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研究、预防制品、治疗制品、诊断制品、临床观察等。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28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43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13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疫苗研究

猪轮状病毒Gottfried株和SB-1A株截短VP8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原性分析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RV)Gottfried株和SB-1A株截短的VP8*基因,纯化重组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经PCR从含有全长VP4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CR4-Gottfried VP4和pCR4-SB-1A VP4中分别扩增截短的VP8*基因(△VP8*,64~223位氨基酸),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Gottfried-△VP8*和pET-28a-SB-1A-△VP8*,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应用ProBondTMResin纯化两种重组蛋白,重组蛋白与A(lOH)3佐剂混合后,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两种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两种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5 000,均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均可与鼠源抗Histag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纯化的两种重组蛋白纯度均在95%以上,免疫BALB/c小鼠可产生较高的血清抗体水平。结论成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PRV Gottfried株和SB-1A株截短的VP8*基因,纯化的两种蛋白免疫原性较好,为进一步研制安全、高效的PRV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1049-1053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白细胞介素-13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对气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5AC的影响

摘要:目的筛选与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功能小肽,并检测其对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泌黏蛋白(mucin,MUC)5AC的影响。方法以重组人IL-13为靶蛋白,采用固相包被法对噬菌体随机展示十二肽库进行亲和筛选,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与IL-13具有高亲和力的小肽偶联到嗜孔蓝蛋白(keyhole limpethemocyanin,KLH)载体上,制备KLH偶联肽K1、K3、K4,通过夹心ELISA法检测3种偶联肽对IL-13的封闭作用;通过细胞试验检测3种偶联肽对HBE16细胞分泌MUC5AC的影响。结果经6轮亲和富集筛选,获得了3个与IL-13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插入的十二肽编号依次为P1、P3、P4;3种偶联肽K1、K3、K4对IL-13均具有明显的封闭作用;经K1+IL-13、K3+IL-13和K4+IL-13处理的HBE16细胞中MUC5AC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L-13对照组(P〈0.01)。结论经偶联肽封闭后,可减少IL-13刺激的气道上皮细胞HBE16中MUC5AC的分泌,为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1059-1062

HBsAg缺失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摘要:目的体外构建HBsAg缺失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细胞模型,并探讨HBsAg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定点突变pch9质粒上HBV 1.1倍体基因S蛋白表达区,构建HBV1.1倍体HBsAg突变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突变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设未突变pch9质粒转染细胞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转染72 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的表达;South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转染72 h的细胞内HBV DNA的复制水平。结果定点突变质粒经测序证实构建正确;突变质粒转染72 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 A450值为(0.06±0.003),表达呈阴性,对照细胞A450值为(1.82±0.010),表达呈阳性,转染突变质粒72 h的细胞内HBV DNA条带浓度明显高于转染未突变质粒的细胞;转染突变质粒的细胞内HBV DNA绝对拷贝数分别为9.33×106、5.26×106,约为转染未突变质粒(6.91×105)的7.6~13.5倍。结论已成功构建了HBsAg缺失型HBV复制细胞模型,为HBV DNA复制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推测HBsAg是HBV DNA形成的自限性因素,能够负调控HBVDNA复制。
1063-1066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c在DG44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

摘要:目的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DG44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Fc,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化学合成人VEGFR1的第2免疫球蛋白结构域(VEGFR1D2)基因和人VEGFR2的第3免疫球蛋白结构域(VEGFR2D3)基因,通过重叠PCR(Overlap PCR)将VEGFR1D2-VEGFR2D3和人IgG1Fc拼接形成VEGFR-Fc融合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D2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D2-VEGFR-Fc,在FreeStyleTMMAX Reagent和OptiPROTMSFM介导下转染至DG44细胞中,MTX加压筛选稳定表达VEGFR-Fc蛋白的细胞株,SDS-PAGE、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R-Fc蛋白的表达。表达的VEGFR-Fc蛋白经HiTrapTMProteinA FF柱纯化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模型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 VEGFR-Fc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1 377 bp;重组表达质粒pD2-VEGFR-Fc经双酶切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质粒pD2-VEGFR-Fc转染的DG44细胞培养上清中含VEGFR-Fc蛋白,表达量为0.5 g/L;细胞培养上清经HiTrapTMProteinA FF柱纯化后,杂蛋白去除效果较好;纯化的VEGFR-Fc能与VEGF特异性结合,抑制ECV304生长。结论成功在DG44细胞中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R-Fc,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1067-1071

