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1-5973/S 国内刊号
  • 2095-039X 国际刊号
  • 1.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烟草甲的优良寄生蜂象虫金小蜂的生物学特性649-655

摘要:本文研究了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的寄生蜂象虫金小蜂Anisopteromalus calandrae(Howard)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在解剖镜下观察象虫金小蜂各虫态发育情况,发育历期,羽化、交配及产卵等行为,并观察补充营养(10%蜂蜜水)对象虫金小蜂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研究表明,该蜂主要寄生烟草甲的高龄幼虫和蛹,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主茧内越冬。在温度25℃,湿度7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分别为卵期1.5 d,幼虫期5.9 d,蛹期9.9 d,成虫产卵前期0.9 d,成虫寿命15.1 d,完成一代需18.2 d。单雌出蜂量29-82头,平均54.75头。在25℃条件下,以10%蜂蜜水饲喂,成虫寿命为29.6 d,单雌平均出蜂量76.1头。以上结果表明,象虫金小蜂具有发育历期短,繁殖力高,搜索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寄生性天敌。

崇左甘蔗螟虫种群动态及螟黄赤眼蜂防治效果评价656-662

摘要:本文阐明了崇左甘蔗螟虫发生规律和探索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效果,为应用该天敌控制螟虫危害提供参考。在崇左市龙州县连续两年开展了甘蔗螟虫人工合成性诱剂诱集成虫,监测其种群动态和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崇左市诱集到的甘蔗螟虫种类以条螟和二点螟为主,黄螟少;2016年条螟成虫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2017年条螟成虫的高峰期在3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和8月中旬;而二点螟主要诱集到第1代成虫,2016和2017年二点螟第1代成虫的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和3月中旬,其他时期诱蛾数量少。释放螟黄赤眼蜂两年后,甘蔗田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和死尾率均控制在1.56%-8.76%,螟害节率控制在4.45%-7.39%,两年平均挽回产量和减少损失为15194.4 kg/hm2和18.68%,糖分含量增加1.18%-2.25%,甘蔗产糖量增加3529.9-3879.3 kg/hm2,可挽回蔗农经济损失7293.31元/hm2,平均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6873.25元。本研究表明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较显著。

烟粉虱MED隐种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行为663-669

摘要: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14种植物挥发物对烟粉虱成虫Bemisia tataci EMD隐种的作用。结果表明,10%的1,8-桉树脑、丁香酚、月桂烯、苎烯和肉桂醛引诱作用较强,其中1,8-桉树脑和月桂烯效果最好(P〈0.001)。而顺-3-已烯-醇蒎烯和戊烯为趋避作用,其中顺-3-已烯-醇蒎烯趋避性最强;1%的1,8-桉树脑、丁香酚、月桂烯、烟酸乙酯和橙花醇引诱作用显著,其中1,8-桉树脑和丁香酚的效果最好(P〈0.01)。顺-3-已烯-醇蒎烯和戊烯为趋避作用,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将有引诱作用的单体复配后,仅1,8-桉树脑+丁香酚(1:1)和1,8-桉树脑+月桂烯(1:1)有引诱作用;10%的1,8-桉树脑涂抹黄板显著提高了黄板诱杀力。因此,植物挥发物对烟粉虱有趋避或引诱作用,其作用因浓度而发生改变,趋性一致的复配后不一定能发挥原有作用。

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670-675

摘要:为明确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河北省韭菜主产区基于日晒高温覆膜措施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就覆膜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并采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覆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晒高温覆膜技术对韭蛆各龄期幼虫的防治效果达到100%,覆膜12 d后韭菜株高、茎粗、叶宽、色泽、百株鲜重及根长等生长发育指标与未覆膜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后土壤中全磷量显著增加;根据Biolog-ECO培养第144 h的AWCD值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韭菜生长及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滞育七星瓢虫酰基辅酶AΔ11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676-685

