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导航经颅磁刺激定位国人右利手汉字示图书写功能区321-326

摘要:目的 运用导航经颅磁刺激探索国人右利手汉字图示书写功能区的皮层定位,并分析研究该技术下与手运动中枢的皮层位置关系。方法 对10例健康受试者完成汉字示图书写的任务,在进行书写的同时予以导航下经颅磁刺激,根据出现书写障碍的阳性位点,测绘书写功能区的区域和面积;通过导航经颅磁刺激刺激右手运动功能区出现运动诱发电位,记录右手肌肉肌电数据和阳性刺激坐标,计算右手运动功能区面积,进行书写功能区与右手运动功能区大小和距离的对比。结果 10例健康汉语母语受试者均可以在导航经颅磁刺激下定位书写中枢。书写功能区的皮层定位较为固定,阳性位点主要位于额中回后部(86%,55/64)。书写功能区面积小于右手运动功能区的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1.03 mm~2±62.58 mm~2 vs.589.50 mm~2±227.34 mm~2,t=-4.050,P〈0.001)。书写功能区的位置与手运动区的皮层定位存在一定距离(d=12.58 mm±2.71 mm),并没有功能区的重合。结论 导航经颅磁刺激技术可以辅助定位示图书写功能区位置,并且书写功能区与手运动功能区没有重合。

偏头痛家族聚集性患者临床特点及其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因素分析327-330

摘要:目的 观察偏头痛家族聚集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偏头痛患者72例,根据有无偏头痛家族史分为两组,有偏头痛家族史组及无偏头痛家族史组。利用问卷采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一级亲属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中至少有1名一级亲属患有偏头痛者37例,家族史阳性率为51.4%。与家族史阴性的偏头痛先证者比较,家族史阳性的先证者在性别(P=0.675)、年龄(P=0.598)、病程(P=0.419)、先兆(P=0.669)、头痛程度(P=0.837)、发作频率(P=0.465)及头痛伴随症状、头痛部位、头痛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家族史阴性的头痛先证者比较,家族史阳性的先证者在起病年龄早(〈16岁)方面的差异(48.6%vs.22.9%,χ~2=5.186,P=0.023)及在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长(≥24 h)方面的差异(35.1%vs.14.3%,χ~2=4.170,P=0.041)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发现,发病年龄早(OR=2.986,95%CI:1.621~5.503)、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长(OR=2.320,95%CI:1.219~4.415)的先证者,其一级亲属患病风险高(P〈0.05)。结论 起病年龄早及头痛持续时间长的偏头痛患者,其一级亲属患偏头痛的风险更高。

轻型卒中的病因分型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331-335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广东地区不同病因轻型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发病3 d内的轻型卒中(minor stroke,MS)患者,根据CISS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穿支动脉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及病因未明(undetermined etiology,UE)五个亚组,分析它们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轻型卒中患者303例,在常见危险因素中,轻型卒中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所占比例相对最多,分别为72.3%、58.3%及39.9%;而不同病因中,LAA及PAD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1.9%、50.8%),且两组患者对比血甘油三酯(TG)(1.765±1.18)mg/L vs.(2.19±1.84)mg/L,P=0.03]、载脂蛋白B(Apo B)[(0.95±0.29)mg/L vs.(1.11±0.46)mg/L,P=0.009]、C反应蛋白(CRP)[(6.63±11.30)mg/L vs.(3.42±5.02)mg/L,P=0.042]及Apo B/Apo A1[(0.754±0.25)mg/L vs.(0.875±0.49)mg/L,P=0.019]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是轻型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广东地区轻型卒中发病机制最常见为PAD,其次为LAA;对轻型卒中患者进行TG、Apo B、Apo B/Apo A1、CRP等检测,也许能协助进行CISS分型。

