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 22-1197/Q 国内刊号
  • 1004-5503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是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制品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疫苗研究、基础研究、治疗制剂、诊断制剂、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专题报道

中国生物制品学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高表达抗人TNF-α人-鼠嵌合抗体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表达产物的分析553-556

摘要:目的 建立高表达抗人TNF—α人-鼠嵌合抗体的工程细胞株。方法 将构建的抗人TNF-α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并采用DHFR/MTX基因扩增策略,经反复加压和克隆筛选,提高抗体的表达量。用ELISA、Western blot和体外中和试验分析比较抗人TNF—α人-鼠嵌合抗体与鼠亲本单抗的特性。结果 获得的表达抗人TNF-α嵌合抗体的转染细胞系2F5,在静止培养4d后工程抗体的表达量约80mg/L。所表达的工程抗体优于鼠亲本单抗F7/2,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中和活性,其相对亲和力约为2.1×10^-10mol/L。结论 已成功建立了高表达的嵌合抗体工程细胞株,其抗体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消息
目前收录《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的数据库556-556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基础研究
天花粉蛋白突变体TCSKR173-174CG的构建、表达与纯化557-559

摘要:目的 构建天花粉蛋白(TCS)突变体基因,并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 应用计算机预测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并进行定点突变。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突变基因,与pRSET-A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Ni-NTA层析纯化。结果 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得到均一的TCS突变体蛋白。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TCS突变体基因,并获得高效表达。

SARS病毒S2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560-563

摘要:目的 研究用毕赤酵母菌表达SARS病毒S2蛋白亚单位。方法 依据GenBank中SARS基因组序列,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SARS病毒刺突蛋白S2亚单位的基因(1590bp),再与CTL表位基因(195bp)重组后,将其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S2,转化毕赤酵母GS115,并经MD和MM平板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阳性重组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S2。经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PIC9K—S2正确,在毕赤酵母中可高效表达,其表达产物与阳性SARS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SARS病毒刺突蛋白S2亚单位可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

狂犬病毒aG株核蛋白和糖蛋白双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564-567

摘要:目的 构建狂犬病毒aG株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双表达重组质粒,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表达核蛋白和糖蛋白。方法 提取狂犬病毒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NP和GP基因,分别将其克隆到pIRES载体上,获得同时含有NP和GP基因的双顺反子重组质粒pING,并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HO-K1细胞,G418筛选,用ELISA和IFA检测NP和GP的表达。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重组质粒pING含有NP和GP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353bp和1575bp。应用ELISA和IFA方法,在转染细胞中均检测到NP和GP的表达。结论 重组双表达质粒可在CHO细胞中同时表达NP和GP,为进一步开发重组狂犬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可溶性Fas与VEGF及TIMP-1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相互关系568-570

摘要: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可溶性Fas浓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表达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患者血清中sFas浓度改变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S-P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VEGF和TIMP-1表达及血清sFas浓度,结合VEGF、TIMP-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分析浸润、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VEGF、TIMP-1表达失衡与血清sFas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VEGF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VEGF阳性的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率为56%,明显高于VEGF阳性的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率(7%)。随着乳腺癌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VEGF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呈正相关。TIMP-1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随着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TIMP-1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呈负相关。②VEGF阳性表达而TIMP-1阴性表达组发生乳腺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率及血清sFas浓度最高,VEGF阴性表达而TIMP-1阳性表达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率及血清sFas浓度最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sFas与VEGF及TIMP-1表达之间存在着反馈机理以及相互激活的密切关系。sFas浓度可以间接地反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VEGF的表达情况,sFas在乳腺癌中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乳腺癌的生长、局部浸润和转移。

人巨细胞病毒包膜糖蛋白gB/AD-1片段的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571-573

摘要:目的 克隆人巨细胞病毒包膜糖蛋白gB/AD-1片段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方法 用PCR法从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B/AD-1片段并克隆至pGEM-T载体,酶切后,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15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15b/gB/AD-1,并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合层析一步纯化,并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gB/AD-1蛋白表达量达到35%。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纯度大于95%。经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与CMV阳性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已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15b/gB/AD-1,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gB/AD-1。