环氧化酶-2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摘要:目的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签的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并观察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Genesil-1-COX-2-shRNA及阴性对照质粒pGenesil-1-HK的表达启动子U6及shRNA序列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中,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U6-COX-2-shRNA-EGFP和pAdTrack-U6-HK-EGFP,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经PmeⅠ线性化,转化感受态AdEasier,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U6-COX-2-shRNA-EGFP和pAd-U6-HK-EGFP,经PacⅠ线性化,转染AD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U6-COX-2-shRNA-EGFP和Ad-U6-HK-EGFP,经3轮扩增后,测定滴度。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细胞中COX-2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MTS法观察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U6-COX-2-shRNA-EGFP和pAdTrack-U6-HK-EGFP及重组腺病毒质粒pAd-U6-COX-2-shRNA-EGFP和pAd-U6-HK-EGFP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均构建正确,并成功转染AD293细胞,经包装和3轮扩增后,重组腺病毒Ad-U6-COX-2-shRNA-EGFP和Ad-U6-HK-EGFP的滴度分别为1.4×1012和2.0×1012pfu/ml。重组腺病毒感染的SMMC-7721细胞中COX-2基因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COX-2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Ad-U6-COX-2-shRNA-EGFP,且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COX-2作为肝癌基因治疗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1072-1077

影响禽流感病毒(H3N2/H4N6)感染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禽流感病毒WDK/ST/27/03(H3N2)和Dk/ST/472/03(H4N6)HA、NA氨基酸序列,进一步探讨影响禽流感病毒感染血液肿瘤细胞株K-562和HL-60的机制。方法 RT-PCR扩增WDK/ST/27/03(H3N2)和Dk/ST/472/03(H4N6)HA、NA基因,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对纯化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选取登录的H3N2和H4N6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工具ClustalW2(http://www.ebi.ac.uk/Tools/msa/clustalw2/)对这些序列和WDK/ST/27/03(H3N2)和Dk/ST/472/03(H4N6)HA、NA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RT-PCR扩增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相符。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WDK/ST/27/03(H3N2)HA的裂解位点是QNR*GLFG,Dk/ST/472/03(H4N6)HA的裂解位点是KAAR*GLFG,此位置的氨基酸无变化。HA的226位氨基酸为Gln(Q),228位氨基酸为Gly(G),具有禽流感病毒HA受体结合位点的特征,影响受体结合的位点98Y、136S、152W、183H、190E、194L、222W、225G、227S未见变异。NA活性位点及影响酶活的位点均无变异,但WDK/ST/27/03(H3N2)NA在接近N-末端的茎部61~79位缺失19个氨基酸,致使NA茎部变短,且丢失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结论 WDK/ST/27/03(H3N2)的NA茎部缺失突变可能是造成其吸附、繁殖和复制能力低于Dk/ST/472/03(H4N6)的一个因素。
1078-1083

人核糖核苷酸酶抑制因子表达下调对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外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人核糖核苷酸酶抑制因子(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hRI)表达下调对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外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干涉质粒pGensil-1-RI稳定转染T24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设实验组、空质粒对照组及未转染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RI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RI蛋白的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Twist、Slug和Vimentin等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将3组细胞注入BALB/c裸鼠皮下,35 d后取瘤并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组织中RI、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干涉质粒pGensil-1-RI转染成功;实验组RI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两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3.31%和64.11%、49.6%和49.5%(P〈0.001);实验组细胞呈梭形,核质比增大;与实验相比,两对照组E-cadhe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52.76%和46.93%(P〈0.001),而Twist、Slug和Vimentin蛋白分别降低了50.49%和54.63%、43.74%和51.55%、60.35%和53.77%(P〈0.001);两对照组的瘤重明显低于实验组,分别低84.91%和80.89%(P〈0.01),其RI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则增加。结论沉默RI基因能明显增加T24细胞的转移、侵袭及EMT的能力。
1088-1093

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脊椎生长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脊椎生长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各不同发育年龄段小鼠椎间盘Notch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情况,筛选调控脊椎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验证。用重组腺病毒介导Dll-1、Jag-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在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细胞中过表达,RT-PCR检测软骨细胞特征性标志物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和Ⅱ型胶原(collagen typeⅡ,COL2A1)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基质分泌情况。结果小鼠脊椎生长发育过程中,Notch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Dll-1、Dll-3、Jag-1下降趋势尤其显著;Dll-1和Jag-1广泛表达于软骨细胞胞膜,随着小鼠年龄的增大,二者在椎间盘中的表达显著下降;BMP-2过表达可促进NP细胞成软骨分化,ACAN和COL2A1表达升高,甲苯胺蓝染色增强;Dll-1、Jag-1过表达可显著抑制BMP-2诱导的成软骨分化效应。结论 Notch信号分子,尤其是Dll-1、Jag-1对正常脊椎生长及椎间盘软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具有明显的负性调节作用。
1094-1099

