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短著述、病例报告、综述、疑难病例会诊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国际刊号:1002-0152
  • 国内刊号:44-121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5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5
  • 综合影响因子:0.98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早中期帕金森患者的杂乱生物运动感知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杂乱生物运动感知能力。方法30例原发性PD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运动的时距辨别任务(a duration dis?crimination task)进行杂乱生物运动感知能力测试。采用Hoehn-Yabr(H-Y)分级量表对PD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检验值“0”相比,正常对照组的主观相等点(the 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 PSE)(-0.15±0.18)为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01)。PD患者的PSE(0.04±0.21)与正常对照组的PSE相比,负值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 P〈0.001)。PD 患者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亚组,PD早期组(H-Y 1~2级)的PSE (0.02±0.26)和PD中期组(H-Y 2.5~3级)的PSE(0.06±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早期组:P〈0.01;PD中期组:P〈0.01)。PD早期组和PD中期组的PSE之间无明显差异(P=0.61)。结论 PD患者在病程的早期即出现杂乱生物运动感知能力障碍,这种感知障碍可能与前额叶功能异常有关。
257-261

活体双光子成像观察小鼠脑血管CO2反应性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活体观察脑血管CO2反应性及初步探讨其反应机制。方法利用双光子成像技术,在磨薄的颅窗下观察5只雄性C57小鼠脑皮层动脉、穿支动脉、皮层静脉及毛细血管共4种脑血管对吸入CO2的反应,分别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及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吲哚美辛阻断血管扩张通路,观察血管反应性变化。结果吸入1 min 5% CO2后4种脑血管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穿支动脉扩张最显著(45.01%±4.45%);使用L-NAME后4种脑血管对CO2反应性较使用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4种脑血管在吸入CO2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反应,前列腺素类及NO参与介导反应。本实验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62-266

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压力升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1周之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测脑脊液压力。观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病,其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31.67%;在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中,有34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其异常率为89.47%;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后有32例均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治愈6例,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26例,死亡4例,昏迷状态2例。而痊愈的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200 mmH2O,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的2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在150~180 mmH2O之间。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于迟发性脑病及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267-270

2015 MECT继续教育通知

摘要: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MECT疗效及认知障碍的规范化技术推广》将于2015年6月29日-7月3日在上海举行。本项目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负责人为贾玉萍主任。项目主讲人:徐一峰、李春波、王继军、贾玉萍、苏亮等教授。
270-270

Speztler-Martin补充分级法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Spetzler-Martin补充分级法是否能更好地筛选手术患者、提高术后预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221例脑动静脉畸形,记录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建立两种不同Logistic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下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tzler-Martin补充分级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901),Spetzler-Martin评分系统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结论 Spetzler-Martin补充分级法能有效地进一步把患者根据手术风险进行细化分组,更加准确地评估手术风险。当Spetzler-Martin补充分级小于或者等于5分时(敏感性:70%,特异性:88.24%),患者手术风险较低,可以作为是否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271-275

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伤自杀行为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索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2所大学的二、三年级所有专业共491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4797名大学生完成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Chinese versions,BIS-CV)、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s,AQ-CV)、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及自伤或自杀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差异。结果4797名大学生中自伤或自杀行为报告率为3.75‰(18/4797),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8.42%(1843/4797)。与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组相比,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BIS-CV量表总分更高(P〈0.01),非计划性和行为冲动性的分量表分也更高(P〈0.05)。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组AQ-CV量表总分更高(P〈0.01),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分量表得分也更高(P〈0.01)。结论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均高于无自伤或自杀行为组,因此在自杀预防工作中有必要对高冲动性和攻击性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
276-280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预后分析

摘要: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系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发作性、反复、不自主的抽动,有时可累及颈阔肌,多为单侧,少数病例可双侧起病。面肌痉挛常发于40~50岁,文献报道综合发病率为11/10万,且表现出明显的女性高发特点[1]。一般认为,除了一些明确的病因外,原发性HFS大多数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所引起,微血管减压术(MVD)通过解除血管压迫,缓解神经血管冲突以达到长期控制痉挛的特点,已成为现今治疗HFS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然而MVD并非绝对安全,手术并发症来自于手术操作对脑组织的影响,特别是面神经本身,面瘫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然而根据面瘫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术后即刻出现的面瘫和迟发性面瘫。对于迟发性面瘫( delayed facial palsy, DFP)至今尚无明确定义,综合相关研究认为术后迟发性面瘫出现高峰集中在术后3d到2周内。迟发性面瘫是MVD术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2.8%~8.3%[3,4]。本文就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发病率、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总结。
280-280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单胺氧化酶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与童年期虐待对女性青少年冲动特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A串联重复序列(monoamine oxidase A variable nucleotide tandem repeat, MAOA-VNTR)基因型与童年期虐待经历各自及其交互作用对女性青少年冲动特质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北某地403名正常汉族女性青少年,完成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及童年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并进行DNA提取及MAOA-VNTR基因分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OA-VNTR基因型、童年期虐待经历,以及其交互作用对冲动量表得分的影响。结果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女性青少年冲动特质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并未发现MAOA-VNTR基因型对童年期虐待所致女性青少年冲动具有调节作用。
281-287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给予6周度洛西汀联合1 Hz rTMS治疗,rTMS作用于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域,对照组给予6周度洛西汀联合伪rTMS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24,HAMD-24)评估抑郁症状,并按量表减分情况划分疗效等级;治疗2、4、6周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脱落2例患者。HAMD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主效应(P〈0.001)、分组主效应(P=0.029)及时间与分组交互效应(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估表明,治疗2、4、6周时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胃肠道不良反应而退组,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 Hz rTMS联合度洛西汀改善抑郁症状作用显著,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88-292

