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研究、预防制品、治疗制品、诊断制品、临床观察等。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28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43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消息

2015中国(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

摘要:随着Biotech China在境内外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引起了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组织的广泛关注,先后有美国、加拿大、瑞士、德国、澳大利亚、芬兰、苏格兰、以色列、印度、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展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556-556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树鼩白细胞介素-6的原核表达及其分子特征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树鼩(tree shrew,t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并分析ts IL-6蛋白分子特征。方法以人、猴、啮齿类动物等IL-6 m RNA的共有序列作为查询序列,从树鼩c DNA数据库中进行本地blast,获得预测ts IL-6核苷酸序列,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用MEGA 6软件进行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绘制进化树。参考预测IL-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IL-6基因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IL-6;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ED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14 KD透析膜梯度透析纯化;利用蛋白质在线数据库expasy进行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并用Signal P sever预测ts IL-6的信号肽序列,经模板与预测模型的结构拟合来预测树鼩IL-6的gp130结合位点。结果 ts IL-6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高等灵长类动物有较高的同源性;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IL-6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 000,纯化后可见单一目的条带,浓度为0.2 mg/ml;h IL-6和ts IL-6蛋白的空间结构较类似,ts IL-6的gp130结合位点Ⅱa位于A和C螺旋间,位点Ⅲa位于A和B螺旋的柔性链区及分子近C-端。结论 ts IL-6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高等灵长类动物具有较高同源性,成功构建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IL-6,为后续IL-6相关的病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557-563

重组小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CHO-K1-SFS细胞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小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亦称FGF-2)的真核表达质粒,并于无血清悬浮培养的CHO-K1-SFS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以小鼠垂体组织总RNA为模板,PCR扩增b FGF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GFP-C1-b FGF,经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无血清悬浮培养的CHO-K1-SFS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CHO-K1-SFS细胞中EGFP的表达情况,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CHO-K1-SFS细胞的生长状况和细胞形态,RT-PCR法检测CHO-K1-SFS细胞中b FGF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法检测CHOK1-SFS细胞中b FGF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 EGFP-C1-b FGF经双酶切(BglⅡ/SalⅠ)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质粒p EGFP-C1-b FGF转染后24、48、72及96 h的CHO-K1-SFS细胞均可见特异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重组质粒p EGFP-C1-b FGF转染对CHO-K1-SFS细胞形态和增殖速率不产生影响;p EGFP-C1-b FGF转染组CHO-K1-SFS细胞可扩增出510 bp的目的条带;p EGFP-C1-b FGF转染组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44 000的特异性条带,表达产物可与兔抗b FGF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 EGFP-C1-b FGF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CHO-K1-SFS细胞中成功的表达,为进一步实现小鼠b FGF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分泌表达及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564-569

甘氨酸锌对甲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甘氨酸锌(glycine zinc)对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7.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7.5)+HAV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HAV抗原对照组(HAV抗原)和铝佐剂对照组(铝佐剂300μg+HAV抗原),每组8只。HAV抗原剂量均为18 EU,各组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200μl/只,免疫1次。免疫4、8、12、1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免疫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 G,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不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对照组。免疫后第8周时,铝佐剂对照组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HAV抗原对照组(P均〈0.05);甘氨酸锌(400μg,p H 6.5)佐剂组抗体水平与铝佐剂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酸锌能显著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其体液免疫增强效果与铝佐剂相当。
575-578

树鼩CD4及IL-6分子的克隆及分析

摘要:目的克隆野生型中缅树鼩的CD4及IL-6分子,并分析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及重要的功能位点。方法经野生型树鼩尾静脉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经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24 h后,提取细胞总RNA,以其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插入p MD-19T载体,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采用Lasergene分析目的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构建进化树,分析野生型树鼩与已知中缅树鼩的亲缘关系。结果野生型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65 bp,编码454个氨基酸,IL-6全长编码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22只野生型树鼩成功克隆出CD4分子,23只野生型树鼩成功克隆出IL-6分子。不同野生型中缅树鼩的CD4及IL-6分子有不同程度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的突变,但分别有35%和26.7%的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且发生非同义突变的位点对树鼩CD4和IL-6分子重要的功能位点无影响。由CD4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由IL-6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23只野生树鼩分为2个分支。结论 CD4和IL-6分子具有重要功能的氨基酸位点是保守稳定的,为今后树鼩CD4和IL-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树鼩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79-586

