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1-5973/S 国内刊号
  • 2095-039X 国际刊号
  • 1.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丽蚜小蜂对B型烟粉虱不同利它素源的行为反应97-102

摘要:在室内采用培养皿生测法测定了丽蚜小蜂对B型烟粉虱各虫态11种可能利它素信息源的寄主搜索和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烟粉虱3龄若虫、4龄若虫和蜜露诱发丽蚜小蜂产生较强烈的搜索行为,并且在近距离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正趋向性和选择性;丽蚜小蜂对1龄若虫、2龄若虫、翅、蜕、若虫血淋巴、若虫表皮和卵的定向选择和搜索行为较弱或没有反应;丽蚜小蜂只对烟粉虱3龄、4龄若虫具较高刺探率,而对蜜露几乎无刺探行为。综合分析认为,烟粉虱3龄、4龄若虫和蜜露中均存在丽蚜小蜂寄主寻找的寄主利它素,并且这种利它素只在近距离内表现出引诱作用;蜜露中的利它素仅在丽蚜小蜂寄主搜索行为中具有导向作用,而无寄主定位作用;烟粉虱3龄和4龄若虫中的利它素则在丽蚜小蜂寄主搜索和寄主定位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遗传稳定性103-107

摘要: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分子检测,以研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0℃时,2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数和成虫寿命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5℃时,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度条件下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在20和25℃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数、羽化率等指标均高于30℃时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但3个温度条件下各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CR分子检测显示20代和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室内数代繁殖生殖方式稳定。

栗园种植黑麦草和不同刈割方式对针叶小爪螨及其天敌栗钝绥螨种群数量的影响108-112

摘要:调查了栗园种植黑麦草及其不同刈割方式对针叶小爪螨及其天敌栗钝绥螨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耕对照区针叶小爪螨发生高峰期,树上该害虫的数量为每叶55.06头,而黑麦草种植区该害虫的数量为每叶2.68头。两种处理栗钝绥螨与针叶小爪螨的益害比分别为1∶144.9和1∶8.9。与对照区相比,黑麦草种植区夏季可降低树间气温2.5-3.8℃,提高相对湿度2.0%-5.3%;可显著改善田间小气候,创造不利于针叶小爪螨种群增长而有利于其天敌栗钝绥螨种群增长的田间小气候。在针叶小爪螨的发生高峰期,全割处理区树上该害虫的数量为每叶4.78头,而条割处理区为每叶1.62头。6月8日至7月21日,全割处理区的益害比为1∶3.4-1∶34.1,而条割处理区为1∶0.91-1∶6.75,后者的益害比明显高于前者。

辽细辛精油对淡色库蚊的杀伤作用112-115

摘要:采用浸渍法和三角瓶法,测定了辽细辛精油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对蚊成虫的熏蒸、触杀作用。结果表明,辽细辛精油对淡色库蚊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24h的LC50为25.047mg/L,LC90为31.994mg/L;对成虫有较好的熏蒸作用,LC50和LC90分别为69.354mg/L和140.33mg/L,KT50和KT90分别为19.329min和52.848min。

黄山球孢白僵菌野生种群流行菌株的28S rDNA Ⅰ型内含子分析116-121

摘要:通过4对引物,对采自黄山的4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28S rDNA I型内含子分析,以探讨黄山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及流行菌株类型。结果显示,在黄山球孢白僵菌自然种群中,存在着13种不同的内含子单倍型,显示出在黄山小范围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也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单倍型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BBBA型占据主导地位,为37.5%,ABAA型和ABBA型次之,分别为15%和12.5%,而BABA等7种单倍型则各仅占2.5%,反应出不同的遗传背景的菌株具有不同的遗传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数据同时显示,同核体菌株在黄山球孢白僵菌自然种群中的比例为82.5%,显示出同核体在遗传稳定性上优于杂核体,但同时,17.5%的杂核体比例也显示出准性生殖在球孢白僵菌种群中的普遍性。

拮抗菌B501的鉴定及其对采后冬枣黑斑病的抑制效果122-127

摘要:细菌菌株B501分离自冬枣表面,根据其理化性质和16S rDNA序列的进化树分析,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菌株B501对链格孢引起的冬枣黑斑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防病效果与使用浓度成正比,浓度为1×10^7cfu/ml时对冬枣黑斑病的抑制率达80%以上。该菌在冬枣伤口上有较强的定殖能力,添加2%CaCl2可提高其在伤口处的菌群数量;而50μg/ml浓度的扑海因则对伤口处拮抗细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菌株B501与链格孢在PDA平板对峙试验中不产生抑菌圈,其活菌液处理冬枣的防病效果较好,而培养滤液和灭菌培养液则无防病效果,其防病机制可能与空间和营养竞争有关。

