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人横纹肌样脑膜瘤细胞株的分离和鉴定321-324

摘要:目的人横纹肌样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建立其体外研究模型,本实验拟从1例确诊的横纹肌样脑膜瘤中分离和鉴定横纹肌样脑膜瘤细胞株。方法利用贴壁培养和肿瘤球培养结合的方法,分离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抗原标志。用X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用体内移植方法评估其致瘤能力。结果分离培养得到一细胞株,其表面标志为CIM4^+CD59^+CDl05^+CDlla^-CD31^-Cd34^-,与问质前体细胞具有相似性。其在体外具有长期传代能力,目前已经传了50余代。体内移植试验表明1×10^5以上细胞具有较一致的颅内致瘤能力,获得的移植瘤与原发人肿瘤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特征。结论我们首次分离了1例具有间质细胞特征并具有致瘤性的横纹肌样脑膜瘤细胞株,为恶性脑膜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体外模型。

KISS-1和MTA-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325-328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KISS-1和MTA-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RT-PCR法对KISS-1和MTA-l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它们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59例垂体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组KISS-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X^2=4.88,t=12.05,P〈0.05),MTA-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z。=5.43,t=12.99,P〈0.05)。结论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KISS-1表达下调、MTA-1表达上调,提示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理学术会议及征文通知328-328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及病理学分会脑神经病理学组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理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11月3日至11月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除举行全国神经病理学术会议外,还将有亚洲及欧美等国著名的神经病理学家进行讲座。欢迎全国神经内外科、病理科及相关科室的医师及研究人员参加并赐稿。具体征文要求如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pEGFP-ING4抑制裸鼠皮下人U87移植瘤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329-332

摘要:目的探讨pEGFP—ING4对裸鼠体内人U87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成功构建的18只人U8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pEGFP—ING4和pEGFP—C2转染组及PBS空白对照组3组,测量各组肿瘤的体积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瘤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荧光显微镜下pEGFP—ING4组和pEGFP—C2组均观察到GFP表达,接种后第21d、28d、35d各组皮下肿瘤体积(mm^2)为:PBS组(201.8±19.3,418.9±26.4,622.1±51.3),pEGFP—C2组(197.6±18.9,398.4±20.4,593.7±48.7),pEGFP—ING4组(138.9±8.4,198.7±21.5,293.2±31.6),肿瘤接种后在同一时间点内,pEGFP—ING4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另外两组(P〈0.05);MVD检测(个/mm。):PBS组(15.83-4-0.98),pEGFP—C2组(15.83±1.62),pEGFP—ING4组(4.17±1.17),与另外两组比较,pEGFP—ING4组MVD明显降低(P〈0.01)。结论ING4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U8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胶质瘤血管的生成可能是其抗肿瘤的重要机理之一。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促血管生成素1、2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333-336

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1和Ang-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其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垂体腺瘤手术标本40例,分侵袭组(11例)和非侵袭组(29例),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垂体腺瘤标本MMP-9、Ang-1、Ang-2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方法对垂体腺瘤标本中MMP-9、Ang-1、Ang-2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MMP-9m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为1.513±0.28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0.883±0.245(t=4.61,P〈0.05),Ang-2m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为1.455±0.28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0.935±0.291(t=4.37,P〈0.05)。MMP-9、Ang-2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T=3.82,T=4.10,P〈0.05)。非侵袭性腺瘤组织Ang-1 mRNA表达为1.263±0.389明显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0.889±0.323(t=4.46,P〈0.05),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Ang-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组(T=5.53,P〈0.05)。Ang-1和Ang-2表达呈负相关(r=-0.68,P〈0.05),MMP-9、Ang-1与Ang-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高低与患者性别、垂体瘤有无分泌功能无关。结论MMP-9和Ang-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高表达及Ang-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疗效的临床评估337-340

