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综述、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生防论坛、国外生防、书评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39X
  • 国内刊号:11-597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2
  • 综合影响因子:1.3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特邀综述

食线虫微生物防控病原线虫的研究

摘要:植物寄生线虫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植物病害,其中尤以根结线虫、胞囊线虫最为严重。利用食线虫微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杀线虫剂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日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线虫微生物资源挖掘、食线虫微生物侵染线虫的机制和具杀线虫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分析了食线虫微生物防控植物病原线虫的成功实例。期盼为研发高效环保的植物线虫生防菌剂提供文献参考。
481-489

四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酯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筛选高效、环保、低抗性的植物源灭蚊剂,揭示植物精油熏杀蚊虫的作用机理,测试了湖南香薷Elsholtziahunanensis、藿香Agastacherugosus、八角Illiciumverum和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杀活性及对2种蚊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效果显著,但同种植物精油对2种蚊虫的熏杀活性有差异。藿香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效果最好(LC50值为26.12μg.cm-3),八角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杀活性最强(Lc50值为29-31μg·cm-3)。4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体内AChE活性起诱导作用;对致倦库蚊体内N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八角精油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19.79%)。湖南香薷和八角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抑制作用,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4.90%和25.26%;藿香和剑叶金鸡菊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促进作用,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5.66%和66.35%。综合分析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对酯酶活性的影响,湖南香薷和藿香精油更适宜作为植物源灭蚊产品的备选材料。
497-502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与其对不同昆虫侵染差异相关性分析

摘要:球孢白僵菌对不同目标昆虫的侵染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应用4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2龄小菜蛾和棉铃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分生孢子在试虫体表的萌发及侵染过程,同时测定了4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外酶水平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HFW-05的生长速率及酶活性均高于其余3菌株;菌株HFW-05对小菜蛾致病力较高,处理6d后校正死亡率为87.1%,其余3株为30%左右;4菌株对棉铃虫6d后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HFW-05附着在小菜蛾表皮12h后,孢子萌发后直接或产生较短芽管穿透表皮,36h后,未穿透小菜蛾表皮的菌丝体断裂为芽生孢子;其余处理分生孢子在试虫表皮均能萌发,但芽管多呈蔓延生长直至断裂为芽生孢子,未能有效穿透寄主表皮,且孢子生长周期均长于菌株HFW-05。单纯依据孢子萌发率、产孢量或酶活评价筛选高毒力菌株是不够的。
503-508

小麦孢囊线虫病生防真菌08F04菌株的鉴定及防效测定

摘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20g·m-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509-514

绿僵菌IMI330189菌株突变体库的建立及毒力相关突变株的筛选

摘要:为了研究绿僵菌毒力相关的功能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携带苯菌灵抗性标记基因的T—DNA导入绿僵菌IMI330189中,获得了绿僵菌突变体库,采用人工饲料诱饵法测定了突变株对3龄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的毒力。研究发现,突变株对东亚飞蝗的毒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诱饵剂浓度为10^8孢子.g-1下,野生型菌株IMI330189对东亚飞蝗的致死中时(LT50)为4-3d;突变株189-1的毒力略有提高,其LT50值为3.5d;其余突变株的毒力均降低,且突变株189—4、189—5、189—6、189—10、189-11、189—13和189—15几乎丧失了对东亚飞蝗的毒性,校正死亡率小于50%。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毒力相关基因、探索绿僵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515-520

枯草芽孢杆菌B006产surfactin突变株特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抑制能力

摘要:为了明确surfactin产量不同的芽孢杆菌对黄瓜枯萎病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N+注入诱变共获得1250株芽孢杆菌B006的突变株,通过对黄单孢杆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并获得3株产surfactin突变株B841、B73和B1020。对各突变株NB发酵液的HPLC—ESI—MS分析表明:突变株B841和B73的surfactin含量比野生菌株B006分别升高了15.9%和14.8%,而突变株B1020的surfactin含量比野生菌株降低了85.2%;各突变株fengycin产量未发生改变。对surfactin各组分的质谱图解析,发现突变株B841和B1020的surfactin组分发生变化,突变株B841的surfactin组分中无m/z为995的同系物,而突变株B1020的MS图谱中只发现了m/z为1037和1051的surfactin同系物;对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突变株B73和B1020的菌落形态发生改变,生长周期缩短;3个突变株比野生菌株产芽孢能力下降,突变株B1020在含有玉米粉和豆饼粉的培养基上不产生芽孢。对各菌株添加到育苗基质中(浓度为10^6cfu·g-1)后,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效果测定表明:2周时,突变株B1020防效接近于野生菌株B006,达70%以上;但3周时,防效下降到36.2%;突变株B841防效始终低于野生菌株B006,只有29.1%。本研究发现芽孢杆菌B006及其突变株在NA培养液中的surfactin产量的高低与其在育苗基质中的防病效果无直接的相关性,对其在自然土中的防病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538-546

