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1-5973/S 国内刊号
  • 2095-039X 国际刊号
  • 1.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326-326

我国草地螟的寄生蜂及其与寄主的关系327-335

摘要:为了阐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草螟科),我国三北地区农业生产重大害虫的天敌资源及其对寄主种群的控制作用,本文对我国草地螟的寄生蜂种类,及其对寄主虫态(龄期)的选择和寄生类型进行了总结。所得的主要结果为:我国已知的草地螟寄生蜂有26属36种。其中属于赤眼蜂科的4种、巨胸小蜂科的1种、茧蜂科的17种和姬蜂科的14种。在这些种类中,有卵期寄生蜂4种,幼虫寄生蜂32种。在幼虫寄生蜂中,有卵-幼虫寄生蜂3种,幼虫-蛹寄生蜂2种。另外,寄生蜂可寄生1~5龄幼虫,但从龄期较低的幼虫开始寄生的种类比从龄期较高开始寄生的多。再加上从1龄开始寄生的部分种类在寄主幼虫发育到5龄时已经成熟,因而可在3龄寄主发现的寄生蜂种类较多,多样性指数也较高。我国草地螟茧中的寄生蜂大多是从幼虫期开始寄生,是否存在从预蛹或蛹期开始寄生的种类尚待明确。最后,这些种类以初寄生、单寄生和内寄生蜂为主,而重寄生、多寄生和外寄生蜂较少,分别为2、4和2种。

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336-341

摘要: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技术依据,选择目前易于大批量人工繁殖的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别在南方产区湖南和北方产区吉林两地进行了其对田间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的试验调查,并分析比较不同赤眼蜂种间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南北水稻产区,供试的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田间寄生率及控害效果的变化趋势相同,从高至低依次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明显优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表明稻螟赤眼蜂为控制水稻田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的温光周期条件和低温贮藏342-347

摘要: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的优势寄生天敌,是对草地螟进行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天敌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温度和光周期的设定,研究了伞裙追寄蝇的外源滞育诱导条件和低温储藏。结果表明,17℃下光照时间小于12 h,伞裙追寄蝇滞育率为100%,随着温度的升高,滞育率逐渐下降,29℃时,伞裙追寄蝇不发生滞育;不同温度(4~25℃)储藏后伞裙追寄蝇羽化性比为1.38~1.63(P>0.05);16℃时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临界光周期为12.53 h,18℃时临界光周期为11.12 h;越冬虫茧低温储藏后羽化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果说明,温度对伞裙追寄蝇滞育起主导作用,在伞裙追寄蝇幼虫期施以低温处理,可以有效的诱导滞育,4℃低温贮藏最佳时间为50 d。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348-353

摘要:苜蓿斑蚜是危害苜蓿的重要害虫,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苜蓿斑蚜能有效控制其持续为害。本文利用人工饲喂方法,测定两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KTI和BBI)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经浓度均为800μg/m L的KTI和BBI处理后,随处理时间延长,成蚜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相比,处理72 h后存活率分别降低了38.3%、41.7%,繁殖率分别降低了128.3%、116.7%,第2代若蚜存活率分别降低了6.7%、19.8%。上述结果表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苜蓿斑蚜虫口密度,该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和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苜蓿斑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黏虫几丁质酶MsCHT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蜕皮激素的调控354-363

摘要:几丁质酶是几丁质水解的关键酶,在昆虫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黏虫几丁质酶基因c DNA序列Ms CHT7(Gen Bank登录号MG551526)。c DNA全长3360 bp,包含一个长度为297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89个氨基酸,具有1个糖苷水解酶18家族高度保守序列,2个Glyco18催化结构域和1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t BD2。通过基因表达水平研究发现,黏虫Ms CHT7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具有差异性。预蛹期和表皮Ms CHT7基因表达量最大,蛹期最后1 d和成虫表达量较高,且幼虫各龄期最后1 d表达量均高于第1 d表达量。20E(20-羟基蜕皮酮)处理幼虫后,不同时间点Ms CHT7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124 h基因表达量随时间逐渐升高,24 h时最高,之后表达量迅速降低。4种不同浓度20E处理后,Ms CHT7基因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当浓度为10μg/μL时,Ms CHT7基因表达量最大。通过生物学观察发现,不同浓度20E处理后5龄幼虫蜕皮时间均提前。由于Ms CHT7基因表达量受蜕皮激素调控,Ms CHT7可能在黏虫蜕皮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两种扁柏属植物精油对蚊虫的毒杀、驱避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364-369