KCNJ10基因rs189053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癫痫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336-34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儿童中KCNJ10基因rs189053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癫痫的关系。方法 212例癫痫患儿作为病例组,按照癫痫发作类型分为部分性发作(partial Seizures,PS)组120例和全面性发作(generalized seizures,GS)组和92例,同时选择200例非癫痫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检测KCNJ10基因rs1890532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癫痫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KCNJ10基因rs18905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GS在等位基因模型(C/G)和隐性基因模型[(CC+CG)/GG)]下整体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OR=1.325,95%CI:1.014~2.461,P=0.043;OR=3.173,95%CI:1.097~10.694,P=0.021)。对照组与病例组、PS组比较,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KCNJ10基因rs1890532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儿童GS遗传易感性相关。

描述统计检验结果需注意的问题340-340

摘要:论文描述统计检验结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P值指零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出现目前样本数据对应的统计量(如t值、F值、χ~2值等)乃至更极端数值的概率。因此,描述统计检验结果时应给出统计量(如t值、F值、χ~2值等)和P值。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与MRI特征分析341-345

摘要: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症状与MRI特征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纳入自身免疫性脑炎33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MRI观察颅内病变情况,分析其主要症状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本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主要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27例(81.8%),癫痫发作26例(78.8%),18例(54.5%),发热11例(33.3%),中枢性低通气9例(27.3%)等,其中不自主运动和发热发生率LE组较NMDA组低。MRI阳性者10例,脑实质受累8例,脑膜受累3例,脑实质依次累及枕叶、双侧海马、额叶、顶叶、颞叶及丘脑、小脑等部位。结论 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发作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最常见的两个症状,MRI可发现边缘系统异常信号,其中FLAIR序列最为敏感。

瘦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作用346-351

摘要:目的 探讨瘦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瘦素预处理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在闭塞血管前3 h皮下注射瘦素,于闭塞血管6 h后采用Longa 5分制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称量体重及脑水肿变化,并灌注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及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表达。结果 脑缺血瘦素预处理组和脑缺血组体重变化未见差异(P〉0.05);脑缺血瘦素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1.90±0.31 vs.2.50±0.52,P〈0.05)和脑水肿程度(3.60±0.52 vs.7.70±0.94,P〈0.001)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同时脑缺血瘦素预处理组GRP78表达明显高于脑缺血组(48.69±5.06 vs.35.78±4.35,P〈0.01),CHOP表达明显低于脑缺血组(38.81±5.34 vs.60.24±4.11,P〈0.01)。结论 瘦素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并可能与其上调GRP78蛋白,下调CHOP蛋白来减弱脑缺血导致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雷帕霉素对未成年癫痫模型大鼠的毒性作用352-355

摘要:目的 利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慢性点燃Sprague Dawley大鼠(SD大鼠)模型观察在点燃初期腹腔注射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能否抑制癫痫发生以及雷帕霉素在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将6~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干预组PTZ+RAPA及其对照组PTZ+NS(normal saline)及NS组,观察1周(w)、2周(w)、4周(w)、6周(w)共4个时间点,每亚组12只,观察实验动物体质量的变化、死亡率及癫痫发作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大鼠的死亡率:PTZ+RAPA组为22.9%,PTZ+NS组为10.4%,NS组为0%。PTZ+RAPA组与PTZ+NS组各个相对应的时间点(1 w,2 w,4 w,6 w)体质量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6周时PTZ+RAPA组的点燃率为66.7%,PTZ+NS组的点燃率为58.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PTZ+RAPA组与PTZ+NS组相对应时间点(1 w,2 w,4 w,6 w)发作分值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未能减少或抑制未成年大鼠的癫痫发作,但能明显降低未成年SD大鼠的体质量,可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55-355

摘要:我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该标准规定了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符号、著录用文字、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现将该标准中常用信息摘录于下。

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苯妥英钠纳米粒对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的脑靶向作用356-361