BCG-CpG-DNA免疫活性作用的初步研究574-577

摘要:目的 研究BCG—CpG-DNA的免疫学活性。方法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分析、细胞因子产生、对NK细胞杀伤功能影响等试验,检测BCG—CpG-DNA的免疫活性。结果 BCG-CpG-DNA能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巨噬细胞分泌IL-12,并能增强ConA诱导IFN-γ产生,提高小鼠脾细胞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含量,同时增强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BCG—CpG-DNA能活化抗原呈递细胞(APC),并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重组Thermomonospora fusca纤维素酶Cel6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纯化578-579

摘要:目的 在毕赤酵母中表达Thermomonospora fusca纤维素酶Ce16A。方法 提取Thermomonospora fusca基因组DNA作模板,PCR扩增纤维素酶Ce16A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aA上,用电击法将线性Ce16A-pGAPZαA核酸片段转化毕赤酵母X-33株,克隆PCR鉴定法筛选阳性转化株,培养传代。选择稳定株,培养3d后取培养液上清,用His-Bind Quick Cartridge 300提取表达的重组Thermomonospora fusca纤维素酶Ce16A。结果 一步His-Bind Quick Cartridge 300层析可提取电泳纯的重组Thermomonospora fusca纤维素酶Ce16A,SDS-PAGE分析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000,收率为200mg/L,用羧甲基纤维素法测活性为500U/mg,用滤纸法测活性为1U/mg。结论 已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Thermomonospora fusca纤维素酶Ce16A。

维生素A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580-582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A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人工制备低维生素A、正常维生素A、高维生素A3种饲料,分别按常规饲养3组小鼠5周,应用微量荧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浓度,三色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结果 3组小鼠血清维生素A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低维生素A组IFN-γ,水平(28.60%±10.8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13%±6.39%);高维生素A组IL-4水平(5.31%±2.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0%±1.37%),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均P〈0.01)。随着维生素A水平的提高,IFN-γ表达率降低,Th1免疫应答减弱,IL-4表达率增高,Th2免疫应答增强。结论 维生素A对小鼠Th1/Th2免疫应答影响显著。

表达PRRSV GP5、GP3和猪IL-18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鉴定583-585

摘要:目的 研制安全有效的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方法 将PRRSV长春株的GP5和GP3基因插入到含有猪IL-18基因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UTAL复合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UTAL-IL-18-GP5-GP3。将该重组质粒与鸡痘病毒(FPV)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同源重组。通过3次BrdU加压筛选,经PCR、RT-PCR和IFA方法鉴定重组病毒。结果 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组和总RNA中扩增出340bp的目的基因片段,感染重组病毒的CEF细胞与特异性荧光抗体发生阳性反应,表明目的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 中得到表达。结论已成功构建1株重组鸡痘病毒,并可正确表达PRRSVORF5/ORF3基因。

表达MAGE-1/HSP70/MAGE-3工程菌的稳定性586-588

摘要:目的 检测重组工程菌pET28a-MAGE-1/HSP70/MAGE-3/BL21(DE3)生物学性状的稳定性。方法 将工程菌菌株连续传50代,每隔10代挑取单克隆菌落进行诱导表达,并计算质粒丢失率。提取不同代次的质粒,扫描电镜观察,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工程菌的染色镜检及生化鉴定。结果 pET28a-MAGE-1/HSP70/MAGE-3/BL21(DE3)融合蛋白工程菌呈典型的大肠杆菌形态,各代次菌的各项检测结果与原始菌种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重组工程菌pET28a-MAGE-1/HSP70/MAGE-3/BL21(DE3)生物学性状稳定,可作为生产用菌种。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预防制品
人用狂犬病毒脂质体疫苗的制备及性质589-591

摘要:目的 制备人用狂犬病毒脂质体疫苗,并考察其制剂学及毒理学性质。方法 以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十八胺为原料,采用反相蒸发法(REV)制备脂质体,加入纯化狂犬病毒抗原,以冻干重建法(DRV)制备狂犬病毒脂质体疫苗。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测定其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率,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并进行局部刺激性、过敏反应及异常毒性试验。结果 所制备的狂犬病毒脂质体疫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25μm左右,包封率在60%以上。无刺激性,无异常毒性,过敏反应检测合格。结论 所制备的狂犬病毒脂质体疫苗性质稳定,可作进一步研究。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中间品的稳定性592-593