摘要:为了解绒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精油和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e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通过浸渍法测试了两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4龄幼虫及蛹的毒杀活性,采用人体局部涂肤法测试其对白纹伊蚊成蚊的驱避活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绒柏精油和日本扁柏精油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蛹的24 h LC50分别为47.66/152.33和73.11/205.06μg/m L,对致倦库蚊4龄幼虫/蛹的24 h LC50分别为31.74/107.61和63.94/131.42μg/m L。以1.5和2.0μL/cm2剂量涂抹人体皮肤,绒柏精油、日本扁柏精油驱避白纹伊蚊的完全保护时间分别是3.24 h和0.78 h、5.45 h和1.86 h。经GC-MS分析鉴定出绒柏精油中含α-蒎烯(29.89%)、17-norkaur-15-ene(9.96%)、Δ-3-蒈烯(9.79%)等16种成分,日本扁柏精油含Δ-3-蒈烯(35.33%)、α-蒎烯(25.60%)、β-月桂烯(12.86%)等22种成分。可见,绒柏精油和日本扁柏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4龄幼虫及蛹有较强的毒杀活性,而且绒柏精油对白纹伊蚊还有很强的驱避活性,具有研发为环保型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球孢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370-376

摘要:本文联合应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HFW-05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评价其是否对小菜蛾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化学杀虫剂对菌株HFW-05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菌丝生长和胞外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最明显。低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与HFW-05混用均可明显提高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杀虫速度。氯虫苯甲酰胺最低设定浓度10×与HFW-05 3个浓度(1.0×106、1.0×107、4.0×107孢子/m L)混用对小菜蛾的理论LT50均低于1 d,显著低于单独使用HFW-05孢悬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与HFW-05 3个浓度(1.0×106、1.0×107、4.0×107孢子/m L)混用对小菜蛾的LT50分别为2.4、2.2和1.2 d,显著低于单独使用HFW-05孢悬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没有影响HFW-05对小菜蛾的僵虫率。表明白僵菌HFW-05与低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联合应用,在保证白僵菌侵染作用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对小菜蛾的致病力,是防治小菜蛾的一项新的有效措施。

蛋白组学分析多聚磷酸盐在球形芽胞杆菌适应营养恢复过程中的作用377-387

摘要:本文通过敲除球形芽胞杆菌多聚磷酸盐合成酶基因,研究野生菌和突变菌在氨基酸缺乏以及营养恢复后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球形芽胞杆菌野生菌在氨基酸缺乏的条件下会导致poly P聚集,而突变菌不能。在氨基酸缺乏的条件下,野生菌比突变菌生长的更好,在营养恢复后,野生菌比突变菌能更迅速地恢复生长。通过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NA降解体组分PNP和RNase J蛋白在突变菌中上调。由于m RNA稳定性的调节是细菌适应营养环境的一种重要策略,因此,我们推测球形芽胞杆菌通过poly P的聚集,来调节m RNA稳定性,以快速适应营养缺乏和恢复后的环境。

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相关基因分析388-397

摘要:本文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相关基因,为提高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提供基因靶点,从而提高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出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高毒力菌株;采用新一代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侵染小菜蛾48 h的虫菌混合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基因功能及细胞通路等;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20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与侵染小菜蛾幼虫48 h的球孢白僵菌转录组对比分析共得到83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716个,上调基因350个,下调基因366个。本研究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上调表达的基因可能与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有关。GO二级分类表明,DEGs被注释到26个GO term中,包括11个生物学过程,8个细胞组分和7个分子功能;Pathway分析表明共有12个Pathway,93个上调基因和61个下调基因参与了这些途径。深入分析发现,胞外丝氨酸富集蛋白、细胞壁蛋白、胞外双加氧酶、铁转运蛋白、细胞壁半乳糖抗原蛋白等在侵染过程中与毒力相关的基因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研究结果为阐明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机制提供了基础。

表达aiiA基因多黏芽胞杆菌工程菌构建与功能分析398-406

摘要:Aii A蛋白能够专一性地水解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的信号分子,从而抑制其致病基因的表达,减弱致病性。根据NCBI上公布的蜡状芽胞杆菌ATCC14579的aii A序列设计引物,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NBIN-861中扩增得到aii A基因(Gen Bank登录号:MG704113),全长基因约750 bp。将aii A基因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8a和芽胞杆菌表达载体p BMB1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aii A和p BMaii A,p ETaii 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 BMaii A转化多黏类芽胞杆菌NR1,获得重组工程菌BLaii A和BPaii A。SDS-PAGE和蛋白质谱鉴定表明Aii A蛋白均成功表达,利用指示菌紫色杆菌CV026检测发现目的蛋白具有水解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活性。其中纯化的Aii A蛋白(1.13 mg/m L)和重组菌BPaii A浓缩的发酵上清液中的Aii A蛋白活性较高(透明圈直径分别为16和18 mm),马铃薯致病性试验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对胡萝卜欧文氏菌具有一定的抗病活性,但不具有抑菌活性。多黏芽胞杆菌NR1和重组菌BPaii A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含量均为1.2%~1.3%,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为构建更有效的生物防治菌株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加工及田间评价407-413

