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 11-1328/S 国内刊号
  • 0578-1752 国际刊号
  • 2.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业科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兽医·资源昆虫、研究简报

中国农业科学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分子遗传学
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分析1-6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本刊讯
本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科技期刊经费资助6-6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分子遗传学
用EST-SSRs研究小麦遗传多样性7-12

摘要:小麦EST-SSRs是从小麦ESTs序列(表达序列标签)中开发的一种新型SSR标记.研究采用35对小麦EST-SSRs标记检测了96份小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小麦EST-SSRs引物均可获得清晰的预期产物,共检测到129个等位变异,其中87.6%有多态性,大多数引物有2~4个等位变异;其中部分引物可用于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属的亲缘关系研究,并可根据特征带谱鉴定部分小麦品种;在相似系数为0.745的水平可将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材料和一般小麦品种区分开来.与基因组SSR标记相比,EST-SSRs这种新型分子标记来源于表达基因,将其用于小麦遗传研究可直接反映相关基因在不同小麦品种间的表达差异.

基因型和地点对小麦品种面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13-16

摘要:试验对1999年度种植在长江中下游11个代表性试点的22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了面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PPO活性的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面粉L*值与PPO活性呈1%显著负相关,r值为-0.55,容重和淀粉糊化品质指标与PPO活性呈5%或1%显著负相关,籽粒硬度、面粉b*值、沉降值以及吸水率、稳定时间与PPO活性呈5%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0.69、0.46、0.42和0.46,而千粒重、籽粒直径、出粉率、灰分和蛋白质含量以及面团拉伸特性与PPO活性相关不显著.

甜秆多穗型超早熟谷子新种质的创新17-21

摘要:采用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培育出甜秆多穗型超早熟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新种质超早熟1号,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超早熟,生育期间仅需有效积温1 550℃左右,在海拔1 600 m以上的河北省坝头地带正常成熟,突破谷子"育成种"栽培的禁区,将我国谷子种植界限大大北移;(2)多穗,该品种不但具有分蘖成穗特性,而且中下部节间可产生多个分枝穗,是少有的谷子多穗型新种质;(3)秸秆甜、含糖量高,其秸秆全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分别高出同产地普通品种74.8%、200.5%、237.2%;(4)粗蛋白含量高,高于普通品种3.9%~30.4%;(5)粒色可变,在石家庄种植为红谷,在河北省坝上种植为黄谷;该品种还具有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

大豆显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N7241S的发现与遗传分析22-26

摘要:从大豆地方品种阜阳四粒荚(N7241)繁殖更新群体中发掘出育性异常种质N7241S.花粉发芽实验结果表明,N7241S不育株的花粉不能萌发花粉管,完全败育.人工平行杂交试验表明,N7241S不育株的雌性育性与正常可育株无差异.与隐性核不育种质ms1、ms2相比,N7241S不育株具有更高的自然异交结实率,表明N7241S属雄性不育、雌性育性正常突变体.通过N7241S不育株与5个育性正常亲本杂交和回交后代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N7241S雄性不育性受单显性基因控制.对N7241S显性核不育类型在大豆轮回选择及杂交制种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本刊讯
本刊中文版总被引频次刊全国农业学术类期刊第一名26-26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分子遗传学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27-32

摘要:对324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632,高于国外材料(1.227)40.5%.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普通菜豆形态多样性的44%.基于形态性状,把我国280份普通菜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三大组群:第一组群,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籽粒较大、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少,生长习性以直立为主,主要来自东北和华北地区;第三组群,表现为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籽粒偏小、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多,生长习性主要以蔓生为主,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第二组群普通菜豆的特征特性介于第一和第三组群之间,分布较广.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光抑制差异表达基因的遗传来源33-37

摘要:利用改进的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杂种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及其母本培矮64S和父本9311在光抑制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变化,共得到了杂种的167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对这些差异片段进行分类和遗传来源分析表明,杂种光抑制差异表达基因多数为父母本所共有,是母本和父本共同遗传的结果.少数基因表现为母本或父本的单亲特异性,或无明显亲本来源,说明某种未知机制可能参与了光抑制相关基因从亲本到杂种的遗传过程.

