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0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30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513-516

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WHO grade Ⅱ)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病例30例非典型脑膜瘤,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Ki-67阳性率、P53阳性率、手术切除程度以及术后放疗等7项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7岁,其中男9例,女21例。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22~110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65个月(56~74个月),2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和62%。单因素和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发现Ki-67表达和肿瘤大小两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体积大、Ki-67高表达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容易复发,术后要严密随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脊髓丘脑束中枢传导时间的研究516-516

摘要:接触性热痛诱发电化(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CHEP)能检测A8纤维和C纤维及脊髓丘脑束功能、反映痛觉通路中枢段和周围段的功能状况。目前多数研究注重于CHEP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其周围段的功能测定并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1-3]。我们对其周罔段和中枢段同时进行研究,判断其通路的中枢传导时间和传导速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50例报道)517-520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42例(84.0%),中度残疾2例(4.0%),重度残疾2例(4.0%),死亡4例(8.0%)。结论对于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病例应尽早手术,Ⅳ-Ⅴ级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辛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血管壁增殖的影响521-525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中血管壁增殖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常规饲养并枕大池二次注入0.9%生理盐水;②SAH组,通过二次枕大池注血建立SAH模型;③辛伐他汀+SAH组,每日胃灌辛伐他汀5mg/kg,连续7d后建立SAH模型。各组兔模型前后行两次脑血管造影。灌注后取基底动脉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分别于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显微以及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基底动脉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的变化,同时采用Real—TimePCR检测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PDGF—β)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到二次注血后兔基底动脉出现明显的痉挛,管径变细;而给予辛伐他汀后,痉挛减轻。SAH组兔基底动脉壁略有增厚,电镜显示平滑肌细胞内合成旺盛;而给予辛伐他汀预处理后这些变化明显减轻。SAH组兔基底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内α-SMA、PCNA、PDGF—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给予辛伐他汀后三者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迟发性CVS中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来缓解SAH后迟发性CVS。

儿童孤独症的血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及其与伴发癫痫的关系526-529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异常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及其在儿童孤独症易发癫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已经收集血样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库(278例)中随机选择34例为总的患者组,其中不伴癫痫者30例(不伴癫痫组),伴癫痫者4例;而此库中所有伴发癫痫的27例患者为伴癫痫组。正常儿童36名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Glu和GABA水平并进行上述3组间的比较。结果孤独症患者伴发癫痫的比例为9.7%(27/278)。总患者组的血浆Glu和GABA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P=0.28;t=0.56,P=0.58)。两两比较:伴癫痫组血浆Glu水平显著高于不伴癫痫组和对照组(H=8.93,P=0.003;H=10.65,P=0.001),而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0,P=1.00);此3组间血浆GA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38,P=0.07,af=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的血浆Glu及GABA水平分别与性别、年龄、病程、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等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在伴发癫痫的孤独症儿童中发现血浆Glu水平的异常增高,这可能是孤独症易发癫痫的病理机制之一。

广州地区常住人口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调查530-534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地区≥15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方法2006年8月1—31日采取分层、整群和随机抽样法,使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CIDI-3.0)对广州地区≥15岁的居民7418人完成访谈,其中“精神病性障碍”筛查阳性者由精神科医生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VP)进行疾病诊断。结果广州地区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为4.33%,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5.76%。在加权时点患病率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酒精使用障碍(1.38%)、重性抑郁障碍(0.80%)和精神分裂症(0.49%)。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5.92%vs 3.73%,X^2=17.12,P〈0.001);酒精使用障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54%vs 0.17%,X^2=86.74,P〈0.001)、农村明显高于城市(2.19%VS0.87%,X^2=20.65,P〈0.001);烟草依赖男性明显高于女性(0.50% vs 0.02%,X^2=17.78,P〈0.001);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及未特定抑郁障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03% vs 0.59%,X^2=4.20,P=0.041;0.53%vs 0.16%,X^2=6.88,P=0.009;0.43% vs 0.13%,X^2=5.75,P=0.016)。结论广州地区的精神卫生问题值得重视。其中,重性抑郁障碍、酒精使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社区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中的重点人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利醅酮对糖代谢正常及异常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534-534

摘要: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本研究对首次发病、基本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患者糖、脂代谢、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并比较糖代谢正常和异常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差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喹硫平与舒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535-538

摘要:目的比较喹硫平和舒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00例首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喹硫平或舒必利治疗8周。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作组问比较。结果喹硫平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QOL-100的6个领域、19个方面和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必利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3个领域、15个方面和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评分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8周2个领域和10个方面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第4周,两组仅在3个方面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第8周,两组在4个领域、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和12个方面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喹硫平和舒必利均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生活质量,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研究539-542

摘要: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剂量分别为20mg(kg·d)^-1、10mg(kg·d)^_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半年。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为:显效率54.7%、有效率30.2%、无效率15.1%;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率42.2%、有效率14.5%、无效率43.3%。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核胞浆转运蛋白α-5的表达研究543-546

摘要:目的探讨核胞浆转运蛋白α-55(karyopherin alpha-5,KPNA5)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G组20例患者与对照组10名受试者胸腺组织中KPNA5 mRNA和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MG组和对照组胸腺组织中,KPNA 5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0.08)和(0.57±0.0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NA 5蛋白阳性细胞均数分别为(8.99±0.49)和(5.88±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NA5分子在MG胸腺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MG的发生,是MG相关基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网络成瘾青少年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调查546-546

