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 13-1315/S 国内刊号
  • 1671-3990 国际刊号
  • 1.9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农、林、牧、副、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评价研究223-228

摘要:基于长期定位试验, 选择12项反映土壤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采用因子分析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并运用欧氏距离最短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12项理化及生物属性指标归纳为5个公因子: 保肥供肥因子、有机质因子、容重因子、磷素因子、酶活性因子。因子得分的结果表明: 不同耕作模式的5个公因子优势差异明显。相比较而言传统耕作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低, 说明在研究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条件下土壤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方面都有所改善, 土壤质量有所提高。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的前3种处理为隔年深松(NS2)、秸秆覆盖联合浅松、旋耕(SR2)、连年深松(NS3), 说明深松、旋耕及秸秆还田与旋耕技术联合作业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土壤方面优势更突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耕作措施的不同模式土壤质量差异较小, 说明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 耕作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229-234

摘要:以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 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 在GIS的支持下, 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 该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6等, 其中1等地占3.7%, 2等地占17.2%, 3等地占36.8%, 4等地占24.1%, 5等地占9.4%, 6等地占8.9%。水浇地、园地和菜地主要集中在1、2、3等地; 4等地在该区分布范围较广; 而5、6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海拔较高、土壤耕层较薄的山区, 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本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耕地数量及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及测土配方施肥有积极意义。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235-240

摘要: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本文以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影响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61±0.31 g·kg^-1; 影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地形因子是海拔和坡度, 植被因子是0~10 cm、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 物理因子是0~10 cm、10~20 cm土壤含水量和0~20 cm土壤容重, 化学因子是土壤全钾含量。其中0~10 cm、10~20 cm土壤含水量和0~20 cm土壤容重影响达显著水平。在海拔4 421~4 598 m范围内, 随着海拔升高, 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特征。

不同植被盖度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241-244

摘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植被盖度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 研究不同盖度的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 植被盖度等级为1时,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全部为水蚀, 占整个土壤侵蚀的100%; 植被盖度等级为2时, 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 占整个土壤侵蚀的95.61%; 植被盖度等级为3、4、5时, 土壤侵蚀仍主要以水蚀为主, 分别占整个土壤侵蚀的74.90%、66.68%和58.19%。冻融侵蚀出现在植被盖度等级为4和5时, 占整个土壤侵蚀的比例均不大。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水蚀所占比重逐渐减小, 而风蚀、水 风混合侵蚀和冻融侵蚀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植被盖度等级为5时, 水蚀、风蚀和水 风混合侵蚀的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盖度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 分别为657.56、796.68和596.79, 土壤侵蚀最严重。黄土高原植被盖度变化对土壤侵蚀状况影响显著。

不同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和氮素保持的比较研究245-249

摘要:保水剂应用对土壤水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方法, 以不施保水剂处理为对照, 比较3种保水剂--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A)、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B)、腐植酸型多功能保水剂(C)对土壤水分和两种氮肥(尿素、硝酸铵)的保持效应, 筛选保水剂与氮肥的合理施用配合。8次土壤淋溶结果表明: 3种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和两种氮肥都有保持作用, 但差异明显。在保水方面, A、B保水剂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且保水效果相近, C保水剂相对较差; 随浇水次数增加, 3种保水剂的保水效果均有所降低。在保肥方面, C保水剂对两种氮素的保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 且对硝酸铵保持效果优于对尿素的保持效果; A保水剂对尿素的保持效果明显, 但对硝酸铵的保持效果很小, 淋溶8次后, 甚至对氮素淋溶有促进作用; B保水剂对尿素的保持效果8次淋溶后与C保水剂相近, 对硝酸铵的保持效果介于其他两种保水剂之间。此外, 保水剂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一定影响, 其变化与氮素转化有关; 施用尿素的土壤中, 保水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B保水剂〉C保水剂〉A保水剂, 而施用硝酸铵的土壤中为A保水剂〉B保水剂〉C保水剂。