水稻群体生长指标动态的知识模型研究38-44

摘要:通过定量描述水稻群体基本苗以及主茎与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积温来计算的发育进程为主线,建立了广适性的水稻适宜群体生长指标的知识模型,可为不同条件下水稻栽培过程中的生长调控与苗情诊断提供定量化的动态指标体系,包括群体主茎与分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等.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品种类型对所建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设计的大田基本苗与实际生产值RMSE平均为5.0,模型设计的群体生长动态指标与已有的高产栽培模式中实测结果平均相关系数达r=0.85**以上,故知识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生长指标适宜动态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方法比较及与烘烤品质的通径分析45-51

摘要:选用27个筋力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粉质仪、拉伸仪及揉混仪所获得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就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对面包加工品质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定方法的主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粉质仪测定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仪测定的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揉混仪测定的和面时间和8min尾高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包的加工品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和面时间及粉质质量指数.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本刊讯
欢迎订阅51-51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甜质型与普通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比较52-58

摘要:对甜质型(Zea mays L. Seccharata Sturt)和普通型玉米(Zea mays L. Indentata Sturt)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质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包括合成与降解两个方向)和酸性蔗糖转化酶(Invertase)活性高于普通型玉米.甜质型玉米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高于普通型玉米,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和淀粉脱分支酶(SDE)活性低于普通型玉米,甜质型玉米SDE活性低是大量积累水溶性多糖(WSP)的直接原因,总淀粉积累量少和直链淀粉比例小是GBSS、SBE、SDE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硬质度胚乳奥帕克-2(o2)玉米籽粒超微结构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59-63

摘要:以中群14QPM和陕综5号QPM两个优质蛋白玉米(QPM)群体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度5级分类法对籽粒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胚乳硬质度越高,籽粒物理性状越好,蛋白质品质越差;硬质度越低,籽粒物理性状越差,蛋白质品质越好.在含奥帕克-2(o2)的QPM群体中,胚乳硬质度、籽粒密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于胚乳内部组织(EN)的不同,而胚乳边缘组织(EN1)无差异.胚乳内部组织结构的疏密排布、淀粉粒形状、均匀性、角质化程度决定了籽粒物理性状的优劣;胚乳内部组织中基质蛋白形态、密度以及与淀粉粒结合紧密程度决定了优质蛋白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64-69

摘要: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抗拌种灵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以在含100 μg·ml-1拌种灵平板上生长,而敏感菌株在10 μg·ml-1浓度下则不能生长.敏感菌株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受拌种灵强烈抑制,而抗药突变体的酶活性较低,且不受药剂抑制.应用6对引物,从水稻白叶枯病菌野生敏感菌株和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中扩增到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3 616 bp,编码1 115个氨基酸,含有2个内含子.与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琥珀酸脱氢酶核苷酸同源性93%,氨基酸同源性97%;与其它6种病原细菌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3%~95%.敏感菌株和抗药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序列分析表明,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中229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C)突变为酪氨酸(TAC)是导致X. oryzae对拌种灵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徐州、平山两地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群体遗传关系分析70-75

摘要: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江苏徐州和河北平山两地混生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日本稻蝗(O.japonica) 的群体遗传关系.用10条随机引物从43头个体中产生12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 其多态性条带占99%. 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高于日本稻蝗,分别为0.3432和0.2781.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中华稻蝗与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地理上存在较大跨度的两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如:江苏徐州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411,河北平山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遗传距离为0.2578,而江苏徐州中华稻蝗和河北平山日本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749,江苏徐州日本稻蝗和河北平山中华稻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982.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供试的43个个体分为两大聚类簇,江苏徐州和河北平山两地的中华稻蝗聚为一支,日本稻蝗聚为另一支.上述结果表明,RAPD分析方法可显示个体间的多态性,反映个体或物种间的细微差异,是区分近缘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76-85

摘要: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并具有多种生物型.本文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对国内外12个地理种群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自北京海淀、河南郑州、山东枣庄、江苏南京、上海闵行、海南海口等地的烟粉虱与来自美国California州、Texas州、Arizona州以及以色列的B型烟粉虱的同源性达到99.8%~100%,由此可见目前在中国广大地区暴发成灾的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而采自云南省昆明地区一品红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与来自摩洛哥和西班牙的Q型烟粉虱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该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这也是首次报道Q型烟粉虱入侵中国.

二氯喹啉酸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86-90

摘要:以除草剂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Q)、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2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2种二氯喹啉酸半抗原:6-(3,7-二氯-8-喹啉甲酰基)氨基己酸(QC)和4-(3,7-二氯-8-喹啉甲酰基)氨基丁酸(QB).并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Q、QC和QB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制备了二氯喹啉酸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再将Q-BSA、QC-BSA和QB-BSA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3种抗二氯喹啉酸的多克隆抗体:抗Q-BSA抗体(Q-Ab)、抗QC-BSA抗体(QC-Ab)和抗QB-BSA抗体(QB-Ab),当相应的包被抗原浓度均为4 μg·ml-1时,相应的冻干粉效价分别为2×103,1.2×106和1.6×106.由于Q-Ab效价偏低,不适合用于检测.采用同源间接ELISA竞争法测定时,其他2种抗体(QC-Ab、QB-Ab)的抑制中浓度(IC50)均大于50 mg·L-1,检测灵敏度也较低.因此本文对异源间接竞争ELISA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源反应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同源反应,其中QB-Ab的IC50为0.4 mg·L-1;最低检测限为0.006 m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