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 11-1328/S 国内刊号
  • 0578-1752 国际刊号
  • 2.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业科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兽医·资源昆虫、研究简报

中国农业科学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869-874

摘要: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育种实践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北方粳型超级粳稻在常规育种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如沈农265、沈农606、吉粳88等.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则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还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一个新的小麦非生物胁迫诱导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875-881

摘要:[目的]水分胁迫和低温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植物感知、传递胁迫信号,并对重要的基因进行克隆对改良作物的抗性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的目的是克隆与水分胁迫相关的基因,通过基因的功能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抗旱机制,并为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试验应用噬菌体原位杂交技术从小麦旱胁迫cDNA文库中克隆了一个水分胁迫诱导基因片段W89.用5′-RACE和RT-PCR方法,获得了W89基因的全长序列.[结果]W89全长cDNA为2 392 bp,其中,编码区长1 896 bp,编码631个氨基酸.Southern杂交表明,W89是一个单拷贝基因.RT-PCR结果表明,W89受干旱、低温和ABA的诱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W89有一个DUF248保守区(pfam03141),包含一个具有SAM (Sterile Alpha Motif)结合基序的甲基转移酶区.同源性分析发现W89与一个水稻干旱诱导蛋白(BAD67956)的同源性为66%,推测W89可能是一个新的小麦干旱诱导的基因.[结论]根据甲基转移酶和SAM结合基序的功能,推测W89的SAM结合基序可能与其它蛋白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控植物胁迫基因的表达,并且可能在干旱胁迫的早期调控信号的转导.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法分离玉米幼苗期叶片土壤干旱诱导的基因882-888

摘要:[目的]分离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期叶片诱导表达的基因.[方法]本研究利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的方法,以耐旱自交系CN165为材料,构建了土壤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的正向抑制差减cDNA文库.[结果]在这个文库中,随机挑取了672个阳性克隆,并进行PCR验证,对所有的单克隆进行了测序.得到了598个有效序列,经过EST聚类分析后,共得到了80个uniESTs.其中57个为contigs.23个为singlets.BLASTN的结果表明,所有的uniESTs都可以在玉米的核酸数据库中找到同源序列.BLASTX的结果表明:68个uniESTs和已知功能的蛋白有高度的相似性,8个uniESTs为未知功能蛋白和假定蛋白,4个uniESTs没有蛋白质的相似性.[结论]在这个cDNA文库中发现了大量抗旱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涉及到植物代谢的多种途径.

一种新型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鉴定及遗传分析889-894

摘要:[目的]阐明玉米新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的育性转换机制和遗传机理.[方法]笔者对新发现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进行了生态学、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结果]琼68ms是一种花药败育型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是雄穗发育的小穗分化期,临界温度为30~33℃;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结论]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的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在高温条件下不育性稳定,可以作为"两系"制种的基础材料,在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895-901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 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用225 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 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 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 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不同穗型粳稻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特性902-908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形成的物质来源.[方法]以27个粳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对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齐穗期、灌浆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净光合速率高于弯穗型品种.齐穗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气孔导度大于弯穗型品种,但灌浆期各类品种气孔导度的差异变小.灌浆期细胞间隙CO2浓度比齐穗期有所增高,其中弯穗型品种增高幅度较大.齐穗期和成熟期细胞间隙CO2浓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直立和半直立穗品种由于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和物质转运能力,干物质分配到穗部的比例较大,产量较高.

留叶枝对抗虫杂交棉库源关系的调节效应和对叶片衰老与皮棉产量的影响909-915

摘要:[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2005年的皮棉单产分别比去叶枝的对照提高了9.8%和6.2%, 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低于去叶枝的对照.留叶枝棉株的绿叶比例和冠层叶绿素含量高于去叶枝的棉株,但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留叶枝具有中前期增源、后期扩库的作用,但对中前期的"流"似有不利影响.[结论]抗虫杂交棉在稀植条件下保留叶枝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这与留叶枝增源、扩库的作用有关;留叶枝没有从根本上延缓棉花冠层的衰老,也没有改善纤维品质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优化水稻群体种植模式与稻瘟病控制研究916-924

摘要:[目的]探索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最佳种植模式,探讨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对稻瘟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两个水稻品种--汕优63与黄壳糯,采用混合间栽法,研究不同种群结构的混合间栽种植模式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结果]不同种群结构对黄壳糯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不同,相对防治效果随杂交稻群体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种群结构为1 15.01时对叶瘟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100%,种群结构为1 12.40时对穗颈瘟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100%.混合间栽的不同群体结构的复合产量都比净栽有所增加,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结论]黄壳糯与汕优63的群体比例为1 12.40~18.88是最优化的群体结构,不但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好,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混合间栽种植模式.

