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生防论坛、国外生防、书评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39X
  • 国内刊号:11-597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2
  • 综合影响因子:1.3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白蜡吉丁肿腿蜂过冷却点和其防治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研究

摘要: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幼龄幼虫的优秀天敌。为了明确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最佳虫期和放蜂比例,我们首先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放蜂比例对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然后研究了林间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并测定了该肿腿蜂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最佳虫期为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其寄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栗山天牛为害较重的林区,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虫蜂比为1:3,其寄生率最高,而且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补充营养过程中会直接致死较多幼虫,其产生的子代数量也最多,有利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建立稳定的种群。在栗山天牛为害程度较轻的林区,按虫蜂比1:1释放即可。经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林间种群的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26.2℃,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能够在东北林区栗山天牛发生林分安全越冬。
293-299

浅黄恩蚜小蜂生殖方式和行为学研究

摘要: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观察了该寄生蜂的羽化节律、羽化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等。结果表明,雌雄蜂正常交配后在烟粉虱若虫体内产下受精卵,初寄生卵发育为雌蜂;而未经交配的雌蜂将未受精卵产于被寄生的烟粉虱若虫体内,重寄生卵发育为雄蜂。浅黄恩蚜小蜂在08:00-12:00时间段羽化数最多,占全天羽化数的58.1%;其次是12:00-16:00时间段,占全天羽化数的21.5%。黑蛹羽化前有一个明显的“蛹动”过程,羽化后的雌蜂均可立即进行交配。在试验期内,1头雄蜂可以与3头以上雌蜂交配,而雌蜂只交配1次。文中还详细描述了浅黄恩蚜小蜂产卵前后寄主定位、寄主检查和清扫梳理等行为。本试验结果将为浅黄恩蚜小蜂的大量繁殖和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00-305

低温贮存、僵蚜粘贴部位及田间条件下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存、苹果绵蚜粘贴方式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的影响,调查了苹果棉蚜蚜小蜂在苹果园的自然寄生率、羽化率。结果表明,10℃贮存1 d、15℃贮存1~2 d、20℃贮存1~15 d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无影响;苹果绵蚜僵蚜腹面粘贴时,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64.71%)显著高于侧面粘贴和背面粘贴的效果(分别为53.13%和55.94%);7月上旬至9月中旬苹果园中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寄生率较高(35.46%~53.00%),7月上旬至8月中旬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羽化率较高(24.62%~37.36%)。
306-310

阿维菌素等药剂及其混配制剂对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

摘要:赤眼蜂寄生于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是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又是农药登记环境评价的重要靶标生物。为明确阿维菌素等药剂及其混配制剂对赤眼蜂的毒性,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等药剂及其混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等单剂中,15%虫螨腈水乳剂和98%噻虫嗪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毒性较高,LR50分别是1.30×10-7和8.90×10-6 mg/cm2,为极高风险性药剂;5%阿维菌素乳油和95.8%吡虫啉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的 LR50分别为2.00×10-5和2.91×10-5 mg/cm2,为高风险性药剂;98.1%哒螨灵原药和92%吡蚜酮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是1.71×10-2和2.43×10-2 mg/cm2,毒性较低,为低风险性药剂。12%阿维菌素·噻虫嗪悬浮剂、36%阿维菌素·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12%阿维菌素·虫螨腈水乳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 LR50分别为2.26×10-7、3.64×10-6和8.57×10-6 mg/cm2,毒性较高,均为极高风险性药剂;18%阿维菌素·吡蚜酮悬浮剂和6%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的 LR50分别为6.23×10-5和2.49×10-4 mg/cm2,风险性等级较低,安全性高。阿维菌素混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不仅与混剂中的另一单剂的毒性大小有关,还与混剂中阿维菌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在大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时,应避免高风险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赤眼蜂的伤害。
311-315

广聚萤叶甲幼虫取食植物对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

摘要:产卵选择性是衡量植食性昆虫寄主专一性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揭示广聚萤叶甲幼虫取食的植物是否影响其成虫产卵植物选择性,于室外网室中采用重复观测设计开展试验,研究幼虫期取食靶标豚草或非靶标苍耳对成虫在这2种植物上的产卵选择性。在非选择性试验中,广聚萤叶甲幼虫取食豚草和苍耳后的产卵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成虫在2种植物上的产卵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如幼虫分别在豚草和苍耳上取食,其成虫在豚草上分别产18.94和21.90粒卵,而在苍耳上分别产24.39和25.12粒卵。对卵粒大小(用体积表示)的分析表明,产卵植物之间及其与幼虫取食植物互作对卵粒大小均无显著影响,但幼虫取食不同植物的成虫所产卵粒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幼虫取食豚草的成虫产卵粒显著大于取食苍耳的产卵粒。卵孵化率为60%~70%,在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选择性试验中,对产卵选择频次的分析未发现幼虫取食不同植物以及成虫产卵测试植物等处理影响产卵选择偏好。本研究结果说明,广聚萤叶甲雌成虫产卵数量决策行为受幼虫取食植物的影响不大。
323-328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摘要: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拟定于2014年11月5~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11月5日报到)。年会将围绕会议主题“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植保”,邀请著名科学家做大会专题报告;开展分会场学术交流活动。分会场将设中青年专家论坛和研究生学术论坛,并将评选研究生优秀学术报告。
328-328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智利小植绥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食的试验种群生命表