摘要:目的 对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各阶段的中间品进行稳定性观察。方法 将各阶段中间品置4℃保存,于不同时间取样,进行病毒滴度、抗原含量和小鼠免疫原性检测。结果 4℃下病毒收获液14d内滴度下降8.0%,灭活收获液的抗原含量8周内下降7.3%。浓缩原液、鱼精蛋白处理原液、蔗糖区带离心原液抗原含量在12周内分别下降了9.7%、8.3%和8.3%,加保护剂脱糖原液12周内抗原含量下降了8.4%,稀配半成品24周内抗原含量下降了2.98%,但在12周内均保持了良好的小鼠保护效力。结论 上述样品在4℃下,保存期限内均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甲型副伤寒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594-596

摘要:目的 制备甲型副伤寒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并检测其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方法 副甲O-SP溶液加入CDAP活化,己二酰肼(ADH)衍化,在碳二亚胺(EDAC)作用下与破伤风类毒素(TT)偶联,反应物经柱层析纯化,制得多糖蛋白结合物,经质量检测后,进行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试验。结果 所制备的结合物多糖蛋白比稳定在0.6~0.8之间,CL-4B检测Kd≤0.2时的回收率大于75%,高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物含量不低于90%。免疫双扩散试验显示结合物与副甲家兔超免血清和TT抗血清均产生可见沉淀线。动物安全试验均合格。结合物免疫小鼠后,其血清副甲LPS抗体滴度显著增长。阳转率达到100%。结论 用CDAP活化多糖制备的甲型副伤寒-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质量稳定,安全可靠,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3种乙型脑炎纯化疫苗免疫原性和热稳定性597-598

摘要:目的 比较地鼠肾细胞、Veto细胞和2BS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热稳定性。方法 对3种细胞制备的病毒原液和冻干疫苗分别进行小鼠免疫原性试验和热稳定性试验。结果 2BS细胞制备的病毒原液和疫苗小鼠效力均高于地鼠肾细胞和Veto细胞;Veto细胞和地鼠肾细胞制备的病毒原液和疫苗小鼠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抗体效价均高于2BS细胞。3种细胞制备的疫苗在37℃保存4周,中和抗体效价损失均小于5%。结论 3种细胞制备的病毒原液及冻干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热稳定性。

含IL-2基因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599-602

摘要:目的 构建含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并考察免疫效果。方法 将微小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基因克隆到质粒pVAX1载体多克隆位点处,再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IL-2基因分别连接在IRES基因的两侧,构建出乙肝病毒DNA疫苗pHⅡ。将pHⅡ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大量提取质粒后,按0、2、4周程序免疫BALB/c小鼠,以pVAX1质粒为阴性对照,pVAX/HBsAg质粒为阳性对照。第1针免疫1周后开始眼眶采血,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sAb含量。第1针免疫13周后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脾脏T细胞表面CD4^+、CD8^+分子数量。结果 在转染pHⅡ质粒的COS-7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HBsAg和IL-2的表达。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分别于第1针免疫2、4周后,在血清中检测出HBsAb,但阴性对照组未测出。以上3组均未检测出HBsAg。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产生抗体的时间提前2周,抗体阳转率提高2.5倍,产生抗体的量也提高了近3倍。实验组CD4^+分子数量和CD4^+/CD8^+值均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 乙肝病毒DNA疫苗pHⅡ成功诱导出小鼠的免疫应答,其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不合分子佐剂的乙肝DNA疫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实验技术
增殖法检测新生小牛血清中大肠杆菌噬菌体污染602-602

摘要:新生小牛血清是生物制品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品的质量,尤其是活疫苗的生产。为提高疫苗的质量,我们用3种大肠杆菌宿主菌,采用增殖法对新生小牛血清进行了大肠杆菌噬菌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