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 44-1213/R 国内刊号
  • 1002-0152 国际刊号
  • 1.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是中山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罕见病专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神经导航辅助下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193-198

摘要:背景蝶岩斜区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设计成为神经外科界关注和探索的难题之一。此部位手术多采用颞下入路、扩大中颅窝入路、Kawase入路、额颞眶颧入路等,但这些入路颅外组织损伤较多,存在大范围的无效暴露及不必要的结构破坏。为此,本实验应用微创锁孔入路的新理念,在颞下入路基础上,模拟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并将神经导航技术运用到该入路中,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探讨其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①导航资料的建立:尸头切口周围6—8枚钛钉标记,行螺旋CT连续、无间隙扫描,影像资料输入Stoker神经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Contour功能栏内,分别标出前岩骨、耳蜗、内听道的轮廓,指导术中岩骨的磨除范围。②模拟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尸头向对侧旋转约90°,取耳屏前约1cm、颧弓上缘上行长约4cm的直切口,在颧弓根部用磨钻磨开一小骨孔,以铣刀取下直径2.0—2.5cm的小骨瓣。自中颅窝底抬起颞部硬脑膜,切断脑膜冲动脉。在下颌神经表面切开硬膜,进人海绵窦外侧壁浅、深两层之间,用显微剥离子向圆孔、眶上裂分离硬膜融合区,暴露海绵窦外侧壁,通过海绵窦三角显露内部结构。用神经导航定位耳蜗、内听道,依次磨除Kawase菱形区及三叉神经节下方的岩尖部,暴露上、中斜坡及桥小脑角等结构,观察并比较暴露结构的不同。③神经导航记录确定海绵窦三角、Kawase菱形区、最大限度磨除前岩骨后形成的菱形区的各点坐标,应用空间任意两点的距离函数由Excel算出长度,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算出面积。结果1.海绵窦外侧壁由浅、深两层构成,深浅两层之间存在潜在的间隙,其内没有神经、血管穿过,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走行于该间隙之下。剥离该间隙,可以暴露海绵窦�

脑卒中后生活质量量表3.0人版中文版的测试及评价199-205

摘要:背景对于卒中的幸存者来说,生存质量是患者对于自身健康、生活满意程度、物理功能的主观评定。对于那些不能自己完成量表的卒中患者,我们可以尝试替代测量。然而迄今还没有学者将QOL的人量表引入中国。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编译脑卒中生存质量影响量表(SIS3.0)人版本,考察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探讨人代替病人测试生存质量(QOL)的可行性。方法翻译(将原量表译成中文)和回译(将译文译回英文,与原文比较)原量表后,并作适当改进,然后对量表作心理学考评。选择10对病人及其人进行初试,再另选231对病人及人用于正式研究。病人的入选条件:年龄〉18岁;脑卒中患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脑卒中的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且都有CT/MR证据。排除条件为:TIA;卒中前有永久性残疾;严重的合并症(Ⅲ-Ⅳ级心衰,必须血液透析,严重的肌肉骨骼疾患影响物理功能,癌症,活动期精神病或痴呆,AIDS)。人的入选条件:年龄〉18岁;认识病人至少1年;每周与病人会面的次数至少1次,每次见面的时间至少1小时。排除条件: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量表评分〈16分。对这些病人和人进行一系列量表的测试,包括SIS3.0人版中文版,和其他公认的用于做测评工具的量表,包括医疗结局研究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form 36,MOS SF-36)的中文版、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考察各个领域的标准效度。使用牛津残障评分(OHS)作为分组依据来考察SIS3.0的反应度。我们选择了量表完成率和完成量表的时间两个指标来考察可行性;选用分半信度和克朗巴赫系数(α)来考察信度;选用内容效度、标准效度、结构效度来考察效度;通过比较不同残疾程度的病�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在社交焦虑障碍评定中的应用206-210

摘要:背景在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量表应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在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广泛,尤其对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优于其他量表,同时该量表是唯一一个将社交焦虑障碍的回避症状及害怕症状分开评定的量表。因此我们探讨LSAS在评定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的信度及效度,以及该量表在医生评定及患者自评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收录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门诊求诊的未经治疗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患者组,所有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共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为18—37岁,平均(26.2±4.8)岁,病程2-12年,平均(5.5±4.3)年,均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广泛亚型。收录中山大学168名社交恐怖症量表分小于24分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为20-22岁,平均(21±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由作者翻译成中文的LSAS(中文版LSA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在正常对照组中随机抽取31名学生于4周后重测LSAS量表以观其重测信度。在5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在自己完成量表后和一名精神科医生会晤。该精神科医生就患者的情况使用LSAS量表评分。并比较自评与医评得分的可能差别。结果①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LSAS总分与24条项目的Cronbath 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3及0.77;②LSA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31名正常对照组4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68—0.79;③LSAS对判别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在校大学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03,以总分大于35分为界来判断有无社交焦虑障碍,其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81;④患者组LSAS总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79例报告)211-215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79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79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43.1%,部分栓塞率46.8%,永久性致残率2.5%,死亡率5.1%。17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各种新型栓塞技术、栓塞材料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将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迈上新台阶。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与血管瘤216-219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7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腰椎30例,胸椎10例,颈椎2例,40例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2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13%~20%的骨水泥,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结果42例治疗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0.5~7mL。42例随访3-15个月,33例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缓解。42例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1)。无复发迹象。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研究快报
抑郁大鼠海马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219-219

