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中国农业科学》创刊于1960年,CN刊号:11-1328/S,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农业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752
  • 国内刊号:11-1328/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38
  • 创刊时间:196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1
  • 综合影响因子:2.44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玉米及其近缘种大刍草的核型研究

摘要:【目的】对玉蜀黍属现今分类的所有大刍草种和玉米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为揭示其进化趋势与种间亲缘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根尖压片法确定玉米和大刍草的染色体数目,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玉蜀黍属内各个种及亚种染色体数目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为2n=4x=40外,其余种(亚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0。玉蜀黍属内亚属间以及亚属内物种间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小,各个种及亚种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随体全部位于短臂上;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具2对随体外,其余种(亚种)均具1对随体,其中,玉米的随体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上,大刍草的随体均位于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上。核型分类上,繁茂亚属的4个种均为2A型,玉蜀黍亚属主要属于2B型。【结论】细胞学证据表明,玉蜀黍属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染色体数目为2n=40,其余种(亚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玉米和大刍草作为同属的物种,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小;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不是由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加倍演化而来,它们是2个独立的种。
1307-1314

国家作物种质库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监测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不同贮藏时间的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状况,明确影响油菜种子发芽力变化的关键因素,评估野生近缘种质的保存效果,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油菜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监测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8—22年的347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子的发芽与出苗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t测验及方差分析,对不同起始发芽率、不同贮藏时间以及不同种质类型种子的保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3.6%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8—22年后其发芽率仍保持在油菜种质栽培种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29份种质(占被监测份数的8.3%)的发芽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从80%以上下降至70%以下;有142份(占被监测份数的40.9%)材料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总体上讲,随着起始发芽率的下降或者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的份数所占监测份数的比例不断增加。油菜种子在长期库中保存15年后,发芽率出现显著下降。油菜野生近缘种发芽率显著下降种质的比例明显高于栽培种。【结论】入库起始发芽率95%为长期库种子安全贮藏的分界限,起始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入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会更安全;对于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贮藏的野生近缘种或者贮藏时间在15年以上的种子,应进行生活力的密集监测并及时安排繁殖更新。
1315-1322

红麻RPT4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在红麻花药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中差异表达蛋白RPT4相应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该基因在花药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法和RACE技术相结合,从保持系L23B花药总RNA中克隆RPT4全长cDNA。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花粉小孢子败育前、败育期间和败育晚期该基因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花药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得到1 596 bp的cDNA全长,最长开放阅读框(ORF)1 197 bp,编码398个氨基酸的肽序列;该蛋白与蓖麻中直系同源蛋白的相似性最高,达91.93%,内含3个模体Walker A、Walker B和arginine finger的保守域,暗示其具有复杂多样的重要功能。RPT4的mRNA在红麻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中均有表达,但在四分体前(败育前),不育系和保持系中的表达量一致;在小孢子单核期(败育期),不育系花药中的表达量比保持系中的低;而小孢子双核期(败育晚期)的表达变化则相反。【结论】RPT4参与红麻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可能具有与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复杂分子功能。
1323-1330

打顶烟草根尖组织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构建烟草打顶后根尖组织的消减文库,寻找调控烟碱生物合成的相关候选基因。【方法】以打顶株为测验子(tester)、以非打顶株为驱赶子(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和反向Northern杂交技术构建和筛选烟草打顶前后根尖组织消减文库,并对差异表达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构建了具有高消减效率的cDNA文库。PCR验证消减文库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为200—1 000 bp。经反向Northern杂交,从850个克隆中筛选到560个杂交信号差异明显的克隆,测序后得到273条有效序列。对273个已知功能基因的ESTs进行分类,生物碱合成类占4%、植物激素代谢类占3%、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类占18%、胁迫和防御类占32%、蛋白质代谢占9%、碳代谢占6%、其它代谢占15%、功能未知类占13%。RT-PCR结果显示,NTAT84和NTAT71序列在烟株打顶后转录活性均升高。【结论】应用SSH技术构建了烟草打顶前后根尖组织消减cDNA文库。
1331-1337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曲面建模方法在数字植物中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利用曲面建模方法实现植物形态结构的三维重构和真实感显示是数字植物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对近年来曲面造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参数曲面建模和隐式曲面建模技术在植物形态建模中的应用,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各自优势,并对基于多边形网格的几何建模方法中一些新曲面造型技术在数字植物几何建模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曲面建模方法与数字植物研究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1338-1345