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招生通知

摘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举办的《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拟定于2015年8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临床电生理学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诱发电位等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在骨科、手外科、神经外科、运动医学、康复等相关疾病的术中监护与应用。部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8学分。
292-292

Syntenin基因促进胶质瘤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Syntenin)基因表达水平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RNA干扰技术敲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中Syntenin基因表达水平;qPCR检测Syntenin mRNA表达水平,筛选最佳干扰序列;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的粘附能力变化;Western-Blot(WB)检测Syntenin、AKT、p-AKT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qPCR结果显示,干扰组Syn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载组(P0.05)。侵袭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低于空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附实验结果显示,在各时间点,干扰组细胞的同种粘附率明显高于空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胶质瘤中,Syntenin可能通过上调AKT的磷酸化水平,经过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上调MMP-9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293-298

环孢素A抑制炎症改善大鼠脑缺血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急性期后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方法250~280g成年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6),PBS对照组(B组,n=23),10mg/kg环孢素A干预组(C组,n=23)。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C组每天给予环孢素A10mg/kg皮下注射,B组注射等量的PBS溶液。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7、14、21、30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在第3天取脑组织进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第3、30天取脑组织冰冻切片后用免疫荧光检测梗死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缺血周围区神经元数量,第30天检测梗死灶周围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C组再灌注后第3天(P=0.003)、第7天(P=0.011)、第14天(P=0.000)、第21天(P=0.003)、第30天(P=0.004)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B组评分;第3天的脑梗死体积低于B组的体积(P<0.001);第3天(P〈0.001)、30天(P=0.017)梗死灶周围神经元存活数量均多于B组的数量;第3天(P<0.001)、30天(P<0.001)梗死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B组的数量;第30天梗死灶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数少于B组的数量(P=0.024)。结论环孢素A能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可能是抑制梗死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的过度增生。
299-303

内囊后肢梗死的分水岭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内囊后肢梗死可能的分水岭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全部10例内囊后肢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表现为偏侧面部及上下肢无力,3例表现为上下肢无力;3例表现为24h内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表现为5h以内达高峰,5例表现为3~5d内病情进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病灶部位:均在内囊后肢可见DWI高信号,其中1例可见双侧内囊后肢高信号,仅1侧肢体出现临床症状。6例在病灶侧侧脑室体后部旁,同内囊后肢相隔0.7 cm之内可见另一病灶。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显示均有后循环供血差表现,其中1例表现为基底动脉迂曲,1例表现为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伴有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结论内囊后肢是脑血液前后循环的分水岭,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内囊后肢梗死的重要原因。
304-307

Nrf2基因rs35652124C/T多态性与伴热性惊厥史的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基因rs35652124C/T突变和伴热性惊厥史的难治性颞叶癫痫(febrile seizure refractory temporal lobe epilepsy ,FRTLE)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8例汉族FRTLE患者、166例汉族非同时兼热性惊厥史及难治性的颞叶癫痫(非FR?TLE)患者及183例汉族非癫痫患者。使用SNaPshot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Nrf2基因rs35652124C/T多态性。结果有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史的患者占难治性颞叶癫痫(refractory temporal lobe epilepsy, RTLE)的25%,明显高于非RTLE的12.5%(OR:2.3,95%CI:1.07~5.05,P=0.029)。FRTLE组分别与非FRTLE组及非癫痫对照组比较,rs35652124 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S可能是RTLE的危险因素,而rs35652124 C/T突变与FRTLE无关。
308-31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循证证据

摘要:既往50余年来,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主要以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为靶点,这类抗抑郁药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也有无法回避的局限性,如起效较慢,破坏睡眠结构、扰乱生物节律,引起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等,阻碍了患者的长期治疗[1-2]。生物节律紊乱是许多精神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抑郁心境、日间疲乏、注意力集中困难、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因此,昼夜节律功能的恢复逐渐成为抗抑郁治疗有效的一个标志,反之则可能高度预示着症状持续存在或早期复燃/复发[1]。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 AGM)是第一个针对生物节律紊乱同时兼有非单胺能机制的抗抑郁药[1-2]。本文将着重对AGM临床应用的循证资料作一综述。
312-317

短暂性癫痫性遗忘

摘要:短暂性癫痫性遗忘(transient epileptic amnesia,TEA)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孤立性记忆丧失(或称短暂性遗忘)为主要表现的癫痫综合征,为颞叶癫痫的一种特殊发作类型,但常常被漏诊或误诊[1]。短暂性遗忘可以是颞叶癫痫发作的主要表现或唯一表现[2]。TEA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与短暂性全面性遗忘(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相似, TEA通常始发于中年晚期或老年期,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3],2/3的患者为男性,其原因不明[4]。
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