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述评
缺血性卒中诊治三重奏——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577-580

摘要:临床医生很重要的一个职责是寻找病因。当接诊了一个头痛呕吐患者,我们需要判断导致症状的原因,譬如通过腰穿等检查判断为颅内压增高所致,我们会给予相应的降颅压处理,但仅仅治疗颅内压增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查找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即我们处理颅内压增高仅仅是针对某种结果的处理,而不是在治疗病因。通过进一步检查,我们发现颅内感染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此时,会给予抗感染治疗,那么治疗颅内感染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治疗颅内压增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内观治疗的疗效研究580-580

摘要:网络成瘾,有的学者称之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use,PIU),引起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社会功能损害,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国内近年来研究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0%左右。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病因探讨和评估手段方面,有关治疗方面少有报道。本研究采用内观治疗与普通心理疏导对照,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5p缺失综合征家系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及产前诊断581-584

摘要:目的探讨5p缺失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异常染色体的来源,对平衡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1例5p缺失家系的患儿及父母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并对先证者母亲妊娠后进行了3次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核型为46,XY,del(5)(p13p15),母亲为新发生的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对其3次产前诊断准确地诊断出患病胎儿和插入携带者胎儿。结论本家系中患儿为5p缺失综合征,其5p缺失来源于母亲染色体的平衡插入,对平衡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地避免新患者出生。

吸烟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585-589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发病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国期刊网、High-Wire Press、Medline等数据库搜集资料,然后应用RevMan5.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META分析,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结果经过文章质量的评价,共筛选出病例对照研究24篇,纳入病例人数3187,对照人数4607。对所选文献的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后认为资料存在中度的异质性(2=39.71P=0.03;I2=37%),最后对资料进行合并得出合并值(OR=0.75,95%CI:0.65~0.86),但2001年份以后研究结果的模型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5,95%CI:0.72~1.01,Z=1.79,P=0.07)。结论吸烟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590-593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均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简易智能筛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ask,CDT)、词语流畅试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 41例患者完成所有检查。MMSE评分〈27分者27例(65.85%),CDT评分〈4分者19例(46.34%),VFT评分〈15分者16例(39.02%)。依PSG检查结果分为OSAHS组(21例),非OSAHS组(20例)。OSAHS组MMSE、CDT分值低于非OSAHS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中-重度OSAHS组MMSE、CDT得分为23.67±5.12,2.67±1.53,非OSAHS组为24.85±3.15,3.1±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300检查显示与非OSAHS组比较OSAHS组FZ、CZ、PZ潜伏期明显延长,FZ、CZ潜伏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OSAHS组较非OSAHS组PZ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5)。各组P300的波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SAHS可加重急性脑梗死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与其严重程度相关。P300检查较MMSE、CDT更敏感。

54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现状594-597

摘要: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为规范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8月~12月期间连续收入北京21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对其中复发性卒中5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1例复发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58.4%,降压药、降糖药和他汀类药治疗比例分别为82.3%、85.3%和14.2%。年龄≥60岁(P=0.011)、退休(P=0.021)、脑卒中史(P〈0.001)、心绞痛史(P=0.001)、心梗史(P=0.037)及高血压史(P=0.016),是抗血小板依从性的促进因素。结论复发性卒中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药物干预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低。

当前有和无自杀观念的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598-602

摘要:目的对当前有和无自杀观念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按最近1周有无自杀观念将32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自杀观念组(n=59)和无自杀观念组(n=268),比较其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并对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杀观念组的目前年龄、首次发病年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和HAMD-24的绝望感条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观念组(P〈0.05),自杀观念组的精神病性症状(OR=4.03,P〈0.05)、不典型症状(OR=7.53,P〈0.01)和躯体疾病共病(OR=11.19,P〈0.01)明显多于无自杀观念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17总分(OR=1.19,P〈0.01)、绝望感(OR=2.13,P〈0.01)、不典型症状(OR=1.44,P〈0.05)和躯体疾病共病(OR=2.84,P〈0.05)与自杀观念相关。结论有自杀观念的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应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603-606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8周,8周后随访1年。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IL-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8周后、随访6个月及12个月,与同时点的对照组比较,训练组的治疗依从性(U值为141.00、447.00、353.50)、GQOLI-74总分(F值为5.90、8.35、9.77)均提高(P均小于0.05),而SDSS总分下降(U值为291.50、254.50、230.50,P均小于0.01)。训练组8周时、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依从性(Z值为-4.71、-4.43、-4.22)、SDSS总分(Z值为-4.71、-4.58、-4.85)、GQOLI-74总分均较入组时改善(P均小于0.01);训练组随访12个月时及对照组随访6个月、12个月时的治疗依从性均较8周时下降(Z=-2.24,P〈0.05;Z=-3.27,P〈0.01;Z=-3.40,P〈0.01);训练组随访6个月、12个月时的SDSS总分也均较8周时下降(Z=-2.57,P〈0.01;Z=-3.33,P〈0.01),GQOLI-74总分提高(P〈0.05)。随访12个月时全部患者GQOLI-74总分与SDSS总分、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r=-0.57,P〈0.01;r=-0.50,P〈0.01),SDSS总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P50感觉门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607-611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前后的P50听觉诱发电位,并以36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比较阳性症状为主组(阳性组)与阴性症状为主组(阴性组)患者的P50;采用多元回归分析P50抑制及其治疗前后变化与PANSS评分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条件-测试刺激模式下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均较对照组的T-P50波幅升高而P50抑制降低(P〈0.05),而刺激序列模式下有较高的高频刺激P50波幅和较低的P50抑制(P〈0.05)。但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两个患者亚组之间两种模式P50诱发电位各成分、P50抑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的患者组中治疗前两种模式P50抑制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条件-测试刺激模式P50抑制的变化率与PANSS的激活性因子分变化率相关(b=0.39,P〈0.05),刺激序列模式P50抑制变化率分别与激活性因子分和抑郁因子分的变化率相关(b=0.44,P〈0.05;b=0.49,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50感觉门控异常与其主要临床症状群相关,但P50抑制的变化可能是反映患者的激越或抑郁情绪变化有关的电生理标记。