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主要长势参数遥感监测

摘要:【目的】强化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机制,为田间生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方法】以2007—2009年试验实测数据为基础,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试验样点拔节期冬小麦主要长势参数与品质、产量以及卫星遥感变量间的相关性,分别建立及评价了TM影像遥感变量监测冬小麦拔节期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SPAD值和叶片氮含量(LNC)的模型。【结果】冬小麦拔节期,选用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B5)、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DSW5和绿波段的反射率(B2)等遥感变量分别反演冬小麦的SPAD值、生物量、LAI和LNC是可行的;SPAD值、生物量、LAI和LNC遥感监测模型的精度较高,以此为基础,制作出了具有实际农学意义的冬小麦拔节期不同等级SPAD值、生物量、LAI和LNC遥感监测专题图,实现了主要长势参数空间分布量化表达。【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广大农学家、农业部门决策者和田间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的农情信息。
1358-1366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温度和湿度对越冬后苹果褐斑病菌产孢的影响

摘要:【目的】褐斑病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越冬后病菌的产孢条件和动态,明确褐斑病初侵染孢子的形成期和形成量,为病害前期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培养箱控温、控湿条件下测定越冬后褐斑病菌产孢所需温度、湿度条件和动态。【结果】越冬后的褐斑病菌在0—30℃都产生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15.5℃。越冬后病菌产孢需要高湿条件。将越冬病叶湿润或直接置于相对湿度97%以上的环境中,病菌在6 h内产生大量拟分生孢子。3月初采集的越冬病叶,在15或20℃下经36 h以上保湿处理后产生少量子囊盘,子囊盘的检出频率为0.34%。5月下旬采集的越冬病叶中,子囊盘的检出频率升至5.3%,形成子囊盘的越冬病叶达27%。【结论】春季,当日均气温达到或超过5℃,遇5 mm以上的降雨,被湿润的越冬病叶6 h内可产生大量拟分生孢子。当日均温接近或超过15℃时,遇24 h以上的阴雨过程,越冬后病菌就产生子囊孢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具致病性,为褐斑病的初侵染提供大量菌源。
1367-1374

含有α-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位点的Cry3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纯化以及杀虫活性分析

摘要:【目的】构建含有α-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位点的Cry3A的突变体Cry3Am,以期提高Cry3A的活化效率,增强杀虫活性。【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构建Cry3A杀虫蛋白的突变体Cry3Am,使之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突变体蛋白;将Cry3Am与饲料混合后饲喂黄粉虫,用以评价Cry3Am的杀虫活性。【结果】成功地在Cry3A杀虫蛋白结构域I的α3和α4之间加上1个α-胰凝乳蛋白酶的作用位点,并提取Cry3Am到杀虫蛋白。体外酶切试验结果表明,Cry3Am很容易地被降解为55 kD的杀虫蛋白。生测分析结果表明,Cry3Am对黄粉虫的毒力是Cry3A的2倍以上。【结论】向Cry3A中插入α-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位点可以使突变体Cry3Am很容易地被α-胰凝乳蛋白酶降解成55 kD的片段,并能提高Cry3A的杀虫活性。
1384-1389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长期施肥下中国典型农田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时空演变

摘要:【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中国典型农田土壤小麦氮肥利用率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典型农田土壤——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塿土和红壤设置的15—18年长期试验的小麦氮肥利用率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麦多年平均氮肥利用率在长期偏施氮肥(N处理)条件下最低,为6.5%—14.4%,在平衡施肥(NPK处理)条件下可达到20.5%—78.5%。N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以每年0.61%—2.32%的速率下降,NPK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在褐潮土、轻壤质潮土和塿土上呈上升趋势,而在红壤上呈下降趋势。红壤上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较NPK处理增加了15.9%,且年际间保持持平。长期单施氮肥土壤氮、磷、钾养分呈亏缺或者持平趋势,均衡施用氮、磷、钾肥土壤养分逐年上升,氮、磷、钾养分的均衡供应有利于提高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结论】长期偏施氮肥会导致小麦氮肥利用率随施肥年限增加而降低,施用有机肥不但可以保证土壤的可持续供氮能力,而且在南方红壤地区还可以防止土壤酸化。
1399-1407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园艺

嘎啦苹果不同施肥深度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

摘要:【目的】为苹果生产中确定合理的施肥深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年生嘎拉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表层(0 cm)、中层(20 cm)和深层(40 cm)3个施肥深度处理进行同位素示踪试验。【结果】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嘎啦苹果各器官Ndff值存在差异,深层施肥和表层施肥各器官Ndff值显著低于中层施肥,各处理盛花期均以细根Ndff值最高,粗根次之;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果实成熟期均以果实中Ndff值最高;果实采收后贮藏器官的Ndff值较高,新生营养器官下降到较低水平。不同物候期各器官的15↑N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深度施肥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随物候期的推移,植株对15↑N-尿素的利用率逐渐升高,到采收后达到最大;各物候期中层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表层和深层处理。【结论】中层施肥处理能够增强植株对氮的吸收征调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1408-1414

