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1-5973/S 国内刊号
  • 2095-039X 国际刊号
  • 1.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松毛虫脊茧蜂几种重要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193-199

摘要: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esenbeckii(Hartig)是我国松毛虫林业重大害虫的常见重要寄生性天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分别对其触角、下颚须、前足胫节和产卵器上的重要感器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松毛虫脊茧蜂主要有5种类型的感器: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并对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与其寄主的适应关系进行了分析。

捕食性天敌黑纹透翅花蝽的生物学特性199-204

摘要:以榕母管蓟马为猎物,研究了黑纹透翅花蝽(Montandoniola moraguesi)的历期及捕食量。该蝽发育历经卵、1-5龄若虫、成虫;在15-35℃,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呈逻辑斯蒂递减;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7.9℃,有效积温为107.4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0.0℃,有效积温为298.0日度。该蝽未成熟期在15℃及35℃时的死亡率较20-25℃时高。在25℃下,黑纹透翅花蝽各龄若虫及雌成虫对蓟马卵的日捕食量为1.8-10.4粒/头,对蓟马成虫的日捕食量为1.1-2.6蓟马/头。该蝽雌成虫对蓟马卵、一龄若虫的捕食量无显著差异,平均每雌捕食10.2-10.4粒(头)/d;对蓟马二龄若虫、“蛹”、成虫之间的捕食量亦相似(2.6-3.7头/d)。

欢迎订阅《中国生物防治》214-214

松褐天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天牛霉纹斑叩甲215-219

摘要:2003年至2006年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了松褐天牛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天牛霉纹斑叩甲(Crypta-laus berus)。对天牛霉纹斑叩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室内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该天敌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1头叩甲幼虫在130d的发育期里,累计捕食、杀死了27头松褐天牛幼虫,之后开始化蛹;另1头叩甲幼虫在138d的发育期里,累计捕食、杀死了19头松褐天牛幼虫。叩甲幼虫可在松褐天牛坑道之间转移捕食。

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替代寄主研究220-226

摘要:利用意大利蜜蜂雄蛹作为替代寄主成功繁殖出了管氏肿腿蜂,且繁殖出的成蜂寄生率、生活力都较强。繁蜂时各种主要条件因子的最佳组配为:温度26℃,相对湿度60%,接蜂的蜂蛹比2∶1。在该条件下繁蜂,寄生率为72.83%,出蜂率为47.83%。每头意大利蜜蜂雄蛹平均可繁殖出管氏肿腿蜂成蜂32头。观察了用替代寄主繁殖出的管氏肿腿蜂成虫的寿命:在20℃条件下,雄蜂和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5.5d、28.4d;寿命超过一个月的雌蜂比例占65.45%。全年可以繁蜂5-8代。利用意大利蜜蜂雄蛹和用青杨天牛幼虫为寄主繁殖出的管氏肿腿蜂成蜂在个体大小、生活力、寄生力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利用意大利蜜蜂雄蛹繁蜂成本较低,仅为青杨天牛的7.44%。

苏云金杆菌HBF-1菌株晶体蛋白活化及对金龟幼虫毒力的影响227-232

摘要:通过SDS-PAGE研究了缓冲液pH值对HBF-1菌株晶体蛋白的降解活化作用及其对晶体蛋白杀虫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晶体蛋白在牛胰蛋白酶和金龟子幼虫中肠液作用下的降解程度,随着缓冲液pH值的增加而加深。幼虫中肠蛋白酶在缓冲液pH值达到8.0时,就能完全降解晶体蛋白;而胰蛋白酶在pH值达到11.0时,才能把晶体蛋白完全降解。产生的活力片段分子量近似,均在63.0kD左右。在pH11.0条件下,胰蛋白酶的降解速度大于幼虫中肠液。生测结果显示,晶体蛋白经中肠液水解后,其毒力明显增强,在7d和14d增效率分别达到1.25和1.00。同时,经强碱性缓冲液处理后,也起到了较强的增效作用。

HcNPV和Bt复配对美国白蛾的致病性233-238

摘要: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复配对寄主美国白蛾的致病性。结果表明,Bt浓度为10或25mg/L对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的毒力有增效作用;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浓度为1.6×10^5、1.6×10^6、1.6×10^7PIBs/ml对Bt的毒力有增效作用,两病原相互增效作用明显。二者复合感染与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单独使用相比,合剂使LT50缩短0.5-2.1d,缩短了美国白蛾幼虫死亡时间,加快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致死速度。并对混合感染中病原的相互作用做了初步研究。

烟蚜茧蜂载菌菌种与载菌方式筛选239-243

摘要:用菌液粘染法和菌粉粘染法分别让4种虫生真菌侵染烟蚜和烟蚜茧蜂,感染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粉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8d烟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0%、78.00%-95.00%、90.00%和66.67%,都显著高于对照(1.67%-3.33%);3d烟蚜茧蜂的死亡率分别为79.67%-80.33%、20.00%-26.67%4、6.67%和26.67%-60.00%,其中玫烟色拟青霉处理与对照(20.00%-26.67%)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4种虫生真菌对烟蚜与烟蚜茧蜂的致死作用,玫烟色拟青霉为适宜的载菌菌种。用孢子液浸染僵蚜、孢子粉喷撒僵蚜和孢子粉沾染雌蜂3种方式让烟蚜茧蜂雌蜂载菌,对雌蜂的活动影响不大,但前两种方式雌蜂载孢量(0.755×10^8-0.785×10^8个/头)远低于后一种方式(4.535×10^8-5.293×10^8个/头),即孢子粉沾染雌蜂法为适宜的载菌方式。雌蜂携带玫烟色拟青霉在室内对烟蚜的致死率可高达86.0%,比非载菌蜂提高了24.3%。