冻存H_(22)细胞在卡介苗抑瘤小鼠模型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冻存H22肝癌细胞应用于卡介苗抑瘤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冻存H22细胞,分别将冻存10和83 d的H22细胞复苏,计算细胞存活率;将高(7.5×106个/ml)、中(5.0×106个/ml)、低(2.5×106个/ml)剂量的新复苏的H22细胞与1 mg/ml治疗用卡介苗混合后经左侧背部皮下免疫BALB/c小鼠,0.1 ml/只,对照组只接种相应浓度的H22细胞,接种后30 d,称量小鼠皮下瘤体重量,并计算试验组的抑瘤率,试验重复2次。结果冻存10和83 d的H22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5.45%和82.25%。所有对照组小鼠接种H22细胞后均有肿瘤形成,成瘤率均为100%;同一次试验中,各试验组瘤体重量均明显小于同剂量对照组(P〈0.05);同一次试验中,各试验组间瘤体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次试验中,同剂量对照组间瘤体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的抑瘤率均大于60%。结论冻存H22细胞可满足抑瘤试验需要,但试验稳定性仍需改进。
1100-1101

Aurora-A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Aurora-A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Aurora-A全长表达质粒pEGFP-C1-Aurora-A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经G418筛选获得Aurora-A高表达的细胞株(Aurora-A高表达组),同时设空质粒pEGFP-C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urora-A蛋白的表达;采用小管形成及鸡胚尿囊膜试验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裸鼠移植瘤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KYSE150细胞中VEGFR-2及p-VEGFR-2(Tyr1059)表达的影响。结果 Aurora-A高表达组中总Aurora-A蛋白的表达量约为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的2.5倍,提示Aurora-A高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Aurora-A高表达组生成的血管数量、MVD值和p-VEGFR-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Aurora-A高表达可促进食管鳞癌中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活化VEGFR-2有关。
1102-1106

miR-451靶向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Ywhaz基因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miR-45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Ywhaz基因表达的靶向调控。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iR-451的靶基因进行预测,PCR法扩增靶基因3′UTR全长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R-RB-REPORTTMvector中,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miR-Ywhaz-3′UTR。将miR-451 mimics和NC mimics分别转染高糖培养条件下的小鼠系膜细胞,将miR-451 inhibitor和NC inhibitor分别转染低糖培养条件下的小鼠系膜细胞,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miR-451和Ywhaz的表达水平;将miR-451 mimics和NC mimics分别与pmiR-Ywhaz-3′UTR共转染高糖培养条件下的小鼠系膜细胞,miR-451 inhibitor和NC inhibitor分别与pmiR-Ywhaz-3′UTR共转染低糖培养条件下的小鼠系膜细胞,检测各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Ywhaz基因3′UTR区有11个碱基与miR-451种子序列匹配,其中7个碱基呈高度保守性;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经测序鉴定构建正确;miR-451在miR-451 mimics组呈高表达,在miR-451 inhibitor组表达降低;miR-451可抑制Ywhaz的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发现,miR-451可通过与Ywhaz3′UTR的结合,抑制Ywhaz的表达。结论 miR-451可直接靶向糖尿病相关基因Ywhaz,抑制其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R-451调控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1107-1112

蓖麻毒素对原代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蓖麻毒素气源性中毒中的肺损伤机制。方法取BALB/c雌性小鼠,采用心脏灌注排血、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原位消化法及组织块细胞迁出培养法,分离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经刮除法及差相消化贴壁法纯化小鼠肺泡上皮细胞,通过兔抗鼠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爬片组化染色法对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经不同终浓度的蓖麻毒素(0、0.000 1、0.001、0.01、0.1、1、10、100μg/ml)处理细胞进行毒性分析;倒置显微镜下观察0.05μg/ml蓖麻毒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获得的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纯度达90%以上;随着蓖麻毒素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降低,蓖麻毒素浓度与肺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呈正相关;0.05μg/ml的蓖麻毒素即可引起细胞皱缩、空泡化变性。结论蓖麻毒素可引起原代培养肺泡上皮细胞变性损伤,损伤程度随蓖麻毒素浓度增高而加重,为蓖麻毒素气源性中毒中的肺损伤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探讨蓖麻毒素的毒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1113-1116