摘要:目的探讨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75%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早期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1年后的疗效评估。方法测定6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h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肺通气功能,以用力肺活量(FVC%)是否低于75%和是否接受NPPV治疗为标准分3组,其中FVC%〈75%且配合NPPV治疗14例,作为第1组;FVC%〈75%且不能配合NPPV治疗18例,作为第2组;FVC%〉75%为第3组,即阳性对照组,共28例。结果第1组(FVC%〈75%且配合NPPV治疗)ALS患者1年内生存率与第2组(FVC%〈75%且不能配合NPPV治疗)ALS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第3组(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患者FVC%下降的幅度以及ALSFRS-R评分降低的幅度较第2组患者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LS患者FVC〈75%时引入NPPV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弥散张量成像341-344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lh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起病14d内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23例,在入院时行MRI与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eandiffusivity,MD)、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D的方式获得FA和MD值。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前部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结果最早在起病后第3天即可见脑梗死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自起病7d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脑梗死同侧锥体束FA下降,与对侧锥体束FA比率为(0.89±0.0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同侧锥体束MD无明显变化,与对侧锥体束MD比率平均为(0.964±0.1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以在脑梗死后早期检测到锥体束的华勒氏变性,最早为发病后第3d。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新进展学习班344-344

摘要:为提高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推动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诊疗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东莞市人民医院将于2010年6月在东莞市举办广东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10307007)。本学习班将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秀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黄家星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华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马欣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鹏教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型苯二氮革受体表达的影响345-348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IV,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型苯二氮革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10mg组(10mg/Kg体重),AST40mg组(40mg/Kg体重),AST100mg组(100mg/Kg体质量)。各药物干预组分别于缺血前30min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AST。结果模型组PBRs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AST40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0±0.4;P=0.002),AST100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2±0.5;P=0.022),AST40mg梗死体积减少(72.40±12.31;P=0.001),AST100mg梗死体积减少(75.704±18.34;P=0.001)。AST40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减少(51.43±3.01;P=0.001),AST100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减少(53.65±2.07;P=0.018)。与AST10mg组相比,AST40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51.43±3.01;P=0.010)。结论AST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BRs过度表达有关。

北京版MoCA在长沙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的应用及长沙版MoCA的形成349-353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可行性及潜在修订点。通过翻译及修订英文原版MoCA,形成长沙版MoCA。方法在长沙地区年龄I〉40岁的56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及32名对照人群中应用北京版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认知及日常生活、情绪、精神评估。通过相关、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及比较北京版MoCA各子测试项目在对照组人群中的得分率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等,探讨北京版MoCA的可行性及潜在修订点。进而通过申请英文版MoCA的翻译修订权、翻译、专家评议、修订、小样本临床试验等步骤,最终确定长沙版MoCA。结果北京版MoCA与MMSE的总分高度相关(r=0.926)。北京版MoCA诊断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可信区间为0.848~0.966)。按照推荐划界分值(25/26分),其诊断认知障碍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35%及55.56%。如果将划界分值调整为23/24分可得到最理想的灵敏度(86.04%)和特异度(82.22%)。3个存在修订争议的子测试项目进入小样本试验,经反复评议及修订,于2010年7月确定长沙版MoCA。结论北京版MoCA为一种有效、可行的认知筛查量表,但尚存在一些不适用于我国大陆人群的不足。长沙版MoCA为一种适合中国大陆人群使用的认知筛查量表。

丘脑梗死后丘脑放射纤维继发变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354-357

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动态观察局灶性丘脑梗死后丘脑放射纤维的弥散变化,探讨丘脑梗死后,病灶上方的丘脑放射纤维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连续收录首次发病、单侧丘脑梗死患者17例为实验组,选择健康志愿者17例作对照研究。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W1)、第4周(W4)和第12周(W12)进行1次DTI检测,对照组进行1次DTI检测。每次DTI检测之前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生活指数(BI)以及自订的感觉障碍分级评分(Sensory disturbancer ating,SDR)评定。结果梗死灶上方的半卵圆中心部分异向(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W1:0.42±0.02,W2:0.38±0.02,W12:0。34±0.03,P〈0.01),而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on,MD)却无明显变化。梗死灶上方的半卵圆中心FA值的变化百分数与NIHSS、和BI的变化百分数无明显相关(P〉0.05),与SDR变化的百分数呈负相关(r=-0.246,P〈0.05)。结论局灶性丘脑梗死可以引起丘脑放射纤维继发性损害,在12周内这种继发性损害逐渐加重,而且还可能阻碍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联合NBCA栓塞治疗刀砍伤后一侧椎动脉断裂合并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357-357

摘要:外伤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颅外段假性动脉瘤通常源于颈部严重的钝伤和穿透伤^[1-2]。由于受颈椎的严格保护,VA断裂的发生率非常低,而VA断裂导致的颅外段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更低^[3]。但是,一旦颈部遭受严重的穿透伤导致VA断裂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将出现一系列难以预料的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外伤性VA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ANCA相关性血管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以及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弥漫性丢失358-361

