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 22-1197/Q 国内刊号
  • 1004-5503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是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制品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疫苗研究、基础研究、治疗制剂、诊断制剂、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专题报道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的原核表达及其作为多糖结合疫苗载体的可行性1381-1384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neumococcal surface protein A,PspA),并探讨其作为多糖结合疫苗候选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合成PspA基因,定向克隆至pET-30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rPspA,转化E.coli Sta(r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经Western blot鉴定。取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及纯化的rPspA,分别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A mening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GAMP)通过溴化氰活化法进行偶联,获得rPspA-GAMP与TT-GAMP多糖蛋白结合物,对其进行纯化及检定。多糖结合物分别以滴鼻和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诱发的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水平。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经纯化后纯度可达90%,可与His单抗特异性结合;肌肉注射途径显示,两种蛋白载体的结合物均能诱发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不同载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滴鼻途径显示,载体蛋白rPspA的结合物刺激产生sIgA的能力优于传统载体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rPspA,其具有新型多糖蛋白载体的潜力,也可作为黏膜投递型多糖结合疫苗的候选载体。

NF-k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活性1385-1390

摘要: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NF-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PCR扩增RANKL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ANKL,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和表达形式。表达产物经镍离子柱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及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经SDS-PAGE分析纯度,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BCA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并经MTT法及RAW264.7细胞分化试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ANKL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RANKL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000,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后纯度可达98.8%,可与相应抗体反应形成特异条带,蛋白浓度为56.72μg/ml,体外活性试验显示,RANKL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原核表达了RANKL,纯化的重组RANKL具有生物学活性,为骨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及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材料。

随机组合多表位恶性疟疾疫苗M.RCAg-1蛋白的纯化及鉴定1391-1395

摘要:目的纯化随机组合多表位恶性疟疾疫苗M.RCAg-1蛋白,并进行各项鉴定。方法对BL21(DE3)-M.RCAg-1/pDS-ex工程菌发酵产物进行纯化,对纯化的M.RCAg-1蛋白进行各种理化性质鉴定;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反应原性;以不同剂量的M.RCAg-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及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间接荧光免疫法(IFA)分析免疫血清对天然疟原虫抗原的识别;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特异性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体外生长抑制试验检测免疫兔血清对恶性疟原虫生长的影响。结果 M.RCAg-1蛋白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30%,浓度为1.5 mg/ml,纯度可达95%左右,等电点为5.0;内毒素残留量均小于2.5 EU/mg,宿主蛋白残留量为0.08%,N-末端氨基酸序列正确;可与相应鼠单抗特异性结合;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升高,20及30μg剂量组在末次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均可达1∶1 031 707;各免疫组小鼠血清均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且呈抗原剂量依赖性;10、20和30μg剂量组能刺激相应特异性脾淋巴细胞显著增殖(P〈0.01)及分泌IFNγ和IL-4(P〈0.01),并能较好地抑制疟原虫体外生长。结论纯化的M.RCAg-1蛋白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激发可持续、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并能诱发显著的T细胞应答,是极具潜力的候选疫苗蛋白,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乙型肝炎疫苗新型佐剂BW006对小鼠脾树突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1396-1399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佐剂BW006(含CpG基质的寡核苷酸)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小鼠脾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BW006和/或HBsAg体外刺激小鼠脾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分支DNA(bDNA)法检测IL-12p35和IL-12p40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12p70的分泌水平。结果 5μg BW006体外刺激DC 3和6 h,IL-12p35和IL-12p40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达峰值,刺激6 h时较刺激前分别增加了约1.2和26倍;刺激12和24 h,CD86和CD80的表达分别达峰值(74.53%和36.10%);刺激24 h,DC分泌IL-12p70的水平达高峰(3 311.20 pg/ml);5μg BW006联合40μg HBsAg体外刺激DC 24 h,DC表面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17%和51.65%,IL-12p70分泌水平达2 699.70 pg/ml,与BW006单独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W006具有早期活化DC,上调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及诱导IL-12分泌的功能,作为乙肝疫苗的新型佐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定向进化法提高嗜热酯酶对长链酰基酯的选择性1400-1404

