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1-5973/S 国内刊号
  • 2095-039X 国际刊号
  • 1.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营养和寄主密度对斑痣悬茧蜂搜寻行为的影响289-293

摘要: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寄主,观察了不同补充营养处理(饥饿、饲喂清水、饲喂30%糖水)和寄主密度等因素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的搜寻效率和寄生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寄主密度对斑痣悬茧蜂的搜寻效率和选择偏好有显著影响,寄生蜂明显倾向于选择高密度寄主斑块。未发现补充营养显著影响斑痣悬茧蜂的搜寻时间,说明补充营养对斑痣悬茧蜂的搜寻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寄生的寄主数量具有显著影响,在5头.叶-1与15头.叶-1的寄主斑块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4种方法研究蚕豆挥发物对南美斑潜蝇及甘蓝潜蝇茧蜂寻找寄主的趋向作用294-301

摘要:为了研究蚕豆Vicia faba挥发物在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及其优势寄生性天敌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寻找寄主中的作用,本文采用了4种行为观测法进行试验,分别为"I"型嗅觉仪单刺激源、"Y"型嗅觉仪双刺激源、双室器双刺激源和田间模拟多刺激源的行为反应。试验分别设置健康植株处理、虫害植株处理和机械损伤植株处理及空气或泥土对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对蚕豆挥发物有显著的趋向作用。健康蚕豆植株处理和虫害植株处理分别对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选择寄主有显著的引诱作用。4种行为观测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两种猎物饲养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302-307

摘要:本文研究了用两种猎物(豆蚜Aphis craccivora、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作用及对混合猎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用不同猎物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量都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东亚小花蝽对饲料的选择性研究发现:猎物密度设置为5、10、15、20、25、30头.皿-1,用西花蓟马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80、8.80、11.40、16.00、20.20、20.60头和3.00、4.60、6.40、10.20、15.80、16.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西花蓟马;用豆蚜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00、5.80、8.00、11.80、14.80、16.20头和4.80、6.80、12.00、15.20、18.80、19.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豆蚜。本结果说明东亚小花蝽对长期取食的猎物已产生了适应性。

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球孢白僵菌热激响应基因308-315

摘要:高温等逆境因素会影响生防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田间应用效果。为了深入了解生防真菌热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球孢白僵菌热胁迫下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筛选出28个热激响应上调基因。通过基因比对分析,大部分基因与已知功能基因如物质运输、基础代谢及胁迫响应类基因等具高度同源性。从中挑选12个基因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了菌株在40℃下热激15、30、60、120 min后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随热激时间和基因不同而异,显示菌体在热激的不同阶段依次启动不同的应激方案来应对热激胁迫。这些热激响应基因为揭示球孢白僵菌的耐热机制和通过遗传改造提高菌株耐热力奠定基础。

球孢白僵菌与几种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相容性316-323

摘要:针对真菌杀虫剂杀虫较慢、致死率较低的缺点,在IPM中常将其与亚致死量的化学农药混用,为此需不断测定其与各种新上市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农药市场上销售的7种杀虫剂和3种除草剂对10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萌发率、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杀虫剂和除草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的降低而减弱;8%氯氰菊酯(绿色威雷微胶囊剂CM)、30%草除灵(草除灵悬浮剂BN)和6.9%精噁唑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FE)在稀释10倍后对孢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所有杀虫剂和除草剂在常规浓度下对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威克达乳油EB)、40%毒死蜱(毒死蜱乳油CP)、4.5%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乳油BC)和8%氯氰菊酯稀释10倍后的抑制作用较小,8%氯氰菊酯甚至对RCEF0894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所有杀虫剂和除草剂对产孢量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在与供试农药混用时,菌株RCEF0013和RCEF0383的产孢较好,而菌株RCEF0895、RCEF0896和RCEF0897菌丝生长较快。8%氯氰菊酯、30%草除灵和6.9%精噁唑禾草灵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相对较好,是菌药混用可能选择的对象。

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及体表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324-330