摘要: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是生物体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酰基辅酶AΔ11去饱和酶基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本试验基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滞育七星瓢虫中克隆得到酰基辅酶AΔ11去饱和酶基因全长,并命名为Cs FadΔ11(Gen Bank登录号:MF458996),该基因全长1447 bp,开放阅读框(ORF)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2.99 k D,等电点(p I)为8.87,无信号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s FadΔ11有3个组氨酸富集区和6个跨膜结构域,与膜翅目的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同源性较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时间表达模式,发现Cs FadΔ11基因在七星瓢虫初羽化、滞育诱导10 d、滞育诱导20 d、滞育初期、滞育后期、滞育解除期以及正常发育状态下均有所表达,且在滞育早期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滞育解除个体中。其整体表达趋势与相应时期脂积累变化情况基本相符,推测Cs FadΔ11基因参与七星瓢虫脂积累调控,并进一步影响七星瓢虫滞育。

暗黑鳃金龟几丁质脱乙酰酶HpCDA5基因的细胞表达及活性分析686-692

摘要:cdsRDNA文库免疫筛选到编码暗黑鳃金龟幼虫几丁质脱乙酰酶HpdsRCDA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HpdsRCDA5含有1个几丁质脱乙酰酶结构域,属于GroupdsRV类CDA蛋白。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dsRFastdsRBac-HpdsRCDA5,转染昆虫细胞sf9,WesterndsRblot分析表明HpdsRCDA5在昆虫细胞sf9中成功表达42dsRkdsRDa的蛋白。利用qdsRRT-PCR方法分析HpdsRCDA5基因组织表达,结果显示HpdsRCDA5基因在中肠中表达最高,为中肠特异表达蛋白。几丁质结合活性表明HpdsRCDA5蛋白只能被强洗脱剂洗脱,具有很强的几丁质结合活性。本研究通过对暗黑鳃金龟几丁质脱乙酰酶HpdsRCDA5的生化特性研究,为进一步明确HpdsRCDA5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以HpdsRCDA5蛋白为靶标的暗黑鳃金龟生物防治提供支撑。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蛴螬的相关功能基因693-700

摘要:为挖掘对地下害虫蛴螬高效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菌株在杀虫及环境适应方面的关键功能基因,本研究对蛴螬高效的菌株261-1、Fcd114、1126-1、HBF-18和78-2以及对鳞翅目害虫高效菌株WBt-2、G03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与对鳞翅目害虫高效菌株HD1、HD12、HD73和对蛴螬高毒力菌株Bt185等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分析比较了杀虫基因、多糖代谢相关基因、与其他微生物竞争和适应性相关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水解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es hydrolase,aii A)、突破和克服靶标昆虫免疫系统的免疫抑制因子A(Immune Inhibitor A,Inh A)、具有抗病并能增效杀虫的双效菌素(Zwittermicin A,Zw A)等五大类基因和基因簇。研究发现,这些菌株按照其所含有的杀虫基因特异性可分为3个类型:对鳞翅目害虫有效的菌株(类型1)、对鞘翅目害虫有效的菌株(类型2)以及同时含有两种害虫有效基因的菌株(类型3)。对地下害虫蛴螬特异(类型2)的Bt菌株除了在杀虫基因上具有特异性之外,所含有的aii A、Inh A基因也有显著特点。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对地下害虫蛴螬高效Bt菌株的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黄绿绿僵菌侵染对褐飞虱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701-707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浓度(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黄绿绿僵菌孢悬液处理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体内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以及尿酸与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随侵染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浓度绿僵菌溶液处理的褐飞虱种群体内Car E与GST含量在处理72 h后均呈现显著下调趋势;而CAT与SOD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OD 3个浓度处理至72 h时分别达到430.87、377.64和376.16 U/mg显著高于对照的276.63 U/mg;酚氧化酶PO含量在24和48 h内均无显著变化,直至72 h,1.0×10^9孢子/m L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PO含量上升至316.43 U/mg。结果显示,虽然低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产生大量尿酸的囤积,但同一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的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未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当处理72 h后,1.0×10^7孢子/m L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赖氨酸(Lys)与苏氨酸(Thr)含量反而突然上升至204.68和112.38μg/g。结果显示绿僵菌的侵染会对褐飞虱体内解毒酶、保护酶以及氨基酸含量等造成影响。

