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生防论坛、国外生防、书评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39X
  • 国内刊号:11-597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2
  • 综合影响因子:1.3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绿盲蝽对七种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趋向行为反应

摘要: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对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趋向行为反应,为研发绿盲蝽引诱剂或驱避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田间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方法收集了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通过室内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最终测定了雌、雄绿盲蝽成虫对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结果表明,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而且4种棉花品种之间的挥发物差异也很显著。棉花石远321的挥发物总量最大,其中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含量最高,壬醛和罗勒烯其次。蜀葵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均最少。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均能够引起绿盲蝽雌、雄成虫EAG反应,且雄性成虫的反应值大都高于雌性成虫。其中,绿盲蝽雌、雄成虫触角对反-2-己烯酸丁酯EAG反应值最大,芳樟醇、乙酸叶醇酯、甲基庚烯酮及DMNT也能够激发绿盲蝽较大的EAG反应。在趋向行为检测中发现,DMNT及柠檬烯等对雄性成虫具有吸引作用。对雌性成虫有吸引作用的物质有γ-萜品烯、DMNT、月桂烯、α-石竹烯、罗勒烯及乙酸叶醇酯等,其中γ-萜品烯和乙酸叶醇酯对雌性成虫具有极显著吸引效果。锦葵科候选植物挥发物对绿盲蝽雌、雄虫具有不同EAG和趋向行为反应影响,候选气味化合物可以作为设计绿盲蝽引诱剂组分进行害虫防控田间实践。
135-141

假眼小绿叶蝉为害致茶梢挥发物变化及其引诱微小裂骨缨小蜂效应

摘要:以SDE法提取健康茶梢、假眼小绿叶蝉为害茶梢挥发物,用GC-MS配合标准样品从二者中鉴定了17种共有成分,包括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和橙花叔醇等常见茶叶香气成分。从前者另外检出顺-3-己烯基丁酸酯等9种成分,还从后者另外测出了己醛等7种成分。假眼小绿叶蝉为害茶梢挥发物各组分总含量、健康茶梢挥发物各组分总含量相对于内标含量的比例分别是1783.8%和360.3%。从蝉害茶梢测出了丰富的反-2-己烯醛、苯甲醛、α-法呢烯和水杨酸甲酯,4种成分占蝉害茶梢、健康茶梢挥发物总量分别为11.8%和8.3%;室内以蝉害茶梢19种主要挥发物的10-2 g/m L剂量为味源,液体石蜡为CK,以Y管嗅觉仪进行行为测定,结果表明这4种成分皆显著引诱微小裂骨缨小蜂(P〈0.05)。认为蝉害改变了茶梢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尤其是产生的反-2-己烯醛、苯甲醛、α-法呢烯和水杨酸甲酯等互利素显著地引诱该叶蝉的卵寄生蜂微小裂骨缨小蜂。
142-148

饥饿胁迫对异色瓢虫幼虫发育的影响

摘要: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幼虫在野外常遭遇间歇性食物短缺问题,为揭示食物缺乏对异色瓢虫发育的影响,以耐饥能力最强的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以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为食物,观察和分析饥饿处理(持续饲喂时间不同)和幼虫初始体重对幼虫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等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饲喂"和"饲喂1 d"的饥饿胁迫处理下,4龄幼虫均不能存活至化蛹;在"饲喂2 d"的处理下,幼虫化蛹率随其初始体重增大而增大,但在"饲喂3 d"和"饲喂4 d"的处理下,幼虫化蛹率不受初始体重的影响,均为100%。饥饿处理和幼虫初始体重均显著影响4龄幼虫历期,"饲喂3 d"和"饲喂4 d"的幼虫历期与"饲喂2 d"的处理相比分别缩短58%和30%;而且在"饲喂2 d"和"饲喂3 d"处理下幼虫历期表现出随其初始体重增大而缩短的趋势。饥饿处理显著影响成虫的体重,但幼虫初始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与"饲喂2 d"的处理相比,"饲喂3 d"的成虫体重增大63.7%,"饲喂4 d"的成虫体重增大72.5%。幼虫初始体重不显著影响成虫寿命;但与"饲喂2 d"的饥饿处理相比,"饲喂4 d"的成虫寿命增大27.5%。研究结果表明,4龄幼虫需要取食足量蚜虫2 d以上方可完成发育至化蛹和羽化。
149-154