猪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铁摄取调节基因Fur的生物信息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摘要:目的对猪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铁摄取调节基因Fur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并检测原核表达产物的抗原性。方法以猪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ur基因,克隆至载体p GEX-6p-1中,构建重组质粒p GEX-6p-1-Fur。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网络数据库测序分析Fur基因同源性、蛋白质理化特性、蛋白质结构并进行同源建模。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透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 GEX-6p-1-Fur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Fur基因全长432 bp,编码144个氨基酸,与禽Pm70菌株的Fur基因同源性达99.8%,与嗜血杆菌属亲缘较近;Fur蛋白空间结构与铁吸收调节蛋白2w57.1.A相似性较高,Fur蛋白为酸性脂蛋白,Fur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107-117位氨基酸区域作为抗原表位可能性较大,且Fur无跨膜区与信号肽,是相对成熟稳定的蛋白。以2w57.1.A为模板构建了可靠的三维结构分子模型。重组蛋白GST-Fur相对分子质量约44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3%,纯化后纯度达92%,重组蛋白GST-Fur可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制备的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于E.coli中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GST-Fur,构建了可靠的三维结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Fur蛋白功能及毒力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587-592

一株祁连山野生毛头鬼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一株祁连山大型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经组织分离获得野生菌株QL-8,提取其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片段,并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检测温度(18、20、22、24、26、28℃)、p H值(4.0、5.0、6.0、7.0、8.0、9.0、10.0)、碳源(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甘油、葡萄糖)、氮源(硝酸钾、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铵、酵母粉、尿素)、无机盐(硫酸铁、硫酸钙、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镁)、维生素(VB1、VB2、VB3、VB6、VB12、VB复合)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使用不同栽培料(棉籽壳、木屑、粪草)对野生菌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菌株QL-8属于毛头鬼伞属,Gen Bank登录号为KF70239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6℃,最适p 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粉,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镁和VB6有助于菌丝的生长。该菌株于木屑培养料中生长最快,满袋后覆土即可出菇。结论成功获得了菌株QL-8的生长特性和出菇条件,并培育出野生毛头鬼伞子实体,为天然野生菌实现人工栽培提供了实验依据。
598-604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治疗性制剂

霍乱毒素B亚基与人胰岛素B链融合蛋白的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霍乱毒素B亚基与人胰岛素B链融合蛋白(cholera toxin B subunit-insulin B chain,CTB-INS)在恒河猴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将恒河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口给予4.0、2.0和1.0 g/(kg·d)CTB-INS,对照组经口给予10 ml/(kg·d)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每天上午同一时间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9.0个月。每天上午观察、记录恒河猴的一般体征、摄食量,每周称体重、测体温1次。给药前、给药1.5、3.0、4.5、6.0、7.5、9.0个月(停药次日)及恢复期结束(停药4周),分别检测心电图、眼科、免疫学、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常规等指标。给药3.0、6.0、9.0个月及恢复期结束,每组随机解剖2只猴(9.0个月为4只),雌雄各半,观察脏器变化,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各剂量CTB-INS对恒河猴各指标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似。各剂量组恒河猴脏器及其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部分剂量组恒河猴的胸腺系数平均值高于对照组,肺脏系数、甲状腺系数平均值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口给予CTB-INS对恒河猴无明显毒副作用,未见中毒靶器官,无毒(影响)剂量为4.0 g/(kg·d)。
605-609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诊断制剂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的建立及验证