摘要:目的 观察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构建的苯妥英钠纳米粒能否避开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脑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外排作用将苯妥英钠靶向输送到脑组织中。方法 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形成慢性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Pgp的表达水平。界面聚合法制备苯妥英钠纳米粒,与普通苯妥英钠比较,观察两组不同给药的模型鼠(苯妥英钠纳米粒组6只,普通苯妥英钠组7只)在给药后30、60、120、180、240、300 min时其脑组织中苯妥英钠的药物分布情况。采用立体定向活体微透析技术采集脑微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待测标本中苯妥英钠的药物浓度。结果 两组不同给药的模型鼠的脑/血浆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苯妥英钠纳米粒组(0.37±0.10,n=6)明显高于普通苯妥英钠组(0.19±0.06,n=7),P〈0.05]。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鼠海马CA1、CA3及DG区Pgp表达上调。结论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可显著地提高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靶向进入Pgp高表达的颞叶内侧癫痫模型鼠脑中的浓度。

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TNF-α、IL-1β的动态变化362-367

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组织各区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致痫组(n=54)和对照组(n=6),致痫组再根据观察时间分为:SE-0 h组、1 h组、3 h组、12 h组、24 h组和10 d组。应用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SE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SE后,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其中(3 h组、12 h组、24 h组、10 d组)IL-1β和1h TNF-α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证实,海马各区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也均上调,其中(12 h组、24 h组)CA1、(12 h组、24 h组)CA3和12 h组DG区IL-1β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 h组CA1、(1 h组、3 h组、24 h组、10 d组)CA3和(0h组、1 h组、3 h组、12 h组)DG区TNF-α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TNF-α、IL-1β表达上调,且持续处于高表达水平,提示癫痫发作可能诱发炎症反应。

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初步观察368-371

摘要:目的观察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6例血清水通道蛋白抗体(anti-aquaporin-4 antibody,AQP4-Ig G)阳性且经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疗效不佳的NMOSD患者,予托珠单抗治疗(8 mg/kg,每个月1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年以上),前瞻性评估患者的年复发率(annualized relapse rate,ARR)、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score,EDSS)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s,NAS),评价托珠单抗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5例女性和1例男性,年龄34~63岁,病程16~96个月,托珠单抗治疗6~16次,经治疗后平均ARR由1.28±0.58降为0(P〈0.05),平均EDSS评分由5.50±2.81降为3.83±3.48(P〉0.05),平均NAS评分由5.83±3.06降为2.5±2.07(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托珠单抗可改善难治性NMOSD患者的年复发率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是一种治疗难治性NMOSD的有效药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372-374

摘要: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疾病,其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导致临床早期治疗极困难,本文报道2例散发病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遗传学基础的了解。

偏侧面肌痉挛注射A型肉毒毒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375-377

摘要:偏侧面肌痉挛是指面神经异位兴奋致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阵挛性抽动的周围神经疾病。1989年,A型肉毒毒素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面肌痉挛、眼肌痉挛和斜视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其副作用轻微,很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肌张力障碍中心1例注射A型肉毒毒素致过敏性休克的面肌痉挛患者进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先天性肌强直1例报告377-378

摘要:先天性肌强直(myotonia congenital,MC)是与CLCN1基因相关的遗传性氯离子通道疾病,以肌肉收缩后舒张困难为主要表现,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Thomsen型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Becker型。目前,国外对MC相关CLCN1基因突变报道较多,而国内CLCN1基因确诊的MC仅有几个家系报告,且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漏诊。本文报告1例MC,对其临床特征及CLCN1基因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病的诊治能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药物治疗新进展379-38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逐渐加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据阿尔茨海默病国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2015年的公告,目前全球痴呆总人数已达4680万,其中中国患者占600万Ⅲ,在整个痴呆人群中,AD可占50%~70%。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长、疾病负担严重,目前普遍认为治疗阶段应提前,应从临床前期开始治疗。

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进展382-384

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通过阳性和阴性电极在头皮特定位点施加微弱电流(1~2 mA)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的非侵袭性技术。t DCS具有兴奋性刺激、抑制性刺激和伪刺激3种刺激模式,其刺激参数包括刺激位点、电流强度、刺激持续时间、真伪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