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AFLP分析925-931

摘要:[目的]明确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和遗传多样性,为西瓜抗病育种和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对采自河北省12个西瓜种植地区的46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和4个已知生理小种的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AFLP分析.[结果]根据菌株对3个鉴别寄主表现出的致病性强弱,将河北省46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即0号、1号和2号,分别占供试菌株的17.4%、65.2%和17.4%,其中1号生理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布在河北省所有西瓜种植区.21对AFLP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1 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89条,占总带数的33.6%.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33~0.95之间,平均为0.66,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基于AFLP标记聚类分析表明,50个菌株被划分为3个类群(AFLP Groups,AGs).AGI包含4个菌株,均为2号生理小种;AGII包括4个菌株,均为0号生理小种;AGIII包括42个菌株,以1号生理小种为主(32个),占该类群的76.2%.[结论]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其AFLP类群划分与致病性鉴定划分的生理小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

中国野生柑橘上衰退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932-939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野生柑橘上携带柑橘衰退病毒(CTV)分离株的CP/HinfⅠRFLP组群构成和分子特征.[方法]运用RT-PCR对采自中国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江西等省11个野生柑橘上CTV分离株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CPG)进行扩增,利用RFLP和SSCP对CPG进行分析,并将测定的CPG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野生柑橘上11个CTV分离株以单一组群感染为主;这些CTV分离株CPG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99.5%和95.0%~100%;与GenBank收录的9个全基因组CTV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1%~98.8%和94.6%~100%.[结论]序列同源性比较说明CTV CPG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收集到的野生CTV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分属5大类群,具有较复杂的亲缘关系.

梨火疫病菌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及入侵风险分析940-947

摘要:[目的]细菌性梨火疫病最早发生在北美洲,随着水果贸易等人为因素向世界其它地区传播.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亟需对其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方法]苹果开花期的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梨火疫病菌适生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本研究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及生态环境因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出了梨火疫病在中国两个苹果优势产区的潜在定殖区域.[结果]用该方法对梨火疫病在欧洲的发生情况的预测结果与其历史分布记录相符,使用相同的空间建模方法对梨火疫病在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个苹果优势栽培产区的潜在定殖区域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这两大苹果产区中优先扶持的县大多处于梨火疫病发生的高风险范围.[结论]梨火疫病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适生,在有适宜寄主分布的地区,就可能严重发生.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茶树生态系中的立体污染链与阻控948-958

摘要:运用农业立体污染的新概念,针对茶树和茶叶本身的特点,剖析了来自土壤、水源、空气中性质各异的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铅、氟、铝、硝酸盐、多环芳烃(PAHs)、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PCDD/PCDF)等,在水-土、土-气、土-植物等不同相或界面间的相互交换和迁移特性.论述了茶园生态系中的立体污染链以及污染物对不同界面的偏嗜性和界面间转移的时空特征,分析了中国茶叶生产中的立体污染问题.在对茶叶中几种污染物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从清洁化生产角度,讨论了不同界面间污染源的控制和污染链防阻技术和应用,探讨了未来创新研究的重点领域.

磷肥和有机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评价959-965

摘要:[目的]研究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土壤各形态磷积累量、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土壤灌溉水中可溶性磷及土壤磷渗漏的影响.[方法]采用磷肥和有机肥田间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效应和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施用P2O5 360 kg·ha^-1和有机肥150 t·ha^-1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过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大白菜产量无显著变化;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0~20 cm土层Olsen-P、CaCl2-P、NaOH-P、土壤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增加,在施用磷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最大吸磷量(Qm)明显降低;20~40 cm土层Olsen-P与CaCl2-P显著增加.[结论]过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白菜产量无显著变化;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Olsen-P、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及土壤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性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从而明显增加了土壤积累磷的潜在风险.

