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研究、预防制品、治疗制品、诊断制品、临床观察等。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28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43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13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疫苗研究

汉逊酵母重组表达的人乳头瘤病毒58型类病毒颗粒的免疫效果

摘要:评价基于汉逊酵母系统的重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8型L1蛋白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的免疫效果。方法 将HPV58 L1重组汉逊酵母工程菌转种于3.7 L发酵罐中,经甲醇诱导15 h,收集菌体,高压均质破碎菌体后,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HPV58 L1蛋白,纯化后的HPV58 L1经重构后,经透射电镜观察VLP形态,动态光散射仪分析比较重构与未重构VLP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将HPV58 L1蛋白(1μg/ml)及HPV58 L1蛋白+佐剂(蛋白含量1μg/ml,铝含量0.41 mg/ml)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4周采血分离血清,假病毒中和试验比较铝佐剂吸附与未吸附免疫效果;将HPV58 L1蛋白+佐剂(蛋白含量1μg/ml,铝含量0.41 mg/ml)免疫5组BALB/c小鼠,每组免疫时间均为0、1、3、5、7周,于初次免疫后第1、2、4、6、8周采血,分离血清,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HPV58 L1免疫效果。结果 纯化后的重组HPV58 L1蛋白纯度约90%,可与小鼠抗HPV58 L1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重构的HPV58 L1VLP直径约为50 nm,界限清晰,颗粒均一度较高,更接近天然病毒的颗粒形态;流体力学直径与天然病毒颗粒更接近,颗粒大小分布更均一,无较小半径的单体或五聚体。HPV58 L1蛋白+佐剂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HPV58 L1蛋白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在初次免疫后1周即开始升高,第6周达到最高,重构的重组HPV58 L1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结论 应用含铝佐剂的HPV58 L1 VLP免疫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可作为多价HPV疫苗的组分抗原。
1697-1700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E蛋白基因及氨基酸序列稳定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2003~2011年连续9年出口韩国的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E蛋白基因及氨基酸序列的稳定性。方法 提取出口韩国的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其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病毒RNA,RT-PCR法扩增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片段后进行测序;将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E蛋白基因序列中8个关键位点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A14-14-2应用AlignX比对软件进行分析;检测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病毒滴度。结果23批疫苗与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工作种子的病毒E蛋白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 E蛋白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均由1 500个核苷酸组成,并编码500个氨基酸,同源性100%;23批疫苗E蛋白基因中与弱毒力密切相关的8个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均未发生改变,与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工作种子以及GenBank中登录的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D90195)E蛋白相应位点一致性为100%;生产23批疫苗的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病毒滴度变化幅度较小,为6.72~7.17 lgPFU/ml,而23批疫苗的病毒滴度变化幅度也较小,为7.02~7.61 lgPFU/ml。结论 连续9年出口韩国的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一致性良好,该疫苗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1701-1704

层析法纯化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及其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摘要:目的 采用层析法纯化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以替代冷酚抽提法,并对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进行初步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 采用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钠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进行前处理,并用Capto adhere和Capto DEAE阴离子交换凝胶柱串联,对多糖进行柱层析纯化,再通过脱盐去除残留的去氧胆酸钠,获得精制多糖。对缓冲液中的去氧胆酸钠浓度、缓冲液pH值、样品的前处理时间及离子交换流速进行优化,并对建立的层析纯化工艺进行放大,纯化3批多糖,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检测各项质控指标,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纯化后的多糖结构。将层析法和苯酚法纯化的多糖分别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物,对结合物进行异常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 经优化,确定缓冲液的去氧胆酸钠浓度为1.0%,pH值为8.0,样品前处理时间为6 h,离子交换流速为2.0 ml/min。放大工艺制备的3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多糖回收率均大于70%,明显高于苯酚法制备的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层析法与苯酚法纯化的多糖主要峰基本一致,层析法未改变多糖结构。层析法纯化的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异常毒性试验合格,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与苯酚法纯化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小鼠后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 层析法分离杂蛋白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工艺易于放大,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替代苯酚抽提法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纯化。
1705-1710