三种斯氏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之间的专化性128-133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芜菁夜蛾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分别为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一种线虫的生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致病杆菌,测试对线虫的恢复发育、性比、后代产量及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与致病杆菌的专化性低于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3种致病杆菌上均可发育,但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发育率显著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仅在其各自共生细菌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发育。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在伯氏致病杆菌上发育后的雌雄比为1.77,而在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仅为0.77和0.74;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产量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伯氏致病杆菌和X.ehlersii上产生的侵染期幼虫长度显著大于X.budapesten-sis。对3种致病杆菌上培养产生的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体内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除可携带其共生细菌伯氏致病杆菌外,还可携带X.budapestensis,但不能携带X.ehlersii。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47菌株入侵番茄的途径及其定殖部位133-137

摘要:番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47菌株对番茄青枯病有较好防治作用。本研究对该菌株入侵番茄的途径及其定殖部位进行检测。用浸种、浸根、淋根、注射、喷雾、针刺伤茎和针刺伤叶等方法将B47菌的抗链霉素突变菌株从不同部位接种到番茄植株上,一个月后进行接种菌回收,结果发现除喷雾接种法外,用其他方法接种B47菌的番茄植株体内都有B47菌株存在。说明该菌能通过番茄根、茎、叶的伤口入侵番茄植株。将B47菌株接种到番茄苗上,20d后切取茎段,经固定、脱水、渗透、包埋、聚合等处理后,进行半薄切片,光学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B47菌株入侵番茄植株后主要定殖在维管束的导管中。

哈茨木霉强根际定殖能力菌株的筛选138-142

摘要:用紫外线诱变哈茨木霉野生型菌株,经含多菌灵PDA培养基耐药性筛选,获得了耐药性菌株。用根际土壤木霉种群密度比较法对筛选的耐药性菌株和野生菌株进行根际定殖能力的比较测定,结果表明筛选的哈茨木霉耐药性菌株提高了根际定殖能力。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测定表明,由多菌灵诱变的耐药性菌株为营养缺陷型的突变体,对根际分泌物具有亲和性,只有聚居在植物根上才能生长得好。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143-147

摘要:从采集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74个,采用对峙培养法,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1,相对抑制率达76%。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S-1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经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S-1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理想的培养条件为:PYTG或PDA培养基,26-30℃,pH值7.0-8.0,振荡培养40-48h。

壳寡糖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烟草酶活性的影响154-158

摘要:以壳寡糖喷施处理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心叶烟和普通烟NC89,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烟草具有一定的体外保护作用。利用浓度为40μg/ml壳寡糖对烟草进行处理,以接种烟草花叶病毒前10d喷施的处理效果最好,对心叶烟的枯斑抑制率为78.0%;对普通烟NC89的防治效果为32.4%,均与药剂对照好普相当。而在病毒侵染植株的前4d内喷洒,对植株几乎没有防护作用。以壳寡糖处理烟叶,可提高其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4种防御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链霉菌4138杀虫成分及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163-167

摘要:从链霉菌4138菌株中分离得到杀虫活性成分星形孢菌素。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星形孢菌素对甜菜夜蛾三龄幼虫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毒杀和拒食活性,处理24、48和72h后LC50分别为6.73、5.16和3.17μg/ml;处理24和48h后AFC50为2.31和1.67μg/ml。星形孢菌素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发育与生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d,星形孢菌素25.00μg/ml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为93.0%,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33μg/ml相当。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蛴螬生物防治研究进展168-173

摘要:本文综述了应用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线虫、寄生性天敌等生防因子防治蛴螬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对蛴螬的生物防治研究前景作了一些探讨。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2008年9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173-173

壳寡糖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174-178

摘要:壳寡糖是由2-10个氨基葡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本文对壳寡糖诱导的植物抗病性及其诱导植物抗性机理进行了评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179-181

摘要:保护天敌、设法增强天敌的自然控虫作用及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是农田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稻田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目前对蜘蛛的解毒生理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对蜘蛛的消化毒理报道甚少。本文探讨了常用农药敌敌畏对食虫沟瘤蛛(Ummeliota insecticeps)离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农药对蜘蛛等害虫天敌的消化毒理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中国生物防治》综述文章投稿说明181-181

对小猿叶甲高毒力烟曲霉菌株的选育技术182-185

摘要: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和小猿叶虫(Phaedon brassicae Baly)均是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宁波地区8—11月,其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比菜青虫(Pieris rapae)、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严重。目前十字花科蔬菜上大量应用的生物农药Bt、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小菜蛾具较好防治效果,但对大、小猿叶虫基本无效。大、小猿叶虫的发生规律同菜青虫、小菜蛾不一样,幼虫、成虫常常隐蔽在蔬菜的根部、菜心和土中,菜农只能依靠多次喷化学农药如毒死蜱+敌敌畏控制它们的危害。我们从田间筛选到女贞潜叶甲生曲霉菌株,经初步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vat.fumigatus)(暂称叶甲生烟曲霉)。室内试验后发现,该菌株培养液能使大、小猿叶虫幼虫、成虫,女贞潜叶甲(Argapistes tsekooni)幼虫、菜青虫幼虫和夜蛾的幼虫发病死亡。通过化学、物理诱变选育对害虫的高毒力菌株已有报道。我们利用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方法选育对大、小猿叶虫有高毒力的烟曲霉菌株。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