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 22-1197/Q 国内刊号
  • 1004-5503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是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制品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疫苗研究、基础研究、治疗制剂、诊断制剂、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专题报道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10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中国狂犬病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449-454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狂犬病病毒(RV)的遗传多样性,为我国狂犬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26株RVN基因,并进行测序,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进行比对,构建进化树,分析RV的基因分型和分组情况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进化。结果中国RV分为2个大的进化分支(8组),分支Ⅰ包括1~4组,分支Ⅱ包括5~8组,组内核苷酸同源性≥93.2%,氨基酸同源性≥94.3%;组间核苷酸差异性≥8.0%,氨基酸差异性≥1.7%;运用贝叶斯中的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方法,估计中国RVN基因核苷酸的平均碱基替代率为1.4089×10-4取代/位点·年,共同祖先出现在公元968年。结论中国狂犬病病毒株均属于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存在跨地域、跨宿主传播;我国分支Ⅰ狂犬病病毒株与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分离的狂犬病病毒株起源相同;分支Ⅱ的毒株在全球分布。

狂犬病病毒CVS-11株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455-459

摘要:目的对狂犬病病毒标准攻击毒株CVS-11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并就主要抗原位点与我国现用狂犬病疫苗生产毒株进行比较,评价CVS-11株作为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毒株的适用性。方法将CVS-11全基因组RNA分成8段进行RT-PCR扩增,分别将产物克隆入pGEM-TEasy载体中,测定全序列;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相应软件对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并与5株生产用狂犬病病毒(CTN-1、aG、FluryLEP、PM和PV)进行基因比对分析和主要抗原位点比较。结果 CVS-11株基因组全长11927bp,其结构基因排列与已知其他狂犬病病毒相同,但G和M基因的非编码区偏长。CVS-11株与我国现用疫苗株的序列同源性在84.3%~99.5%之间。以相对保守的N基因作进化树分析,CVS-11株与PM株同源性最高,与CTN-1和aG株的亲缘关系较其他疫苗株远。各毒株G蛋白抗原位点存在一定的氨基酸差异。结论 CVS-11株与我国现用疫苗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VS-11株与不同疫苗株G蛋白抗原位点的差异可能对不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B族链球菌C5a肽酶表位的预测、分段表达及其免疫原性460-465

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B族链球菌C5a肽酶蛋白(SCPB)的表位,分段表达其中4个功能活性区域,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用预测程序ProPred和ANTIGENIC预测SCPB的表位;分别构建C5a肽酶4个目的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正确后,转化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及表达量;并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后,皮下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结果经预测,SCPB含1个既可结合MHC又具有B细胞表位特征的肽段。构建的4个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70%。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0%,质谱分析表明与SCPB的相似性很高;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可与兔抗全长SCPB多克隆抗体反应。重组F1、FE、Fn蛋白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较高,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a蛋白抗体滴度最低,与F1、FE和Fn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已成功构建并高效表达了SCPB的4个功能活性区域;Fn是重要的免疫优势表位功能区;本文为B族链球菌毒力机制的研究及亚单位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氟对二维和三维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466-47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对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成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氟化物刺激成纤维细胞成骨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在2D和3D培养系统中,将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对照组(F-浓度为0mg/L)和6个染氟组(F-浓度分别为0.0001、0.001、0.1、1、10和20mg/L),在不同染氟时间段(2D培养2、4、24、48和72h,3D培养4、24、48、72和96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GF-1蛋白的含量;免疫组化法(IHC)检测染氟成纤维细胞中IGF-1的表达;RT-PCR法检测染氟成纤维细胞IGF-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染氟可明显刺激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中IGF-1蛋白的表达;各染氟组成纤维细胞胞浆IGF-1的阳性着色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氟作用48h,除F-浓度为20mg/L组外,其余各染氟组成纤维细胞IGF-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D和3D两种培养条件下,氟化物均可明显刺激成纤维细胞IGF-1的表达,提示在氟化物诱导成纤维细胞成骨功能增强的过程中,IGF-1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CD52基因的克隆及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471-474

摘要:目的克隆人CD5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方法提取人Hut-78细胞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CD52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CD52,通过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CHO-CD52。采用RT-PCR、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扩增得到186bp的DN段。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CD52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CHO-CD52细胞经RT-PCR分析,可见186bp的目的基因条带;经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绿色荧光分布;经流式细胞术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及荧光平均值分别为98.18和193.56。结论已成功克隆了人CD52基因,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为CD5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热休克蛋白27在PSI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早期的表达变化475-478