摘要:网络成瘾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教授提出^[1],而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尤其引起了广泛关注。家庭和人格特征作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否是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目前还没有定论^[2]。本文从这两方面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探讨网络成瘾的原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外伤性肌张力障碍的长期随访研究并文献复习547-550

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1例继发于脑外伤后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术后长期疗效。方法患者17岁时遭受严重脑外伤昏迷20余天,3年后逐渐出现肌张力障碍,呈进行性发展。21岁接受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BFMDRS评分83分,其中运动评分56,功能障碍评分27。自术后1个月给予刺激治疗开始对其进行术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开启刺激器后1周时该患的症状开始有所缓解。给予刺激3个月后该患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BFMDRS总评分改善49%,其中运动症状评分改善50%,功能障碍评分改善48%。在随后随访过程中,该患的肌张力障碍症状进一步得到改善,3.5年时该患情况稳定,肌张力障碍症状未再出现,BFMDRS评分为8分,运动症状评分8分,功能障碍评分0分。持续刺激未引起任何不良反应,患者不再服用相关药物。结论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外伤性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症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758例的再评价及其新认识551-553

摘要:目的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椎基动脉供血区缺血导致的脑干和小脑的症状和体征),设计了“VBI”病例再评价调查表进行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3年临床诊断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果符合VBI及PCI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75/758,占9.89%);不符合诊断的患者683例(683/758,占90.11%),其中眩晕病因明确的338例(338/683,占49.49%),未能确定病因的345例(345/683,占50.51%)。结论将绝大多数眩晕症患者“误诊”为VBI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掌握VBI和PCI的诊断标准。需注意超过TIA时限的急性椎基动脉缺血发作。

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脑膜瘤(附8例报告)554-556

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我科1999至2006年共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115例,发现8例脑膜瘤。本文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例肿瘤达到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8例颈静脉孔区脑膜瘤3例为恶性。平均随访80.8个月,4例内皮型脑膜瘤仍然存活。2例(1例乳头型,1例间变型)患者术后短期死亡。2例(1例微囊型,1例间变型)患者分别存活3年和6年,最后死于病情恶化。结论良性颈静脉孔区腑膜瘤应尽量追求手术全切除,其术后各种神经功能废损的发生率较此区其他良性肿瘤高。而且此区的脑膜瘤多为恶性。

奥氮平和利醅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研究556-557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40例,分别给予两药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药的疗敛近似(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兴合或激惹和失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起效时间比较快、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基因多态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的关联研究558-559

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基因多态(5-HTTLPR)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对7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其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16岁)和成人版(≥16岁)以及自我接纳问卷(SAQ)的测评。结果携带L等位基因者(L/L和L/S基因型,n=30)EPQ内外向因子分高于不携带L者(S/S基因型,n=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09)。携带L等位基因的患者(n=31)SAQ自我评价因子分高于不携带L者(n=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38)。结论5-HTFLPR多态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存在关联。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560-56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nnoglobulin,IVIG)维持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EMbas、CBMdisc、Coehrane Library、IsI和美国临床试验登记中心等的数据库文献(1990—2008)。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4.2.1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OR=0.40,95%C/=0.19~0.86),RRMS患者EDS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WMD=-0.27,95%C/=-0.40~-0.13),不同剂量IVIG(每个月0.2g/kg与0.4g/kg)治疗RRMS的复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OR=1.16,95%C/=0.56—2.41);IVIG与干扰素-βla治疗RRMS的疗效比较,显示二者均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而在治疗前后EDSS评分的比较中,仅IVI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进展型M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OR=0.68,95%CI=0.31~1.46),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econdary-progressive划成本multiple selerosis,SP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70,OR=0.93,95%CI=0.66~1.32)。结论IVIG用于维持治疗MS,其安全性好,可降低RRMS的复发率及EDSS评分显示的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剂量的WIG治疗RRMS无剂量-效应关系。IVIG与干扰素-βla均能降低RRMS的复发率,IVIG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的干扰素-βla。目前尚不能认为IVIG用于进展型MS的维持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及复发。

利鲁唑对AMPA受体通道的拮抗效应初探565-567

摘要:目的检测利鲁唑对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型(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通道的作用方式,探讨利鲁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分子药理学机制。方法在HEK293细胞上表达纯合型AMPA受体通道(GluR2L504Y),通过压电控制超快速脉冲式给药结合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利鲁唑加饱和谷氨酸联合给药及背景给药(药物脉冲前进行利鲁唑预灌注)模式下对AMPA受体通道电流特征的影响。结果在背景给药模式下,采用0.1mM或更高浓度利鲁唑预灌注后所得最大电流强度、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下降(P〈0.001),符合竞争性受体拮抗机制改变。联合给药模式下,谷氨酸加1mM利鲁唑或3mM利鲁唑时电流衰减时间常数进行性减小(P=0.02),且在加3mM利鲁唑脉冲结束后观察到尾电流增大现象,提示还具有附加的开通道拮抗作用。结论利鲁唑对AMPA受体存在直接拮抗效应,影响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氨基酸损伤可能是其神经保护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