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短著述、病例报告、综述、疑难病例会诊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国际刊号:1002-0152
  • 国内刊号:44-121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5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5
  • 综合影响因子:0.98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误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误诊常见原因。方法复习65例CVT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6例(约占40%)CVT患者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脑炎(15例)、原发性头痛(3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动脉血栓性脑梗死(1例)、原发性脑出血(1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视神经炎(1例)和神经症(1例),其中大部分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头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其他常见病。结论CVT常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正常或征象不典型,没有及时行MRV或DSA检查,而被误诊。
577-58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后7d内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有无出血性转化分为HT组及无H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HT组(33例)与无HT组(138例)相比,既往有糖尿病者较多(P=-0.008),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者较多(P=-0.040),溶栓前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高(P=-0.033),起病-溶栓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0333较长(P=0.043),溶栓后2h收缩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较高(P=0.008、P=0.049、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者、溶栓前NIHSS评分高、溶栓后2h及24h收缩压高者与溶栓后HT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的分值偏高、溶栓后2h及24h收缩压偏高是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
581-586

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侧脑室注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SDF-1α)对大鼠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6只脑梗死大鼠随机分为SDF-1α治疗组、溶剂对照组和SDF-1α+CXCR4拈抗剂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分别于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术后第7d和14d处死,处死前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以标记新增殖的细胞,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VPN)内Brdu^+细胞数目、血管密度及BrdU^+/laminin^+细胞数目。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及SDF-1α+CXCR4拮抗剂组相比,SDF-1α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少(术后7d:12.3%±0.68%US.20.6%±1.02%VS.17.2%±0.84%、术后14d:10.4%±0.90%US.17.8%±0.77%US.15.0%±0.86%,P〈0.05);梗死侧丘脑VPN内BrdU^+细胞表达增加(术后7d:132.7±9.11US.90.5±9.35US.96.83±8.01,术后14d:264.2±11.65US.192.2±6.18US.207.3±7.53,P〈0.05),同时BrdU^+/laminin^+细胞数目增多(术后7d:73.3+5.75US.50.2±6.27US.55.5±6.15、132.3±9.81US.67.7±9.44US.87.0±7.69,P〈0.05)及血管密度增加(术后7d:8_3%±0.79%VS.6.97%±0.73%VS.7.31%±0.75%、术后14d:13.08%±0.79%VS.10.5%±0.70%vs.11.6%±0.67%,P〈0.05)。结论外源性SDF-1α可减少脑梗死大鼠的梗死体积,并促进非缺血的远离梗死灶的同侧丘脑VPN内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其作用可能通过SDF-1/CXCR4轴实现。
587-591

Huntington舞蹈病4个家系IT15基因突变的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我国南方地区Huntington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4个家系患者1T15基因突变特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个HD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集静脉血提取DNA后应用PCR方法检测IT15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分析CAG拷贝数分布及其与临床特点和发病年龄的关系。结果4个家系中共有13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23±10.28岁,首发症状1例为精神障碍,12例为运动障碍。IT15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异常等位基因CAG平均重复次数45.62±2.90次(41—51次),检测出临床症状前亲属1例,携带1条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41次);正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次数均在22次以下(17—20次)。不同性别、遗传方式间CAG重复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次数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P=0.03)。结论IT15基因动态突变是家族性HD发病的遗传学基础,IT15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HD和临床症状前患者。
592-596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未遂组,27例)、抑郁症无自杀行为患者(抑郁症组,33例)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30例)血浆BDNF水平,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BDI)评定抑郁症状。结果自杀未遂组血浆BDNF水平[(778.88±230.71)pgm/L]低于抑郁症组[0055.64±191.00)pg/mL,P〈0.001]和对照组[(1348.06±192.67)pg/mL,P〈0.001];抑郁症组血浆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BDNF水平降低是与抑郁症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与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的最佳切点值为806.16pg/mL,其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7.0%。结论血浆BDNF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关,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生物学危险因素。
597-601

首发强迫障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强迫障碍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d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6例首发强迫障碍患者及36名正常对照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定患者的强迫症状。比较2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患者组中强迫症状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患者组血清的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8.71±3.47)ng/L VS.(18.03±5.8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血清的IL-6、TNF-α的水平分别为(37.39±9.63)ng/L、(28.68±8.35)ng/L,均高于对照组(20.07±6.04)ng/L、(14.99±5.98)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的血清IL-1β、IL-6水平与强迫行为评分有关联(均P〈0.01),2组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38和0.871。而患者组的血清TNF-α水平与强迫思维评分、强迫行为评分均有关联(均P〈0.01),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913。结论IL-1β、IL-6及TNF-1α可能参与强迫障碍发病的病理机制,可能与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602-606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2013通知(第一轮)