摘要: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蛋白酶体抑制剂PSI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早期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P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C12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PSI,建立PD细胞模型,通过吖啶橙(AO)和溴化乙啶(EB)及HE染色进行鉴定;PSI作用3h后提取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系统获得差异蛋白点,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ProMS)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PSI作用PC12细胞24h后,细胞内嗜酸性类Lewy小体形成,并发生细胞凋亡。PSI作用3h后,有6个蛋白点表达量显著变化,其中4个蛋白点表达量增加,2个蛋白点表达量降低。蛋白点1经质谱鉴定为Hsp27,表达量增加了1.74倍。结论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功能障碍引起PD细胞模型的早期病理变化过程中,可能通过诱导Hsp27表达量明显增加,从而抑制蛋白酶体抑制剂所引起的细胞毒性。

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及优势抗原表位分析479-481

摘要: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并分析HCV优势抗原表位,为HCV抗原、抗体检测及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血清样品90份,使用总抗体检测试剂及抗HCV分片段试剂进行检测,并用荧光定量PCR对抗体弱阳性及阴性样品进行复核,分析不同片段出现的阳性率,从而分析HCV的优势抗原表位。结果 90份抗HCV阳性的样品经总抗体检测试剂检测,其中阳性78份(86.67%);90份抗HCV阳性的样品中,分片段试剂检测1个片段以上阳性样品59份(65.56%);其中C、NS3、NS4及NS5片段抗体阳性分别为56份(94.92%)、57份(96.61%)、42份(71.19%)及47份(79.66%),NS3及C片段抗体是HCV的优势抗体。结论 HCV-C及NS3表位是HCV的优势抗原表位;HCV分片段抗体与总抗体检测试剂之间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

Ctr1基因mRNA转录水平与细胞内铜离子浓度的相关性482-484

摘要:目的分析铜特异性转运蛋白(Ctr1)基因mRNA转录水平与细胞内铜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从猪传代肾细胞PK15中扩增Ctr1基因,克隆并测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铜离子(0、7.8、15.6、31.2和62.5μmol/L)对PK15细胞中Ctr1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以β-actin为内参;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细胞内铜离子的浓度。结果所扩增的Ctr1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8%;PK15细胞Ctr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在铜添加量在7.8~62.5μmol/L范围内呈双相反应,各试验组Ctr1基因转录水平均低于0μmol/L;而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均高于0μmol/L,以Ⅳ组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r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与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呈负相关。

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结构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485-488

摘要: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PEL)结构基因。方法提取扩展青霉总RNA,经RT-PCR扩增PEL结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E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及表达量,包涵体蛋白经变性、复性后,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其酶活性。结果经RT-PCR扩增获得约780bp的PEL结构基因;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EL经酶切及PCR鉴定正确;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000,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发酵液及复性的包涵体蛋白酶活性可达12.44U/ml。结论已成功克隆并原核表达了PEL结构基因,为获得碱性脂肪酶高产基因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预防制品
猪圆环病毒病和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保护力489-492

摘要:目的观察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二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保护力。方法分别用超剂量疫苗免疫妊娠母猪和3~4周龄断奶仔猪,以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及对妊娠母猪产仔的影响;并用3批疫苗分别免疫3~4周龄断奶仔猪,检测血清中ELISA和中和抗体效价;免疫后28d,分别用PRRSV CC株和PCV2 NM株攻毒,观察临床反应,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疫苗保护率。结果超剂量疫苗免疫对妊娠母猪和断奶仔猪均安全,无任何不良临床反应。免疫断奶仔猪后7d可检测到血清抗体,PCV2及PRRSV攻毒后的保护率均不低于80%。结论 PCVD和PRRS二联灭活疫苗安全、有效,可用于PCVD和PRRS的预防。

CDAP活化多糖制备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493-495

摘要:目的用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CDAP)代替溴化氰(CNBr)活化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制备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方法将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溶液加CDAP活化,经ADH和缩合剂EDAC与破伤风类毒素进行偶联,经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得到5型肺炎链球菌多糖-TT结合物,并对其生化指标、血清学特异性、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结果多糖-TT结合物的游离多糖含量与多糖的衍化率成反比;血清学特异性良好;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安全性合格;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游离多糖含量越低,免疫原性越强。结论用CDAP活化工艺制备的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TT结合物适宜制备疫苗。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6的纯化及其免疫原性496-499