有机物料对辣椒生长及水库淤积物的改良效应250-255

摘要:为探讨水库淤积物农业资源化利用途径,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 研究了外施不同有机物料对水库淤积物为生长基质的辣椒生长的影响及对水库淤积物化学性状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 施用商品有机肥、花生麸、鸡粪和蘑菇渣均明显提高辣椒产量, 且不同程度地促进辣椒植株对氮、钾养分吸收, 增加辣椒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 施用蘑菇渣处理辣椒产量最高。外施不同有机物料均显著增加水库淤积物的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含量, 有机物料对水库淤积物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因种类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施用鸡粪和蘑菇渣可显著提高水库淤积物pH, 商品有机肥和花生麸处理对水库淤积物pH无显著影响。不同有机物料中, 以施用蘑菇渣的水库淤积物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阳离子代换量最高。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均提高了水库淤积物综合肥力系数, 改善了淤积物肥力状况, 其中施用蘑菇渣处理的水库淤积物综合肥力指数最高。综合考虑辣椒产量、养分吸收、果实品质及水库淤积物化学性状和肥力状况等指标, 4种有机物料中以蘑菇渣对辣椒生长和水库淤积物的改良效果最佳。

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56-260

摘要: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间的矛盾是影响有机种植作物产量的技术瓶颈之一。试验通过对常规稻田、转换期稻鸭共作稻田和有机稻鸭共作稻田3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定位监测, 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有机稻鸭共作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基本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幼穗分化期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稻田, 在成熟期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远高于常规稻田。有机稻鸭共作稻田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有所降低, 由于有机稻米的价格远高于常规稻米, 实际经济效益可观, 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宁夏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261-266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固原天然草地、农地、撂荒地和不同年限的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和全氮外, 其他指标均为农地最低, 撂荒地次之, 并且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显著差异, 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为撂荒地〈农地〈天然草地〈3年柠条林地〈13年柠条林地〈23年柠条林地, 微生物量氮以天然草地最低, 农地、撂荒地和不同年限柠条林地较大,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磷差异显著, 在5~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壤中表现尤为突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植被类型和植被恢复年限关系密切。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并且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改良效果越显著。

景电灌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特征研究267-271

摘要:对景电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1年生枸杞地和多年生枸杞地、未盐渍化的小麦地和苜蓿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在0~60 cm土层, 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最高, 苜蓿地均最低; 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1, P〈0.01); 4种利用方式C/N比值均较低, 多年生枸杞地C/N比值最高, 1年生枸杞地最低; 4种利用方式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 苜蓿地容重显著高于其他3种利用方式, 这与其低的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r=0.420, P〈0.01)。与小麦地相比, 1年生枸杞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显著降低, 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有所降低; 与1年生枸杞地相比, 多年生枸杞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有所增加, 全氮含量显著降低, 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这意味着该区耕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以后, 土壤性状恶化; 种植枸杞使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有所改善。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黑土水稳性团聚体中磷的分布及其有效性272-276

摘要: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对照(CK)、施用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OM)]农田黑土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磷的分布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 施肥增加了黑土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全磷含量, 其中, NP处理比对照(CK)全磷含量增加28.9%~37.8%, NP+OM处理比NP处理增加44.0%~63.9%。施肥增加了黑土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 NP处理比CK处理有效磷含量增加146%~183%, NP+OM处理有效磷含量是NP处理的3.4~5.3倍。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全磷和有效磷均表现为较均匀地分布在 〉0.053 mm的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 而〈0.053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内全磷和有效磷均显著降低。施磷可显著增加土壤磷的有效率, 且以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表现更为明显。NP处理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磷的有效率是CK处理的1.94~2.32倍, NP+OM处理是NP处理的2.13~2.83倍。

氮肥追施时期及包膜控释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277-280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和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 冬小麦氮肥最佳追肥时期为拔节期; 与40%普通尿素底施+6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F2)相比, 30%普通尿素+35%控释期90 d包膜尿素+35%控释期120 d包膜尿素配合(F4、F6)一次性底施的氮素释放与冬小麦对氮素需求吻合较好, F4小麦植株总氮吸收量增加6.11%, 减氮25%条件下(F6)增加8.48%; 与F2相比, F4使冬小麦增产5.02%, 经济系数提高6.43%, 氮肥利用率提高10.22%, 同时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降低。F4通过提高千粒重和单穗重来提高产量, 而F6通过维持穗粒数保证产量。

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研究281-285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上, 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水稻产量和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磷钾配施的4个氮肥处理中, 施用尿素处理水稻产量最高, 其次为施(NH4)2SO4和NH4Cl处理, 施NH4NO3处理水稻产量最低。与施(NH4)2SO4、NH4NO3和尿素处理相比, 施NH4Cl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对Cd的吸收, 并促进Cd由秸秆向籽粒的转移; 而其他3种氮肥对水稻秸秆和籽粒中Cd含量的影响效应相当。适量尿素[0.2 g(N)·kg^-1]处理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 而不施尿素和高量尿素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研究表明, 在Cd污染的水稻土上, 采用抗Cd污染的水稻品种和优化肥、水管理措施, 可使稻米中Cd含量低于国家无公害大米的限量指标。

