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1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文拉法辛与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转换策略疗效的Meta分析449-45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文拉法辛(venlafaxine)与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对抑郁症转换策略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2010年的MEDLINE和中文文献.纳入文拉法辛与SSRI对抑郁症转换策略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8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共5350例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拉法辛的临床治愈率是52.5%,SSRI的临床治愈率是43.3%,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R=1.38,95%CI:1.20-1.58,P〈0.01);文拉法辛的有效率是67.8%,SSRI的有效率是59.6%,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3,95%CI:1.15~1.53,P〈0.01)。结论文拉法辛较SSRI对抑郁症转换策略有更高的临床治愈率与有效率。

综合医院与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454-458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对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门诊100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对不同性质医疗机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年龄和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都大于精神专科医院患者(P〈0.01)。综合医院患者抑郁发作时有不典型症状的比例高于精神专科医院(P〈0.05),而精神专科医院患者中有焦虑症状(P〈0.05)、复发性抑郁(P〈0.01)和有精神病性症状(P〈0.05)的比例均高于综合医院,自杀风险的等级也高于综合医院(P〈0.05)。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使用苯二氮革类药物的比例较高(P〈0.05),而精神专科医院心境稳定剂的使用比例较高(P〈0.05)。两类医院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和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内部一致性均不高(Kappa〈0.4)。结论综合医院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多不典型的特征,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情况也与专科医院不同,值得临床注意和深入分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关系458-458

摘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测定是客观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指标。而失眠症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下降、心慌气短、多汗、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自主神经症状的电生理特点报道少见。故本研究拟探讨失眠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SSR改变及其与睡眠结构的关系,为失眠症的诊治提供参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临床特征调查459-463

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量表筛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五城区6~16岁的4585名在校学生进行抑郁障碍调查。首先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eulty questionnaire,SDQ)进行筛查,筛查阳性的进一步用精神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the developnlent and well—being assessment,DAWBA)进行定式检查以明确诊断。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结果SDQ筛查阳性的占50.2%(2302/4585)。共检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55例,重性抑郁障碍29例,恶劣心境0例,未标明的抑郁障碍26例,总的抑郁障碍患病率1.2%(55/4585)。起病年龄的中位数为13岁(P25:11岁,P75:15岁),高峰年龄在15岁,占21.8%(12/55)。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抑郁症状依次是情绪低落(74.5%)、易激惹(72.7%)、精力减退(72.7%)。34.5%(19/55)的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曾经试图伤害自己或自杀。55例患者中39例过去曾有抑郁发作,占70.9%。抑郁障碍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社交和娱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4.5%(41/55)的患者学习受影响。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大多数(78.2%)为轻度或中度。结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应受到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首发精神分裂症听觉感觉门控异常的功能磁共振研究464-468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门控异常与脑功能异常激活之间的关系。方法1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1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采用多声音刺激和单声音刺激比较的范式,以多声音刺激减单声音刺激的对比探测感觉门控的脑激活效应。以SPM2处理脑影像数据,使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问听觉感觉门控脑功能激活的差异。结果患者组的感觉门控脑激活在右侧海马(x=24,y=-28,z=-8,体素集合数:16)、右侧丘脑(x=8,y=-4,z=4,体素集合数=22)低于正常对照组(f=3.57,P=0.001;t=3.38,P=0.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听觉门控异常可能与海马、丘脑等脑区的功能激活异常有关。

云南基诺族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30年随访研究469-472

摘要:目的了解2009年基诺族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并了解其近30年的患病率变化趋势。方法2009年对基诺族44个自然村总计10610人进行单纯整群随机抽样,对实际抽样的1984人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调查。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进行筛查,依据GHQ-12得分按比例抽取危险人群,采用SCID—I/P工具进行面检并作出诊断。同时,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线索资料的个体进行人户访谈,其中包括既往流行病学调查中已诊断的33例精神分裂症病例。比较两种调查方法得到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对近30年来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进行)c。趋势检验。结果线索调查中精神分裂症的终生和时点患病率、年发病率均高于抽样调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索调查结果显示,基诺族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0.37%(39/10610),时点患病率0.27%(29/10610),男性均高于女性(Х^2:10.27,P〈0.01;Х^2=8.02,P〈0.01)。近10年新发病例12例,其中近一年新发病1例,年发病率9.43/10万(1/10610)。与1979年、1989年、1999年比较,基诺族30年来的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并无明显变化(Х^2=0.18,P〉0.05;Х^2=0.18,P〉0.05)。结论基诺族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及时点患病率近30年来无明显变化趋势。

老年高干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473-476

摘要:目的了解年龄≥65岁的高干人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进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老年高干4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的认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评估,进行两种量表得分相关性分析和MCI检出率比较。同时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96名)和MCI组(337例),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MoCA和MMSE得分显著相关(r=0.563,P〈0.01),MoCA检出率(78.98%)大于MMSE检出率(45.96%)。年龄、抑郁得分、收缩压、高血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中,年龄、高血压和抑郁得分均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高干人群中,年龄、高血压和抑郁均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对其干预可减少痴呆的发生。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内老年斑和神经元的影响477-481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1,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运用VPA30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4周。药物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甲硫素S染色检测VPA对老年斑(senileplapues,SP)的影响,用Nissl染色、Tunel染色观察脑内神经元的变化,并采用ELISA定量检~rJd,鼠脑内p一淀粉样蛋白(amyloidppeptide,Ap)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及甲硫素s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的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域的老年斑数量明显减少(f=7.78,P〈0.01)。Nissl染色发现vPA治疗组小鼠皮质及海马内的神经元数目较生理盐水组增加;Tunel染色显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t:5.95,P〈0.01);ELISA结果提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Ap40(t=4.23,P〈0.01)和Aβ42(t:7.51.P〈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VPA处理能显著减少AD模型小鼠减少脑内Ap的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来增加神经元的数量。