集成生物防治和秸秆还田技术对设施番茄增产及土传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设施条件下,评估了综合使用秸秆还田和生防菌技术对设施番茄连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表明:1)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温室内C02积累,比常规温室C02的含量普遍高200-400μL.L-1,同时能够提高地温0.5℃;2)分别单独使用2个生防菌、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和2项技术集成使用的5个处理中,生防菌PTS394+秸秆综合处理效果最好,株高和茎粗分别比常规增加达到35.9%和20.9%,理论产量达9302.7kg·667m^-2;3)土传病害防效调查显示,生防菌PTS394+秸秆和B1619+秸秆2个综合处理防效最好,分别为68.0%和66.2%。基于理论产量、市场番茄价格及投入成本情况,最终计算得出综合应用生防菌PTS394和秸秆还田技术处理的理论亩纯收益最高,为23071元,番茄效益增收达41.7%。本研究为生防菌和秸秆还田技术在田间的综合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547-554

脐孢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 0248 tri5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脐孢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能合成木霉素等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而基因tri5编码的单端孢霉二烯合酶是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催化反式法呢基焦磷酸(tFPP)合成单端孢霉二烯。为分析基因tri5与木霉素合成的关系,本研究从脐孢木霉菌0248中克隆了基因tri5片段,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基因tri5在不产木霉素培养基和产木霉素培养基中的差异表达。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基因脚在不同产木霉素状态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在培养96h时基因tri5在2种培养基中均达到最大值,基因tri5在产木霉素状态下的表达量是不产木霉素状态下的107.18倍。通过检测产木霉素培养基中基因tr/5表达量与木霉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木霉素的含量随着基因tr/5表达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培养96h时达到最大值118.71mg·L-1,推测基因tri5表达量与木霉素合成相关。该研究为基因tri5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和对脐孢木霉菌0248进行基因工程菌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555-560

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摘要:为了探讨具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与其防治辣椒疫病的关系,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盆栽苗防效法筛选生防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鉴定菌种,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菌株在辣椒苗中的定殖动态,在同时接入植物内生细菌和灌根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条件下分析生防菌株的定殖数量与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G9、R15和J13对辣椒疫病防效最好,经鉴定均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菌株G9和R15在辣椒根部定殖量高于菌株J13;定殖周期均在30-40d,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菌株G9和R15在接种第15d时定殖量最高,菌株J13在根、茎和叶中定殖量达到最高的天数分别为第9、15和15-20d,定殖数量的变化为根〉茎〉叶。菌株G9定殖量达到9.73×10^5cfu·g-1时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6d;菌株R15定殖量达到6.30×10^5cfu·g-1以上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14d。研究结果展现了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疫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为制定植物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的施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561-568

解淀粉芽孢杆菌HF—01发酵条件优化

摘要: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ruefaciensHF-01菌株液体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茵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柑桔绿霉病菌PenicilliumdigitatumSacc.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F-01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酵母提取粉0.5%、氯化钠0_3%、硫酸镁0.1%;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0~6.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48h、250mL三角瓶装液量90mL、接种量体积分数6%、摇床转速130r·min-1。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HF-01抑菌能力提高37.3%;25℃条件下,优化后所得发酵滤液处理柑橘果实4d后,发病率为31.7%,病斑直径为25.9mm,显著低于优化前所得发酵滤液的发病率56.7%和病斑直径48.1mm。
569-578

地衣芽孢杆菌WIO发酵产生抗茵蛋白的研究

摘要: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W10是1株生防细菌,其能产生抗菌蛋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试验研究了菌株W10产生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为工厂化生产工艺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龄12h,2%接种量,发酵液pH7.0,发酵培养60h是菌株W10产生抗菌蛋白的适宜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温度有利于抗菌蛋白积累,第一段温度为30℃培养20h,第二段温度为28℃至发酵结束。最佳溶氧量为20%。2次补料发酵效果要高于分批发酵,补料为500mL含10g.L-1葡萄糖和5g·L-1蛋白胨的培养基;选用200mg·L-1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GPE消泡剂,泡敌)为消泡剂。利用优化的控制条件发酵培养菌株W10,与优化前相比,对目标病菌的抑菌率增加了34.6%。
579-585