梨园行间种草对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多年行间种草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效应。【方法】在北京市大兴区20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5 m×6 m)种植园,设置间作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清耕种植(CK)3个处理,于种植后第3和第4年分别测定果园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梨园多年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能增加土壤各层次的有机质、有机碳含量,调节土壤的碳氮比;提高土壤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的全N、全P含量,提高土壤表层和亚表层的全N、全P含量和部分亚表层的碱解N、有效P、有效K和有效Zn含量;而全K、有效Ca、Mg、Fe和Mn的含量在各土层中表现不一。多年种植黑麦草能调节土壤碳氮比,提高土壤全P、速效N、P、K、有效Mn、Mg含量;而种植白三叶更有利于全N、全K含量、速效Fe和Zn含量的提高。同种类行间种植4年比3年的土壤多数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析认为,土壤有机质与多数土壤矿质元素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在不同种植区,土壤有机质与各元素的关联度不同,白三叶种植区微量元素对土壤有机质的调节作用明显;黑麦草种植区土壤大量元素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较明显。【结论】多年间作提高沙地梨园土壤表层和亚表层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供肥状况。在沙地梨园多年种植黑麦草和白三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相互作用不同,以多年种植黑麦草效果较好。
1415-1424

普通核桃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摘要:【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普通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对131份核桃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应用NTSYSpc2.11a分析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选用20对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 643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 512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检测出82.1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高达92.03%。得到131份材料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637—0.928。当相似系数为0.76时,UPGMA分析将131份资源分成8个品种群。【结论】普通核桃种质资源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遗传背景。在品种群中,通过聚类分析难以将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截然分开。
1434-1442

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QTL分析

摘要:【目的】发掘控制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主效QTL,为菊花花器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42株菊花‘雨花落英’ב奥运含笑’F1代群体为材料,调查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两个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分离情况,并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在两年间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的典型特征,且两者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37,P〈0.01)。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谱的QTL定位研究共检测到2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显著相关,7个QTL与花心直径显著相关。这9个QTL主要分布在亲本‘雨花落英’遗传图的Y1、Y2和Y21以及‘奥运含笑’遗传图的A5、A13和A19共计6个连锁群上,各个QTL的LOD值介于2.50—4.18,可以解释6.17%—13.72%的表型变异。其中在两年中检测到控制管状花数量的TfnE1Y21和TfnE2Y21以及控制花心直径的FcdE1Y1和FcdE2Y1在连锁群上所处的标记区间相同,应分别属于同一个QTL,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余在单个环境中检测到的QTL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共获得9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显著相关,其中受环境影响较小的主效QTL可用于菊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1443-1450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贮藏·保鲜·加工

近红外光谱对小麦产地来源的判别分析

摘要:【目的】对不同产地来源小麦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判别分析,为小麦的产地鉴别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中国小麦主产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和陕西省共240份小麦籽粒样品,对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进行均值标准化、一阶求导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DPLS)分析预处理后的数据。【结果】2007/2008年度小麦籽粒样品总体正确判别率为87.5%,2008/2009年度样品总体正确判别率为91.7%;用2007/2008年度样品所建模型来预测2008/2009年度的样品,结果总体正确判别率为48.3%;两年样品混合后,总体正确判别率为82.5%。【结论】不同地域来源小麦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有显著差异,但其受品种和年际因素影响较大,判别模型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451-1456

