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1-5973/S 国内刊号
  • 2095-039X 国际刊号
  • 1.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09年第S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温对尼氏钝绥螨的影响1-5

摘要:为了解高温对尼氏钝绥螨生存繁殖的影响,分别将其雌成螨、卵置于35℃、40℃和43℃下处理不同时间。结果表明,35℃对尼氏钝绥螨的生存和繁殖没有影响;40℃高温下处理时间越长,雌成螨的生存率和卵的孵化率越低;43℃是尼氏钝绥螨的极限高温,此温度下不能正常生存繁衍。

莲草直胸跳甲茎外化蛹饲养技术初探6-8

迷宫漏斗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9-11

摘要:迷宫漏斗蛛Agelena labyrinthicaClerk在山东日照市沿海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林杂草、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孵化,若蛛经8龄,8月上旬开始交配,10月下旬产卵越冬。卵期179.75d,若蛛期126.4d,成蛛期83.4d。雌雄比为5∶2。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发生与海拔高度、农药、天敌、食料等关系密切。封山育林、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是保护成若蛛,扩大繁殖的关键。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弧目大蚕蛾试验研究初报12-14

摘要: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国内分布于新疆、陕西、甘肃,近年来在南北疆天然胡杨林危害严重。利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在4月中下旬弧目大蚕蛾的卵期进行防治,套袋放蜂校正寄生率为76.1%,与对照CK在95%水平上差异显著,直接放蜂校正寄生率仅为7.4%,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

巴氏钝绥螨防治沙田柚上红蜘蛛试验结果初报15-17

摘要:根据江西省柑桔以螨治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协作组的安排,吉安市植保植检局2007、2008年重点在沙田柚上开展巴氏钝绥螨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示范。将一定数量的巴氏钝绥螨人工释放到沙田柚树上,捕食红蜘蛛,放螨后25-30d开始起效,一个半月后把红蜘蛛控制在100只/百叶左右,不需施药,减少防治成本,提高果品品质,每hm2纯收益5300元以上。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天敌,放螨园其它天敌数量同时增加。

B型烟粉虱对辣椒、芹菜、黄瓜寄主选择作用的研究18-23

摘要:为探讨作物间信息化学物质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作用,进行了模拟田间条件的黄瓜植株喷施芹菜汁、芹菜植株喷施黄瓜汁,黄瓜与芹菜间作以及田间辣椒与黄瓜间作等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上喷施芹菜汁液对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在芹菜上喷施黄瓜汁对烟粉虱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在黄瓜行内间作芹菜对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作用。黄瓜地里间作辣椒,在黄瓜生长期能有效地控制烟粉虱。该研究为烟粉虱寄主选择机理深入研究及非化学防治方法提供了依据。

松突圆蚧生防菌粉剂的林间扩散能力24-28

摘要:从自然死亡的松突圆蚧蚧虫上分离获得15株虫生真菌,经毒力试验后,筛选出2个毒力较强的菌株,按照真菌粉剂生产的工艺要求,设计生产了松突圆蚧生防菌1号、2号、3号3种粉剂,为了解这些粉剂在林间扩散的能力,探讨其扩散规律,为生产性应用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防菌粉剂防治松突圆蚧的扩散效果差异性不显著,扩散距离都在50 m以上,防治效果显著。说明3种粉剂都可以广泛应用于松突圆蚧发生的林区。

布氏白僵菌MM-1菌株培养条件优化29-35

摘要:通过对布氏白僵菌生长和生殖的主要影响因子:培养温度、PPDA培养基中蛋白胨的含量、pH值以及空气相对湿度(RH)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菌落直径日均增长量、开始产孢所需时间、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研究该菌株的最佳组合培养条件,并记录不同处理对菌落的形态、颜色、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RH=55%时,培养基中蛋白胨8g/L、pH为4,15℃恒温培养,菌株的产孢量最大,产孢最早,菌落生长速度较快,所培养真菌的孢子萌发率较高。不同处理不同培养阶段菌落的培养性状无明显差异。

