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中国农业科学》创刊于1960年,CN刊号:11-1328/S,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农业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752
  • 国内刊号:11-1328/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38
  • 创刊时间:196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61
  • 综合影响因子:2.44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全基因组分析低氮胁迫下水稻剑叶光合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水稻剑叶叶绿素和光合特性及相关基因对低氮胁迫的响应,为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利用Agilent4×44K芯片全基因组研究低氮胁迫处理下,2个不同叶绿素含量水稻齐穗期剑叶的光合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SNl9—6和丰锦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低氮胁迫下均有所下降,但SNl9—62个指标下降的幅度明显较小。低氮胁迫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超绿水稻SNl9-6剑叶共有41个光合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14个在转录水平上下调表达,27个在转录水平上上调表达)。丰锦剑叶有29个光合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15个在转录水平上下调表达,14个在转录水平上上调表达)。低氮胁迫响应光合相关基因表现出品种特异性,超绿水稻SNl9-6有29个为特异响应的,丰锦有17个特异响应的。2水稻品种(系)低氮胁迫响应的光合相关基因有12个重叠的,其中,5个在转录水平上上调表达,7个下调表达。【结论】在低氮胁迫下,水稻剑叶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不同叶绿素含量水稻品种(系)中的表达既表现特异性,也存在部分重叠。
1-8

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

摘要:【目的】对高抗条锈病的簇毛麦易位系V9125-2进行研究,明确其抗病性遗传特点,并对其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为选育优质抗源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当前流行的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以及Sul1-4、Sul1-11对簇毛麦易位系V9125—2和铭贤169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以接种CYR29的F2抗感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BSA法用289对普通小麦的SSR标记引物对V9125—2进行SSR分析,并用F,群体验证标记连锁性。用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检测与V9125-2抗条锈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易位系V9125—2对CYR29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0、CYR32、CYR33以及Sul1-11的抗病性由-显-隐2对基因控制;对CYR31以及Sul1-4的抗病性由2对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从289对SSR5I物中筛选到6对与抗病基因YrWV(暂命名)连锁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Xbarc87,Xwmc463、Xwmc405,Xbarcl26、Xwmc438和Xgwm473,其遗传距离分别为9.1、3.9、5.1、12.6、29.0和57.4cM,位于小麦染色体7DS上。经F3群体验证,6个标记与YrWV连锁。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与检测品种的抗条锈基因同源率极低。【结论】具有6个多态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基因YrWV位于小麦7D染色体短臂上,其可能是一个来自簇毛麦的新基因。
9-19

中国棉花主栽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ssR标记构建2008年中国3大棉区8个棉花主产省份32份棉花主栽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214对候选引物中筛选出36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且在染色体上分布均匀的引物作为核心引物,构建棉花主栽品种DNA指纹图谱。【结果】36对SSR5l物在32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2种多态性基因型,每对51物的基因型从2—11种不等,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94种基因型。9对51物在10个品种上具有特征带型。最少采用5对5l物进行组合鉴定即可将32个棉花品种完全区分开。NTSYS—pcV2.10软件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新疆棉区次之,黄河流域棉区最小。常规品种的遗传基础窄于杂交陆地棉。【结论】核心引物组合法相比特征谱带法更适用于构建中国棉花主栽品种DNA指纹图谱,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7

烟草钾转运体基因TPK1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目的】克隆烟草钾吸收转运基因,分析其亲缘关系,并预测其结构、性质与功能,为烟草钾转运体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的烟草钾转运体基因片段的3’端序列为探针,对烟草EST数据库进行搜索,筛选与探针同源性在95%以上的EST序列,再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拼接。然后,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对获得的烟草钾转运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进行结构、性质和功能预测。【结果】获得烟草钾转运体基因(TPKl)的cDNA全长。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6.2lkD,理论等电点pI为9.72。该蛋白质是一个疏水膜蛋白,包含6个明显的跨膜螺旋拓扑结构,在二级结构中,共包含11个α-螺旋和16个p~折叠。在亚细胞水平,TPKl定位于质体、液泡及内质网上。在氨基酸序列上,TPK1含有信号肽剪切位点及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在功能方面,TPK1包含典型的K^+吸收转运功能保守域,并且与主要的高等植物K^+吸收转运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TPK1在茎、叶及花器官中均有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烟草K^+吸收转运基因TPK1,该基因与K^+在烟草内的运输有关,其确切功能有待进一步验证。
28-35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