摘要:目的探索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微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内皮细胞膜结合性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规律。方法12例经过临床、血清免疫学检查证实的AAV患者,2例Wegerner肉芽肿、5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5例Churg-Strause综合征。Birmingham血管炎活动评分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均进行腓肠神经活检标本的常规组织学染色以及以抗CD68、CD3、CD20、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eNOS以及第八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体为第一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正常血管为对照。结果12例患者的腓肠神经病理检查发现9例活动性血管炎,可见大量CD68阳性单核细胞和CD3阳性淋巴细胞浸润。和对照组相比,所有患者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NOS和TM减低或消失,包括无炎细胞浸润血管,其中eNOS的下降程度较TM更明显。Churg—Strause综合征的血管内皮细胞eNOS和TM下降最显著。结论AAV外周血管存在血管内皮细胞TM和eNOS弥漫性下降,两者下降程度在AAV不同亚型之间存在差异。

不同抗癫痫药物对新诊断癫痫患者一年保留率的回顾性研究362-365

摘要:目的比较几种一线抗癫痫药物单一治疗对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方法我们利用门诊随访的方式,对284名新诊断癫痫患者首次使用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多样本率的卡方分割法,对单一抗癫痫药的一年保留率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一线抗癫痫药为丙戊酸钠(70例,24.6%),拉莫三嗪(59例,20.7%),卡马西平(56例,19.7%),奥卡西平(48例,16.9%),托吡酯(35例,12.3%)。一年保留率依次为拉莫三嗪(93.2%),奥卡西平(72.9%),托吡酯(65.7%),卡马西平(62.5%),丙戊酸钠(65.7%)。拉莫三嗪的一年保留率,与奥卡西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与卡马西平(P=0.00089)、丙戊酸钠(P=0.00027)和托吡酯(P=0.01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药物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1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最高。深入研究新诊断癫痫患者的首次抗癫痫药物保留率,将对我国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准确的指导。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GRM5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家系对照研究366-369

摘要:目的对既往有阳性发现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基因(glutamater eceptor,metabotropic5,GRM5)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进行验证。方法先用affymetrix6.0芯片对89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1000例正常对照的DNA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而后在另一个样本-100个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进行了GRM5基因6个SNP位点(rs591849,rs16915130,rs3899716,rs2133395,rs597462,rs1942486)的检测。用HaploView4.1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89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1000例正常对照的全基因关联分析显示,GRM5基因的rsl691513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X^2=39.895,P=2.68×10^-10),然而通过6个SNP位点及所构建的单倍型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家系的验证却不支持GRM5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联(P〉0.05)。结论本研究不支持GRM5基因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关联。

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错误相关负电位的比较研究370-373

摘要:目的比较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错误相关负电位(error—related negativity,ERN)。方法检测21例强迫症患者和1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RN和正确相关负电位(correct—related negativity,CRN),并与23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ERN波幅增高(Z=-2.60,P〈0.01),精神分裂症组ERN波幅降低(Z=-2.16,P〈0.05)而潜伏期延长(t=3.60,P〈0.01)。与强迫症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的ERN波幅降低(Z=-3.75,P〈0.01)而ERN潜伏期延长(t=2.70,P〈0.05)。CRN波幅和潜伏期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强迫症组,还是精神分裂症组,其ERN/CRN指标与临床精神症状之间均未见相关(P〉0.05)。结论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ERN均存在异常但方向相反,提示ERN可能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参考。

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附9例报告)374-375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治疗的9例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并提出一种结合补钠量和治疗后血钠水平变化来推测是否存在肾脏异常排钠和计算每天肾脏异常排钠量的方法。结果患者均在发生脑室炎后1~2d出现脑性耗盐综合征。经过治疗,6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极易引起脑性耗盐综合征,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补钠治疗应以每天肾脏排钠量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强迫症治疗前后的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376-377

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以40例强迫症患者及3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患者组给予10周的抗强迫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h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hon Depression Scale,HAMD)、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r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定患者的症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BDNF浓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血浆BDNF浓度分别为(2.12±0.45)ng/mL、(2.18±0.74)ng/m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15±1.83)ug/m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前后BDNF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基线时的BDNF水平与Y—BOCS、HAMA及HAMD减分率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治疗前后变化值与Y—BOCS、HAMA及HAMD减分率的相关也无统讦学意义(P〉0.05)。结论BDNF可能参与了OCD发生,但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