摘要:背景及目的抑郁症发病机制不清。结构影像、遗传、神经生化的研究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种种证据也显示抑郁症的发病在脑代谢层面是有其器质性基础的,但至今还无明确、统一的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通过建立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分析海马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旨在探索抑郁症新的治疗靶点,为建立客观的诊断、治疗、停药指标提供线索。方法以雄性成年SD大鼠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作抑郁症模型。将动物予以夹尾1min、禁水24h、禁食24h.45℃环境5min、昼夜颠倒24h、水平振荡30min(160次/min)、4℃冰水游泳5min,7种刺激每天随机采取1种,共安排3周。经行为学测试:蔗糖水试验和旷野试验(open—field test)评估模型后,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海马组织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应用Image Master 2D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胰蛋白酶胶内消化,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将得到的质谱数据,去除主要干扰峰后,检索NCBI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10只大鼠应激后兴趣和快感明显缺乏,活动减少,模型建立成功。双向电泳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抑郁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1609.00±15.0)点,正常组平均蛋白点数为(1615.67±29.78)点,匹配率72%。其中27个蛋白点在两组间有显著的量的改变,分子量集中在25~70kD范围内。有差异的27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发现了7个蛋白质。分别为铁硫蛋白前体、三磷酸腺苷亚单位B、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海马胆碱神经刺激肽及两种未知蛋白。结论抑郁症发病机制可能与海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220-223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tSAH患者,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其他脑损害、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tSAH的部位、范围、厚度等对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01例tSAH患者36例(11.96%)发生脑积水,Logistic回归显示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伴有其他脑外伤、tSAH范围、tSAH厚度等因素有关,OR值分别为0.415,1.712,2.968,3.875,而与性别、tSAH的部位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无关。结论该结果有助于分析和预见不同患者tSAH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性,提示对高危患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从而减少tSAH性脑积水的发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短著述
甘肃省同一地区不同民族1312人颅内生理性钙化研究223-223

摘要: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是少数民族(主要为回、藏族)与汉族的聚集地。为调查生活在同一地区、近乎同一海拔平面(2700m)的不同民族人群,是否存在颅内生理性钙化的差异,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RNA干扰介导的胶质瘤细胞IGF-1R基因下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24-227

摘要: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介导胶质瘤C6细胞株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下调诱导C6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靶向IGF—1R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脂质体法将siRNA以不同浓度梯度转染C6细胞,设非特异的siRNA阳性对照组和未转染siRNA的阴性对照组:同时使用绿色荧光素标记的小干扰RNA(FITC-siRNA)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RNA转染效率;RT—PCR法半定量检测siRNA对IGF-1R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荧光素标记的siRNA转染组可见细胞质内清晰的绿色荧光,脂质体Oligofectamine^TM2000的转染效率接近100%;化学合成的siRNA明显抑制IGF-1R mRNA的表达,各特异性siRNA不同浓度转染组IGF-1R mRNA表达水平可下调约10%~8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转染组为22.47%±3.15%,与阳性对照组2.3%±0.9%和阴性对照组1.14%±0.79%比较有明显提高,而阳性、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化学合成的靶向IGF-1R的siRNA可以明显下调IGF-1R基因的表达,胶质瘤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为进一步进行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会讯
全国脑功能检查学新进展学习班年内在京举办227-227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对新诊断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228-231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瘸药物拉莫三嗪(LTG)和传统抗癫瘸药物卡马西平(CBZ)对新诊断部分发作性癫瘸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0例癫瘸患者进行一组神经心理学和癫瘸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以及头颅CT/MR、脑电图等检查,之后随机分别给予CBZ和LTG治疗。12周后复查相同检查。结果CBZ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逻辑延迟记忆下降,数字符号减少,QOLIE-31中综合QOL和总体健康水平得分增加((P〈0.05或0.01)),但药物影响和认知功能得分均下降(P〈0.01);LTG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型、B型连线测验时间、strxmp读色时间减少,逻辑记忆、逻辑延迟记忆、计算力以及数字符号增加(P〈0.05或0.01),QOLIE-31中情绪、总体健康水平、精力/疲乏、社会功能得分增加(P〈0.05或0.01),药物影响得分下降(P〈0.01),认知功能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BZ与LTG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LTG组A型连线时间减少(P〈0.01),stxtmp读字正确数、逻辑延迟记忆、数字符号增加(P〈0.05或0.01)。LTG在药物影响和认知功能得分均优于CBZ组(P〈0.01)。结论LT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新诊断部分发作性癫瘸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限制性差异显示RT-PCR技术对大鼠脑缺血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232-234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时缺血与非缺血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以及差异表达基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寻找新的防治脑缺血的靶点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不同时间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限制性差异显示RT-PCR技术(restriction display RT—PCR,RD-RTPCR),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缺血后各时间点分别出现上调的EST片段有32条、下调的有13条。其中7条在缺血0.5、1.0、4.0小时均出现变化,分别系同一对引物所扩增且分子量相同,其在脑缺血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利用RDRT-PCR技术成功获取了大鼠脑缺血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揭示了部分基因在脑缺血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变化,为进一步筛选、鉴定与克隆表达这些与脑缺血密切相关的基因,阐明脑缺血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不同时机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实验研究235-238