摘要:本文在室内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CYT4菌株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致死作用,并电镜观察分生孢子在西花蓟马成虫体表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白僵菌的致死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109、1×108、1×107和1×106孢子.mL-1的孢悬液接种试虫第6d的致死率分别为83.57%、66.08%、49.78%和20.22%;0.04μL.mL-1和0.06μL.mL-1的多杀菌素与1×108孢子.mL-1白僵菌孢悬液混合后对试虫接种第5d的致死率分别为89.42%和95.76%,而单独施用菌液为58.19%,单独施用多杀菌素仅为45.55%和61.33%,表明二者混合能提高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白僵菌孢悬液处理的西花蓟马成虫虫体,在触角基节、复眼、足部褶皱区、刚毛窝、翅、产卵器和各体节连接处均有大量孢子附着和萌发,但腹部孢子量很少,尤其在节间膜处几乎无孢子;孢子在1h时即附着在体表,12h时已萌发,36h时有穿透体壁现象,48h后整个虫体被菌丝包被。

产杀虫抗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海绵真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 Hmp-F73的筛选和鉴定331-337

摘要:从98株分离自大连海域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共附生的真菌中,筛选得到具有较强杀虫抗菌活性的丝状真菌Hmp-F73。96孔板卤虫生物检测(brine shrimp assay,BSA)结果显示,该菌株发酵滤液甲醇提取物浓度为0.25μg.mL-1时,卤虫校正死亡率为100%;甲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得到7个馏分,其中馏分3浓度为400μg.mL-1时对甜菜夜蛾具明显抑制取食活性,拒食率达到85.25%;1mg.mL-1的馏分6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抑菌圈直径达9.25mm。经色谱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个杀虫抗菌活性化合物,氢核磁数据显示这些化合物均属于12,13-环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及ITS1-5.8S-ITS2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

侵染黑肩绿盲蝽的突破虫霉新记录338-343

摘要: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病原真菌突破虫霉Entomophthora erupta在中国广东省首次被发现,该菌可引起稻田中的黑肩绿盲蝽种群流行病,侵染率为33.1%,主要侵染黑肩绿盲蝽的成虫或3~5龄若虫,对3~5龄若虫和成虫的侵染率分别为2%、6.7%、8.3%和14%;被侵染盲蝽成虫性比为1∶1。本文还描述了黑肩绿盲蝽感染突破虫霉的症状及该菌的形态特征。

韭菜对巴西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抑制作用344-348

摘要:采取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及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韭菜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田间试验表明,韭菜之后轮作香蕉,第1年香蕉枯萎病平均发病率仅为1.73%(对照为52%)。盆栽试验表明,韭菜处理对香蕉枯萎病发病抑制率为85.9%,病情抑制率为82%;而且韭菜叶片的水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孢子增殖抑制率为91.2%,对其致死率为86.97%。本研究表明,韭菜轮作香蕉的种植模式是一种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途径,而且韭菜及其制剂有望发展成为防控香蕉枯萎病的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生物试剂。

球孢白僵菌对两种植物病原镰孢的拮抗作用349-356

摘要:体外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两种棉花病原镰孢——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vasinfecturn和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培养时,两种镰孢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不同含孢量的球孢白僵菌对两种镰孢的抑制效果不同,且抑制率与孢子浓度成显著的线性量效关系;在接种量为6×107孢子.mL-1时,对两种菌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对红腐病菌的抑制率稍高。白僵菌代谢液对两种植物病原菌也表现出抑菌作用,并且抑制率与代谢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量效关系。综上述,球孢白僵菌对两种镰孢拮抗作用的机制主要涉及营养和空间竞争以及抗生作用,其中抗生作用对拮抗作用的贡献更大。对抗生性代谢液的初步分析发现,醇沉后的上清液冻干粉经4种有机溶剂浸提后,无明显的抑菌作用;而向培养基中添加球孢白僵菌多糖和蛋白粗提物均能显著抑制两种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因此,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大分子的多糖和蛋白。

枯草芽孢杆菌B47菌株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作用357-361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47为番茄内生细菌,能产生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抗菌物质。通过盐酸沉淀、甲醇抽提、硅胶柱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提取和纯化到该抗菌物质。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物质热稳定性和抗紫外线稳定性好;在碱条件下稳定;对蛋白酶不敏感;能溶于甲醇;双缩脲反应呈阳性,茚三酮反应呈阴性,但经酸水解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推测该物质可能为环肽类物质。该物质对测试的14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其中,对玉米大小斑病菌和各种香蕉叶斑病菌的拮抗作用强,但对供试病原细菌无拮抗作用。该抗菌物质在0.3g.L-1浓度下对玉米小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3.05%。