摘要:目的提高嗜热酯酶对长链酰基酯的选择性,并分析该酶的底物选择性与酶结构的关系。方法应用定向进化法,对APE1547突变体P01(APE1547/R526V)的催化结构域基因进行易错PCR后,与推进器结构域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RIL,在双重选择压力下(高温及活性测定),应用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突变体,并针对特定的突变位点进行进一步饱和突变筛选,得到对长链酰基酯底物pNP-C12选择性提高的突变体酶。通过热稳定性测定、催化动力学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突变对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从近万个随机突变体库中筛选到3株优势突变体,经测序得到4个氨基酸突变位点(379、394、489和560);对4个位点氨基酸分别进行饱和突变筛选,得到活性最高的突变体E01(APE1547/R526V/T560W),在80℃,P01和E01的半衰期分别为123和77 h;催化长链酰基酯底物pNPC-12的效率(kcat/Km)提高约14倍。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表明,560位点突变可能阻碍底物pNP-C12沿次要通道进入酶分子内部。结论定向进化结合饱和突变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嗜热酯酶对长链酰基酯底物的活性和选择性;嗜热酯酶APE1547内部的底物交通对酶的底物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E01突变体通过显著改善pNP-C12在酶内部的底物交通提高了对pNP-C12的选择性,并对酶分子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沙门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活性1405-1408

摘要:目的构建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的减毒沙门菌工程菌株,并检测其体外活性。方法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PCR扩增人HGF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K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KH,电穿孔法转入减毒沙门菌Ty21a中,获得携带HGF基因的减毒沙门菌工程菌株。将该菌株转染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48 h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HGF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GF表达产物对GES-1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克隆的人HGF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人HGF cDNA序列(M60718.1)完全一致;重组表达质粒pcKH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成功构建了携带HGF基因的减毒沙门菌工程菌株,可有效转染GES-1细胞,并表达活性HGF蛋白(14~16 ng/6×105个细胞),其可显著刺激GES-1细胞增殖(P〈0.05)。结论已成功构建携带HGF基因的减毒沙门菌工程菌株,其可能具有在体内治疗胃肠疾病的潜能。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1409-1412

摘要:目的在CHO细胞中表达重组人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方法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将FSHα和β亚基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拼接,并在同一启动子的控制下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5/dhfr/FSH,转染CHO细胞,筛选并建立稳定表达工程细胞株,并对工程细胞的生长和表达进行分析。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5/dhfr/FSH经双酶切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CHO细胞获得高的阳性克隆率(80.65%),经MTX加压和克隆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工程细胞株D5;D5细胞株在无血清摇瓶批次培养中FSH的表达量为2.5 IU/ml,在培养参数可控的生物反应器中FSH的表达量为摇瓶中的2倍多,达6 IU/ml。结论建立了一种在CHO细胞中表达异二聚体糖蛋白的方法,获得的工程细胞适应无血清培养且易于扩大培养,在生物反应器中可获得高的表达量,且具有进一步优化提高表达量的潜力。

靶向Y-box结合蛋白-1基因的shRNA质粒的构建及鉴定1413-1416

摘要:目的构建靶向Y-box结合蛋白-1(Y-box binding protein-1,YB-1)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并鉴定其抑制率。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YB-1基因的shRNA链,退火形成双链,与酶切的质粒pGenesil-1连接,构建3个重组质粒pGSi1、pGSi2和pGSi3,脂质体法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YB-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GSi1、pGSi2和pGSi3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MDA-MB-231细胞后,YB-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降低,其中pGSi2的抑制效果最好,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57.4%和90%。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YB-1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并筛选出1种对YB-1基因有显著抑制作用的shRNA,为进一步研究YB-1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黏膜免疫佐剂作用1417-1420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纯化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Heat-labile enterotoxin B subunit,LTB),并评价其黏膜免疫的佐剂作用。方法从产毒素大肠杆菌44815菌株中扩增出LTB基因,克隆至质粒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LT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LTB经纯化后进行神经节苷脂GM1结合活性及黏膜免疫佐剂活性鉴定。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LTB主要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5%;纯化的LTB纯度可达95%以上,可与兔抗CTB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具有GM1结合活性及良好的黏膜免疫佐剂活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重组LTB蛋白,纯化的LTB具有良好的黏膜免疫佐剂活性。