猪宰后肌肉非乳酸供能特点及其与肉质性状相关性

摘要:【目的】揭示猪宰后肌肉的非乳酸(CP+ADP→Cr+ATP,ATP-CP)供能特点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系,为猪肉品质调控与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上市体重金华猪、浙江中白猪、杜浙猪(杜洛克×浙江中白猪)和杜大长猪(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猪))阉公猪各8头,屠宰后测定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肉质性状(pH45min pH24h、剪切力(SF)、系水力(WHC)、宰后24h蛋白质溶解度)、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与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tri phosphatase,ATPase)活性、高能磷酸化合物(adenosine diphosphate,ADP;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creatine,cr;creatine phosphate,CP)含量,并用M=([ATP]+[Cr])/([ADP]+[CP])表示宰后45min的ATP-CP反应进程,用N=(CK+ATPase)×m表示ATP-CP供能潜力,比较各指标的品种或部位间差异,分析ATP-CP状态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与背最长肌相比,腰大肌表现较高的CK活性、PH24h、肌肉总蛋白溶解度(杜浙猪除外)、肌纤维蛋白溶解度、M值和N值(金华猪除外)(P〈0.05),表现较低的pH45min(金华猪除外)、△pH、剪切力(杜大长猪除外)、系水力、肌浆蛋白溶解度(P〈0.05);两部位肌肉的CK活性、ATPase活性和背最长肌的M值和N值按照金华猪→浙江中白猪→杜浙猪→杜大长猪的顺序表现降低趋势,腰大肌的M值和N值表现相反,而两部位肌肉pH45min和△pH均按此顺序表现升高趋势;背最长肌的M值与pH45min、△pH呈负相关(r=-0.811,r=-0.908,P〈0.01),N值与pH24h呈正相关(r=0.876,P〈0.01),与△pH、pH45min呈负相关(r=-0.711,P〈0.01;r=-0.385,P〈0.05),与其它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表现复杂。【结论】宰后肌肉ATP-CP反应进程(M)和反应潜力(N)在背最长肌随本地猪血统比例增加而增大,在腰大肌随本地猪血统比例增加而降低,在金华猪腰大肌低于背最长肌,在其它品种腰大肌高于背�
1457-1465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畜牧·资源昆虫

CAPN1基因遗传变异及其对牛肉质性状的效应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钙蛋白酶1(CAPN1)基因在中国黄牛不同群体中的变异,以及CAPN1基因作为影响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牛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雷琼牛、云南高峰牛、BMY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共367个个体CAPN1基因Exon11-Exon16与Intron21遗传变异检测,运用SPSS17.0软件中的GLM模型分析检测到的遗传变异与中国西门塔尔牛部分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了CAPN1基因DNA序列中的两个突变位点A4558G和C4684T,分别检测到AA/AG/GG和CC/CT/TT 3种基因型。相关分析表明,A4558G位点GG基因型个体剪切力和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低于AG和AA型个体(P〈0.05);C4684T位点TT基因型个体剪切力显著低于CT型个体(P〈0.05)。组合基因型分析表明,GGTT组合剪切力显著低于CCAA、CTAG和CTAA(P〈0.05),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低于其它基因型组合(P〈0.05),脂肪颜色评分显著高于AGTT(P〈0.05),其余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推测CAPN1基因A4558G和C4684T的位点,可以作为牛肉嫩度和大理石花纹评分的遗传标记。
1466-1473

大鼠RVLG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鉴定和分析

摘要:【目的】确认大鼠RVLG(rat vasa-like gene)的第7、8两个内含子的部分片段在卵巢中可能存在选择性剪接现象,进一步检测大鼠RVLG的第7、8两个内含子在卵巢和睾丸中的选择性剪接形式。【方法】从雌雄各5只Wistar大鼠的卵巢和睾丸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作为模板,用PCR扩增RVLG起始密码后约620—690 bp的编码区cDNA。分别选卵巢和睾丸各7个独立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大鼠RVLG基因组DNA比对,分析是否有选择性剪接。【结果】大鼠卵巢和睾丸组织中各7个RVLG cDNA编码区5′端620—690 bp的片段测序结果均存在45 bp和15 bp两处选择性剪接。在7个卵巢RVLG cDNA独立克隆中,有5个仅存45 bp而缺少15 bp,两个仅存15 bp而缺少45 bp;7个睾丸RVLG cDNA独立克隆中,4个仅存在45 bp而缺少15 bp,两个既含有15 bp又含有45 bp,一个既没有45 bp也没有15 bp。经与大鼠RVLG基因组DNA序列比对后确认45 bp位于其第7内含子5′端的两个GT之间,15 bp位于第8内含子3′端的两个AG之间,剪掉或保留这两段均符合典型的GT-AG内含子剪接原则,属选择性剪接。【结论】大鼠RVLG的第7、8两个内含子在卵巢和睾丸中均存在多种选择性剪接形式,体内的标准剪接方式应该是第7外显子3′端保留45 bp,第9外显子不保留来自第8内含子的15 bp。
1474-1480

家蚕一种hAT家族转座酶基因的分析

摘要:【目的】对家蚕中一个潜在的hAT家族转座酶编码基因BmhAT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mhAT转座酶的结构域及序列同源性。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BmhAT在野蚕及家蚕不同品种中的拷贝数进行分析以及在mRNA水平上测定BmhAT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BmhAT与许多hAT家族转座酶在序列上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具有hAT家族转座酶的保守结构域;BmhAT在家蚕基因组中存在约3—6个拷贝;在家蚕后部丝腺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参照基因actin 3的0.4倍和0.6倍。【结论】BmhAT可能是家蚕中一个有活性的转座酶基因,编码家蚕一种新的hAT家族转座酶。
1481-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