水溶性树脂包膜控释肥料肥效期快速检测方法研究966-971

摘要:[目的]探索和建立80℃高温下的快速检测方法(高温短期淋洗法),预测水溶性树脂包膜控释肥料在25℃常温下的肥效期.[方法]采用常温静水溶出试验和高温淋洗的方法,并对常温25℃与高温80℃下供试肥料达到相同养分释放率所需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树脂包膜控释肥料累积释放曲线都呈二次曲线,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随着温度的升高供试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加快.利用常温25℃与高温80℃高温短期淋洗达到相同养分释放率所需时间的回归方程,并结合80℃的释放曲线方程,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预测这种包膜控释肥料在常温下养分释放率达到75%所需要的时间,即肥效期.两种树脂包膜控释肥料Trincote 1和Trincote 2肥效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只有0.3%~6.9%.[结论]采用高温短期淋洗法可以在数小时内比较准确、迅速地预测控释肥料的肥效期,与传统的静水溶出率法或土柱淋溶法相比,结果更准确,而且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该方法可作为树脂包膜控释肥料肥效期或养分释放期的快速检测方法.

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972-979

摘要:[方法]应用试验监测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报告中国退耕还林项目对区域生态景观系统快速变化的影响.[目的]为生态修复政策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案例.[结果]中国陕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地表植被覆盖度由1998年的34.6%增至2005年的49.2%;但是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可诱发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导致人工林地植被覆盖度减小、以及对植物种类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相对而言,封山禁牧对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修复效果最好;生态政策与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不幸的是88.8%的居民希望获得政府对农业生产项目的支持而不是开展植树种草.[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项目恢复的植被在项目结束后有可能被重新开垦为农田,该项目获得的环境成果面临再次毁灭的风险.因此,把发展经济、改善教育与环境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环境修复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园艺·贮藏·保鲜·加工
干旱胁迫对新疆野苹果及平邑甜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980-986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能否诱导新疆野苹果和平邑甜茶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方法]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苹果属植物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pamp Reld.)和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 (Ledeb) Roem.).[结果]NBT染色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叶片在处理1 d后开始有染色斑出现,4 d后叶片几乎被全部染色;新疆野苹果叶片在处理3 d后开始有染色斑出现,7 d后叶片几乎被全部染色.叶片萎蔫情况观察可以看出:平邑甜茶在处理3 d后开始萎蔫, 4 d后叶片干枯、整个植株死亡;新疆野苹果在处理6 d后开始萎蔫,7 d后整个植株死亡.两个苹果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平邑甜茶在处理3.5 d后相对电导率增幅明显加大,而新疆野苹果在处理6 d后才明显增大.平邑甜茶在处理后DNA和RNA含量就开始明显下降,而新疆野苹果下降速度缓慢.[结论]0.1% NBT染色、相对电导率测定、DNA含量和RNA含量测定等生理生化指标不仅可以作为鉴定苹果属植物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指标,而且可以作为衡量苹果属植物抗旱性及衰老的参考指标.

烤烟叶片高光谱参数与多种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研究987-994

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烤烟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获取烟田施肥和烤烟生长信息.[方法]通过不同施氮、钾量试验,采用ASD Field spec FR 2 500光谱仪,分析不同处理烤烟叶片光谱特性,同时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下烤烟叶片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与烟叶生物化学成分(总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生理指标(鲜叶重、干叶重、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氮、钾处理间叶片光谱曲线差异较大、规律明显.叶片多种高光谱参数与10种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通过逐步回归方程筛选出了叶片10种生理生化指标的高光谱特征变量,其中与7种生化成分关系最密切的光谱特征变量均是红边面积与蓝边面积比值SDr/SDb,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的复确定系数和回归系数相伴概率显著性都达到0.05水平,同时通过检测样本的检验,估测效果较好.[结论]因此,可利用这些变量建立的估测模型对烤烟叶片中多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快速测定,同时可根据叶片高光谱特性初步监测烟田氮钾施用量和烤烟生长状况.

胡萝卜渣干燥过程中水分、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及工艺比较995-1001

摘要:[目的]胡萝卜汁加工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渣,需要较佳的干燥工艺保存好胡萝卜渣中的类胡萝卜素,以利于综合利用.[方法]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以及联合干燥工艺对胡萝卜渣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及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与比较.[结果]采用先热风85℃干燥45 min后再真空75℃干燥,当胡萝卜渣含水量达到8%时,干燥时间最短,为135 min,类胡萝卜素的损失率最少,仅为2.1%.[结论]热风-真空联合干燥技术能在较短的干燥时间内较大程度地保存胡萝卜渣中的类胡萝卜素,为较佳的胡萝卜渣干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