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日本通草蛉幼虫对荻草谷网蚜捕食作用

摘要:为评价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研究了1~3龄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不同龄期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2、179、204头。2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的模式(E=QP~(-m))进行模拟,模拟模型为E=0.5074P~(-0.6627),结果说明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小。
161-164

杀葱蝇高毒力真菌菌株的筛选

摘要:从实验室保存的真菌菌株初步筛选获得6株对葱蝇有一定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通过室内生测进一步测定不同菌株对葱蝇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下(1×107孢子/m L),菌株CQBb119的致死率最强,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致死率达到77.78%,僵虫率达到58.52%,致死中时(LT50)为6.10 d。使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的各个虫态,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葱蝇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致死中时降低。在1×108和1×109孢子/m 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LT50分别为5.48和4.94 d;LC50为1.35×106孢子/m L。菌株CQBb119对葱蝇成虫和蛹也有一定致死作用,但成虫和蛹的死亡率均未能达到50%。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CQBb119对葱蝇幼虫具有良好杀虫活性,可以用于防控葱蝇的潜在生防制剂开发。
165-171

绿僵菌与8种红火蚁防控常用农药相容性

摘要:研究了茚虫威、多杀菌素、苯氧威、氟虫腈、硼酸、烯虫酯、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控红火蚁的常用农药在田间推荐剂量及亚致死剂量下对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SM076和金龟子绿僵菌M.anisopliae M09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m L茚虫威、0.1 mg/m L多杀菌素和0.5 mg/m L烯虫酯浓度下,对黄绿绿僵菌SM076萌发、生长及产孢等没有影响。0.5 mg/m L茚虫威、0.1 mg/m L阿维菌素、0.01 mg/m L苯氧威、0.5 mg/m L烯虫酯和0.05 mg/m L氟虫腈对金龟子绿僵菌M09的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无影响。因此在田间应用这两种虫生真菌时,可以考虑与上述农药结合使用。
172-179

对斜纹夜蛾高致病性莱氏野村菌Nr19固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摘要:经前期生物测定,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Nr19)菌株能使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大量感病及死亡,为了提高分生孢子产量,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菌株Nr19生长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豆与麦麸混合物是菌株Nr19的理想发酵基质,适量麸皮的加入,能有效提高产孢量。培养期间温湿度的分段控制对产孢的影响也较大。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大豆、麸皮混合比例为85:15,液体种子种龄5 d,接种量15.0%,连续光照,期间控制前3 d相对湿度为85%,之后降为60%,而培养温度则采用前2 d与后11 d保持在25℃,中间升温至28℃的分段控温方式培养16 d。此条件下产孢量比优化前提高近2倍,为(6.045±0.061)×109孢子/g,而活孢率可达(93.770±0.278)%,可为后续高侵染力杀虫制剂的研究提供较充足的试验材料。
180-188

一株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感染特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囊泡病毒是一类具有生防潜力的双链DNA病毒,本文以含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84-36浓度为9.77×1012病毒基因拷贝/m L的血淋巴,分别通过口服(1~2龄:1.09×1010病毒基因拷贝/虫;3~5龄:9.77×109病毒基因拷贝/虫)与针刺(1.56×109病毒基因拷贝/虫)2种方式接种感染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观察其死亡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口服感染时,1、2、3、4和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8.89%±1.11%、4.44%±1.11%、2.22%±1.11%、0与0,1龄幼虫较2、3龄显著易被病毒感染;针刺接种感染时,3、4和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80%,所有被病毒感染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3、4龄幼虫感染病毒后的第2 d即表现出日取食量显著降低、第3 d开始体重基本维持不变。由此可见,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84-36毒株在生物防治上具有潜在优势。
189-195