摘要:目的建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检测试剂盒的行业标准,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3种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HER2基因检测试剂盒,按照拟定行业标准规定,对试剂盒外观、荧光信号强度、探针敏感性、探针特异性、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稳定性等进行验证。结果 3种FISH法HER2基因检测试剂盒均能满足拟定行标中的所有要求。结论制定的HER2基因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合理,可操作性强,该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统一HER2基因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标准,为其生产、检验、流通、临床应用及其他领域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610-613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临床研究

贵阳市云岩区适龄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2014年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适龄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率及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云岩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接种疫苗的2~6岁儿童995名,采集手指或耳垂血,ELISA法检测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甲型肝炎、乙型脑炎抗体,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995名调查对象中,除2人未接种腮腺炎疫苗,1人未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外,6种疫苗合格接种率均高于95%,抗体总体阳性率均高于98%;不同性别人群6种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疫苗高接种率及高免疫成功率,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关键环节。
614-617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技术方法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的纯化

摘要:目的建立纯化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的方法。方法应用超滤浓缩和分子筛凝胶柱层析纯化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SA14-14-2病毒液,检测其病毒滴度、原代地鼠肾细胞残留蛋白含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庆大霉素残留量,并进行小鼠脑内致病力试验、乳鼠传代返祖试验、异常毒性试验,制备纯化冻干疫苗,进行热稳定性试验。结果纯化后的JEV病毒滴度高于7.0 lg PFU/ml,平均回收率为23%;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庆大霉素残留量及安全性试验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规定,去除了约95%的原代地鼠肾细胞残留蛋白;制备的冻干疫苗及热稳定性试验中的病毒滴度均高于5.7 lg PFU/ml,且热稳定性试验中病毒滴度下降未超过1.0 lg,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结论建立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纯化工艺,但病毒回收率较低,不适宜规模化生产,对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633-635

气相色谱法测定牛纤维蛋白原中磷酸三丁酯残留量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牛纤维蛋白原中磷酸三丁酯残留量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酸修饰交联聚乙二醇毛细管色谱柱-20M(30 m×0.25 mm×0.25μm),溶剂为正己烷,气化室190℃,检测器210℃,柱温140℃,高纯氮气载气(99.999%),流速1.0 ml/min,不分流,进样量0.1μl。确定磷酸三丁酯的定量限和最低检测限,对方法进行精密性、线性及准确性验证,并用该方法检测3批样品。结果磷酸三丁酯的定量限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830 6和0.207 6 ng;精密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138 6%,磷酸三丁酯的线性范围为2.129 0~17.032 0μg/ml,回归方程y=5.317 7 x+1.096 1,R2=0.997 3,低、中、高3个剂量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6 9%、98.597 5%和99.712 5%,RSD分别为0.641 2%、0.553 7%和1.009 5%。3批样品中磷酸三丁酯残留量分别为3.259 6、3.287 9、3.193 3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血液制品中磷酸三丁酯残留量的质量控制。
645-647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综述

肠道病毒71型疫苗交叉保护能力的研究进展

摘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研发疫苗是防控该病疫情的有效措施。目前全球已有5家企业或机构研发的单一基因型EV71全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由于不同地区EV71流行株基因型不同,了解单一EV71疫苗株制备的疫苗对其他流行株的交叉保护能力,对疫苗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EV71疫苗交叉保护能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648-653

白细胞介素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类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在临床应用中发现,IL类药物的副作用大,半衰期短,清除率高,使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受限。因此,对IL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改善其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以获得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更高而副作用更低的IL,是该类药物研发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就近年对IL-2、IL-18、IL-28及IL-29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654-656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专题报道

我国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趋势分析及质量评价

摘要: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是我国于21世纪新研制的疫苗,用于预防由相应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1-2]。我国对疫苗实行批签发监管制度,2007年签发了第1批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迄今为止,由2007年的1家企业至今已有5家企业获得了生产文号,共签发近500批制品约4 000万人份。仅2013年,该疫苗批签发85批次,共计7 484 833人份。
657-661

重庆市涪陵区1~2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1992年,重庆市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5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全部免费。
66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