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静注氯胺酮快速改善抑郁症状一例709-709

摘要: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单胺受体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但该类药物常需2~4周才能发挥治疗作用,这对于急需缓解抑郁症状(如伴自杀倾向)的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先前研究表明一种应用较广的麻醉药氯胺酮在单次静脉注射后能够在2 h内快速显著改善抑郁症状[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苯丙胺类物质依赖的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710-714

摘要:目的探讨苯丙胺类物质对脑白质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1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和6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分析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n=7)与正常对照的DTI结果差异。结果苯丙胺物质依赖组左右两侧皮质脊髓束数量均低于对照组(t=1.25,P〈0.01;t=0.04,P=0.03),左侧扣带束FA值高于右侧(t=4.04,P〈0.01)且与物质使用时间呈正相关(r=0.69,P〈0.01);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组左侧皮质脊髓束ADC值高于对照组(t=3.54,P=0.04)、扣带束ADC值左侧小于右侧(t=-2.62,P=0.04);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物质依赖组DTI值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大脑双侧皮质脊髓束及左扣带束受损,且左扣带束纤维受损随物质使用时间延长而加重;未见苯丙胺物质依赖者的精神症状与DTI值相关,但需要进一步证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714-714

摘要:脑白质营养不良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正常髓鞘生长受累所致疾病,该类疾病应只包括那些由遗传决定的脑白质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为脑白质营养不良中的较常见类型,此病又称异染性白质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化性代谢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SSRI治疗首发为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对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715-718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首次抑郁发作使用SSRI类抗抑郁剂治疗后,出现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记录177例以抑郁发作为首次发作形式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并比较它们在没有出现自杀组和出现自杀组之间的差异,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与Hosmer-Lemeshow分别评估危险因素模型的准确度和拟合优度。结果没有出现自杀风险患者154例,出现自杀风险患者23例。出现自杀风险的患者组中饮酒史、心境障碍家族史、有易激惹症状、绝望感和伴随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高于未出现自杀风险的患者组(均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SSRI类抗抑郁剂治疗而导致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为:易激惹(OR=4.04,95%CI:1.40~11.67,P〈0.05),有精神病性症状(OR=6.23,95%CI:1.41~27.56,P〈0.05)。ROC为0.71。Hosmer-Lemeshow为0.58。结论易激惹症状、精神病性症状是双相障碍首次抑郁发作予SSRI治疗出现自杀风险的潜在预测因素。

脑外伤患者心灵理论家属评定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719-724

摘要:目的编制脑外伤患者心灵理论家属评定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196例脑外伤患者和80名正常成年人为被试,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定性访谈和专家组意见,形成初始量表。采用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筛选条目。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重测信度、观察者信度。比较脑外伤患者和正常人的得分,检验量表的区分效度;采用目前心灵理论研究常用的错误信念任务、解释性心灵理论任务、失言识别任务作为金标准,检验量表的校标效度。结果最终的脑外伤患者心灵理论家属评定量表包含44个条目,总体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8,分半信度为0.87,重测信度为0.88,观察者信度为0.93。因素分析的结果与编制时的构想一致,共抽取出人际交往、信念理解、情感理解3个因素,可以解释方差的74.04%。量表总分能有效区分脑外伤患者和正常人[(110.44±30.94)vs(147.05±26.80),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量表总分与错误信念任务、解释性心灵理论任务、失言识别任务的总分均明显相关(r=0.86,P〈0.01;r=0.89,P〈0.01)。结论脑外伤患者心灵理论家属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纤维追踪技术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同胞的脑白质完整性725-729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是否具有相似的脑白质完整性受损,从而为该异常是否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生物学特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于像素的全脑分析方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及其健康同胞30名和正常对照30名的脑白质密度,将组间有差异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利用纤维追踪技术重建穿过这些区域的白质纤维束,比较三组之间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值(FA)。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及其同胞组左侧前额叶的各向异性低于正常对照组[(0.296±0.030),(0.302±0.030),(0.326±0.026),P〈0.05],两组的胼胝体膝部的各向异性也低于正常对照组[(0.560±0.031),(0.568±0.025),(0.581±0.028),P〈0.05],但患者组与同胞组之间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前额叶和胼胝体膝部白质完整性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生物学特征。