摘要:采用室内观察的方法,在15~30℃,相对湿度为80%~90%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育,世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5℃下发育历期最长,为12.81 d,30℃时最短,为4.02 d。各螨态的发育历期、成螨寿命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智利小植绥螨产卵期在15℃时最长,在30℃时最短;日均卵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智利小植绥螨净增殖率R0在25℃时最高(42.78),在30℃时最低(18.69);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皆是在30℃时最高,分别为1.516和0.416,在15℃时最低。种群倍增时间t在30℃下最短为1.665 d。
329-333

蛴螬对绿僵菌及花生植株的行为趋性研究

摘要:为了改进绿僵菌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施菌技术和策略,研究了蛴螬对绿僵菌及花生根系的行为趋向及变化。在框盘和池内进行了施菌、种植、接虫与对照的多项组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绿僵菌和无寄主植物的对照土壤中,蛴螬移动缓慢,方向随机,可到达试验范围的最大距离。在施用绿僵菌的土壤中,蛴螬仍表现随机移动分散;施菌土与非施菌土两侧对比时,框盘与池内试验结果相近,蛴螬在施菌土中分布分别占53.3%和54.4%,比在对照土中略高,但无显著差异;中心施菌周围不施菌时,66.7%的蛴螬停留在中心区域,而当中心不施菌仅周围施菌时,38.3%蛴螬停留在中心区域,大部分扩散移动到周围施菌区,二者差异显著,说明对绿僵菌没有明显正或负向趋性,或仅有微弱趋向性。框盘一侧中有寄主植物时,相对于对照65.0%的蛴螬趋向植株,83.3%趋向植株加绿僵菌,显著高于无植株的一侧;当周围无寄主植物时,池中聚集的蛴螬会扩散寻找植物;周围有寄主植物时,蛴螬明显趋向寄主并停留在寄主附近,数量显著高于在植株,形成聚集分布;绿僵菌对蛴螬接近花生根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334-341

新疆白星花金龟绿僵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摘要:从新疆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安宁渠镇白星花金龟幼虫体中分离得到的2个新疆本土绿僵菌菌株TLF和ANQ。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ANQ和TLF为金龟子绿僵菌。利用ITS1/ITS4和ITS4/ITS86引物分别测定了菌株TLF和ANQ的rDNA-ITS序列,2个菌株与金龟子绿僵菌相似性达99.1%~99.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TLF和ANQ对白星花金龟各龄幼虫均具有高的致病力,死亡率分别达到90%~100%和73.3%~100%。2个菌株对白星花金龟1龄和2龄幼虫的致病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表现出随着白星花金龟幼虫龄期的增大致病力均呈降低的趋势。在相同处理时间内菌株TLF较ANQ致病力强。
342-347