摘要:由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和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部级继续教育项目“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2013”将于2013年11月23日在广州举行。会议已举办多年,是岭南地区神经病学每年的学术盛宴。本次会议将设立脑血管病与退行变性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疑难病例讨论、“Neuroscience Day·2013”青年科研人员有奖征文等专题。
606-606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围手术期水钠紊乱的发生特点及其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和Rathke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围手术期水钠紊乱的发生发展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8年间178例CP和38例RCC术后水钠紊乱的资料,探讨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和低钠血症发生及进展的规律。结果DI及低钠血症是CP和RCC术后常见并发症,其总体发生率分别为95.4%、44.40%。CP和RCC患者中,DI开始发生时间均集中在术后第1d(61.80%vs.52.60%,P=0.606);DI最严重时,两组所在时间点的中位数分别为第5.5天、第3天。低钠血症开始发生时间均集中在术后第2、3天或第7、8天(63.70%vs.75.00%,P〉0.05),低钠血症最严重时,两组所在时间点的中位数均为术后第8天;两者均以尿崩伴低钠血症多见(43.51%);相比RCC组,CP组术后DI及低钠血症严重,血钠波动大,容易发展成长期DI(52.8%vs.10.5%,P=0.004),并且术后持续DI并伴高钠发生远期尿崩可能性大(78.90%vs.48.00%,辟0.037)。结论DI及低钠血症是CP和RC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以CP更严重,提示术后10d内需加强监测并纠正水钠紊乱,可能会降低远期DI的发生。
607-611

纹状体梗死后红核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纹状体梗死患者红核继发性损害的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首次发病、单侧纹状体梗死、病程12周的患者32例为研究组,募集32例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与研究组相匹配,单侧基底节区病灶但纹状体不受累的脑梗死患者为临床对照组,32例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研究组和临床对照组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Bartho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部分有类似帕金森氏病症状的患者进行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第Ⅲ分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梗死侧红核的MD值[(1.086±0.122)×10^-3mm^2/s]较临床对照组梗死侧红核[(0.817±0.106)×10^-3mm^2/s]和正常对照组红核[(0.785±0.081)×10^-3mm^2/s]均升高(均P〈0.001),研究组梗死对侧、临床对照组梗死对侧与正常对照组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5例患者出现帕金森样症状,其梗死灶同侧红核的MD值[(1.142±0.136)×10^-3mm^2/s]比无帕金森样症状患者梗死灶同侧红核[(1.075±0.074)×10^-3mm^2]升高(P〈0.05)。结论纹状体梗死可以导致同侧红核的继发性损害,且这种继发性损害可能参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612-615

疲劳、认知及情感障碍对早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早期患者疲劳、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能MS患者45例,对照组30例。采用修订的疲劳影响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Rey听觉词语学测验、简化Rey复杂图形、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Stroop测验、画钟试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多发性硬化生活质量量表进行临床测评。结果MS组生活质量除疼痛外,其他各方面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MS组较对照组短延迟记忆和长延迟记忆的成绩降低、SDMT测验成绩下降、Stroop测验反应时间长(均P〈0.05),且MS组疲劳得分较高(P〈0.05)。疲劳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躯体问题导致角色受限、情绪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情绪状况、精力、健康认识、认知功能、健康压力、总体生活质量相关(均P〈0.05)。结论MS患者早期生活质量即明显降低。虽然早期即出现记忆功能、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损害及焦虑、抑郁、疲劳症状,但仅疲劳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616-619

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锂盐治疗青少年首发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首发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研究组)和单用碳酸锂(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Young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Bp,CGI—S—BP)、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末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MRS和CGI—S—BP评分的时间和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8)vs.(23/26);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vs.(7/26);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和单用碳酸锂治疗效果相当,使用安全。
620-62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孤立性内侧纵束梗死1例报告

摘要:内侧纵束位于脑干背部中线两侧,协调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其发生病变临床少见,孤立性的梗死更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患者,女,69岁。因“视物重影、模糊4d”于2013年01月13E1人院。缘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模糊,注视左前方时为甚,伴头晕、恶心无呕吐,行走不稳,感“地不平”,无肢体乏力、麻木。
623-62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穿刺引流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30mL时(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住院费用、时间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mL,一组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一组为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出院时及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障碍率(主要为肢体瘫痪)及恢复结果。结果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14.4±8.3)d,内科保守治疗组(24.5±14.1)d(P〈0.05),在住院费用上,前组(26296.28±5292.12)元,后组(31769.48±6342.83)元(P〈0.05),在GOS预后上,出院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恢复良好39例、恢复较差5例,无开颅手术治疗病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为30、18例,其中2例因脑水肿重行开颅手术;3个月随访,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生活自理23例、轻度偏瘫16例、中重度5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为20、8、20例(u=2.499,P〈0.05)。立定定向穿刺引流组在上述方面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20—30mL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预后更佳,较内科保守治疗有更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624-626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附3例报告)

摘要: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可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由于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易误诊漏诊,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害。目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627-629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鉴别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摘要:在双相情感障碍病程期间,抑郁症状比轻躁狂/躁狂症状的发生率高。同时,单相抑郁病程期间阈下性轻躁狂症状的发生也较为普遍,近40%的单相抑郁患者有此状况。因此,临床上鉴别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成为一项挑战。将双相抑郁误诊为单相抑郁会导致用药不当,引发的不良后果包括预后差、自杀和转躁的几率增加,以及更高的医疗费用等。
630-633

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及脑结构改变

摘要:脑积水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过度积聚。脑积水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原发性)脑积水和后天性(继发性)脑积水,按压力可分为高颅压性脑积水和正常压力脑积水等。不同类型脑积水相关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结构改变有所不同,
63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