培养导致凋亡的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抗体封闭法检测不同整合素蛋白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逆转录PCR检测p53、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1)S1细胞表面普遍表达整合素αv、β1、α5β1。(2)FN使细胞凋亡率由63.7%降至29.0%,αv及β1抗体使凋亡率上升,α5β1抗体对凋亡没有影响。(3)FN使S1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上升,bax表达下降。αv封闭抗体能抑制FN的基因表达调节作用。(4)在悬浮生长状态下,caspase-3被激活;FN使caspase-3活性减弱;加入αv及β1封闭抗体后,酶活性增强。结论SKOV3-S1细胞表面整合素受体蛋白αv通过与FN结合,提高了细胞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的比率,使caspase-3活性减弱,这是SKOV3-S1细胞避免失巢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的应用研究929-931

摘要:目的探讨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对小鼠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作用,及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泡腾片的安全性和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于南昌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应用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对小鼠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进行保护性研究;观察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泡腾片对新西兰兔的急性皮肤刺激试验、阴道局部黏膜刺激试验的结果及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小鼠阴道冲洗液白色假丝酵母菌培养结果(菌落数)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中剂量组与制霉菌素阳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3947±0.3265对0.3336±0.4634)。(2)新西兰兔试验部位皮肤、阴道黏膜及周围皮肤无红斑、水肿等,全身情况未见异常;阴道黏膜亦未见病理改变。(3)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泡腾片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效率88.9%,与硝酸咪康唑栓对照组(8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对小鼠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白色假丝酵母菌IgY泡腾片对皮肤、阴道黏膜无刺激作用;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格列卫对卵巢癌细胞COC1增殖及血管形成的影响932-934

摘要:目的探讨格列卫(gleevec)对耐药卵巢癌细胞COC1增殖、顺铂敏感性和血管形成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格列卫治疗难治性卵巢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格列卫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格列卫对COC1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影响。结果格列卫对CO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并显著提高了其对顺铂的敏感性;格列卫对COC1表达VEGF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格列卫对COC1表达内皮抑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格列卫能够抑制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COC1的增殖,并显著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格列卫对抑制肿瘤细胞产生VEGF具有明显的作用。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935-937

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率、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围绝经期症状评分表、生活事件量表、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于2007年1月至6月期间对广东地区112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1.07%。经前期综合征、痛经程度、绝经、居住环境、抑郁史、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Kupperman绝经指数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除与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与社会、家庭及精神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减少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提高妇女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