体外培养癫痫细胞模型中整合素α2表达的变化482-485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癫痫细胞模型中整合素α2(integrinα2)的动态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至第7天的乳鼠海马神经元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利用“无镁细胞外液”体外培养3h制备体外癫痫神经元细胞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测定对照组及实验组造模后12h,24h,48h三个时间点的integrin α2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变化。结果造模24h后神经网络迁移,呈“网格样”改变;integrin α2蛋白相对表达:平均光密度值(mean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mean IOD)对照组为(0.033±0.005),实验组12h(0.084±0.033).24h(0.076±0.018),48h(0.077±0.006),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造模后12—48h表达量维持在两倍以上;RT—PCR结果示对照组integrin α2与β—actin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之比为(0.316±0.039),实验组12h(0.435±0.067),24h(0.453±0.046),48h(0.515±0.054),不同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ntegrin α2 mRNA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Integrin α2在体外培养乳鼠海马癫痫神经元中表达增加,推测integrin α2可能参与了细胞持续自发性放电后神经网络的重组过程。

去骨瓣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初步分析(附26例报业)486-489

摘要:目的分析去骨瓣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手术适应证及脑梗死体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问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因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行去骨瓣减压治疗的患者的病案资料,影像学表现,以随访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经去骨瓣减压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术前明显改善(t=2.789,P〈0.05),在年龄〈60岁和年龄≥60岁的两组患者中其总体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38,P〉0.05),脑疝之前手术患者总体预后优于脑疝之后手术的患者(Х^2=7.741,P〈0.05),梗死体积≥250cm^3患者总体预后比〈250cm^3的患者差(Z。=6.880,P〈0.05)。结论在出现脑疝之前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能提高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梗死体积≥250cm^3者疗效较差,年龄可能不是手术禁忌证。

胶质瘤1p/19q联合缺失特征分析490-494

摘要:目的研究胶质瘤中lp/19q联合缺失与患者临床特征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表达的关系。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的63例手术确诊胶质瘤标本进行1p/19q联合缺失检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1p/19q联合缺失患者与无联合缺失患者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及MGMT表达状态是否有差异。结果全组63例患者,男38例,女25例,年龄(41.7±15.3)岁。其中,16例(25.4%)存在1p/19q联合缺失。1p/19q联合缺失患者与无联合缺失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病理类型1p/19q联合缺失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9/16)、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3/8)、星形细胞瘤(2/10)、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6)及胶质母细胞瘤(1/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全组63例胶质瘤及25例含少突成分胶质瘤中,MGMT阳性肿瘤1p/19q联合缺失比例与MGMT阴性组间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19q联合缺失主要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有关,含少突成分胶质瘤中1p/19q联合缺失比例较高。1p/19q联合缺失可作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振幅整合脑电图和脑电波段功率对于家兔脑梗死的评估作用495-498

摘要:目的观察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及脑电波段功率(bandpower,BP)对于家兔脑梗死病情发展的评估作用,为临床评估脑梗死的发展趋势筛选一种客观的方法。方法在NicoletOne Monitor脑功能监护仪全程监护下,用线栓法复制家兔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3h后再灌注,在24h、48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48h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和水肿体积。结果造模后48h的脑梗死体积与aEEG带宽、上界、下界和绝对波段功率B的降幅呈正相关r=0.692,P=0.010;r=0.691,P=0.010;r=0.730,P=0.010;r=0.524,P:0.037);造模后48h的脑水肿体积与aEEG带宽、上界和下界降幅呈正相关r=0.744,P=0.002;r=0.762,P=0.002;r=0.691,P=0.006):24h、48h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各EEG指标均无相关性统计学意义。结论aEEG对于脑梗死和水肿的体积有较大的敏感性,而脑电波段功率不敏感,aEEG下界降幅和带宽降幅分别对于脑梗死早期的梗死和水肿程度有一定评估预测作用。

脑桥中央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498-500

摘要:目的探索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例诊断为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可表现为假性延髓麻痹、四肢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头颅磁共振是确立诊断的重要手段。结论提高对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易感因素的认识及缓慢纠正电解质紊乱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椎管手术后颅内出血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500-503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手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报告3例椎管手术后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死亡。结论椎管手术后颅内出血罕见,多与高龄、脑脊液丢失致颅内低压有关.术中应尽量减少脑脊液丢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孤独症儿童早期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分析504-505

摘要: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发育障碍,至今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约40%的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过敏现象,且其部分行为和语言障碍可能与此有关。国际上已经开始采用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对患儿进行治疗。研究表明AIT治疗可改善患儿的语言、操作、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本研究对采用AIT治疗的孤独症患儿进行了观察,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儿童早期AIT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505-508

摘要:随着颅内专用支架种类的增多及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支架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临床上几种常见颅内支架的结构特点、各自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概括性地描述了正在研究阶段的新型支架和未来颅内支架发展的趋势,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支架的选择提供参考,并对未来新型支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抗精神病药物诱导代谢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509-512

摘要: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用药,也用于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其它精神疾病的治疗。但因其明显的代谢紊乱不良反应而严重影响其依从性及疗效。早在1956年BettieHiles首次报告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引起高血糖,但因其突出的锥体外系综合征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使其代谢异常的副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关注。直到上世纪90年代,

继续教育思考题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