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 22-1197/Q 国内刊号
  • 1004-5503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是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制品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疫苗研究、基础研究、治疗制剂、诊断制剂、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专题报道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HCV 2a J6JFH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1-5

摘要:目的建立能够自主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方法制备HCV 2a FL-J6JFH和阴性对照FL-J6JFH(GND)RNA转录体,分别转染Huh-7.5细胞,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细胞内HCV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细胞内HCV蛋白的表达。以转染细胞上清液感染Naive Huh-7.5细胞,检测HCV感染性病毒颗粒(HCVcc)的产生。将细胞用不同浓度的IFNα处理,观察所建立的细胞感染模型对IFNα的敏感性。结果转染后第5天,FL-J6JFH转染细胞内HCVRNA为1.2×10^6GE/μg RNA,第9天下降至最低水平,随后上升,于第13天达到最高值6.5×10^6GE/μg RNA,此后直至第59天,均保持在10^6GE/μg RNA左右,而FL—J6JFH(GND)转染细胞内HCV RNA则很快消失。FL—J6JFH转染的细胞内始终可以检测到HCV蛋白表达,而对照细胞内均未检测到。从第5天起,各时间点的FL-J6JFH转染细胞均能产生HCVcc。IFNμ能够有效抑制HCVcc感染Huh-7.5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已成功建立了能持续产生HCVcc的HCV 2a型体外细胞感染模型,IFNμ能抑制FL+J6JFH HCVcc感染细胞中HCV RNA的复制,为研究HCV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实验平台。

人NIR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蛋白产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6-9

摘要:目的克隆人NIRF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IRF蛋白进行分析。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HeLa细胞中扩增NIRF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中,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在NCBI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寻找与NIRF具有较高同源性的1WY8和1Z6U,并利用InsightⅡ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NIRF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扩增出约2400bp的人NIRF全长cDN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lag—NIRF酶切后,可见约2400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NIRF全长cDNA与GenBank中NIRF序列完全一致。1WY8片段有3个赖氨酸残基,主要位于蛋白空间构象的表面;1Z6U片段含有Ring finger结构域,具有ligase活性.结论已成功克隆了人NIRF基因全长cDNA,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了NIRF蛋白泛素化作用的机理。

3株新城疫病毒体外对人喉癌Hep-2细胞杀伤效应的比较10-13

摘要:目的比较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D817、弱毒株7793和La Sota疫苗株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3株病毒经扩增、噬斑纯化后,分别感染Hep-2细胞和喉正常组织细胞,一定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病毒对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3株病毒均能在Hep-2细胞中增殖并杀伤细胞,杀伤效应以D817株最高,La Sota株其次,7793株最低,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杀伤效应与病毒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病变。而对喉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效应不明显。结论NDV D817株和7793株对喉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与La Sota疫苗株相似,而对喉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效应不明显,有望成为喉癌生物学治疗新的候选病毒株。

激活素A对L929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14-17

摘要:目的探讨激活素A对小鼠纤维母细胞L929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激活素A刺激L929细胞,应用还原酶法分析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纤维连接蛋白(FN)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mRNA的表达,应用中性红检测细胞的吞饮活性,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L929细胞经激活素A刺激后,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分泌NO的水平明显升高,iNOS mRNA及FN mRNA的表达水平也升高,而TIMP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激活素A可以促进L929细胞的吞饮活性,但对L929细胞的增殖活性无影响。结论激活素A具有促进L929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和形成细胞外基质的作用,这可能是其促进炎症发展、诱导组织纤维化的原因。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消息
欢迎登录《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网站17-17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幽门螺杆菌hp1188基因的克隆及高效表达18-21

摘要:目的克隆并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1188基因,为研究幽门螺杆菌的黏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H.pylori标准株NCTC 11637基因组DNA中扩增hp1188基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QE30-hp1188,转化大肠杆菌DH5α,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形式和表达量。表达蛋白经Ni2^+-NTA树脂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反应原性。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QE30-hp1188序列完整,插入的基因片段全长810bp,与GenBank中的hp1188基因同源性达98%。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600,以1.0mmol/L IPTG诱导4h,表达量最高,破菌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表达,可溶性蛋白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47%。重组蛋白纯化后纯度可达90%,并可被H.pylori患者血清识别。结论已成功克隆了H.pylori hp1188基因,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高效表达。

α-2,6唾液酸转移酶在BHK细胞中的表达22-24

摘要:目的在BHK细胞中表达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1),为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肝癌HepG2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α-2,6唾液酸转移酶的cDNA,克隆入载体pMD18-T中,测序后将目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T6Gal1,并转染BHK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α-2,6唾液酸转移酶的表达。结果克隆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基因与GenBank中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一致,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BHK细胞表面SAα2,6Gal含量增加。结论α-2,6唾液酸转移酶在BHK细胞中获得了有效表达,为流感病毒受体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小鼠H-2^q型基因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25-26

摘要:目的分析小鼠DNA中H-2^q型基因及其与重组酿酒酵母、CHO、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重组酿酒酵母、CHO、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近交系BALB/c、DBA/1和封闭群NIH小鼠,4周后取血、脾脏和尾,分别采用PCR法和微量细胞毒法检测小鼠H-2^q单倍型基因,ELISA法检测小鼠ED50,并分析H-2^q型基因概率与ED50的相关性。结果DBA/1小鼠H-2^q型基因概率100%,BALB/c小鼠H-2^q型基因概率100%。NIH小鼠H-2^q型基因概率分别为96%、56%,42%和30%。随着H-2^q型基因概率的升高,免疫应答敏感性递增。结论H-2^q型基因对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敏感,敏感程度与H-2^q型基因概率密切相关。

