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0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述评
世界精神卫生调查行动及其对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提示385-388

摘要:1WMH调查行动的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disease burden,GDB)研究估计,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物质滥用等几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排在众多疾病的前列。尽管当时已经有了针对这些疾病既安全又价格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思考题388-388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进展的危险因素389-392

摘要:目的对一项随机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whitematterchanges,WMC)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无中风症状,但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入选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狭窄的患者。记录临床特点和基础血生化指标,随访2年,随访结束时再次行磁共振检查。WMC采用定量分析,体积增加超过所有患者WMC体积增加的平均值被定义为有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WMC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20例无症状MCA狭窄者患中,69例存在WMC,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6,P〈0.001)和高血压(OR=2.370,P=0.024)是W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入研究时,69例的WMC平均体积为4.23cm’,经过两年时间增加至5.49cm’,有6例未能完成随访。随访结束时发现63例中24例(38.1%)WMC有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基础WMC体积是预测WM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9,P=0.003)。结论年龄和高血压是WMC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对于WMC的进展则是基础WMC体积更有预测意义,也就是说发现时WMC越严重,进展的机会越多,尽早发现WMC可能对于预防进展更有意义。

重症肌无力患者IL-18、TGFβ-1的表达393-396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p-1、IL-18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检测血清IL-18、TGFβ-1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按临床绝对评分法进行评分,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结果MG患者外周血清IL-18、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t=6.18,P〈0.01),MG患者基因芯片检测IL-18Ratio值为2.026,TGFB-1Ratio值为2.34,结果具有-致性,Ⅱ型、Ⅲ型MG患者IL—18水平高于I型患者,与患者临床绝对评分呈正相关(r=0.827,P〈0.05)。结论IL-18、TGFβ-1均参与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IL-18血清水平可能与重症肌无力病情轻重程度相关。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BDNF、NMDAR1、SYN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397-400

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1)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进-步探讨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痴呆模型组10只、低频刺激组8只和高频刺激组8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低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磁刺激组大鼠较痴呆模型组大鼠均有好转。痴呆模型组大鼠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减低(P〈0.05),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均比痴呆模型组增高(P〈0.05),低频刺激组与高频刺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有恢复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rTMS能增加大鼠海马CA1区BDNF、NMDAR1和SYN的表达。

热休克反应及热休克因子1对慢性心理应激小鼠探索行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401-405

摘要:目的采用热休克因子1(H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HSF1基因及热休克预处理在慢性心理应激中对小鼠探索行为的保护作用,以及其机制是否与CA1区神经元凋亡有关。方法选取HSF1基因野生型小鼠40只和HSF1基因敲除小鼠36只,均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心理应激组、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各组给予相应的应激措施2个月,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小鼠在暴露于慢性心理应激前给予热休克预处理。2个月后检测各组小鼠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及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结果野生型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中心理应激组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野生型小鼠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高架十字迷宫中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格数均较心理应激组多(P〈0.05),而基因敲除小鼠中不存在这一差异(P〉0.05)。基因敲除小鼠心理应激组CA!区海马神经元凋亡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在全部76只小鼠中进行分析,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总探索次数、简易迷津探索总格数与CA1区神经元凋亡负相关(r=-0.50,P〈0.01;r=-0.51,P〈0.01)。结论热应激预处理通过HSF1基因,抑制慢性心理应激所致探索行为减少,热应激预处理及HSF1基因对CA1区神经元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可能是维持小鼠探索行为的重要机制。

延边地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的性别特征分析405-405

摘要:笔者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发现,案件数目、案件类型、鉴定诊断、法律能力评定等方面都存在些性别差异,因此,笔者对近年来我院司法鉴定案例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回顾总结。

首发抑郁症局部脑区的功能一致性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406-409

摘要: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自发脑活动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16例首发未用药的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重性抑郁障碍(抑郁症)患者和16名正常对照,在静息状态下接受5min12sfMRI扫描。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以ReHo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功能一致性分析。结果患者组左侧丘脑、左内外侧上颞叶、左侧小脑与枕叶的自发活动局部一致性较对照组减低(P〈0.01)。患者组上述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HAMD总分无相关(P〉0.05),但左侧丘脑ReHo值与HAMD体重因子分、睡眠障碍因子分相关(r=0.56,P〈0.05;r=0.58,P〈0.05),左外侧上颞叶ReHo值与HAMD认知障碍因子分相关(r=0.51,P〈0.05),左内侧上颞叶ReHo值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相关(r=0.51,P〈0.05;r=0.53,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左侧丘脑、左侧上颞叶、左侧小脑与枕叶功能异常,且部分脑区自发活动一致性降低可能与患者某些症状相关。

中老年期抑郁症治疗前后血清硫化脱氢表雄酮和皮质醇及其比率研究410-413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硫化脱氢表雄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DHEAS)及二者比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40例中老年期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及西酞普兰20mg/d治疗6周后进行血清皮质醇、DHEAS的浓度测定,并和40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症状。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皮质醇和皮质醇/DHEAS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DHE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和P〈0.05),但均仍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前,轻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皮质醇、DHEAS、皮质醇/DHEAS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3个指标的异常均较轻度组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组的DHEAS含量、皮质醇/DHEAS比率均与HAMD分值有线性回归关系;而治疗前后皮质醇/DHEAS比率变化与HAMD减分率明显相关(r=0.42,P〈0.01)。结论中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DHEAS、皮质醇/DHEAS比率存在异常,均与抑郁程度相关,比率的变化与抑郁症状的改善有关。

