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精神分裂症发作期与缓解期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705-709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12例为发作组,与其性别、年龄、BMI匹配的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13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发作组肠道菌群chao指数(t=2.385,P=0.026)和ace指数(t=3.068,P=0.005)低于对照组;发作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Z=-2.013,P=0.044),而普氏菌属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Z=-3.427,P=0.001)。患者普氏菌属相对丰度与PANSS评分呈负相关(r=-0.577,P=0.003)。结论精神分裂症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相比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且菌群与精神症状存在关联。

烟酸皮肤潮红反应用于抑郁症诊断的研究710-715

重度阿尔茨海默病血清差异表达microRNA靶基因功能初步分析716-721

脑脊液相关标志物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断中的应用722-726

摘要: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相关脑脊液标志物(Aβ42、T-tau和P-tau181蛋白)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初步建立各检测指标的界定值,计算各指标诊断AD型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符合入排标准的AD型痴呆17例,其中5例完成匹兹堡复合物PET检测,正常认知对照49例,采用innotest检测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脑脊液Aβ42,T-tau,and P-tau181蛋白进行检测,获得各自脑脊液浓度值,并计算得出Aβ42/T-tau、Aβ42/P-tau181比值,采用ROC曲线获得各指标诊断AD型痴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界定值。结果各脑脊液检测指标在AD痴呆组及正常认知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Aβ42、T-tau、P-tau181、Aβ42/T-tau、Aβ42/P-tau181的界定值分别为511 ng/mL、322 ng/mL、63 ng/mL、14.72、1.74;敏感性分别为64.7%、88.2%、58.8%、82.35%、76.47%,特异性分别为97.05%、75.5%、93.87%、95.51%、93.87%。结论AD相关脑脊液标志物能对正常认知人群及AD痴呆人群进行鉴别,检测方法可靠,所得各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各指标界定值接近国外报道数值,该方法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铁死亡相关蛋白在AD小鼠海马中的表达727-731

卒中后抑郁与rs1187929关联分析732-736

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研究737-740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精神病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未治疗且DUP≤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3例和正常对照93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所有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浓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10.33±4.68)ng/mL,低于对照组(13.30±5.74)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33)。患者DUP与其血清BDNF水平无相关性(r=-0.070,P=0.570)。结论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而未治期与血清BDNF水平之间可能没有关联。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后行脑室-心房分流改良术治疗难治性脑积水5例报告741-743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改良术治疗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改良技术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脑室-心房分流改良术的5例难治性脑积水患者资料,术后采用Salmon标准评定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例患者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改善,随访期间均无脑积水复发、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室-心房分流改良技术具有微创、简单易行、减少手术步骤及耗材等优点,且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具有实用价值。

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外周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研究744-747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默认
关于稿件摘要的要求715-715

摘要: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关键数据)、结论(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四部分,与正文相互独立,不应出现"本文"等主语。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对摘要要求阐明研究目的,基本过程(受试者的选择、场所、测量方法、分析方法),主要发现(如有可能,应提供具体效应值及其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主要结论。摘要应强调研究或观察的新颖和重要的方面,说明重要的局限性,不要过度诠释结果。本刊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文题、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全部字母大写;名字连写,中间不用分隔号,名首字母大写)、通信作者名称、所在单位地址、邮政编码、通信作者单位电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参考文献著录规则731-731

摘要:我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该标准规定了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符号、著录用文字、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现将该标准中常用信息摘录于下。

描述统计检验结果需注意的问题736-736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伪狂犬病毒性脑炎1例报告747-748

摘要: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为双链DNA病毒,其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猪是PRV主要自然宿主和传染来源,PRV对猪具有嗜神经性,但关于人感染PRV的报告很少。现报告1例伪狂犬病毒性脑炎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笑气中毒致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749-750

摘要: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N2O)又称笑气,有致欣快作用,长期大量使用N2O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本文就一例笑气中毒致周围神经病的诊疗经过进行报道,为今后诊断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借鉴。

小细胞肺癌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1例报告751-753

摘要: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生长块,转移早,异位激素分泌和肺外表现的特点,其癌细胞释放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常引起副癌综合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症(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就是其中表现之一,临床上相当大部分常以首发症状就诊,极易引起误诊和漏诊。现将我科出现的1例小细胞肺癌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引起重度低钠血症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而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研究进展753-756

摘要:脑炎是指脑实质受到弥漫或多发性炎性损害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可按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非感染性脑炎中的一部分,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疾病,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AE。其特异性抗体包括细胞表面抗体和神经元抗体(细胞质抗体)。

帕金森病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757-760

摘要:近年来,作为遗传与环境之间纽带的表观遗传修饰与PD发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表观遗传是指在没有DNA序列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基因表达或功能的改变[1]。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DNA羟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介导的基因表达变化等。本文将着重从上述四个方面介绍PD相关的表观遗传研究进展。

握力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761-763

摘要:认知(cognition)是大脑将外界信息转换为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并应用知识的过程。目前,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的患病率逐年增多,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变性、路易体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及创伤性脑损伤等均可有认知损害的症状。不同疾病认知障碍具体表现不同,阿尔茨海默病以记忆力下降为主,帕金森病晚期则会出现认知功能的全面减退[1]。目前,人们逐渐意识到认知障碍除了如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和社会接触能力减退及人格方面的障碍外,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非认知特征如虚弱、疲劳、肌肉力量减退、步态放缓等,有研究显示这些非认知特征更早出现,将有望成为预测认知障碍有价值的早期标识[2-3]。近期研究发现握力与认知功能下降存在相关,可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更好地预测认知减退,以利于早期采用干预措施来减缓认知障碍的发生速率。因此,本文就握力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