光肩星天牛刻槽中一种细菌及其对天牛幼虫的致病性244-248

摘要:在分离光肩星天牛刻槽微生物时筛选出一种红色杆状细菌,经常规方法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室内试验显示该菌对天牛低龄幼虫有致死作用。用5个浓度梯度(7.8×10^10 - 2.0×10^7)接种低龄幼虫,结果显示,最高浓度剂量下幼虫死亡率可达80.6%,最低剂量下也有16.1%的死亡率。毒力回归方程为Y=0.6116x-0.6441,LD50=1.69×10^9个/ml。在野外试验中,将菌液喷于木段表面并将天牛成虫置于罩网木段上,使其产卵于木段,结果显示有皮下幼虫感染该菌致死,但防治效果仅有5.3%。

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研究248-252

摘要:比较研究了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和水合二氧化硅等载体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性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高分子接枝磺酸盐GY-JZH-A、高分子羧酸盐聚合物GY-D02和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GY-JM6180等助剂对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配方的分散性、润湿性和悬浮率的影响;不同助剂对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生物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硅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饱和吸附量为3.52ml/g,最适合用于吸附武夷菌素发酵液以制备高含量的可溶性粉剂;采用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GY-JM6180为助剂,配制的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分散性好,悬浮率高,以稀释300倍液喷雾,其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而1%武夷菌素发酵液稀释150倍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仅为31.5%。在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了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最优配方。

长柄木霉ACCC30150与哈茨木霉ACCC30371产厚垣孢子的液体培养条件253-256

摘要:对长柄木霉ACCC30150与哈茨木霉ACCC30371产生厚垣孢子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值、氧气等因素对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数量均有影响。在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值不变的培养条件下,装瓶量对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数量的影响大于转速。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最佳条件:长柄木霉ACCC30150为玉米秸秆粉或Gorodkowa培养基,在28℃、初始pH5.0、250r/min、装瓶量75ml/250ml下培养,10d后厚垣孢子数量达4.07×10^8个/ml;哈茨木霉ACCC30371为玉米秸秆粉培养基,在28℃、初始pH6.0、250r/min、装瓶量75ml/250ml下培养,10d后厚垣孢子数量达5.13×10^8个/ml。

新月弯孢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257-261

摘要:以井冈霉素为对照,比较了从感病稗草上分离的CLE菌株胞外蛋白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作用。结果表明,接种纹枯病菌后,CLE胞外蛋白处理的SOD和POD的活性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DA含量在接种48h后显著低于对照。CLE胞外蛋白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提高了17.9%。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CLE与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有性阶段: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a)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以98.9%的ITS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处于同一分支。结合其形态特性,将其鉴定为新月弯孢菌。

水花生病原菌——蕉斑镰刀菌菌株的筛选及其致病性测定262-266

摘要:蕉斑镰刀菌Fusarium stoveri是从自然界水花生植株上分离的、可致水花生表现萎蔫、地上茎腐烂、叶片上呈现褐色斑或黄化的生防真菌。室内研究表明,蕉斑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28℃,多数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8℃;菌株间的产孢量有较大差异。在供试菌株中,32-6菌株的产孢量最大;供试的9个蕉斑镰刀菌菌株对水花生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但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所差异。根据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等因素,菌株32-6被选为水花生生防菌的优选菌株。采用生产上常见农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及物候上与水花生一致的杂草等42种植物对菌株32-6进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表明,蕉斑镰刀菌菌株32-6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只对水花生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对其他植物均不致病。

产酶溶杆菌OH11菌株摇瓶发酵条件研究267-271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和转速等因子对产酶溶杆菌OH11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以30℃为宜,转速以210r/min为宜。通过正交试验在摇瓶中以LB为基础培养基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中活菌数在48h时可达到4.5×10^9cfu/ml,明显高于原基础培养基的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他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装液量40ml/250ml、发酵时间72h、接种量10^8cfu/ml和初始pH值7.5为最适条件。

放线菌株HND39的种类鉴定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272-276

摘要:从天山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到放线菌株HND39,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室内生物测定表明,HND39的代谢产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等15种重要植物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烟草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54.2%、70.6%、51.9%、58.7%。通过对HND39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微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subrutilus)。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寄生蜂引起的寄主昆虫寄生性去势的生理机制277-282

摘要:寄生物寄生后,通常会破坏寄主的生殖器官,抑制寄主内生殖系统的发育,这种现象被称为寄生性去势。在众多类型的寄生物和寄主系统中,这种寄生性去势现象普遍发生,但较少涉及机理的研究报道。本文着重评述了在内寄生蜂-寄主昆虫体系中,寄生蜂引起的寄主昆虫寄生性去势的生理机制及寄生因子在其中所起的生理作用。以期为今后探索从生殖调控入手的害虫防治新策略提供信息。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风险评价进展283-286

摘要:本文从转Bt基因抗虫棉和Bt杀虫剂抗虫机理分析了转Bt基因棉对棉蚜的潜在风险,综述了转Bt基因棉对棉蚜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药剂消毒处理松墨天牛幼虫对管氏硬皮肿腿蜂繁育率的影响287-289

摘要:管氏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寄生蜂,目前各地广泛用于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其他天牛类蛀干害虫。人工大量繁育管氏硬皮肿腿蜂是解决生产实践所需蜂种的主要途径。由于管氏硬皮肿腿蜂是一种具有学习能力的寄生蜂,利用林间采集的松墨天牛幼虫繁育的管氏硬皮肿腿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