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

摘要:囊泡病毒是发现较晚的一类双链DNA昆虫病毒,该病毒隶属于囊泡病毒科Ascoviridae囊泡病毒属Ascovirus,目前报道有5个种,分别是草地贪夜蛾囊泡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ascovirus 1a、粉纹夜蛾囊泡病毒ⅠTrichoplusia ni ascovirus 2a、烟芽夜蛾囊泡病毒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a、
195-195

嗜菌异小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摘要:为了发掘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昆虫病原线虫,本实验室对在山东地区采集的122份土样进行了线虫分离,得到异小杆线虫JNR,扩增其ITS基因和D2-D3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可得:线虫JNR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到98%以上,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品系。为进一步了解该线虫品系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研究了其侵染力、高温耐受力及水平运动能力。结果表明,线虫JNR有较好的耐热性,38℃条件下处理16 h,存活率最高54%,24 h时为32%;40℃水浴处理2 h,低浓度500 IJs/m L下存活率28%,3 h后全部死亡。对大蜡螟和小菜蛾的生测结果显示,在10、15、20、25、30、35、40、60、120、240 IJs/头剂量下处理24 h,蔬菜害虫小菜蛾先出现死亡,大蜡螟则在48 h后出现死亡;大于20 IJs/头剂量下,处理48 h后线虫对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9.5%,高于对小菜蛾的侵染效果。在剂量120 IJs/头以上,72 h后寄主的校正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异小杆线虫JNR在30℃条件下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25℃时强,48 h时有31%的个体运动到3.6 cm处。以上研究表明,该线虫有较强的侵染力,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较好的耐热力和水平运动能力,对防治蔬菜田小菜蛾具有应用开发潜力。
196-204

哈茨木霉Th-3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摘要:利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哈茨木霉Th-33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获得196个scaffolds,共预测了10849个基因,平均长度为1776 bp(Gen Bank登录号:PRJNA272949)。以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预测出的基因做基因注释,共注释基因6238个;以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 database)数据库对预测出的基因做基因注释,有6789个基因注释到279条KEGG代谢途径。KEGG富集分析显示,对氨基苯甲酸甲酯降解代谢通路涉及基因最多,有232个基因;其次是双酚降解代谢通路,有206个基因。利用Rfam数据库对基因组序列进行RNA分类预测,共分为25个类别,包含7123个基因,其中涉及基因最多的为转录后修饰、蛋白质翻转和分子伴侣一类。比较了哈茨木霉、深绿木霉、绿木霉以及里氏木霉基因组中重寄生相关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蛋白酶及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木霉菌的生防机制、推动木霉菌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
205-214

黄瓜炭疽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抑制效果

摘要:从连作多年的黄瓜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WF-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活体盆栽条件下,该菌株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66.48%。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拮抗菌株WF-3培养物对黄瓜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68.14%和73.70%。
215-220

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合成iturin A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摘要:采用摇瓶发酵试验,比较了11种已用于芽孢杆菌合成环脂肽的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产iturin A的影响,筛选适合菌株CC09产iturin A的主要营养成分。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获得了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摇瓶发酵产生iturin A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小麦粉14 g/L、黄豆饼粉25 g/L、玉米粉8 g/L、MgSO_4 0.1 g/L、MnSO_4 2.5 mg/L、FeSO_4 0.8 mg/L;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60 mL/250 mL、pH 6.0、28℃、125 r/min、48 h,在此条件下,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合成iturin A的产量达501 mg/L,较优化前的138 mg/L提高了4.2倍,且发酵成本是利用改良LB培养基的4.3%。
235-243