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摘要:目的 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方法进行异常毒性试验。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分别经小鼠后腿胫前肌肌肉注射不同血凝素含量(15、30、45μg/0.5 ml)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同时设疫苗对照组(相应规格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及阴性对照组(PBS),注射剂量均为0.1 ml/只,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初免后0、21、28、35及42 d采集眼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水平。结果 异常毒性试验结果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判定标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初免后21、28、35、42 d,各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21 d即上升到较高水平,28 d达到峰值(P均〈0.01);初免后0、21、28、35、42 d,除35 d外,均高于相应剂量疫苗对照组(P均〉0.05)。初免后21 d,15、30、45μg/0.5 ml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中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0%、90%和90%,HI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90%,与相应剂量疫苗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免后28、35、42 d,15、45μg/0.5 ml剂量实验组HI抗体阳转率维持在80%以上,30μg/0.5 ml剂量实验组HI抗体阳转率略低,而各剂量实验组HI抗体保护率均在90%~100%之间。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1711-1714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株传代稳定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病毒收获液的传代稳定性。方法 对制备的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病毒收获液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检定;采用RT-PCR法从3个型别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病毒收获液中扩增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及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基因片段,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制备的3个型别流感病毒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和疫苗病毒收获液的抗原性与WHO推荐毒株相一致,生物学特性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标准;HA及NA基因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均一致,除H3N2型毒株的NA基因序列外,均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应毒种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 本公司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毒种制备及疫苗生产工艺,能够保持生产用毒株传代生物学特性的一致性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715-1718

肺炎链球菌减毒活疫苗候选菌株R6的安全性及保护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减毒活菌疫苗候选菌株R6的安全性及保护效果。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R6和强毒力菌株D39分别经鼻腔感染BALB/c小鼠,通过小鼠毒力试验、定植试验和肺部组织形态观察,评价R6的安全性。将1.0×108cfu的R6菌株与CT佐剂混合后,经黏膜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亚型及细胞因子,通过主动、被动保护试验及免疫小鼠体内定植试验,观察R6对免疫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 不同剂量的R6鼻腔攻毒后,小鼠存活率为100%,显著高于D39阳性对照组(P〈0.001),心脏血和脑匀浆标本未见细菌生长,鼻腔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的菌量均显著低于D39阳性对照组(P〈0.01),肺部炎症反应较轻,且较快恢复正常。R6菌株与CT佐剂混合后经黏膜免疫的小鼠可产生以IgG1和IgG2b亚型为主的高效价血清IgG,且特异性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7A水平明显升高;可主动保护60%的小鼠抵抗D39的感染,明显高于市售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44%),但免疫血清不具有被动保护作用;免疫R6的小鼠可明显减少19F菌株在其呼吸系统的定植。结论 肺炎链球菌减毒活疫苗候选菌株R6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为该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1719-1724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融合表达及纯化

摘要:目的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融合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hIGF-1),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 根据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性对hIGF-1天然基因序列进行同义突变,并人工合成,PCR扩增后,克隆至pET48b(+)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Trx A-hIGF-1经Ni2+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经肠激酶酶切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ET48b-Trx A-hIGF-1经菌落PCR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 000,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40%,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菌体裂解上清中,可溶性蛋白占总目的蛋白的比例不低于90%,纯化后纯度不低于90%,蛋白浓度为0.5 mg/ml;纯化的Trx A-hIGF-1融合蛋白可被肠激酶切割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 000的hIGF-1蛋白和18 000的Trx A蛋白,hIGF-1蛋白可与兔抗hIGF-1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表达了hIGF-1融合蛋白,为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及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1725-1728