摘要:植物根系既是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又是多种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合成的重要场所,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介绍了根系化学信号(激素、有机酸等)对稻米品质形成的作用及根尖细胞超微结构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根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36-46

干旱胁迫对小麦代换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及染色体效应初步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代换系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外源染色体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方法】以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一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hexaploidwheat,SynthetiC6x)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于2005—2007年测定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的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II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潜在活性(Fv/Fo)在各生育时期的变化。【结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5B代换系在孕穗期、开花期以及灌浆期的Fo和Fm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SII的光化学活性受到抑制,不同代换系与亲本的Fo增加,而Fm、Fv/Fm、Fv/Fo降低;3A代换系的Fo始终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国春,4D代换系的Fm始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3A和7A代换系Fv/Fm和Fv/Fo始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结论】在正常水分条件下Synthetic6x的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高F0和Fm基因;干旱胁迫条件下,Synthetic6x的3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o增高的有利基因,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m增高的有利基因,3A和7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v/Fm以及Fv/Fo增高的有利基因。
47-57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青枯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花生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青枯菌定量检测方法,研究青枯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方法】以青枯菌hrpB为靶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建立青枯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检测花生接种青枯菌后细菌数量的变化动态。【结果】以提取的细菌DNA为模板和以青枯菌的全细胞为模板均能对青枯菌准确定量,在未富集细菌的前提下,利用全细胞细菌定量的最低限为10^3CFU/mL,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3--10^8CFU/mL,计数细菌的方法能准确反应青枯菌数量的差异,但该数值约是细菌平板计数法计数的1.5倍。利用RTQ-PCR计数细菌,发现接种后的3—5d,是花生与青枯菌互作的关键时期。花生节对抑制青枯菌的扩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RTQ—PCR计数细菌是一种简单、快速、高通量的青枯菌定量方法。
58-66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真菌机理

摘要:【目的】揭示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A产生的抗真菌蛋白的性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菌株A发酵液获粗蛋白;采用DE5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对粗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对具抗真菌活性的纯化组分采用MALDI-TOF-MS进行结构分析;以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为材料,对纯化活性蛋白的抗真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从粗蛋白中分离到一种抗真菌活性蛋白(FV),与RNA结合蛋白HfqBacillussubtilissubsp.subtilisgi116078797的匹配率为86.484%,相对分子质量为8508.5Da,等电点为8.04。FV对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8.32μg·mL^-1,附着胞形成的IC50为22.23μg·mL^-1.经FV处理后,玉米小斑病菌菌丝顶端、中部出现膨大泡囊,呈“念珠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泡囊状菌丝表面凹凸不平,并残留有碎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部分菌丝细胞原生质出现“空泡”的菌丝里有“子菌丝”。【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产生的抗真菌蛋白与RNA结合蛋白Hfq高度同源,可抑制致病真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并影响菌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67-74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覆草旱作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早作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特征。【方法】在江西省余江县水稻原种场的双季稻田,设置常规水作、裸地旱作、覆草早作、免耕裸地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5个处理。于第5年晚稻收获期,采集以上处理的耕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早作显著提高稻田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和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以及各组分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且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提高。而裸地早作较常规水作上述指标显著降低。【结论】在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双季稻轮作系统上,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较常规水作明显提高稻田土壤肥力。
75-83