摘要: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菌株对水稻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开发一种生防菌新剂型杀菌剂。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对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干悬浮剂制备条件分别为:进风温度118.9℃,进样速率25.7 r/min(约为680 m L/h),热风流量28.56 M3/h,压力0.2 MPa,出风温度80℃,喷头口径0.7 mm。经喷雾干燥试验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水稻破口期喷施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75 g/667 m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为79.3%,防治效果与三环唑相当,能够有效防治稻瘟病。

防治稻瘟病芽胞杆菌的筛选及效果评价414-422

摘要:从232株细菌中筛选获得2株对稻瘟病菌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菌株S09和S170,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P131菌丝的抑制率分别为90.44%和92.38%;离体叶片法测定表明,菌株S09和S170抑菌效果分别为74.62%和75.52%,与绿地康1号无显著差异。16S r DNA序列分析比对,菌株S09与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gyr 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菌株S170与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观察,确定菌株S09为短小芽胞杆菌,菌株S170为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S09和S170对稻瘟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分别是76.56%和80.5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09和S170对水稻有明显的促生和增产作用,分别提高水稻种子发芽17.37%和12.34%、促进根长18.68%和33.85%、增加株高12.44%和28.49%、降低空秕率25.17%和35.59%,还可以有效改善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短小芽胞杆菌S09和解淀粉芽胞杆菌S170对叶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是70.59%和73.19%,对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是71.55%和74.82%,菌株S170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绿地康1号处理无显著差异。

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发酵条件优化423-430

摘要:本文优化了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 M-1发酵液对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的抑制发酵条件,为柑橘炭疽病菌生物防治提供研究基础。通过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烟管菌M-1菌株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65.7%,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发酵条件优化后,当C/N 7.5,初始p H 6.5,装瓶量36%,发酵时间22 d,转速180 r/min,温度30℃时,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71.1%。本研究首次发现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并确定了最优的发酵条件组合,这将为利用烟管菌防治柑橘炭疽病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多元混菌培养对棉花黄萎菌拮抗效果的研究431-439

摘要:特基拉芽胞杆菌C-9和鞘氨醇杆菌A1是分离得到的2株对棉花黄萎菌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菌株,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C-9与A1的抑菌率分别为77.8%和83.3%,根据脂肽类抗生素相关合成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2株生防菌都能检测到surfactin、fengycin和mycosubtilins相关基因片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液体混菌培养体系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对棉花黄萎菌具有较好防效的最佳混菌比例A1:C-9=1:9,在此比例下的混菌培养物对棉花黄萎菌的抑制能力较单菌株A1和C-9提高了131%和36.7%。镜检发现混菌培养物抑制可致黄萎菌菌丝发生膨大畸形。盆栽试验表明,混菌培养物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6.7%,混菌培养物处理的棉花在挑战接种棉花黄萎菌后,棉花体内防御酶系CAT酶活快速响应,在达到峰值时比同时期的CK组增加了135.3%。POD和SOD的基础酶活较CK分别提高22.5%和39.8%,且MDA含量始终低于CK。综合分析表明,混菌发酵可提高菌株对黄萎菌的抑制效果,可通过直接抑制黄萎菌生长和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来提高对棉花黄萎菌的抗性。

棉花枯萎病拮抗短小芽胞杆菌筛选鉴定及生防研究440-449

短密木霉新菌株BF06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与促生作用449-460

摘要:连作导致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采用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土传根部病害,操作都较为困难,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森林土壤分离鉴定一株短密木霉菌株BF06,通过对峙培养发现该菌株可以附着和缠绕病原菌的菌丝,对引起黄瓜枯萎病、茎基腐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疫病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Rhizoctonia solani,Sclerotinia sclerotiorum,F.solani f.sp.cucurbitae,and Phytophthora cryptogea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发现短密木霉菌株BF06可以迅速附着定殖于黄瓜根部表面,对上述5种黄瓜根部病害的防效达60%以上,对黄瓜枯萎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8.8%。此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观察发现BF06显著地促进幼苗黄瓜侧根的形成和生长。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短密木霉菌株BF06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黄瓜根部病害的新生防资源。

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物活性461-468

摘要: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活性,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观察了处理后供试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11.89 mg/L;对病菌孢子囊产生的EC50为61.09 mg/L;对孢子囊萌发的EC50为95.14 mg/L;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为54.88 mg/L。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菌丝的鲜重和干重,并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亦能提高该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盆栽试验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见,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治辣椒疫病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