高原草地杀蝗菌株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708-714

摘要: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的细菌,根据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编号GZ1-6。室内测定了菌株GZ1-6对东亚飞蝗若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菌株GZ1-6菌悬液对若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5.56%。测定了碳氮源、温度、初始p H、装液量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GZ1-6生长和杀虫活性的影响,得到菌株GZ1-6分别在以蔗糖和酵母浸膏为碳氮源,p H 7.5、恒温35℃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培养2 d,杀蝗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7.77%。菌株GZ1-6能够有效侵染东亚飞蝗并将其致死,可作为优良菌株进行杀蝗虫生物农药的进一步研发。

纳米材料结合的dsRNA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抑制715-721

摘要:基于病毒基因的外源双链RNA(dsRNA)可以在植物体内诱导RNAi,但dsRNA易降解、作用时间有限,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本研究以TMV衣壳蛋白(CP)基因为目的片段,体外合成dsRNA,分别与2种纳米材料壳聚糖(chitosan,CS)和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融合,合成CS-dsRNA和LDH-dsRNA 2种制剂。测试了2种制剂的稳定性及其对TMV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在4、25和37℃,30 d的稳定性测定试验中,dsRNA的量较初始值分别减少了80.01%、58.89%和59.76%,降解比较明显,dsRNA在4℃的降解速率略高于在25和37℃的降解速率;CS-dsRNA制剂中dsRNA的量较初始值分别增加了65.98%、103.82%和157%,LDH-dsRNA制剂中dsRNA的量较初始值分别增加了54.30%、58.4%和66.42%,dsRNA被CS与LDH 2种纳米材料包裹后降解率明显下降,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dsRNA的量有所增加,说明纳米材料融合的dsRNA有缓释效应。半叶法试验表明,dsRNA、CS-dsRNA和LDH-dsRNA对TMV的预防效果分别为60.12%、57.79%和55.18%,治疗效果分别为65.01%、58.40%和59.08%。本研究表明,纳米材料CS与LDH对dsRNA起到了良好的保护、缓释及提高稳定性的作用,在利用RNA干扰防治植物病毒病害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WF-3微粉剂的研制及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722-728

摘要:以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WF-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润湿剂、分散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微粉剂的最佳配方。其最佳配方为:白炭黑10%,润湿剂K12 2%,分散剂NNO 2%,保护剂CMC 0.5%,煅烧高岭土85.5%。测定结果表明,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WF-3微粉剂含菌量2.07×1010 cfu/g,分散指数83.31%,润湿时间11.4 s,p H 6.8,杂菌率2.6%,含水率0.98%,细度通过率98%(≤8.13μm),热贮分解率为4.02%,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盆栽条件下,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WF-3微粉剂对黄瓜炭疽病的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防效分别为77.38%和72.69%。

两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生防因子检测729-737

摘要:本试验从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实际需要出发,检测了两株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的生防因子。平板对峙试验显示生防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Xg-1、Xg-2和腐皮镰刀菌Xg-3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TR2对Xg-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4.7 mm,CE对Xg-3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5.0 mm,抑菌圈边缘菌丝出现变细、扭曲、个别细胞膨大成球形等畸形现象。幼苗接种试验表明生防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具有防治效果,其中TR2对Xg-1在第15 d时防病效果最好,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其防治效果达到60%;TR2和CE对Xg-3在第3 d时表现很好的防病效果,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可达63.6%。采用结晶紫染色、钼锑抗比色法、四苯硼钠法和透明圈检测等方法检测TR2和CE的相关生防因子,发现TR2和CE均可以形成生物膜、分解有机磷、无机磷和钾矿石,并且具备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采用水培法发现TR2和CE的解磷解钾能力可以促进西瓜幼苗根和茎的生长。结果表明生防菌TR2和CE可以控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形成生物膜在西瓜根系定殖,促进西瓜幼苗生长,是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Ht-q6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对番茄病害的田间防效738-745