shRNA沉默P115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高尔基体囊泡转运蛋白(colgi-vesicular transport protein,P115)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株BGC-823中增殖相关因子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微小染色体维持缺陷蛋白2(mini 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115-shRNA2(P115-shRNA2组)和阴性对照质粒shNC(阴性对照组)转染至高表达P115的胃癌细胞株BGC-823中,并设未转染组,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P11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cyclinD1、Mcm2和PCNA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115、MIF、pERK1/2、cyclinD1、Mcm2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BGC-823细胞中P115与MIF间的相互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IF的分泌水平。结果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P115-shRNA2组细胞中P115、MIF、cyclinD1、Mcm2和PCN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BGC-823细胞培养上清中MIF的含量明显降低;P115蛋白可在抗MIF的免疫沉淀物中检出,P115和MIF在BGC-823细胞中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结论 P115基因沉默下调胃癌细胞中cyclinD1、Mcm2和PCNA的表达,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115通过调控MIF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启动下游的ERK1/2信号通路有关。P115可作为研究胃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的新靶点。
1117-1121

RWR通过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α_(Ⅱb)β_3受体作用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含RGD(Arg-Gly-Asp)序列的RWR小肽通过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αⅡbβ(3GPⅡb/Ⅲ)a结合,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血栓重量、血管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取10名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志愿者的全血,分离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不同剂量(6.25、12.5、25、50、100、200μmol/L)RWR对二磷酸腺苷二钠(ADPN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分别用0.3、0.6、1.2mg/kgRWR作用家兔及0.6、1.2、2.4 mg/kg RWR作用大鼠,建立兔动静脉旁路循环血栓模型和大鼠三氯化铁血栓模型,观察血栓重量的变化和血管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RWR剂量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增加,RWR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16.0μmol/L。随着RWR剂量的增加,血栓重量减少,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增加,血管腔堵塞程度减弱,血管腔内孔隙增加。结论 RWR小肽通过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αⅡbβ(3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1126-1129

牛种布鲁菌VirB1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牛种布鲁菌(Brucella)VirB12蛋白。方法利用PCR法从牛种布鲁菌基因组中扩增VirB12基因,插入pET-30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V12,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组氨酸结合树脂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V12经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2 000,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4%,可被布鲁菌免疫兔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牛种布鲁菌VirB12蛋白,为进一步研究VirB12蛋白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130-1133

牛干扰素γ蛋白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

摘要:目的在Vero细胞中表达牛干扰素γ基因,并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鉴定。方法将牛干扰素γ全基因克隆至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及双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阳性质粒通过脂质体法转染Vero细胞,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转染效率和干扰素γ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绿色荧光,表明牛干扰素γ蛋白在Vero细胞中得到表达,转染效率约为50%;Western 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000的目的条带,进一步验证了该蛋白的表达;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显示细胞病变明显减少,表明表达的干扰素γ蛋白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结论成功在Vero细胞中表达了牛干扰素γ蛋白,其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1134-1136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治疗性制剂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特性分析

摘要:目的制备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uricase,URI)脂质纳米粒,并分析其药效学特性。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3批URI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uricase from Candida utilis,LNURI),检测其包封率、URI活性、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值。采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 h经尾静脉注射LNURI和游离URI,建模后3、5、7、8、12 h,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结果制备的3批LNURI的平均包封率为(64.27±2.26)%;LNURI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值为8.0,在同样的作用温度和pH值条件下,LNURI的活性明显高于游离URI;LNURI降低高尿酸模型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的效果较URI更显著。结论成功制备了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脂质纳米粒,其可降低高尿酸模型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
1147-1150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诊断制剂

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试剂对315例样本检测结果的比较

摘要:目的采用国内和国外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315份血清样本,比较两种试剂检测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检测315份样本的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指标后,再用进口(简称"Roche试剂")及国产(简称"国产试剂")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试剂盒进行复检,比较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种试剂定性结果阳性符合率为60.6%(134/221),阴性符合率为100%(94/94),总符合率为72.4%,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对HBsAg阳性或阴性样本,Roche试剂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国产试剂(P均〈0.01),灵敏度为导致二者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定量结果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表明,两种试剂定量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不同试剂盒检测HBV DNA灵敏度差异较大,本实验国产HBV DNA定量试剂盒灵敏度较低,质量有待提高。
115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