海南省穿刺巴斯德芽菌资源调查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摘要:穿刺巴斯德芽菌Pasteuriapenetrans是根结线虫的专性寄生菌,是最有潜力的根结线虫生防因子。为了解海南省穿刺巴斯德芽菌资源,本文首次对海南省根结线虫病区进行调查,发现穿刺巴斯德芽菌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寄主植物、气温等因素相关。在获得的27个巴斯德芽菌16SrDNA克隆中,均与穿刺巴斯德芽菌具有较高同源性。其中,菌株wf2与穿刺巴斯德芽菌P.penetrans16SrDNA同源性为95.8%,在发育树上处于独立的分支,为巴斯德芽菌属的1个新种;菌株dal、da2、qh和th与P.penetrans16SrDNA同源性为97.5%~97.8%,在发育树上也处于独立的分支,很可能是巴斯德芽菌属的新种;另22株可归属为穿刺巴斯德芽菌。调查结果反映出海南省具有丰富的巴斯德芽菌资源。
607-612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异角亨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 (Girault)是一种抑性、卵育型幼虫外寄生蜂,具有产卵寄生和寄主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是我国南方潜叶蝇的优势天敌,尤其适宜于控制较高温环境下发生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本文总结和综述了国际上其分类地位、分布、寄主种类、寄主取食和繁殖特性、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应用控害潜力,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为应用该寄生蜂高效防控我国潜叶蝇的危害提供了指导。
613-619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以不同蚜虫为食的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规律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不同蚜虫(棉花型棉蚜、瓜型棉蚜、高粱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和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棉蚜:高粱蚜=1:3、棉蚜:高粱蚜=1:1、棉蚜:高粱蚜:3:1)饲喂龟纹瓢虫的幼虫和成虫,观察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蚜虫饲料中以饲喂高梁蚜时龟纹瓢虫的世代历期最短,为15d,其它的在17.4~19d;10d的单雌累计产卵量最多为143粒;成虫鲜重最高,雌虫为8.93mg,雄虫为6.58mg,其他4种蚜虫饲料间没有显著差异。饲喂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比单一饲喂高粱蚜时1龄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综合考虑,高梁蚜是龟纹瓢虫的最佳食物,在低龄幼虫期辅以饲喂棉蚜,更有利于龟纹瓢虫种群数量增加。
626-631

球孢白僵菌与一些常用市售复合肥料的相容性

摘要:为了解5种常用市售复合肥料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调查混有不同浓度肥料的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单位和摇瓶培养中的孢子发芽率。结果表明,在2种培养条件下“大洋生态有机肥”(F2)在高、中、低3种剂量下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绿营高”(F3)仅在低剂量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其余剂量都极显著地抑制孢子萌发。其他3种肥料在3种剂量下对孢子萌发都有显著抑制作用。这表明只有F2及低剂量的F3可以与白僵菌分生孢子制剂混合使用。
638-641

剑麻提取液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苗期防治效果

摘要:本文利用剑麻提取液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剑麻叶片水提液对芒果炭疽病菌的菌丝扩展速度以及菌丝生长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抑制效果增强,当每100mL培养基中加0.2mL提取液处理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对孢子产孢能力以及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当100mL培养基中加5mL提取液处理时,产孢抑制率为98.1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43%;用提取液处理菌丝后电导率升高,表明该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体细胞结构有影响,导致菌丝体电解质外渗;芒果苗期盆栽试验表明,处理后21d,对照发病率达到92.22%以上,而处理仅为44.44%,表明该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642-646

三株拮抗细菌的鉴定及抑菌作用研究

摘要: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本文以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靶标菌,从草莓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3株拮抗细菌,通过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同源序列比对分析进行了鉴定,菌株1-9和9—4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菌株12—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这3株细菌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镜下观察对菌丝有致畸作用,其培养滤液还能够抑制草莓根腐病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
647-654

补骨脂抑菌活性成分分析及鉴定

摘要:本文以苹果腐烂病菌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补骨脂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采用浸渍法提取,通过反复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对补骨脂粗提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最终得到5种活性物质,经波谱分析法鉴定5种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酚(bakuchi01)、呋喃香豆素精(bakuchicin)、补骨脂查尔酮(bavachalcone)、补骨脂定(psoralidin)和补骨脂二氢黄酮(bavachin)。经过室内毒力试验,5种化合物的EC50分别为6.117、60.441、3.420、36.815和6.144mg·L-1,EC90分别为204.480、97.795、15.334、221.860和89.631mg·L-1,表明5种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菌均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
6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