摘要:目的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外膜蛋白P6,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常规培养NTHi,根据外膜蛋白P6的特性纯化P6蛋白。Lowry法测定纯化P6蛋白的含量;SDS-PAGE检测纯化P6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度;IEF-PAGE分析纯化P6蛋白的等电点;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试验鉴定纯化P6蛋白;以纯化的P6蛋白免疫NIH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并进行小鼠保护性试验。结果纯化的P6蛋白含量为208μg/ml;相对分子质量为16600,纯度为100%;等电点为5.49;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证实所提取的蛋白为P6蛋白;ELISA检测显示,P6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产生针对P6蛋白的抗体,其抗体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最佳免疫剂量为10μg/只,最佳免疫针次为3针;对20LD50NTHiSSIp/1225株攻击的小鼠保护率为80%。结论已纯化了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6,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治疗制品
重组HIV-1 DNA疫苗工程菌中试发酵工艺的优化500-502

摘要:目的优化重组HIV-1DNA疫苗工程菌的中试发酵工艺。方法优化质粒转化条件,制备工程菌Jm109/pVAX1-MEGp24种子液,连续传30代,检测其遗传稳定性;优化培养基成分、补料基质、补料方式和培养时间,确定最佳发酵参数;并应用最佳发酵参数,于50L发酵罐进行3批中试规模的发酵,考察在发酵培养过程中质粒的稳定性和超螺旋质粒的比例。结果工程菌在连续传代30次后,质粒拷贝数基本保持稳定;最佳发酵参数为:采用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以梯度恒速流加方式补料,培养时间13h;通过3批稳定发酵,最终可获得湿菌67.0~68.6g/L,质粒含量可达1.62~1.73mg/g菌,超螺旋质粒的比例达93%以上。结论已建立了稳定的重组HIV-1DNA疫苗工程菌中试发酵工艺,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503-506

摘要:目的建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摇瓶及发酵罐培养工程菌BL21/pBV221-rhBMP-7,观察不同培养基、乙酸浓度、pH值、诱导时间等对工程菌菌体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培养工程菌,当菌体A600值达100时,42℃升温诱导,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发酵培养基与LB培养基培养的工程菌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乙酸可明显抑制菌体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最适于菌体生长和目的蛋白表达的pH值分别为6.8和7.6;最佳诱导时间为3h。以优化的发酵条件培养的工程菌诱导3h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34.9%,最终菌体A600值可达139.5;经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已初步建立了rhBMP-7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异构体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507-509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rhKGF)异构体(K102)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取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K102大剂量组(2.0mg/kg),K102小剂量组(0.5mg/kg)和模型对照组,用50%CCl4与精制花生油按1:1(v/v)比例混合,灌服大鼠,每周2次,同时K102大、小剂量组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K102,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溶媒,分别连续用药6周和8周。另取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后,再给予相应药物6周,同时设正常大鼠对照组(12只)。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动物,并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肝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和胶原特殊染色观察。结果 K102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肝功,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病理观察显示,K102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病变轻微;胶原特殊染色显示,K102治疗组中仅见少量胶原纤维。结论 K102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诊断制品
丙型肝炎抗体确证试剂检测结果的分析514-516

摘要: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抗体确证试剂的检测结果。方法用两种国外抗HCV确证试剂(RIBA和MP)分别对89份抗HCVEIA试剂(Ortho)检测为高值阴性或弱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按试剂说明判定结果。并对两种确证试剂对4种丙肝分片段抗体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确证试剂RIBA和MP与Ortho试剂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3.8%和47.2%,均出现了较多的不确定样品。两种试剂对丙肝NS3抗体和NS5抗体的检出率基本一致,MP试剂对丙肝核心抗体和NS4抗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RIBA试剂。结论对于不确定样品,最好结合临床症状及病人追踪检测进一步确诊。

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相关信息516-516

摘要:由中国科协等联合主办、上海市科协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2010年9月7~8日在上海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预告如下(正式征文通知将在主办单位正式签发后发放)。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临床观察
IL-1β-31、IL-10-819和TNF-α-103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溃疡及胃癌易感性的关系517-520

摘要:目的分析人群中IL-1β-31、IL-10-819和TNF-α-103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溃疡及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预防该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H.pylori阳性的51例胃溃疡患者、43例胃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法和多重引物特异PCR法,检测其IL-1β-31、IL-10-819和TNF-α-1031位点,分析其多态性。结果在胃溃疡组中TNF-α-1031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胃癌组中TNF-α-1031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携带TNF-α-1031T/T者相比,携带TNF-α-1031C/C者发生胃溃疡的危险性为OR=5.84(95%CI:1.00~33.84),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OR=6.95(95%CI:1.19~40.63)。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IL-10-819和IL-1β-31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1031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胃癌的易感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