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述评
颅咽管瘤治疗中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577-579

摘要:上海瑞金医院主办的“瑞金微创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进展高峰论坛”就神经外科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2016年7月3日就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经颅,还是内镜经蝶手术进行了专题讨论,内容丰富、形式活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舒肝解郁胶囊剂量加倍治疗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580-585

摘要:目的评价舒肝解郁胶囊剂量加倍治疗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募集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每粒0.36g)强化治疗,每日2次、每次4粒,常规剂量组为舒肝解郁胶囊与外观和舒肝解郁胶囊一致的模拟剂各2粒,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56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疗效,安全性评价采用患者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共纳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120例患者。经过56d治疗,以HAMD-17考察,高剂量组痊愈率为84.2%,常规剂量组为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高剂量组HAMD-17减分率高于常规剂量组[(35.4%±17.0%)vs.(27.1%±16.0%)1,治疗56d,高剂量组减分率仍高于常规剂量组[(79.0%±18.9%)vs.(65.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位起效时间均为14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AMA考察,治疗56d高剂量组焦虑症状痊愈率达93.3%,总分下降72.5%,常规剂量组焦虑症状痊愈率77.5%,总分下降64.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vs.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对中度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和伴随的焦虑症状有较好疗效,剂量加倍能加快抑郁症状缓解速度,提高近期症状改善幅度,安全性尚可。

焦虑情绪对海洛因依赖者注意定向的影响586-590

摘要: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对其注意定向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状态焦虑量表以及特质焦虑量表评估40例海洛因依赖者(男36例,女4例)和40名对照者(男36名,女4名)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评估被试者注意定向中的直接定向与解离/重新定向过程。结果海洛因依赖组的状态焦虑[(42.65±6.58)vs.(36.60±8.91)]和特质焦虑[(44.43±7.67)vs.(37.00±8.63)]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海洛因依赖者的状态焦虑(r=-0.259,P=0.020)、特质焦虑(r=-0.248.P=0.026)分别与直接定向反应时差值呈负相关,并与解离/重新定向反应时差值呈正相关[状态焦虑(r=0.333,P=0.003);特质焦虑(r=0.356,P=0.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具有较严重的焦虑情绪,状态/特质焦虑可能与海洛因依赖者的直接定向过程以及解离/重新定向过程有关。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591-595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e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rTMS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经过初次筛选后,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8),造模组应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每组8只,抑郁对照组不给予rTMS干预,rTMS组和伪刺激组分别接受10Hz的rTMS刺激和伪刺激干预3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进行体质量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在干预后,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染色的细胞数及海马BDN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减分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体质量增加缓慢(P〈0.01)。干预后,rTMS组大鼠体质量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评分以及垂直运动评分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均增高(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rTMS组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目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加(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rTMS组大鼠海马BDNF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多(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rTMS干预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增加海马BDNF的表达导致海马神经元再生有关。

未用药抑郁症自杀者的临床特征与HPA轴功能分析596-600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抑郁症自杀者与抑郁症非自杀者的临床特征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状况。方法对112例首次发作未用药的抑郁症患者,按是否存在自杀(含自杀观念或行为)分为抑郁症自杀组(49例)和抑郁症非自杀组(63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早期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包括首发年龄、抑郁程度、强迫和焦虑症状、有无自杀观念或行为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Yale—Brown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和自杀评估量表评定,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结果两组问就诊年龄、首发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临床症状中,仅见抑郁症自杀组绝望感和性欲下降多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5)。抑郁症自杀组HAMD总分及认知障碍因子分和绝望感因子分高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1);HAMA总分、Y—BOCS总分和CORT与ACTH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组A杀得分与早期临床特征、各量表总分、CORT和ACTH水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自杀者相对无自杀者早期症状中性欲下降更明显,且认知障碍和绝望感等抑郁症状的程度更重。但早期临床特征和HPA轴功能状况尚不能为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观念或行为提供佐证。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单中心10年经验601-604

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十年间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B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直接夹闭38例,夹闭加包裹3例,孤立4例。手术中发生破裂12例(27%),术后10例发生脑梗死(22%),手术死亡7例(16%)。术后对38例存活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6~126个月(平均46月个),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34例(76%),3~5分4例。影像学随访1例复发,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颈内动脉BBA处理困难,手术具有很高的风险及并发症。术前充分的认识以及术中多种手术策略的运用,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取得满意的疗效。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605-608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同一术者手术病例120例,分成开颅手术组和神经内镜手术组,每组60例。通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GCS、NICU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和术后3个月GOS,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120名患者接受持续随访,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内镜手术组和开颅组2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内镜组为(1.5±0.4)h,开颅组为(3.9±0.6)h(P〈0.01);血肿清除率内镜组为95.84%±2.72%,开颅组为87.48%±7.84%(P〈0.01);术后第1、3、7天GCS评分内镜组分别为:10(6,12),12(8,13),13(10,13),开颅组分别为6(5,9),7(5,11),8(5,12)(P均〈0.01);NICU滞留时间内镜组为(3.55±4.21)d,开颅组为(9.10±4.72)d(P〈0.01);术后并发症内镜组无颅内感染病例,坠积性肺炎5例;开颅组颅内感染6例,坠积性肺炎41例,内镜组优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内镜组3(3,4),开颅组2(2,3)(P〈0.01)。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多个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同部位脑萎缩的危险因素609-615