摘要:为了研制一种高效、安全及无污染的生防菌剂,本文以核桃内生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Ht-q6为材料,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确定了生防菌Ht-q6可湿性粉剂的最佳助剂配方及对番茄叶霉病和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载体硅藻土(85%)、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稳定剂KH2PO4(1.0%)、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1.0%)。该粉剂芽胞含量2.28×10^10 cfu/g、杂菌率0.5%、p H 5.8、细度93.5%、干燥减量2.5%、润湿时间45 s、悬浮率85.6%,符合国家标准值,质量合格。同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菌剂对大棚中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稀释200×(制剂用量225 g/667m2)的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7.1%和74.3%,与对照药剂75%百菌清的防效相比,叶霉病防效差异不显著而灰霉病防效差异显著。该菌剂的研制在生产实践中为番茄病害提供一条生防途径。

来源于中药的稻瘟病菌拮抗解淀粉芽胞杆菌鉴定及其活性成分特性746-752

摘要:为寻找新的水稻稻瘟病拮抗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拮抗细菌CWJ2。平板对峙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9.51%。根据菌落、菌株形态、16S r DNA和gyr B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的发酵滤液能100%抑制菌丝生长;2%的发酵滤液能导致菌丝分支明显减少,菌丝变短、膨大或畸变。菌株CWJ2的发酵液在高温、蛋白酶K、紫外和酸碱处理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WJ2对稻瘟病菌拮抗效果好,且抗菌活性成分稳定,有望作为生防菌株开发防治稻瘟病制剂。

对番茄枯萎病具防效的海洋源赤杆菌YH-07的发酵条件探究753-761

摘要:一株分离自连云港海域的赤杆菌Erythrobacter sp.YH-07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有较好的平板抑菌效果。通过单因子水平试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及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膏0.25%、蔗糖1%、蛋白胨1%、Na Cl 3%和Mg SO4·7H2O 0.03%;最优发酵条件组合为培养温度30℃,140 r/min摇床培养,接种量1%,装液量50 m L/250 m L,初始p H 7.0。优化后的平板抑菌能力提高了9.4%。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赤杆菌YH-07对番茄枯萎病有显著抑制作用,防治效果保持在50%以上。同时显著降低番茄根际土的真菌数量,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综上所述,赤杆菌YH-07能有效防治番茄枯萎病害,改善根际微生物数量结构,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

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和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762-770

摘要: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及生防菌筛选771-778

摘要:为了明确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并从中筛选玉米病害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培养法从玉米根际分离得到1584株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以玉米大斑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162株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1株抑菌效果最强,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该菌对4种玉米病害病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且含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其脂肽类物质粗提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81.56%。总体来看,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防治玉米病害。

微生物菌剂对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的修复效应779-790

摘要:为烟叶生产中二氯喹啉酸对烟草药害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模拟二氯喹啉酸残留浓度0.02 mg/kg,研究富必来微生物酶制剂、格芙微生物菌剂、仙丰168和腊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LY05对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生长情况、生理生化指标、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及其土壤二氯喹啉酸残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对烟草二氯喹啉酸药害症状均有一定修复效果,其中以富必来微生物酶制剂(1:500倍液灌根,500 m L菌液量)对药害烟株修复效果最佳,烟苗移栽30和60 d后,对致害烟株叶长、叶宽、株高和茎围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显著增加了致害烟株地上和地下部鲜、干重,烟株主根长度最长且显著高出药剂对照41.65%;与药剂对照相比,增加了致害烟叶SOD、CAT、GSH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分别为56.51%、42.42%、24.47%和0.50%;显著降低了致害烟叶MDA含量,并改善了烟叶的化学成分,其两糖比、糖碱比和氮碱比分别为3.39、6.99和1.06,基本恢复至优质烟叶的品质范围;同时烟叶旺长期致害烟叶及其土壤二氯喹啉酸残留最低,分别为0.0356和0.0135 mg/kg,比药剂对照分别下降了63.31%和71.56%。腊状芽胞杆菌LY05对致害烟株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加快了二氯喹啉酸降解速率,对致害烟叶叶宽修复效果显著,有效舒缓了烟叶皱缩状,为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及其致害烟株修复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研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菌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