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生防论坛、国外生防、书评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39X
  • 国内刊号:11-597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2
  • 综合影响因子:1.3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特邀综述

寄生蜂的滞育研究进展

摘要: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主及营养状态会影响滞育;(2)滞育敏感虫态多为滞育虫态的前一个发育时段;(3)部分种类存在母代效应,其子代抗逆性与适应力更强;(4)通过滞育延长寄生蜂产品的货架期是可行的,滞育贮存期最长可达16个月;(5)滞育后生物学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当代及子代的生防性能提升,但也付出种群死亡率增高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对寄生蜂滞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149-16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取食不同种类的糖对斑痣悬茧蜂寿命、繁殖力及营养贮存的影响

摘要:寄生蜂成虫可以直接取食含有单糖和二糖的花蜜和蜜露。本文研究了取食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糖对斑痣悬茧蜂寿命、繁殖力和营养贮存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糖后,斑痣悬茧蜂的寿命分别为25.9、21.3、21.5和11.1 d,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平均后代数分别为72.8、51.1、55.8和8.6头,而清水对照只有4.3头,其中取食甘露糖后,斑痣悬茧蜂平均后代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体内主要物质含量测定表明取食糖类后,寄生蜂极大程度地积累总糖,取食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与水相比寄生蜂体内脂含量显著增加,并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取食甘露糖与水相比寄生蜂体内脂含量显著下降。取食4种糖都在产卵高峰前期蛋白质浓度达到最高,死亡前蛋白质浓度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165-170

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的伴迁行为研究

摘要:天敌伴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捕食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l)的卵和低龄若虫,因此,明确迁飞习性及其与褐飞虱的伴迁关系,有助于指导褐飞虱的综合治理。2008-2012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探照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黑肩绿盲蝽和褐飞虱的季节性消长动态。结果发现,黑肩绿盲蝽在两种灯下的始见期都迟于褐飞虱,相同时间段内两者的诱集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高峰期;蝽虱比达到或超过1:1.1时对褐飞虱的种群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灯诱黑肩绿盲蝽种群中性比一般大于1:1。
171-177

烟盲蝽对不同密度斜纹夜蛾初龄幼虫的捕食和搜寻行为

摘要:为评价动植食性烟盲蝽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烟盲蝽在斜纹夜蛾幼不同密度虫斑块上的捕食和搜寻行为。在盆栽烟草植株上设置不同猎物密度,每株分别接0、5、10、20和30头1龄斜纹夜蛾幼虫于同一叶片上,然后接入1头烟盲蝽雌成虫,观察记录烟盲蝽的行为及其发生时间。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大而增加;对猎物被捕食的时间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表明,低密度猎物斑块上的幼虫被烟盲蝽捕食的风险大于高密度猎物斑块。烟盲蝽在猎物斑块上的行为以搜寻和刺吸猎物、植物为主,用于梳理和休息的时间较少;在低密度猎物斑块上,搜寻和刺吸植物的时间占较大比例;而在高密度猎物斑块上,刺吸猎物的时间占较大比例。烟盲蝽在斑块上的驻留时间随猎物密度增大而延长,在高密度猎物斑块上的驻留时间显著长于在低密度斑块上。研究结果说明,烟盲蝽对斜纹夜蛾初龄幼虫的捕食强度与猎物密度有关,密度越高,捕食得越多,但花费的时间更多,从而导致对高密度猎物的捕食效率低于对低密度猎物的捕食。
178-182

不同农业措施对玉米截形叶螨及其天敌塔六点蓟马发生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农业防治方法对截形叶螨及其天敌塔六点蓟马发生的影响,作者于2012年在河北涿州开展了系列研究。试验设计了玉米3个不同播期(4月25日,5月7日,5月18日)及同一播期3种不同农事措施(玉米间作南瓜,玉米自然生草及对照)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截形叶螨及其天敌塔六点蓟马的发生均有显著影响,高峰期叶螨数量从高到低为4月25日(81.48头/株)>5月7日(20.24头/株)>5月18日(5.32头/株),塔六点蓟马数量从高到低为4月25日(4.96头/株)>5月7日(3.20头/株)>5月18日(2.36头/株);不同农事措施对截形叶螨及其天敌塔六点蓟马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高峰期叶螨数量从高到低为间作南瓜(83.20头/株)>对照(81.48头/株)>生草(16.6头/株),塔六点蓟马数量从高到低为间作南瓜(4.96头/株)=对照(4.96头/株)>生草(1.62头/株)。播期越晚叶螨发生量越小,益害比越大,5月18日(0.342)>5月7日(0.155)>4月25日(0.076),塔六点蓟马对叶螨防控效果越好。玉米自然生草处理中截形叶螨数量显著低于南瓜间作和对照,益害比显著高于对照,但与南瓜间作处理差异不显著。
183-187