幽门螺杆菌NCTC11637株Hp1501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1421-1424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NCTC11637株Hp1501蛋白。方法 PCR扩增H.pylori NCTC11637株Hp1501基因编码功能区序列Hp1501a,定向克隆至pQE30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QE30-Hp1501a,转化E.coli XL1-blue,IPTG诱导表达,并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用Ni-NTA His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Hp1501a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测序分析表明插入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7 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与兔抗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1%。结论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了H.pylori NCTC11637株Hp1501蛋白,为H.pylori外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C型肉毒梭菌的鉴定及其神经毒素基因全序列测定1425-1429

摘要:目的对3株C型肉毒梭菌进行鉴定,并选择其中1株进行基因全序列测定。方法对3株C型肉毒梭菌(C6514、C314/91和CAXA)进行生化鉴定、检出试验、确证试验、毒力测定、毒素定型试验,并对C6514株进行神经毒素基因全序列测序。结果 3株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不能发酵乳糖,不能发酵牛奶和形成吲哚;3株菌均为产毒株;C6514株毒力较高,为2×104 LD50/ml;加C型或混合型肉毒诊断血清或加明胶磷酸盐缓冲液(GPB)煮沸均可中和或灭活C型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BoNT/C测得的序列拼接后与GenBank中序列号为D90210的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结论 3株肉毒梭菌均为典型的C型肉毒梭菌。

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纯化及其免疫原性1430-1432

摘要:目的建立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anus toxin C fragment,TTc)的纯化工艺,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取超声破碎后的重组菌上清,经硫酸铵沉淀、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后,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经3步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96.7%;经还原及非还原SDS-PAGE分析蛋白条带一致,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不含多聚体,为单体蛋白;纯化的TTc可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应答,但血清抗体水平显著低于破伤风类毒素组(P〈0.05)。结论已建立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TTc的纯化工艺,纯化的TTc对小鼠具有免疫原性。

振荡磁场作用下超顺磁性异烟肼PELA微球体内药物释放规律1433-1436

摘要:目的探讨超顺磁性异烟肼(Isoniazide,INH)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olylactide-polyethylene glycol copolymers,PELA)微球(Superparamagnetic isoniazide PELA microspheres,SPIPM)在振荡磁场作用下体内异烟肼的释放规律,并建立异烟肼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复乳化(W/O/W)溶剂蒸发法制备SPIPM,离心,洗涤,HPLC法检测洗涤液中异烟肼的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并检测SPIPM的表征;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SPIPM外加振荡磁场干预组,SPIPM组和异烟肼组,给药后每隔15 min取静脉血,采用HPLC法测定异烟肼的血药浓度。结果 SPIPM的载药量为(7.5±0.5)%,包封率为(50±1.5)%;微球表明光滑,形态圆整,分散性良好,粒度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粒径分布范围窄。与单纯注射异烟肼相比,SPIPM能延缓异烟肼释放,外加振荡磁场时,可重复提高动物体内SPIPM中异烟肼的释放量。结论超顺磁性异烟肼PELA微球具有缓释性,振荡磁场可明显促进超顺磁性异烟肼PELA微球中异烟肼的释放。

鸭大肠杆菌强毒株的血清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1437-1441

摘要:目的鉴定鸭大肠杆菌强毒株的血清型,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2005~2010年间福建及邻近省份的疑似大肠杆菌病死亡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易感鸭皮下注射,测定其致病性;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共分离鉴定鸭源大肠杆菌289株,其中强毒菌株255株,分属于19个血清型,O78血清型占52.5%,为主要血清型。134株O78血清型强毒株均对多黏菌素B和红霉素耐药,80%以上的菌株对恩诺沙星等7种药物耐药,仅有不到20%的菌株对壮观霉素等5种药物耐药。papC基因的检出率达100%;fimC基因的检出率与分离菌的年份无关,维持在80%以上;2005和2006年分离的菌株,irp2和fyuA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随后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O78血清型是鸭大肠杆菌强毒分离株中的主要血清型,为鸭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的首选血清型;壮观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氟苯尼考、头孢唑啉是近期防治鸭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鸡MDV L-meq基因与该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p53基因的相1442-1444