摘要:目的脑萎缩是卒中后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探索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同部位脑萎缩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卒中后痴呆发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采集患者一般危险因素及血管性危险因素,完成头颅MRI和/或头颅CT扫描及半定量测定,包括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数量、额叶萎缩、顶叶萎缩、颞中叶萎缩及广泛脑萎缩的程度。结果共519例卒中及TIA患者完成4种脑萎缩的测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外,女性(比数比OR=2.447,P=0.007)、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数(OR=1.414,P=0.027)是额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病史(OR=2.224,P=0.024)是顶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大血管狭窄(OR=2.584,P=0.015)、脑白质变性评分(OR=1.112,P=0.007)及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数(OR=1.158,P=0.042)是颞中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OR=2.109,P=0.001)、心房纤颤(OR=1.934,P=0.015)、脑白质变性评分(OR=1.098,P=0.002)是广泛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心房纤颤、腔隙性脑梗塞数及脑白质变性是卒中及TIA患者脑萎缩的危险因素,可对对上述高危人群尽早干预,减小此类患者发生痴呆的可能。

单侧颞叶癫痫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的功能协同性研究616-622

摘要:目的研究单侧颞叶癫痫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同伦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纳入左侧颞叶癫痫(left temporal lobe epilepsy,LTLE)21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right temporal lobe epilepsy,RTLE)22例以及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20例。采用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分析数据,计算出各组VMHC改变的脑区。结果与NC组相比较,LTLE组双侧辅助运动区(t=-3.35)、颞中回(t=-3.50)、内侧额上回(t=-3.20)、顶下小叶(t=-3.66)VMHC值降低;双侧角回(t=3.03)、枕下回(t=4.25)、顶上回(t=3.62)VMHC值升高(P〈0.05,alphasim校正)。与NC组相比较,RTLE组双侧颞中回(t=-4.26)、中央前回(t=-3.29)VMHC值减低;双侧枕下回(t=3.22)、海马旁脑回(t=-3.32)和小脑(t=3.50)VMHC值升高(P〈0.05,alphasim校正)。结论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两侧半球间部分脑区的功能协同性发生了变化。

伴脑脊液糖水平低下的神经结节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622-626

摘要:目的伴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糖低下的神经结节病十分罕见且容易误诊。本文探讨伴CSF糖水平低下的神经结节病临床特点及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伴CSF糖水平低下的神经结节病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系统性回顾既往国内外报道的类似病例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结果本例患者CSF糖显著降低,头颅和脊髓MRI提示脑脊膜增厚、强化及多发肉芽肿性病变。脑活检病理显示非干酪样肉芽肿改变。回顾性分析提示:7例患者中5例头颅MRI多有广泛脑膜炎症。4例患者在病程早期误诊为结核,3例则无法明确区分结节病、结核或淋巴瘤样肉芽肿。最终确诊多依赖胸部CT、^67镓扫描/18F—FDGPET、头颅MRI等发现町疑病灶进一步取活检。结论伴发CSF低糖的神经结节病多出现广泛脑膜病变,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详细寻找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以外组织的可疑病灶十分重要,确诊依赖病理结果。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破入脑室627-629

摘要: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术后患者进行评估。结果85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70例血肿清除〉90%,15例血肿清除70%~90%,平均住院20d,出院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60例(70.6%),中度残疾10例(11.7%),重度残疾5例(5.9%),植物生存3例(3.5%),死亡7例(8%)。存活者28例存在恶心呕吐,10例眩晕,15例共济失调。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妊娠合并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1例并文献复习629-632

摘要:由于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表现为对常规抗癫痫药物不敏感,需静脉应用麻醉药物,且麻醉药物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超过24h仍无法终止或复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受损导致记忆缺陷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633-636

摘要:大量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记忆功能受损,特别是陈述性记忆。且陈述性记忆受损被认为主要与海马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异常有关,有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海马存在解剖学、生化、遗传学等方面改变,但是海马这些改变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缺陷的具体机制目前未有研究能完全阐明。

肌强直性综合征的研究进展636-640

摘要:肌强直性综合征是氯离子通道或钠离子通道异常引起的离子通道肌病,其是一组遗传异质性肌病,均表现为肌强直,即活化后肌肉松弛不能。肌强直性综合征可分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和非营养不良性肌强直两类,其临床表现多样,其各型之间往往难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