不同害虫管理措施梨园的天敌群落多样性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害虫管理措施梨园的天敌群落结构。调查发现了主要天敌6目,18科,25种,树冠捕食性天敌多,而地表寄生性天敌多。梨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种类分别为76%和24%。整个生育期喷施农药3次的试验梨园树冠优势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大于喷药次数超过8次的常规梨园,试验梨园地表寄生性天敌数量略大于或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试验梨园中天敌总个体数是常规梨园1倍以上,化学药剂施用次数与梨园天敌个体数量呈负相关。分析显示,试验梨园树冠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而天敌群落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提倡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梨园天敌提供了部分实践依据。
188-193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封面说明: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

193-193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编辑部搬迁通知

摘要:为便于工作,《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编辑部已于2014年4月迁入新址,原通信地址和电话(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电话010-82109774)已停止使用。
193-193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以甜果螨为食的东方钝绥螨的种群生命表

摘要:东方钝绥螨是叶螨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对多种叶螨的防控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方钝绥螨一直被认为是叶螨的专食性捕食者,其规模化生产不成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本试验在(25±1)℃、RH 8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以甜果螨为食,东方钝绥螨能够完成发育和繁殖,并以此组建了东方钝绥螨试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东方钝绥螨以甜果螨为食各发育阶段历期较短,分别为卵期1.77 d,幼螨期0.77 d,前若螨和后若螨期各为1.05 d。25℃时东方钝绥螨的世代平均周期为14.07 d,内禀增长率0.18,周限增长率1.20,种群倍增时间3.87 d。日均产卵量1.71粒/d,总产卵量平均22.50粒/雌。由此得出甜果螨是饲养东方钝绥螨的一种很好的替代猎物。
194-198

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力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释放球孢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否会导致或加重家蚕白僵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并同时影响真菌杀虫剂的应用。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风险,并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共使用南方8省(区)的64株松毛虫分离株和4省(区)的12株家蚕分离株对3龄家蚕进行了3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其中1株松毛虫分离株外,不管是松毛虫分离株还是家蚕分离株,对家蚕都有一定致病性,但差异较大。在3×107孢子/mL 的浓度下,30株松毛虫分离株的平均侵染率10.2%极显著低于8株家蚕分离株的89.6%;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34株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平均侵染率36.4%极显著低于6株家蚕分离株的90.6%;松毛虫分离株在1.5×108孢子/mL浓度下的侵染率极显著高于3×107孢子/mL下的侵染率,而家蚕分离株在两种浓度下无显著性差异。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4株对家蚕致病力较强的松毛虫分离株的LT50为7.45~8.20 d,平均7.83 d,比6株家蚕分离株LT50(3.43~3.72 d)的平均数3.62 d多4.21 d。根据毒力较强的家蚕分离株B1和B5与毒力最弱和最强的松毛虫分离株D26和D22的致死浓度的比较,家蚕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132~15733倍;根据他们的致死剂量的比较,家蚕分离株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43~2201倍。这一对比数据充分表明,尽管不同的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不同,但所有的松毛虫分离株都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南方使用白僵菌杀虫剂防治松毛虫在家蚕中诱发流行病的风险很小。
199-209

13种常用农药和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的相容性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常用农药和生防真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测定了13种常用农药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剂与玫烟色棒束孢的相容性优于杀菌剂。其中,高效氯氰菊酯与玫烟色棒束孢相容性最好,在常规浓度下,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只有2.42%和1.62%,对产孢基本无抑制作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和氯氰菊酯与玫烟色棒束孢也有较好的相容性,二者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05%、2.83%、22.41%和16.3%、7.81%、16.67%。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脲、丙溴磷与玫烟色棒束孢有一定的相容性。丙环唑、百菌清、戊唑醇、木霉菌、阿维菌素、甲维盐与玫烟色棒束孢的相容性则相对较差。
210-215