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414-418

摘要: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IVL)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发并经脑组织活检诊断的血管内淋巴瘤病,并复习和比较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者,38岁,女性,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近事记忆力差、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等。头颅MR显示颅内多发的皮层或皮层下异常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斑片状、环形强化。脑组织活检病理显示毛细血管内异型细胞,LCA、CD20、CD79ct表达阳性,个别细胞呈Ki67阳性,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IVL。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病进展凶险,预后很差,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和针对性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相关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分析419-422

摘要:目的探讨脑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相关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本院接受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并病理诊断为FCD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包括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影像学检查以及癫痫改善或复发的情况。结果29例患者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11.3年,发作形式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影像学检查有4例可见海马硬化。病理组织学以FCDI型多见,具体分型为轻微皮层发育不良(mildMCD)3例,FCDIa型6例,FCDIb型10例,FCDlIa型5例,FCDⅡb型5例。从发病部位来看,额叶最多见(15例),其次为颞叶(8例),顶叶(6例)。具有双重病理改变的有4例(FCDIa型伴海马硬化2例,FCDIb型伴海马硬化1例,FCDIIb伴海马硬化1例)。5例合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免疫组化染色示巨大神经元、未成熟神经元、形态异常神经元及白质内异位神经元NeuN均阳性,少数气球细胞呈nestin阳性表达。术后所有病例影像学复查无FCD改变,癫痫控制结果Ia级6例,I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13例。手术切除治疗后随访5个月以上,总治愈率为16/29,其中轻型组8/9,重型组8/20。结论FCD相关性难治性癫痫中FCDIb型为最多见类型,分型与预后有关。

颅内静脉窦血栓不同时期血栓性质动态变化423-426

摘要:目的研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期血栓的病理性质。方法用改良法建立sD大鼠上矢状窦血栓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模型成功后于1、2、3、4周行核磁共振扫描观察上矢状窦闭塞和血流再通情况,并处死大鼠取上矢状窦和血栓标本,进行光镜病理学研究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核磁共振检查自发再通率8.75%。随着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逐渐出现机化和钙化,2周和1周组的血栓机化率无统计学意义(x2=0.1441,P=0.230),2周和3周组机化率有统计学差异(x2=16.942,P〈0.01),3周和4周组机化率无统计学差异(x2=0.784,P=0.376);2周和3周组钙化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2.053,P=0.487),3周和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4,P=0.013)。透射电镜观察3周、4周组可见血栓机化和内皮细胞损伤。结论大鼠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后血栓可发生机化和钙化,机化和钙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

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的梗死类型427-429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与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类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所致的M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 (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结果分为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12例和闭塞组1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WI)结果显示的脑梗死的部位进行对比。结果MCA不同狭窄程度的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长期饮酒病史、血脂四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有无长期吸烟史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MCA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05)。3组MCA病变程度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统计学差异。不同MCA病变程度的患者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不同程度MCA狭窄与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而与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关注MC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机制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兔子脊髓缺血动物模型建立的解剖学基础429-431

摘要:目的了解左肾动脉与动脉分叉间腰动脉的自身解剖学特点及腰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椎的位置关系,为腰动脉阻断建立脊髓缺血动物模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两兰大白兔红色乳胶灌注后显微镜下追踪解剖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的5条腰动脉,测量其本干长度及左右分支到椎间孔的长度,同时观察腰动脉的变异情况,及其与腹主动脉、脊椎的位置关系。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缺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只不结扎腰动脉,缺血组5只分别结扎左肾动脉与动脉分叉问所有腰动脉,12h后进行运动诱发电位评估,并取脊髓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腰动脉主于长度(6.897±3.764)mm,直径(1.211±0.145)mm,左和右分支长度分别为(104.832±2.610)mm和(11.003±2.687)mm,下4腰动脉的直径为(1.461±0.333)mm,下4与其他腰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5条腰动脉结扎后,运动诱发电位波形完全消失,HE染色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基本消失,可见坏死和凋广样改变;对照组假手术前后均可记录到稳定的诱发电位波形,HE切片可见正常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结论兔腰动脉呈“人字形”分支,变异情况少,手术结扎方便,适于动物模型的制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动态血压特征431-433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erobleeds,CMBs)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46例合并CMBs者为脑微出血组;35例无CMBs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两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脑微出血组和对照组随测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随测血压值均明显高于ABP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脑微出血组的EH患者中,夜问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EH患者(P=0.026);在所有EH患者中,无论有无CMBs,其血压昼夜节律均明显异常(收缩压夜间下降率ASBP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ADBP均〈10%),但脑微出血组△SBP及A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8和0.037)。结论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血压下降率与CM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压动态节律的变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经颅多普勒对1型多动症心理干预疗效的评价434-435

摘要:多动症即注意缺陷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美国精神病协会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中将ADHD分为3型:1型,是指存在注意缺陷伴有多动,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智力水平的注意困难、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的类型;2型,是指存在注意缺陷不伴有多动,其他症状也较轻的类型;3型,是注意缺陷障碍残留型,是指过去一段时期,患儿出现的症状符合1型标准,但目前活动过多已不存在,而注意缺陷障碍和冲动行为持续存在,

伴与不伴酒依赖的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的认知功能比较435-436

摘要:新型苯丙胺类兴奋剂包括麻果、冰毒等,近年来此类物质的依赖已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此类物质吸食后可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而且,部分苯丙胺类依赖者合并有酒依赖,多种物质依赖对认知的损害与单一苯丙胺依赖有何不同?国内相关的临床研究目前均很少。故本研究对苯丙胺类依赖及其合并酒依赖的认知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437-438

摘要:神经心理学测验是测查痴呆的有力工具,其不仅具简便、易行、省时和易于推广等优点,还有可数量化的优势。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是被广泛应用的简便的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对痴呆的检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