枯草芽孢杆菌C-D6抗菌蛋白对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362-367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C-D6及其发酵滤液在平板上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2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分离,获得1个影响病原菌附着胞形成的抗菌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发现该蛋白的分子量为32kD。显微观察发现:用该蛋白处理的孢子虽能完全萌发,但形成串珠状膨大的芽管和色浅、膨大的附着胞,并抑制芽管的正常生长。该蛋白的活性表现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80℃,30min)和较广的pH适应范围(5.6~9.3)。

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的高效电击转化368-372

摘要:本研究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菌株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摸索并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该菌株的高效电击转化体系。通过比较5个不同大小和携带不同来源复制子的质粒对其转化效率的影响,发现质粒大小与NCD-2菌株的电击转化效率之间没有相关性;而携带来源于Bacillus coagu-lans复制子的质粒pNW33N时,NCD-2菌株的电击转化效率最高,达到3.53×104cfu.μg-1DNA,说明复制子来源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pNW33N质粒在不同电阻、电场强度及培养时间下的电击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转接到生长培养基后,37℃、150r.min-1培养3.5h,在电阻值200Ω、电场强度14.0kV.cm-1的条件下转化效率最高,达到6.07×104cfu.μg-1DNA。优化后的转化体系为顺利开展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的分子操作奠定了基础。

苯并噻二唑甲酸三氟乙酯诱导仙客来抗枯萎病的研究378-382

摘要:为了明确新型化合物苯并噻二唑甲酸三氟乙酯对土传病害的诱导抗病作用,本文研究了该化合物诱导仙客来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通过叶面喷施苯并噻二唑甲酸三氟乙酯可诱导仙客来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在仙客来移栽缓苗后7d叶面喷施该化合物,不同浓度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不同,其中100mg.L-1的处理,在诱导后25、30和35d的抗病效果分别为82.90%、58.59%和64.17%;在仙客来成株枯萎病发病初期用该化合物诱导,抗病效果仍可达63.91%,显著高于噁霉灵处理(47.63%)。该研究将为寻求通过叶面喷雾施药防治园艺作物土传病害的新途径起到参考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植物挥发物在寄生蜂寄主定位中的作用388-393

摘要:植物挥发物在寄生蜂的寄主栖息地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状态下,某些健康植物能释放对寄生蜂有吸引作用的挥发物。当植物受到植食性昆虫为害后,可引起植物的间接防御,即产生对一定种类寄生蜂具引诱作用的挥发物来保护自己。此外,害虫的产卵也能诱导部分植物产生引诱天敌的物质。对于植食性昆虫取食植物诱导的挥发物研究较深入,而其产卵对植物挥发物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综述近年国内外有关植物挥发物对寄生蜂寄主定位影响的研究概况,可望为害虫综合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皂苷与植物病原真菌相互关系研究进展404-409

摘要:皂苷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抗真菌活性,被认为是植物抵抗真菌侵染的主要化学防御物质。其后的研究发现,许多侵染含皂苷植物的真菌能够通过产生皂苷解毒酶破坏这些植物防御物质。人们推测,这种皂苷去毒机制在含皂苷植物病原真菌中可能普遍存在,是病原真菌产生致病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皂苷与植物病原真菌相互关系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利用黄粉虫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410-413

摘要:以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蛹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的人工寄主,在(28±0.5)℃条件下观察其发育历期,以不同蜂蛹比例进行接种,观察小蜂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黄粉虫蛹能够满足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的营养需求,发育历期为17.2~22.9d,虽然成功寄生率只有75%左右,但基本可以满足常年大规模繁蜂的需要。不同接蜂比例对寄生率、出蜂蛹率和出蜂量有显著影响,蜂蛹比在2∶1以上较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冷冻致死的黄粉虫蛹上也有产卵行为,但蛹内卵和幼虫量很少,它们在死亡寄主体内存活不超过72h。

释放东亚小花蝽对大棚辣椒上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414-417

摘要:大棚内辣椒上释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防治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蓟马和蚜虫,并在苗期释放时利用天敌贮备植物万寿菊Tagetes eracta辅助建立种群。结果表明,按0.5头.m-2和1头.m-2释放东亚小花蝽对朱砂叶螨、蓟马在释放5~7周时防治效果达到97.20%~99.95%;对于蚜虫,按0.5头.m-2释放东亚小花蝽,防治效果仅22.78%,而1头.m-2释放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6.39%。东亚小花蝽释放可以用于控制大棚辣椒小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