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目的】旨在建立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不同分级范围推荐施肥量,为川中丘陵区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对川中丘陵区2006年水稻“3414”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以相对产量75%、80%、85%、90%和95%划分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并分别以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各试验点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选择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确定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量:当川中丘陵区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处于低等级(AN〈00kg.hm^-1、AP〈5mg·kg^-1、AK〈30mg·kg^-1)时,氮(N)、磷(P2O5)、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170-220kg·hm^-2、100-120kg·hm^-2、140~170kg·hm^-2;较低等级(AN100-140mg·kg^-1、AP5--10mg·kg^-1、AK30-50mg·kg^-1)时,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40--170kg·hm^-2、80-100kg·hm^-2、120—140kg·hm^-2;中等级(AN140--180mg·kg^-1、AP10—20mg·kg^-1、AK50-70mg·kg^-1)时,氮、磷和钾肥用量分别为110—140kg·hm^-2、60—80kg·hm^-2、100-120kg·hm^-2;较高等级(AN180-220mg·kg^-1、AP20-30mg·kg^-1、AK70—90mg·kg^-1)时,氮、磷和钾肥用量分别为90-110kg·hm^-2、40—60kg·hm^-2、80-100kg·hm^-2;高等级(AN〉220mg·kg^-1、AP〉30mg·kg^-1、AK〉90mg·kg^)时,氮、磷和钾肥用量分别为0—90kg·hm^-2、0-40kg·hm^-2、0—80kg·hm^-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养分分级指标计算出的推荐施肥量相对于原有体系呈现出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特点,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和区域内肥料投入特点。
84-92

稻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摘要:稻田土壤是最重要碳库之一,农田管理措施影响着稻田土壤碳排放。本文综合论述了本课题组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其它相关研究,分析和讨论稻田养鸭、灌溉方式、氮肥施用和耕作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指出,稻田养鸭有效降低稻田温室效应,间歇灌溉降低CH4排放,施氮肥不影响土壤碳排放,而免耕有效降低土壤碳排放。由于土壤碳排放的复杂性、生物物理环境的异质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及其相互之间的多重影响和综合作用,进一步研究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稻田土壤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对于取得降低土壤碳排放的有效技术、方法和措施,正确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提供科学依据。
93-98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园艺

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了解遗传背景对于品种适制性差异的影响与作用,为茶树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39对SSR引物对中国157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平均可检测4.90个等位基因,11.28个基因型,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3,基因多样性指数(H)0.57,遗传分化系数GST0.19,说明81%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各省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广东最高,江西最低。按照适制性分组分析,结果表明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根据育种方式分组分析表明,系统选育法得到的品种(系)其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杂交选育品种(系),高于地方品种(系)。聚类分析显示,供试材料聚为了三大类,大部分品种(系)都按照其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聚类,并未按照适制性相互聚类。【结论】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同时,主要依据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亲缘关系聚类。
99-109

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释放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和花朵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中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香水文心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7种,始花期有22种,盛花期有24种,衰落期有41种;随着花朵的开放,烯、醇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醛酮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香水文心兰盛花期花朵的3个不同部位中,蕊柱的香气组成成分有97种,花瓣有71种,唇瓣有89种。蕊柱和花瓣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是醇类化合物,分别为25.36%和58.16%;唇瓣中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49.17%。【结论】从感官分析与GC/MS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烯类物质是影响香水文心兰香气的重要化合物,其中3,7-二甲基-1,3,6-辛三烯、(反)-2-丁烯酸-2-亚甲基环丙基-2-基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和(顺)-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是香水文心兰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唇瓣可能是香水文心兰花香释放的主要部位。
110-117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贮藏·保鲜·加工

脂氧合酶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脂氧合酶(LOX)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0μL·L^-1丙烯处理采后不同时间(采后10h和48h)的香蕉果实,并分析果皮中MaLOX、MaACS和MaACO等基因表达,LOX活性变化、乙烯释放及其与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采后48h的香蕉果实,经丙烯处理后果皮中LOX活性及基因表达在成熟前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先于乙烯高峰、MaACS和MaACO基因表达峰出现。丙烯处理虽能诱导采后10h的香蕉果实果皮中MaACS和MaACO基因的表达,但不能提高果皮中LOX活性和促进果实成熟。【结论】推测香蕉果实在成熟进程中,果皮中LOX和ACO、ACS协同调控香蕉果实乙烯的产生及跃变峰的形成,进而调控果实的成熟。
118-124