河北省双重抑郁症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社会功能状况分析612-615

摘要:目的了解双重抑郁症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社会生活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Ⅳ-TR)为诊断标准,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诊断工具,对河北省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的20716名18岁以上人群中双重抑郁症的患病率、共病、社会功能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GAF)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分别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 20716名被调查者中现患心境恶劣障碍411例,其中56例(13.6%)叠加了重性抑郁发作,符合双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双重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0.27%(56/20716),按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SCID诊断的比例校正后的时点患病率为0.47%(95%CI:0.38%~0.56%)。单一的心境恶劣组和双重抑郁症组均有较高的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30.99%和46.43%),后者的共病率更高(P〈0.05),但两组均以共病未特定的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殊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酒依赖/酒滥用等常见。双重抑郁症组GAF评分明显低于单一心境恶劣组(P〈0.01),PSQI的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的评分明显高于心境恶劣组(P〈0.05),但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城乡、婚姻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境恶劣障碍中双重抑郁症的比例不低,而双重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更明显,应引起临床重视。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616-619

摘要: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免疫球蛋白G对癫痫大鼠抽搐表现及免疫细胞的影响620-624

摘要:目的研究人静脉用免疫球蛋白G(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IVIG)对印防己毒(picrotoxin,PTX)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抽搐表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海马CA1区IgG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采用PTX1.5mg/(kg·d),连续造模21d,并先后给予IVIG500mg(kg·d),连续4d后,观察大鼠抽搐发作表现,并检测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B细胞分子的表达、海马CA1区的IgG免疫反应阳性(IgG-IR)细胞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VIG预处理组的潜伏期于PTX造模的第1~12d明显延长(P〈0.05),第13~21d则趋向一致(P〉0.05);IVIG治疗组于IVIG治疗期间较对照组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IVIG预处理及IVIG治疗组B细胞比例、IgG-IR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3+T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IVIG预处理或治疗后,癫痫大鼠的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可能与其下调癫痫大鼠外周血B细胞及海马CA1区IgG的表达,上调外周血中CD3+T、CD4+T细胞的表达有关。

面部脱套入路切除颅底交界区肿瘤(附3例报告)625-627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脱套入路在颅底交界区手术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择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联合开展的3个病例,介绍其病例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效果等,结合文献,分析面部脱套入路与相关手术入路的优缺点。结果 3例手术均为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减退。病理示皮样囊肿1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1例、神经源性良性肿瘤1例。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面部脱套入路切除颅底交界区肿瘤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手术效果及预后。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627-629

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用脑卒中评分(NIHSS)量表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分析其与同期未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的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分析尤瑞克林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的区别。在发病3个月时,随访Barthel指数(BI)分值,以了解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卒中对恢复期疗效的影响。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尤瑞克林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NIH评分改善(P〈0.05),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对于≥65岁患者,尤瑞克林治疗后可改善患者NIH评分,但总有效率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发病3个月时,电话随访Barthel指数分值,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丘脑梗死所致单纯丘脑手的临床特点(附8例分析)630-631

摘要:目的认识丘脑手临床表现的特征;探讨丘脑梗死所致的单纯丘脑手的发病机理、影像学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7月表现单纯单手不自主运动的患者8例,均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头部MRI检查及K-F环、风湿三项、血沉、血脂、血糖、肝功能、肝脏B超等检查。结果 8例患者单手不自主运动均符合丘脑手的临床诊断;头部MRI示患肢对侧丘脑腹外侧核处4mm~10mm腔隙性梗死灶。按丘脑腔梗治疗,并针对丘脑手加用氯硝安定治疗。8例患者分别于20~30d,丘脑手临床表现消失。结论丘脑梗死所致单纯丘脑手多只累及手指运动障碍,病灶侧丘脑腹外侧核的后核或背核为责任病灶区。头部MRI敏感性高,可明确单纯丘脑手的病灶。病因治疗加氯硝安定治疗,可达到治愈标准。

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631-634

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30名,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测定受试者的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P〉0.05);以两组的平均年龄27岁分层后再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相同年龄段的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后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继续教育思考题634-63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多系统萎缩研究新进展635-637

摘要: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的概念白1969年首次被提出后,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目前认为MSA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左旋多巴非敏感性帕金森症状(MSA—P亚型)、伴小脑性共济失调(MSA—C亚型)、或一种症状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