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颅内埋藏电极及皮层电刺激在脑中央区致痫灶切除术中的联合应用(附7例报告)705-708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埋藏电极和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脑中央区致痫灶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对7例术前怀疑致痫灶临近或累及大脑中央区的癫痫患者,将颅内电极置于硬膜下或皮层表面,行长程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及皮层电刺激,确定致痫灶和大脑中央区范围及二者位置关系。术中在保护中央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致痫灶。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Engel’s术后效果分级和Karnofsky生活状态量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无癫痫发作,达到Engel’sI级,KPS评分结果较术前提高。结论:颅内埋藏电极及皮层电刺激联合应用,可指导脑中央区致痫灶的手术,在切除致痫灶的同时保护脑中央区,达到既控制癫痫发作又无术后严重功能障碍的目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海绵窦显微解剖学研究709-712

摘要:目的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鞍结节、鞍底、斜坡、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骨性隆起是确定手术区域的重要标志。颈内动脉与上颌神经入圆孔处的平均距离为6.8mm。扩大的骨窗平均宽度值为37.6mm(范围28.7mm-44.0mm)。结论骨窗越过颈内动脉骨性隆起扩大至圆孔的内侧缘的扩大经鼻蝶人路可有效的暴露一侧海绵窦全景,是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内侵袭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713-716

摘要:目的探讨初发脑卒中后抑郁(PSD)在1年内各时期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初发的脑卒中患者66例在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评估患者,调查各随访时点PSD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SD的定义为卒中后抑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和评定时HAMD评分I〉7分,但人组评定时抑郁症状持续不足两周者仍以PSD表示。结果在初发脑卒中患者中,卒中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P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18%(12/66)、29.23%(19/65)、38.09%(24/63)、31.67%(19/60)。首次评定时有3例未满足抑郁持续2周的严格定义,但3个月评估时仍为PS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后2周PSD与女性、内向性格相关(b=-1.55,P=0.001;b=1.59,P:0.047);卒中后3个月时PSD与社会支持度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及女性相关(b=-0.19,P=0.005;b=0.26,P=0.01;b=2.84,P:0.03);卒中后6个月时PSD与社会支持度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相关(b=-0.24,P〈0.001;b=0.35,P=0.004);卒中后12个月时PSD与社会支持度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相关(b=-0.17,P=0.001;b=0.33,P=0.002)。结论PSD患病率较高;不同时期的PSD的相关因素不同提示病因可能不同,支持卒中后抑郁的生物社会因素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的交互作用717-721

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在中国南方汉族晚发型(65岁以后发病)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3例LOAD患者与138名正常对照BNDF基因C270T位点、ERα基因XbaI位点和Pvu Ⅱ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基因位点问存在的交互作用。结果LO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BNDF基因C270T、ERa基因XbaI和PvuU3个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基因C270T位点与ERα基因XbaI位点发生交互作用(x2=23.96,P〈0.01),同时携带CC和XX基因型的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OR=2.38,95%CI:1.02~5.53)。结论BDNF基因和ERa基因在LOAD发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使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抑郁症与多发性硬化共病自杀1例721-721

摘要:1资料患者,男,32岁。患者于2005年春无明显诱因对工作兴趣减少,称头昏、日子过得很清苦、有死亡解脱的想法并备大量安眠药等。当时到某三甲医院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神经内科诊断:抑郁症?予百忧解等治疗1个月余,家属认为疗效不明显而出院。3个月后在未进行抗抑郁治疗情况下病情自行部分缓解,年底因工作业绩好被评为先进丁作者。2006年春节后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P50感觉门控的作用722-725

摘要: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P50感觉门控的作用。方法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两种方法检测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36名正常对照的P50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组依治疗情况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奋乃静,舒必利)治疗组(简称典型组)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组(简称非典犁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50感觉门控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典型组和非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50波幅、P50抑制和刺激序列模式高频刺激P50波幅、PSO抑制指标均差于对照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SO波幅、P50抑制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刺激序列模式P50波幅、P50抑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两种模式下PSO波幅、P50抑制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改善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但不能改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同时改善条件一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

多药转运蛋白对癫痫大鼠脑内奥卡西平浓度的影响726-729

摘要:目的观察多药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ee associated protein,MRP)对匹罗卡品慢性癫痫大鼠模型海马内神经元细胞外液中奥卡西平浓度的影响,证明奥卡西平是否为PGP和MRP的底物,探讨PGP和MRP参与难治疗性癫痫耐药的机制。方法建立匹罗卡品慢性癫痫动物模型,将3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拉帕米干预组、丙磺舒干预组(每组8只),于腹腔注射奥卡西平(80mg/kg)后30、60、90、120、150min,通过微透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维拉帕米干预后,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奥卡西平的浓度于给药后90—120min(1.26±0.09、0.93±0.10)明显高于模型组(0.87±0.06、0.66±0.0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磺舒干预后60~150min,大鼠海马内细胞外液中奥卡西平的浓度(1.07±0.11、1.32±0.13、1.02±0.10、0.87±0.08)显著高于模型组(0.81±0.08、0.87±0.06、0.66±0.04、0.58±0.06)(P〈0.05)。结论奥卡西平是PGP和MRP的底物,PGP和MRP能够选择性的将奥卡西平泵出血脑屏障外,降低癫痫病灶内的药物浓度,上述机制可能参与了难治性癫痫患者对奥卡西平产生耐药。