摘要:目的比较高血压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将168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随机分为1、4、12、24h手术组,每组各32只,分别于MCA闭塞后1、4、12、24h开颅手术。另4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使用线栓法复制MCA梗死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病死率、梗塞灶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以评估不同时间点手术的疗效。结果1、4、12和24h手术组大鼠术后病死率分别为15.6%、12.5%、15.6%和28.1%,均低于假手术对照组(52.5%)(P均小于0.05)。1、4和12h手术组术后1、2周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和24h手术组(P〈0.05),4、8周各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1、4、12h手术组术后1、2周梗塞灶体积小于同期对照组和24h手术组(P〈0.05),1、4、12h手术组4、8周的梗塞灶体积小于同期对照组,24小时手术组术后第1、2、8周梗塞灶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1h手术组4周和12h组4、8周的梗塞灶体积小于24h手术组(P〈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后1—24h内开颅去骨瓣减压均可降低病死率。12h内手术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108例首发癔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3年随访研究239-243

摘要:目的探讨癔症首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有关诊断问题。方法收集108例首发癔症住院患者发病前各项资料及连续3年进行随访,分析患者病前性格及发病后症状变化特征。结果对108例首发癔症患者3年随访,维持癔症诊断80例(74.1%),改诊为双相情感障碍9例(8.3%),精神分裂症7例(6.5%),应激相关障碍5例(4.6%),癫痫、内分泌所致精神障碍和多发性硬化症各2例,病毒性脑炎1例;误诊率为25.9%。误诊主要见于癔症性精神障碍(36.7%)。维持癔症诊断和改诊患者在主要临床症状表现频度、病前癔症人格、临床症状易受暗示性、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0.001);但改诊患者在早期以类癔症样发作时,临床上很难与癔症相鉴别,故对诊断为癔症的病人应进行随访,以免误诊。结论癔症以情感爆发、类抽搐样发作、意识朦胧、附体体验、身份障碍、症状易受暗示、多变等为临床表现特征。多发于女性、低文化程度、有一定的性格缺陷者,发病均有心理应激。癔症的症状虽然变化多端,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但癔症是一个疾病单元,CCMD-3仍保留癔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是适合我国情况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会讯
2006全国癫痫诊疗新进展研讨会通知243-24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244-248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患者组为65例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质量指数,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空腹血浆瘦素和IL-6。选取5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组体质量指数、血浆瘦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患者组血浆IL-6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治疗前后血浆瘦素的差值和IL-6的差值呈负相关(r=-0.388,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服用利培酮治疗容易出现药源性肥胖,增高的IL-6水平可能是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过高的瘦素水平与IL-6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会讯
抑郁障碍的诊断及抗抑郁药合理应用研讨会即将在宁波召开248-248

摘要:近年来,抑郁障碍发病增加,患者散布于临床各科,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已成为突出的临床问题。为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定于今年7月21—23日在宁波市召开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以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抗抑郁剂合理应用为主题,以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为纲,通过精神病理学家、精神药理学家和与会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临床关注的各种问题,以解决抑郁障碍针对性治疗及达至药物的合理应用。会议向与会者授予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6分。欢迎精神、心理科,神经科,内、妇、儿科等各临床学科医生参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249-252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与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的60例患者予利培酮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sIL-2R水平。对6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认知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认知功能测验成绩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6周的利培酮治疗,CT的净分及WMS—RC的记忆商数均有显著提高,CT的失误率及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显著下降,同时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sIL-2R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前患者的失误率与血清I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记忆商数与血清IL-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治疗6周末失误率下降值和记忆商增加值均与血清IL-2水平下降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注意、记忆功能的改善与降低的血清IL-2水平相联系;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部分特质可能与其紊乱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因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