枯草芽孢杆菌OKB105产生的surfactin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化合物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并检测烟草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解析抗病机理。利用6 mol/LHCl沉淀枯草芽孢杆菌OKB105的去细胞培养液,通过甲醇抽提,Sephadex LH20层析柱获得脂肽纯化物。经MALDI-TOF-MS和血平板溶血试验检测表明,纯化物中仅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将表面活性素配成0.01 g/L溶液,处理烟草并接种TMV。结果表明, surfactin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病斑抑制率为70.9%。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烟草的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烟草SA信号通路的PR1、PR3和PR5,以及ET通路的ETR1表达量显著提高,说明surfactin诱导了烟草依赖于SA和ET信号通路的诱导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ISR)反应。
216-221

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s HAB-5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的分析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乙醇低温沉淀法及 Sephadex G-50凝胶柱等手段分离纯化短短芽孢杆菌 Brevibacillus brevs HAB-5主要活性成分。针对芒果炭疽病菌C7-2,菌株HAB-5发酵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的LB,命名为ZS,其最佳发酵条件为28℃、2 d和装液量为50 mL/250 mL。菌株HAB-5总蛋白没有拮抗活性,但HAB-5菌液的上清液能产生较强的抑菌效果;同时,在单独培养和与病原菌对峙培养下,取距HAB-5菌落1 cm处的培养基(MB)均对病原菌产生了明显的抑菌圈。菌株HAB-5上清液经硫酸铵沉淀不具有抑菌活性,但采用低温乙醇法等提取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HAB-5上清液或MB,其粗提物均产生较强的抑菌效果,再经Sephadex G-50凝胶柱过柱和SDS-PAGE分析,在14.4 kD位置均具有较强信号的条带。因此,菌株HAB-5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肽类,其中14.4 kD大小的肽类是菌株HAB-5重要抑菌成分。
222-231

出芽短梗霉菌菌株PA-2的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摘要:从青海省平安县发病杨树叶片上分离得到菌株 PA-2,其发酵滤液对多种阔叶杂草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对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后,确定其为短梗霉属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盆栽试验表明,其发酵滤液对供试阔叶杂草猪殃殃、藜、冬葵、酸模叶蓼及禾本科野燕麦的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7.25%、78.46%、82.25%、62.11%、80.27%。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发酵滤液对小麦、蚕豆、青稞很安全,对油菜、豌豆有轻微影响。综上所述,菌株 PA-2具有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潜力。
232-238

36种中草药提取物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摘要:为了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杀线虫活性物质,本文测定了3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松材线虫及其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牡丹皮、黄连和大黄3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杀线虫活性较强,以提取物浓度为10 g/L处理松材线虫72 h后,校正死亡率均为100%。3种中药提取物处理松材线虫72 h后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1、0.2638和1.07 g/L。杀卵活性结果表明,3种中药提取物处理72 h后,线虫卵的孵化率均低于20%,虫卵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60%。利用乙酸乙酯和水作溶剂对3种中草药进行初步的杀线活性成分分离的结果表明,牡丹皮的杀线活性物质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黄连和大黄的杀线活性物质存在于水萃取物中。3种中药的不同萃取物处理松材线虫72 h后的LC50分别为0.712、2.370和0.067 g/L。
239-246

马铃薯坏疽病Phoma foveata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到了马铃薯坏疽病的生防菌 ZA1,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抑制率为71.83%;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ZA1对番茄早疫病菌Aalternaria solani、马铃薯褐腐病菌Stysanus stemonitis、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的抑制率分别达64.30%、41.05%、61.42%和74.92%。在贮藏库中进行10倍液喷雾,对马铃薯坏疽病的防效达64.31%。
247-252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苹果蠹蛾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摘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6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苹果蠹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仍旧是传统的化学防治。但考虑到安全性、环境影响和化学农药持久性等问题,人们开始重视采取害虫综合治理策略(IPM),其中生物防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苏云金芽胞杆菌、白僵菌、颗粒体病毒、昆虫病原线虫和寄生蜂在苹果蠹蛾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同时,针对生防技术在果园农业生态系统IPM防治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探讨,包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防控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60-265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生物农药“蔬得康”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温室防效评估

摘要:通过温室试验的防效、促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N、P、K含量的影响,多方面评估生物农药“蔬得康”(由两株芽孢杆菌和一株沙雷氏菌株组成)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生防潜力。结果表明,生物农药“蔬得康”在温室中防效达到了40.8%,也使西瓜苗期的生物量增加了51.0%,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明显高于清水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4%、46.2%和21.3%,同时也使叶片中N、P、K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2.5%、36.4%和29.0%。
2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