小檗碱通过抑制β分泌酶的表达抑制Aβ产生的机理730-735

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Aβ产生的机理。方法稳定转染人淀粉样前体蛋白瑞典突变695的人胚胎肾293细胞(HEK293APPsw695)分别给与小檗碱(1μM,5μM,10μM和20μM)48 h、5μM小檗碱(8 h,24 h,48 h和72 h)、U0126(0.5μM)48 h以及小檗碱(5μM)+U0126(0.5μM)48 h,然后分别通过噻唑蓝(MTT)技术和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以上各处理对HEK293APPsw695增殖和毒性的影响,通过ELISA方法检测各处理组对HEK293APPsw695产生Aβ40/42的影响,通过WB方法研究各处理组对β分泌酶和p-ERK1/2表达的影响。结果以上各处理对HEK293APPsw695细胞的增殖和毒性没有影响,小檗碱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Aβ40/42的产生和β分泌酶的表达,以及促进p-ERK1/2的表达,U0126完全逆转小檗碱对Aβ40/42产生和β分泌酶表达的抑制,以及对p-ERK1/2表达的促进。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活化ERK1/2通路抑制β分泌酶的表达而抑制Aβ40/42的产生。

眼肌型及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Fas的表达736-739

摘要:目的探讨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眼肌型(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及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例OMG、13例GMG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及Fas的表达。结果 OMG、GMG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CD8分子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G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Fas+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2%±8.73%、31.22%±13.00%,P=0.017)。GMG组与对照组Fas表达增高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15,4%,P=0.041)。Fas表达增高的GMG患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胸腺瘤发生率较高。OMG与GMG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Fas+、CD4+Fas+、CD8+Fas+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G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Fas的表达升高,OMG与GMG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Fas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二者可能同属一种系统性疾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740-743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影响及其规律。方法连续收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收录内容包括性别、起病年龄、既往病史、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梗死面积及部位。以上因素与HT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6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HT 68例。大面积梗死、皮层梗死、空腹血糖、空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既往高血压史与HT有关;空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 mmol/L,HT发生率增高35.6%(OR:0.644;95%CI:0.456~0.908;P=0.012)。结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HT有关;随着空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降低,HT发生率呈增高趋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侧脑室枕角扩大畸形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743-743

摘要:侧脑室枕角扩大畸形,又称空洞脑(Colpocephaly),是一种以双侧脑室枕角异常扩大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畸形的脑发育异常。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12p部分三体的细胞-分子遗传学及表型定位研究744-748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12p部分三体综合征遗传物质增加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对1例具有发育缓慢、精神发育迟滞和面部畸形的13个月大患儿和双亲进行了包括G显带、高分辨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同时对包括文献报道的24例12p部分三体进行表型定位分析。结果患者的12p部分三体来源于母亲的平衡易位,小睑的发生可能与剂量关系不大,而是12p13区域存在与眼睑发育有关的基因簇,染色体断裂后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他们的表达或功能,导致眼睑发育异常。结论 12p部分三体的典型症状与特定染色体区域的基因表达或功能有关。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749-751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78.52±16.41 ng/mL、42.83±13.4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OR 1.652,95%CI 1.032~2.256;P=0.014)。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与梗死面积、空腹血糖、收缩压和三脂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治疗2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2.14±14.37 ng/mL、78.52±16.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的作用。

mi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的初步研究752-755

摘要: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存在表达差异的miRNA,预测其靶基因。方法收集侵袭性、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样本各6例,利用miRNA芯片对其进行实验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结果。结果部分mi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异常,其中显著上调的为hsa-miR-27b,hsa-miR-103,hsa-miR-30d,hsa-miR-23a,hsa-miR-92b和hsa-miR-126*。显著下调的为hsa-miR-34b,hsa-miR-1258,hsa-miR-634,hsa-miR-99a,hsa-miR-885-5p,hsa-miR-1246,hsa-miR-499b,hsa-miR-22,hsa-miR-21和hsa-miR-138-1*。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部分miRNAs存在表达差异,这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0例分析756-758

摘要:目的分析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为早期诊治、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男女比例3∶7,症状以颅高压、肢体无力的较多,体征以锥体束征最常见。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出率较高,影像学检查以颅内多灶病变及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多见。抗栓治疗或(和)免疫调节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结论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女性更易累及,颅内静脉系统受累多见,抗栓及免疫调节治疗可获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槟榔所致帕金森综合征1例报告759-760

摘要:临床上帕金森综合征多继发于脑血管疾病、脑炎[1]、抗精神病药物等之后,而由于长期咀嚼槟榔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却极其罕见,我们报告1例如下。1资料患者,男,50岁,因"行动迟缓伴言语含糊半年余"于2010年12月20日入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脑网络在抑郁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760-763

摘要: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显示抑郁症病人特定脑区神经病理改变,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边缘-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1]通路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第37卷目次索引76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