干细胞因子对糖尿病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730-733

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闵子对糖尿病所致神经元凋亡的干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小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干细胞因子组,每组9只。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TUNEL染色反映大脑神经元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及P—ERK/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且有活性的CASPASE3表达升高,应用干细胞因子干预后,上述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糖尿病小鼠大脑皮层内的BCL-2、BAX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用干细胞因子后可抑制BAX的表达而对BCL-2无明显影响;相应的BCL-2/BAX比值在正常组和糖尿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干细胞因子的应用能明显升高其表达。糖尿病小鼠P—ER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应用干细胞因子后可有效增加ERK的磷酸化甚至超过正常水平。结论干细胞因子可能通过增加ERK的磷酸化而影响BCL-2/BAX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

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734-737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分别对942名46~75岁广州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验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JNC-7的血压分类标准,比较正常血压(normotension,NT)、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Pre—HT)和高血压(hypertension,HT)3亚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差异。结果Pre—HT和HT均与高龄、男性、肥胖、血脂异常、吸烟的危险因素相关。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Pre—H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NT的2.37倍(95%CI:1.42—3.95,P〈0.01),Pre—HT与HT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差异不明显(P〉0.05)。与HT相比,Pre—H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低回声斑块较多。结论高血压前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增高相关,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中、老年人群已存在较明显的靶器官损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疑似炎症性疾病的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738-741

摘要:目的回顾疑似炎症性疾病的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分析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方法本文回顾了疑似为炎症性疾病的3例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病理确诊、治疗孜预后。结果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呈慢性波动性病程,影像学检查可无占位性效应,脑脊液检查无特征性表现,经激素治疗后略有改善,因此易与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混淆。3例患者均需要通过病理活检确立诊断,未及时化疗,预后不佳。结论临床诊疗工作中有必要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警惕性,注意病程的波动性、病灶的不连贯性、临床与影像的不一致性,以及其他系统是否受累,早期考虑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颅内肿瘤HIF-1/VEGF表达与脑浸润影像定量的相关性研究742-744

摘要:目的检测和分析不同颅内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表达差异与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和浸润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颅内肿瘤30例(12例脑胶质脑,10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ed tensor imaging, DTI)测量其脑浸润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技术测量肿瘤VEGF和HIF-1的表达;比较分析不同颅内肿瘤间表达的差异,并将其表达量与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的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间比较:HIF-1/VEGF轴在不同颅内肿瘤组间表达多数无差异;在不同脑浸润力肿瘤间比较:HIF-1/VEGF轴在各肿瘤亚组内与脑浸润程度有显著相关性,但在全部肿瘤内无相关性。HIF-1表达与VEGF表达在某些肿瘤组内不同步。结论HIF—1/VEGF轴介导肿瘤细胞血管新生能力,其表达与胶质瘤的脑浸润能力关系密切,但在胶质瘤与其他非胶质来源肿瘤组间的脑浸润差异方面无明确相关性。

Pi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745-747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Pi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7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110名正常对照的Pin1基因rs2233678位点(-842)基因多态性,进行两组的比较并分析各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D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8,P=0.10),进一步将样本按年龄和性别分层也未发现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与AD疾病严重程度不相关。结论未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Pin1基因rs2233678位点多态性与AD关联。

侧脑室颞角显微解剖与相关手术入路的研究747-748

摘要:目的研究侧脑室颢角显微手术解剖。方法结合侧脑室颞角手术人路对13个成人尸头进行侧脑室颞角及脉络膜裂显微镜下解剖,获取图像资料。结果打开侧脑室颢角后海马及侧副隆起为主要标志,颞角脑室壁与丘脑、尾状核、胼胝体及穹窿等神经结构相关,进一步打开颞角脉络膜裂可暴露环池和大脑脚池内的脉络膜前动脉及脉络膜后外侧动脉。结论组成颗角的神经结构重要,暴露颞角时应注意保护神经功能区,打开脉络膜裂可治疗累及颢叶内侧及环池的病变。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749-750

摘要:目的研究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病率、临床表现与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白2003年9月1日至2006年2月1日因卒中住院的患者4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中约9.1%(40例)卒中患者出现卒中后癫痫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层病灶、病灶范围大于一个脑叶的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卒中后癫痫发作(P〈0.05)。首次癫痫发作距卒中起病超过2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反复癫痫发作。结论卒中类型、病灶位置、病灶范围等均为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多出现于卒中后2周内或半年至1年期间。迟发性癫痫发作是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专论
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进展751-753

摘要: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患,以往人们对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基础认识的不够。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脑电生理学(视频脑电图,术中皮层电极和颅内电极等)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致痫灶的定位更加明确,促进了癫痫外科手术的开展,同时给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病例资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堵塞6例报告754-754

摘要: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分流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和分流管堵塞。但极少数在临床上为未发现“明显原因”的分流失败,因此,处理方法没有针对性,效果欠佳。我院自2003年至2009年收治此类患者6例,报告如下。

酒依赖或新型依赖住院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分析755-756

摘要:酒精和新型(摇头九、冰毒、、麻古)滥用近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目前研究认为该类物质依赖者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和遗传基础。本文拟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对酒依赖和新型依赖患者人格特征进行评估,获取两组患者人格中社会心理表型的特点或差异,初步探讨社会心理表型后的生物学线索。

精神科门诊会诊癫痫20例的临床特点756-757

摘要:癫痫(Epilepsy)是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和临床综合征,据报道:全世界现有癫痫患者超过5000万,中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30%的癫痫患者合并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一半被认为具有“神经症”症状,7%曾住精神病院;精神病人住院中,癫痫伴有明显精神异常者占25.27%。故探讨精神科癫痫患者的就诊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治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