摘要:目的探讨鸡马立克病病毒(Marek disease virus,MDV)L-meq基因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中p53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双酶切质粒pMD18-T-L-meq,获得L-meq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L-meq,转染CEF细胞,利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p53基因mRNA的表达量,TRAP法检测转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L-meq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转染L-meq基因后48 h,CEF细胞中p53基因mRNA的表达量略有升高,72 h时下降。转染L-meq基因后48、72 h,CEF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比未转染的CEF细胞分别高16、1个活力单位。转染L-meq基因后48 h,CEF细胞G0/G1期比例较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细胞(对照)显著增加(P〈0.01);转染后72 h,实验组G0/G1及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转染后48和72 h,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L-meq基因对MDV的增殖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能为一种转录抑制因子。

小鼠胰岛素诱导基因1 siRNA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1445-1449

摘要:目的构建并筛选针对小鼠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ulin induced gene 1,insig1)siRNA的特异性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并观察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insig1基因序列及RNA干扰原则,设计3个阳性克隆及1个阴性克隆序列,定向克隆入pGenesil-1质粒,构建insig1 shRNA真核表达质粒,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RAW264.7细胞,筛选干扰效果最佳的质粒,将其转染入RAW264.7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insig1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转染细胞中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insig1基因shRNA表达质粒构建正确,其中si-2为干扰效果最佳的质粒;在稳定转染的RAW264.7细胞中,si-2组insig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阴性质粒组和未转染组明显降低(P〈0.05),油红O颗粒含量最多。结论成功建立了insig1 siRNA稳定表达细胞株,体外模型证明了对insig1基因的干扰可促进细胞胆固醇摄取。

辅酶Q10对中波紫外线致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1450-1453

摘要:目的观察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致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有及不含有CoQ10的血清;将NIH3T3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接受不同剂量UVB(0、10、30、60和90 mJ/cm2)照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分别加入10、20和40μl含药血清,并设空白对照组和不含药对照血清组,经UVB照射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取细胞培养上清液,使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分别测定SOD、CAT和GSH-Px的活性。结果经大剂量(30、60、90 mJ/cm2)UVB照射,NIH3T3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1),UVB照射后,40μl含药血清组较不含药对照血清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强(P〈0.05),不含药对照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和CAT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40μl含药血清组与不含药对照血清组相比,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但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Q10能够显著的拮抗UVB照射所引起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预防制品
重组鼠疫耶尔森菌LcrV抗原制备工艺的建立1454-1459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重组鼠疫耶尔森菌LcrV抗原工程菌的发酵与纯化工艺。方法研究LcrV工程菌pET-V/BL21(DE3)在试管和三角摇瓶中的生长和表达规律,对种子培养基、IPTG诱导时机、诱导时间及诱导浓度进行优化,并放大至30 L发酵罐培养,建立稳定的发酵工艺。收获菌体,经冻融、离心收集蛋白溶液,高压匀浆处理后,分别采用Q.Sepharose HP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6 FF(hs)疏水层析及Superdex 75 pg凝胶过滤层析三步柱层析纯化,建立稳定的纯化工艺,连续纯化3批,并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检定。结果经优化的条件培养及诱导表达,工程菌的收菌密度(A600值)可达34,LcrV抗原的表达量达36%,含量为1.6 g/L。发酵产物经柱层析纯化,LcrV产量高于140 mg,纯度大于95%,蛋白总回收率达8.5%以上。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相关要求。结论已建立了稳定的、适合规模化生产的LcrV制备工艺,为新型鼠疫组分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