小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β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 构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β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用Hind芋和Xba玉双酶切质粒pcDNA-Zeo-STAT3β-C4 flag,获得目的基因STAT3β,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将构建正确的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MV-STAT3β经Pme玉酶切线性化,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coli)BJ5183中,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STAT3β,转染HEK293A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经扩增、CsCl梯度离心纯化后,检测病毒滴度。收集病毒,以50 MOI感染小鼠乳腺癌4T1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β水平。结果 重组穿梭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质粒经单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扩增、纯化后重组腺病毒滴度可达1.1×1013pfu/ml。重组腺病毒Ad-STAT3β感染的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均有STAT3β基因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STAT3β,并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STAT3β,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1729-1733

c-ski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 构建携带c-sk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并检测其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 以pcDNA3-c-ski质粒为模板,PCR扩增c-ski基因,与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连接,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ski,经Pme玉线性化后,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J5183,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玉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经扩增及纯化后测定病毒滴度。将纯化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乳腺癌CAF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细胞中c-Ski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重组腺病毒对CAFs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 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玉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纯化的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3.11×10^10IFU/ml;感染重组腺病毒的乳腺癌CAFs中c-Ski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01),且增殖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c-sk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其可明显促进CAFs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c-Ski对CAFs增殖分化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1738-1742

miR-45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45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将miR-451模拟物(miR-451 mimics)及mimics对照分别转染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另设高糖未转染组和低糖未转染组,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451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iR-451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靶蛋白Ywhaz、p-p38 MAPK和p-MKK3的表达水平。结果miR-451组细胞中miR-451的表达水平较mimics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iR-451组第2、3、4天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高糖未转染组(P均〈0.05),第3、4天明显低于mimics对照组(P均〈0.05);与mimics对照组和高糖未转染组比较,miR-451组细胞中Ywhaz、p-p38 MAPK和p-MKK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miR-451可抑制Ywhaz蛋白的表达,降低p38 MAPK信号途径中p-p38 MAPK和p-MKK3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的增殖。本实验为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1748-1752

癌基因c-myc对食管癌BubR1的调控

摘要:目的 探讨癌基因c-myc对食管癌有丝分裂检查点效应蛋白BubR1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Bub1b基因启动子亚克隆至载体pSEAP2-Basic中,构建重组质粒pSEAP2-Bub1b-P2000,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分别转染过表达c-myc的HEK-293细胞(经Ad-c-myc感染)和ECA-109细胞;转染6 h后,经c-myc抑制剂10058-F4作用ECA-109细胞。SEAP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的ALP活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抑制c-myc表达的ECA-109细胞中Bub1b基因mRNA转录和Bub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染过表达c-myc的HEK-293细胞和抑制c-myc表达ECA-109细胞的ALP活性明显升高(P〈0.000 1);抑制c-myc表达可明显下调ECA-109细胞中Bub1b基因mRNA转录和BubR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癌基因c-myc对食管癌细胞中BubR1的表达有正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BubR1在食管癌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1758-1763

钝顶螺旋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摘要: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钝顶螺旋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钝顶螺旋藻sod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sod,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SOD-GST利用蛋白纯化树脂Glutathione SepharoseTM4 Fast Flow纯化后,采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重组SOD的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GEX-4T-sod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融合蛋白SOD-GST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000,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2%,在重组菌裂解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为82.4%,浓度为2.8 mg/ml,从可溶性表达产物中纯化的酶的比活性为1 440 U/mg。结论 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钝顶螺旋藻SOD,为其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1764-1767

过表达脑红蛋白对SH-SY5Y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 探讨过表达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对水溶性β-淀粉样蛋白片段1-42(beta-amyloid1-42,Aβ1-42)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质粒pEGFP-NGB转染经Aβ1-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MTT法检测NGB对损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NGB对损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损伤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C)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 过表达NGB可明显提高Aβ1-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5),抑制损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P〈0.01),使损伤细胞内cytoC和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GB可通过抑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cytoC、caspase-3和caspase-9等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1768-1771