生物素-亲和素-DNA纳米颗粒信号放大检测载体的构建27-30

摘要:目的构建用于检测细菌、病毒等病原体DNA的生物素-亲和素纳米颗粒信号放大载体。方法设计并合成两端和一端标记生物素的寡核苷酸探针(2B/1B—DNA),与抗生蛋白链菌素葡聚糖(Poly—STV)通过生物素与亲和素作用,偶联形成大分子纳米网状颗粒,并筛选最佳探针类型及其长度、2B—DNA和Poly—STV的浓度及比例和反应条件。结果2B—DNA和Poly—STV形成纳米颗粒信号放大载体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μmol/L和5μmol/L,最佳浓度比为1:5,2B-DNA长度为60bp,缓冲液为Buffer B,反应条件为55℃,800r/min,20min。结论已成功构建了生物素-亲和素大分子纳米颗粒,可作为DNA检测信号放大技术的备选载体。

B型肉毒神经毒素重链C-端片段的修饰及表达31-34

摘要:目的修饰、克隆B型肉毒神经毒素重链C-端(BoNT/b HC)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B型肉毒梭状杆菌8806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B型肉毒神经毒素重链的转膜区和结合区,并以高频密码子替换BoNT/b HC基因N-端的5个低频密码子。将目的片段克隆人表达载体pET-42b,转化E.coli 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Westem blot鉴定及可溶性分析。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及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000,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2.6%,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可被相应的抗BoNT/b全毒素的多克隆抗体所识别。结论已成功修饰并表达了B型肉毒神经毒素重链C-端片段,为进一步研制重组疫苗及高特异性的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消息
征稿34-34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长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其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35-37

摘要:目的分析长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HCV RNA含量、感染途径、肝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型特异性引物PCR对82份抗-HCV阳性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HCV RNA检测及HCV的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感染途径、HCV RNA含量和肝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78份HCV RNA阳性血清标本中1a型占5.1%、1b型占48.7%、2a型占33.3%、2b型占11.6%、3a型占1.3%,未发现混合型。血源性与非血源性感染患者间HCV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1b型的HCV RNA含量高于2a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V感染的不同程度肝病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1b型比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长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株为1b和2a型;HCV基因型与感染途径无明显相关性;基因1b型的病毒含量明显高于2a型;HCV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及肝硬化、肝癌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金黄葡萄球菌ClfA活性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38-40

摘要:目的克隆金黄葡萄球菌表而蛋白凝集因子A(ClfA)活性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以金黄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ClfA(221—550)活性基因,克隆入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lfA(221—550),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I.21(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PCR扩增出987bp的目的基因片段,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证明构建正确。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6000处可见目的条带,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6.76%,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已成功克隆了金黄葡萄球菌ClfA活性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I.21(DE3)中表达了目的蛋白.

小鼠sIL-13Rα2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41-44

摘要:目的克隆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小鼠sIL-13Rα2基因。方法提取小鼠脾脏细胞总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分段PCR的方法将sIL-13Rα2基因定向克隆至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A,并转染至毕赤酵母GS115(his4)菌株,进行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sIL-13Rα2经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为正向插入。重组酵母菌的PCR鉴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酵母染色体中。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每升发酵液约含2mg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可与兔抗小鼠sIL-13Rα2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已成功克隆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小鼠sIL-13Rα2基因,为应用sIL-13Rα2蛋白治疗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转染细胞系的建立45-48

摘要: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全基因重组质粒,并建立其转染细胞系。方法双酶切质粒JFH1,回收HCV DNA,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IRESneo—HCV和pLNCX—HCV。将重组质粒pIRESneo—HCV转染BHK细胞,pLNCX—HCV转染pA317细胞,通过PCR、间接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转染细胞。结果重组质粒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染细胞上清经PCR检测均可见目的基因条带;ELISA结果表明,转染细胞冻融上清均可与抗HCV小鼠血清发生强的结合反应;转染细胞均可与抗HCV小鼠血清反应,产生荧光,但荧光不多且斑点不亮。结论已成功构建HCV全基因重组质粒,并建立了可表达HCV蛋白的转染细胞系,为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消息
《中国医药导刊》(月刊)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48-4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表达HBsAg及rhIFNα2b融合蛋白的人参细胞株的建立49-51

摘要:目的建立表达HBsAg及rhIFNα2b融合蛋白的人参细胞株。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HBsAg及rhIFNα2b基因,以GS linker连接后,克隆人表达质粒pBI121,构建植物细胞表达质粒pBISI,转化农杆菌LBA4404,感染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细胞株,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及rhIFNα2b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BISI经酶切鉴定,表明构建正确。筛选得到3株正常生长的人参细胞株,基因组DNA扩增得到约1200bp的融合基因片段;经ELISA检测,其中1株能够表达HBsAg及rhIFNα2b;表达的蛋白与鼠抗HBsAg血清在相对分子质量35000处出现特异条带。结论已获得了表达HBsAg及rhIFNα2b融合蛋白的人参细胞株。

人核迁移蛋白C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的结合作用52-55

摘要:目的研究人核迁移蛋白C(hNUDC)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分别从人胚胎干细胞和pLexA—MPL-EC质粒中扩增hNUDC和MPL-EC基因,再分别克隆至pET-28b(+)和pMAL—c2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hNUDC和MPL—EC蛋白。纯化后,通过MBP pull—down试验检测二者的结合作用。结果表达的融合蛋白His—hNUDC和pMAL-MPL-EC表达量分别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和30%,蛋白回收率分别可达90%和80%,纯化后的蛋白纯度分别在95%和90%以上,且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His—hNUDC蛋白可与MBP—MPL—EC蛋白共洗脱,二者存在结合作用。结论hNUDC蛋白可与MPL蛋白结合,可能为MPL的一种新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