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指标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某些生理指标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为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烟叶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鲜样、38℃、42℃、48℃、54℃、干样)细胞超微结构、生理指标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烟叶淀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在变黄前期;烟叶水分含量、厚度、密度的变化主要在变黄期和定色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在定色期,烘烤过程中叶质重的变化相对较小。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细胞壁、叶绿体和细胞核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明显,但线粒体不易观察到;38℃染色质减少,核膜部分消失;42℃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叶绿体等细胞器游离到细胞中央,叶绿体外膜、核膜破裂,嗜锇颗粒多数呈现半空状态,基粒片层和大部分淀粉粒消失;48℃细胞壁扭曲变形,细胞核固缩;54℃后叶绿体个体形状已不易区分,所存物质基本是电子密度较弱的嗜锇物质。【结论】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烟叶物理特性、生理生化反应、内含物降解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125-132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畜牧·资源昆虫

日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比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赖氨酸和蛋氨酸比例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4头健康的荷斯坦断奶犊牛,按体重和出生时间随机分为4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日粮,即对照组日粮(粗蛋白为14.67%),3种赖氨酸和蛋氨酸比例分别为2.5:1、3.0:1和3.5:1的日粮(粗蛋白为12.02%),试验期为8周。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犊牛进行称重和采血,在试验第3周每组选取4头犊牛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代谢试验。【结果】日粮中赖蛋比为3.0:1组的犊牛增重在数值上要高于其它3组(P〉0.05)。3个试验组犊牛血清尿素氮浓度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游离氨基酸浓度在数值上要低于对照组(蛋氨酸除外)(P〉0.05)。赖蛋比对血清尿素氮和游离氨基酸浓度无显著影响(精氨酸、缬氨酸除外)。赖蛋氨酸比为3.0:1组和3.5:1组犊牛氮的总利用率和表观生物学价值在数值上要高于2.5:1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在粗蛋白含量为12.02%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和过瘤胃蛋氨酸,犊牛的增重可超过粗蛋白为14.67%日粮的水平。赖氨酸和蛋氨酸比例为3.0:1有利于犊牛生长,并可提高氮的利用效率。
133-142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兽医

2002-2009年中国华东地区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摘要:【目的】为确定中国华东地区家禽中禽低致病性禽流感(Low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的流行和分布状况。【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活禽市场(live poultrymarkets,LPMs)采集来自不同省份的家禽泄殖腔拭子11645个,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进行了长达8年的LPAI的病毒学监测。【结果】禽流感阳性样品1158个,总分离率9.94%。所分离到的亚型及各亚型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3、H6、H11、H1、H4、H9、H10、H8。【结论】禽流感的分布季节性非常明显,以冬、春为高,各亚型又有其不同分布特点。到目前为止,已经从家鸭中分离到8种HA亚型,依次为H1、H3、H4、H6、肿、H9、H10、H11;7种NA亚型,包括N1、N2、N3、N4、N5、N6、N8,两者之间有17种组合,与野鸭的带毒情况十分相似。家鸭还很容易发生混合感染,2007年以来以H6亚型为主,H3、H11、H4、H9等很多亚型都可与其混合感染,这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基因重组产生新的艰利及毒力的蛮异榀供了很好的载体.
153-159

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的分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通用硅胶片法培养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经充分洗涤后对生物被膜进行银染定性判断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通过生物被膜菌落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被膜结构,对葡萄球菌bap、icaAD.icaBC.SaT、agr、sigB.clfaA、clfaB.fnbpA和fnbpB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银染法定性结果显示137株葡萄球菌中有120株形成肉眼可见的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率为87.6%;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与硅胶粘附的有I32株,不粘附的有5株。试验所用的I37株葡萄球菌中,57株能扩增出bap基因;有43株和54株分别能扩增出IoaAD和icaBC,有73株、49株和38株分别扩增出sigB.SaT和agF,分别有76株和50株染色体中存在clfaA和clfaB.fnbpA和fnbpB分别在52株和26株菌株中扩增出。【结论】推测bap、sigB.sat、icadD和icaBC基因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相关基因;agr及粘附素基因clfaA、clfaB.fnbpA和fnbpB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不明显。
16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