不同配方的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制品干热法灭活猪细小病毒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配方的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峪制品干热法灭活非脂包膜指示病毒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效果的影响。方法 取人凝血因子峪原液,分别加入A、B、C 3种配方(氯化钠浓度为C〈A〈B)缓冲液,经超滤透析制备人凝血因子峪半成品后,加入〉6 LgTCID50/ml的指示病毒PPV,进行冻干、干热法灭活(100℃30 min),检测残余PPV滴度;用筛选出的最佳配方制备3批人凝血因子峪半成品,进行冻干和干热法灭活,检测残余PPV滴度,验证PPV灭活效果;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人凝血因子峪的成品检测要求对人凝血因子峪效价、外观、水分、复溶时间和复溶后外观进行检测。结果 在100℃30 min条件下,可有效灭活配方A制备的人凝血因子峪半成品中的指示病毒PPV,确定配方A为最佳冻干保护剂配方;3批凝血因子峪经干热灭活后,可使残余PPV滴度下降(4.08±0.02)LgTCID50/0.1 ml,且灭活过程对人凝血因子峪的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步骤活性回收率为(91.1±2)%。结论 已成功研制出1种冻干保护剂配方,应用干热灭活法对人凝血因子峪制品中非脂包膜病毒PPV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该方法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olvent/detergent,S/D)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可有效提高人凝血因子峪产品的安全性。
1772-1775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消息

征稿

摘要:《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月刊。
1775-1775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治疗性制剂

重组抗血管生成素肽-Fc融合蛋白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摘要:目的 建立重组抗血管生成素肽-Fc融合蛋白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 分别采用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size exclus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和还原毛细管电泳(reduc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odium dodecyl sulfate,rCE-SDS)测定3批重组抗血管生成素肽-Fc融合蛋白成品的纯度;采用AlphaScreen组氨酸检测试剂盒进行重组抗血管生成素肽-Fc融合蛋白受体配体结合试验测定效价;采用ELISA法进行鉴别试验;蛋白含量、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Tween-20、不溶性微粒、外观、澄清度、生物学活性、水分、内毒素、无菌试验、异常毒性、渗透压等项目的检测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进行。结果SE-HPLC、RP-HPLC及rCE-SDS测定3批供试品的纯度分别为〉98%、〉80%和〉99%;重组抗血管生成素肽-Fc融合蛋白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与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with immunoglobulin-like and EGF-like domains,Tie)结合的抑制作用呈剂量±赖性,3批供试品与标准品的剂量反应曲线相同,呈典型的倒S型,R2均〉0.98,结合效价均在平均值的正负25%区间内;3批供试品的S/N值均〉1.60;其他项目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规定。结论 建立的质控方法具有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特点,可用于该类产品的常规检定。
1781-1784

人参皂苷单体Rb1对人慢性粒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b1对人慢性粒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0、40、80、160、320μmol/L)的Rb1,MTT法检测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加入浓度为160μmol/L Rb1,收集培养24、48和72 h的细胞,经Wright染色后,镜下观察Rb1诱导K562细胞成熟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12、24、48和72 h的细胞中JAK2、STAT5、p-JAK2及p-STAT5的表达水平。结果 浓度为20~160μmol/L的Rb1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赖性,作用48 h时抑制率达最高;经Rb1诱导后,K562细胞体积缩小,核直径减小,核和浆的比例降低,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JAK2的表达水平随Rb1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JAK2的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组间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p-STAT5表达于作用48 h时开始降低,并持续至72 h。结论 人参皂苷单体Rb1可抑制人慢性粒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方向分化,JAK2和STAT5的酪氨酸磷酸化在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为治疗白血病天然中药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1785-1788

牦牛肝脏蛋白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 检测牦牛肝蛋白BG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体外抗癌活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BGP分别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未处理细胞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BGP(25、50和100 mg/L)作用HepG2细胞12、24、36和48 h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P(25、50、75、100 mg/L)作用HepG2细胞24 h,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BGP均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未处理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 mg/L BGP作用48 h,对HepG2细胞抑制率最高(94.99豫)。各浓度BGP实验组HepG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间隙加大,细胞间连接不牢固,胞内颗粒增多,呈现生长受阻状态,甚至有细胞脱落,细胞数目减少,其中100 mg/L BGP作用48 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不同浓度BGP作用HepG2细胞24 h后,均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与未处理细胞对照组相比,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除25 mg/L BGP实验组),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牦牛肝蛋白BGP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1789-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