两株海洋极端生境微生物防治番茄灰霉及促进抗盐抗寒作用研究

摘要:采用抗生素标记研究了来自深海环境菌株NJ-01和KG89在番茄的定殖及对灰霉病的防治,采用隶属函数值和防御酶活性等综合评价了其诱导植物的抗盐、抗寒作用。菌株NJ-01和KG89均能在番茄根、茎、叶内部定殖,在根部的定殖数量分别为6.50×103和4.90×103 cfu/m L;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高的防效,可达87.94%和74.55%,同时,菌株提高植物防御酶SOD和POD等活性122.22%~234.33%,提高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增加133.09%~149.37%,可溶性糖的含量68.53%,电解质外渗率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减少36.45%~63.12%,达到提高番茄的抗盐及抗寒能力。
244-250

稻曲病菌菌核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作用机制分析

摘要:菌核是稻曲病菌天然的越冬菌源和来年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控制田间菌核越冬数量能够从源头上遏制和减轻稻曲病的发生。为此,本研究对来自稻田土壤、菌核表面、以及青海高原的能够降解菌核的真菌进行了筛选,得到了6个有较好降解作用的生防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它们能够在30~70 d内彻底降解稻曲病菌菌核。真菌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粘鞭霉Gliomastix polychroma、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spp.和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进一步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不同生防菌对菌核的降解机制可分为以重寄生作用和直接降解为主2种基本模式。春季田间撒施试验表明,其中2种生防菌的防治效果可达33.9%和46.8%。
258-264

防治人参锈腐病木霉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

摘要:人参锈腐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对人参质量安全保证和人参的可持续种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离体对峙拮抗筛选试验,从种植人参土壤和其他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07株木霉菌中筛选出了5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应用这些筛选到的菌株的厚垣孢子处理人参苗床,人参的出苗率不受影响。播种后1年,5株木霉处理病情指数都在10以下,对照达到40.69,差异极显著,5株木霉防治效果都在75%以上,木霉菌株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播种后2年,5株木霉处理病情指数在13左右,对照达到46.84,差异极显著,5株木霉防治效果在67%以上,木霉菌株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265-269

崂山常见中药材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摘要:以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病原指示菌,从艾叶Artemisiae argyi等40种崂山常见中药材95%乙醇提取液中筛选对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32种(80%)药材提取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公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强,其抑菌圈直径达19.53 mm。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公丁香提取物中12种化学组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丁香酚(40.43%)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18.50 mm,处理6 h对病菌的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值为0.0292 mg/m L。本研究表明崂山地区抑菌植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公丁香提取物中活性成分丁香酚具有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良好应用潜力。
270-276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不同低温驯化条件对玉米螟赤眼蜂低温贮藏的影响

摘要:低温驯化是昆虫应对外界环境低温的重要生存策略,驯化温度、驯化时间和冷藏时间是低温驯化方法中的关键因子。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法检验了不同驯化温度、驯化时间和冷藏时间对用米蛾卵培养的玉米螟赤眼蜂4℃冷藏后的影响,结果显示,驯化温度和驯化时间交互作用对玉米螟赤眼蜂冷藏后的出蜂情况影响显著,当15℃驯化10 d后冷藏,出蜂卵数达到峰值为66.75±3.50,其出蜂率为(64.91±2.04)%;当10℃驯化20 d后冷藏,出蜂卵数为56.75±4.84,出蜂率达到峰值为(75.50±6.78)%。冷藏时间对玉米螟赤眼蜂低温驯化后的出蜂情况影响显著,其出蜂卵数和出蜂率均在冷藏60 d和90 d达到最大,出蜂卵数分别为53.61±3.64、55.39±3.51,出蜂率分别为(66.07±4.17)%、(68.30±4.08)%。研究表明,驯化温度、驯化时间和冷藏时间对低温驯化效果均有一定影响,低温驯化能增强玉米螟赤眼蜂的耐寒性,适于其长期冷藏,本试验中的最佳低温驯化条件为15℃驯化10 d。该研究结果对玉米螟赤眼蜂的低温耐受性研究及低温贮藏技术探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7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