白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拒食活性的研究36-39

摘要:本文研究了华北白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和5龄幼虫均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华北白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较高浓度情况下表现为基本不取食。经24h的拒食活性测定,3龄和5龄的非选择性AFC50分别为0.0246 mg.ml-1和0.0439 mg.ml-1,选择性AFC50分别为0.0097 mg.ml-1和0.0309 mg.ml-1。研究结论为开发利用此类植物性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种伞形科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评价40-44

摘要:研究了蛇床子、前胡、川芎、独活、柴胡、羌活、白芷、小茴香、藁本、当归10种伞形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雌成螨触杀活性、杀卵活性、卵孵化干扰指数,生测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结果表明,前胡、羌活、藁本、小茴香乙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杀螨活性,只有藁本对桔全爪螨雌成螨触杀效果、杀卵效果、卵孵化干扰指数达到最佳,值得进一步研究。此结果为进一步从伞形科植物提取、分离和筛选高活性杀螨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放线菌GAAS7310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48-51

摘要:采用自然选育、紫外线和空间诱变相结合,对抑菌霉素A17(Antimycin A17)的产生菌——放线菌GAAS7310(Streptomycessp.)进行菌种选育。筛选出高产菌株TK1,其产素效价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60%;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该突变株在酯酶同工酶的谱带上与出发菌株有差异,但表现不明显。

草莓根围拮抗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其田间应用52-57

摘要:为研究草莓相关拮抗细菌的多样性,以期筛选对草莓土传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土传病害重发田块的草莓健株根围分离得504株草莓根围细菌。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以草莓黄萎病菌、草莓疫霉和草莓枯萎病菌作指示病原真菌,筛选得24株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细菌。通过测定拮抗细菌的胞外酶活性(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确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机理。通过细菌16S r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ARDRA)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结果,阐明拮抗细菌种群结构。同时把分离得的拮抗细菌用于防治草莓黄萎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4个拮抗细菌的ARDRA图谱共有12种;结合菌株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得出,12个ARDRA类群分属于6个细菌属(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伯克氏菌、土壤杆菌、不动杆菌和食酸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伯克氏菌为优势种群。田间防治结果表明,菌株SB13对草莓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93.5%,菌株SB336和SB479的防效达100%。

适宜黄绿木霉T1010生长培养料筛选58-62

摘要:木霉广泛存在于土壤、根际及其它基质中,对植物土传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扩大生防因子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培养料范围是利用生产地资源扩大生产、大面积应用的前提。本试验通过测定黄绿木霉T1010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生长,黄绿木霉T1010在固体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碳源为淀粉;优化了培养条件,确定最适宜种子培养用PD培养基,摇瓶培养,生长时间3d后,菌丝生长量为5.75g/ml;最经济适宜扩大培养基为玉米15g/L,豆粉5g/L,摇瓶培养3d后,菌丝生长量为5.83g/ml;最适宜的、经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麦麸∶醋渣∶水=2∶1∶3.3,发酵产物孢子量为2.46×1010cfu/g。本文研究确定黄绿木霉T1010腐解培养料的能力为多方面扩大生产黄绿木霉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昆虫病原真菌抗血淋巴免疫的机理63-70

摘要:生物防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阻力来自防治效果的不稳定,而影响防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寄主昆虫的免疫抵抗作用。因此,开发昆虫免疫抑制剂,研究昆虫病原真菌(虫生真菌)的抗血淋巴免疫机理,将有利于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真菌分泌物对血细胞、囊泡膜型质子泵(V-H+-ATPase)、信号途径Imd等的影响及细胞壁成分的变化等方面,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虫生真菌抗血淋巴免疫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深入研究虫生真菌抗血淋巴免疫机理,对于明确虫生真菌的作用靶标,昆虫的免疫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新农药特别是免疫抑制剂的创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研究进展71-75

摘要: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引起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病原菌,它有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出现最晚,但其危害性最大。本文就近年来香蕉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学防治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和设想。

转Bt基因水稻对小型脊椎动物影响的研究概况76-83

摘要:转基因作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作物在减少化学农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多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在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转基因作物的特征及其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探讨了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发展及对环境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分析了转基因水稻对小型兽类种群结构、群落组成和畸变毒性等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转基因水稻Bt蛋白通过食物链的在小型脊椎动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及富集,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完整而科学的转Bt基因水稻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为我国转Bt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抑霉菌素对西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及防病效果84-86

撰稿须知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