万寿菊间作密度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防效和黄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摘要:以黄瓜“中农26”为试材,评估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黄瓜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间作万寿菊处理相比,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降低49.3%,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明显降低,黄瓜增产39.7%;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3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黄瓜地上部干鲜重均明显降低,但叶绿素含量、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黄瓜产量与对照无差异;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的2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51.4%,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降低,黄瓜生长较正常,比对照增产35.7%,并且与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的黄瓜产量无统计差异。因此,万寿菊的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的2倍是防治黄瓜根结线虫较为适宜的间作密度。
348-35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关于开展2014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摘要: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工作已正式启动。成果申报实行归口管理,不接受个人申报和推荐。请拟申报单位或个人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保护学会、本会分支机构,在京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推广单位进行推荐申报。
354-35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接种食细菌线虫对连作草莓幼苗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接种食细菌线虫对连作草莓幼苗生长、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不接种食细菌线虫(CK)、接种食细菌线虫2条/克土(A)和接种食细菌线虫8条/克土(B)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食细菌线虫能够使连作草莓植株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13.35%~14.60%、14.17%~26.07%、25.61%~46.32%、31.20%~68.98%、9.09%~13.41%和6.12%~13.03%,使根系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17.78%~22.8%;使连作草莓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9.14%~13.48%、9.06%~11.92%和6.95%~9.46%;接种量为2条/克土处理的影响作用大于接种量为8条/克土的处理。总之,接种食细菌线虫促进了连作草莓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
355-360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M-24菜籽饼发酵液对粉蕉枯萎病防效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 BM-24菜籽饼发酵液、菜籽饼发酵液、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M-24 LB发酵液对粉蕉苗期枯萎病的防效以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发酵液对粉蕉苗均有一定防病促生作用。第51 d结束试验时,添加菌株BM-24的菜籽饼发酵液、菜籽饼发酵液和菌株BM-24 LB发酵液3个处理的病情指数较接种病原菌对照(CK2)分别降低82、64和49,地上部分鲜重分别高出81.19、60.60、59.30 g,地下部分鲜重分别高出38.25、35.03、30.83 g,株高分别高出23.10、18.81、14.38 cm,土壤中病原菌浓度从105 cfu/g土分别降低至103、103、104 cfu/g土。各发酵液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粉蕉苗保护酶活性、抑制叶绿素分解、降低根系电导率,其中接种病原菌,施用添加菌株 BM-24的菜籽饼发酵液处理效果最显著,粉蕉苗叶片SOD、CAT、POD峰值时的酶活力为CK2的1.3、1.4和1.5倍,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为CK2的2.7、2.3和2.6倍,电导率降低了31.9%;菜籽饼能显著提高菌株BM-24定殖效果,接种45 d时活菌数量提高了5.0倍。
361-369

哈茨木霉Thga1基因敲除突变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拮抗作用

摘要:Thga1是哈茨木霉Th-33的1种I型G蛋白α亚基基因(GenBank JN874387)。本文针对前期研究获得的2株基因Thga1敲除突变株ΔThga11-1和ΔThga110-1,通过平皿对峙培养分析其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研究了突变株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上述3种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和对立枯丝核菌的重寄生作用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型Th-33相比,基因敲除突变株ΔThga11-1和ΔThga110-1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显著下降,不能对3种病原菌菌落进行覆盖和寄生;突变株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率显著低于野生菌 Th-33,2株突变株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和尖孢镰刀菌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降低了50%~57%、43%~58%和58%~63%,且突变株之间差异不显著;突变株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中,除突变株ΔThga11-1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与野生菌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低于野生菌Th-33,突变株ΔThga11-1和ΔThga110-1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降低了8%~25%、23%~56%和38%~50%。显微观察发现,野生菌Th-33菌丝能够缠绕、附着、穿透和裂解立枯丝核菌菌丝,但突变株菌丝对立枯丝核菌菌丝没有发现类似作用。上述结果表明,Thga1基因影响了哈茨木霉菌的拮抗、次级代谢和重寄生等作用。
370-375

八株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差异比较

摘要:已有研究显示同为芽孢杆菌其抑菌作用机制存在着显著不同,本文通过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等方法鉴定了8株芽孢杆菌,分析了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8株芽孢杆菌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表型及生物活性分析显示,8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菌落形态、菌体大小、芽孢形成等方面存在差异;菌株JT261和T455具有较强的分泌蛋白酶能力、菌株JT84具有较强的分泌嗜铁素能力;菌株JT81和T429形成生物膜能力较强;菌株JT81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T455分泌物质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为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析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活性差异提供了研究基础。
376-38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关于召开“2014海峡两岸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通知

摘要: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中华植物保护学会自1998年以来以轮值召开学术研讨会形式,已召开了4届两岸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召开增进了海峡两岸植保科技工作者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学术与应用交流,对两岸的生物防治学术研究与生防技术应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392-392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海洋放线菌BM-2菌株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摘要:从海洋放线菌菌株 BM-1发酵液中分离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以对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物活性为跟踪,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技术,海洋放线菌菌株BM-1发酵液中含有4种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4种具有强抗菌作用的组分Aa、Ab、Ba、Ca。采用ESI-MS、1H NMR、13C NMR等波谱分析技术,对分离量较大、活性较强的活性组分Ca进行结构鉴定,鉴定Ca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393-401

生防细菌SY286的筛选及其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从辽宁省9个地区葡萄园采集葡萄叶片36份,分离获得303株细菌,并筛选出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抑制作用的12株细菌,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为菌株SY286,其在离体叶片上对葡萄霜霉病防效可达93.18%。在2012-2013年进行2次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Y286发酵原液对葡萄霜霉病防效可达80%以上。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带宽度为5.93~24.90 mm。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 同源性分析,鉴定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
4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