施肥对中日水稻品系土壤养分及食味品质的影响286-289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5种水稻品系土壤养分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本优质水稻栽培的施肥方法(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产量低, 5个品系以ZR13产量最低, ZR63最高。与日本施肥相比, 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5个水稻品系土壤NH4^+-N含量, 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 从食味品质指标的变化看, 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低, 具有较高的食味值。从不同品系看, ZR63的产量和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均最高, 但食味值最低。日本施肥下, ZR13的食味值比ZR63高17.2%; 常规施肥下, ZR51的食味值比ZR63高56.1%。综合产量和食味品质, ZR32、ZR51是比较理想的品系, ZR6、ZR13食味值高, 但产量低, ZR63产量高, 食味品质差。

钾钙镁营养对香蕉产量、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290-294

摘要:香蕉是嗜K作物, 养分需求最大的4种元素为K〉N〉Ca〉Mg, 而K、Ca、Mg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K、Ca、Mg营养条件下香蕉产量、品质及其贮藏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适量配施K、Ca、Mg肥能有效促进香蕉果实的生长发育, 提高香蕉果实品质及产量; 有效降低香蕉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果皮丙二醛含量和果肉淀粉酶活性, 减少贮藏过程中的重量损失, 延缓香蕉果实的衰老进程, 提高香蕉果实的耐贮藏性。在广东省高州市香蕉产区, 为实现香蕉高产优质耐贮藏, 适宜施肥量为K2O 990 kg·hm^-2, Mg 37.5 kg·hm^-2, Ca 90.0 kg·hm^-2。

叶面喷施锌、硼、锰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95-298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在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Zn、B、Mn 3种微量元素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宜浓度的Zn、B、Mn肥均能提高百合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效率, 增加鳞茎产量; 200 mg·L^-1 的Zn、B、Mn肥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显著, 分别较对照提高26.5%、31.8%和23.6%; Zn、B肥有利于光合物质向鳞茎转移分配, 200 mg·L^-1 的Zn、B肥处理收获期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分别提高4.16和2.44个百分点; 喷施Mn肥处理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有所降低, 降幅与喷施浓度呈正相关。200 mg·L^-1 Zn、B肥和100 mg·L^-1 Mn肥处理对百合鳞茎的增产作用显著。

硒、钴配施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和硒、钴含量的影响299-302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Se、Co配施对玉米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Se、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Se对玉米产量无明显不良影响; 单施5 mg·kg^-1的Co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 但10 mg·kg^-1和20 mg·kg^-1的Co处理可明显降低玉米产量; 5 mg·kg^-1的Co和0.5 mg·kg^-1的Se配施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 比对照(C0S0)提高35.75%。单施Se和单施Co以及Se、Co配施均对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单施Co对玉米籽粒的Se含量影响不大, 而单施Se以及Se、Co配施均可明显提高玉米籽粒的Se含量。单一施Se和单一施Co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中Co的含量。Se、Co配施时, 施Co 10 mg·kg^-1和20 mg·kg^-1时, Se能抑制Co在玉米籽粒中的积累。Se、Co配施能明显改善玉米籽粒Se、Co的营养状况, 且各处理玉米籽粒中Se、Co含量均低于牲畜、家禽的最大安全量。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303-306

摘要:通过两次连续温室玉米盆栽试验, 研究了施用具有调节微生物功能的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的影响, 并利用传统平板计数法与BIOLOG ECO方法相结合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化肥相比, 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中3大菌群的数量; AWCD值及微生物对不同碳底物利用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 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 尤其土壤中的羧酸、胺类和其他类碳源等。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增加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 改善微生物营养条件, 使微生物保持较高活性, 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转Bt基因棉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07-311

摘要:应用Biolog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粉碎叶腐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取腐解10 d、25 d、40 d、55 d、70 d土样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微生物对聚合物、胺类、氨基酸、糖、羧酸和其他类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在腐解过程中, 转Bt基因棉粉碎叶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下降, 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 而群落优势集中性明显提高; 转Bt基因棉粉碎叶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程度, 表现为可显著增加对糖类、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 初期显著降低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 对聚合物类和其他类碳源的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主成分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粉碎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原有结构功能影响具有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