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 11-1328/S 国内刊号
  • 0578-1752 国际刊号
  • 2.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业科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兽医·资源昆虫、研究简报

中国农业科学 200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穞稻分类地位的SSR证据937-942

摘要:橹稻是发现于我国江苏连云港地区(北纬34°33′~34°46′)具有杂草生长习性的一类稻种资源。本研究采用30对水稻SSR引物,比较橹稻与22份近缘野生种、21份亚洲栽培稻种质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橹稻有14对SSR引物的带型与源于安徽省的4份塘稻材料相同,存在10个与粳稻和野生稻共同的SSR位点等位基因,并携带2个籼稻特征标记位点等位基因和1个普通野生稻特征位点(RM25)等位基因。在RM82位点上,发现1个橹稻、塘稻、深水稻和普通野生稻材料所共有的等位基因。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则显示橹稻与安徽塘稻遗传距离最近,与太湖栽培粳稻明显不同。认为橹稻是保留较多普通野生稻等位基因的较原始亚洲栽培稻种粳稻类型。

低纤维基因突变水稻稻草细胞壁组分动态发育分析943-947

摘要:以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伽马射线照射选育的低纤维基因突变体水稻(嫩稻Nendao)与亲本双科早(Shuangkezao)为研究试材,分析水稻抽穗后的细胞壁纤维构成生物学动态发育与特点.在相同种植条件下,低纤维基因突变体选育的嫩稻表现出较强的营养体生长优势,收获期叶、鞘、茎生物产量分别较亲本提高27.77%、30.19%和37.96%.与亲本相比,嫩稻稻草的细胞壁纤维素含量明显降低(-23.9%),而细胞壁在动态发育过程中,通过自我补偿能力,提高半纤维素(11.94%)、木质素(8.79%)与硅化物(5.60%)组分的构成含量,以完成对细胞的保护功能作用.此外,低纤维基因嫩稻稻草收获时的粗蛋白含量较亲本稻草提高20.71%,而其中可溶解蛋白比率提高63.49%.研究表明,低纤维基因嫩稻具备了较好的饲料稻品种资源特点.

冬播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948-953

摘要: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豫麦70在山东、河南有好的适宜性.

栽培大豆起源与演化研究进展954-962

摘要: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评述了栽培大豆中国东北起源、黄河中下游起源、长江流域及南方起源、日本南部起源等多种假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样性中心与起源中心的关系、栽培物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比较实验生物学研究作物进化时的技术性问题.作者倾向于支持栽培大豆南方起源假设.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963-967

摘要:以辽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以分为高、中、低产3种类型,穗数是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高产品种生物产量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中产品种经济系数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着粒密度及经济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每穗粒数关系最密切,而每穗粒数主要由二次枝梗粒数决定,其次是着粒密度和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整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高、中、低产品种一次枝梗数峰值分别在12~14、10~13和8~12;低产品种二次枝梗粒数较少,中、高产品种二次枝梗粒数均较多,前者主要分布于穗轴中、下部,后者主要分布于中、上部.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968-974

摘要:对华南稻区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998、培杂67和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分蘖盛期早、晚不同季节的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方差、通径、判别函数分析等统计方法,确定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的理想形态性状量化指标,即,植株高度:早季55~60 cm、晚季60~76 cm;每蔸茎蘖数:早季15条左右、晚季14~19条;顶下1叶长:早季40~44 cm、晚季42~60 cm;顶下1叶宽:早季1.2~1.4 cm、晚季1.2~1.3 cm;顶下2叶长:早季39~44 cm、晚季37~43 cm;顶下2叶宽:早季1.1~1.4 cm、晚季1.1 cm左右;顶叶开张角:早季22~58°、晚季4~12°.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的新概念.

棉花生育进程与群体生育动态的知识模型975-981

摘要:棉花生育进程以及株高、果枝果节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是反映棉花个体与群体生育状况的重要标志.在分析棉花生育进程以及产量要素形成和干物质积累等与产量目标和环境因子定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基因型差异和有效积温的棉花生育进程模型以及群体生育动态知识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和不同产量目标等资料对知识模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表明知识模型具有较强的决策功能和适应性.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番茄抗番茄花叶病毒和斑点萎凋病毒病基因PCR标记的同时鉴定982-986

摘要:利用同-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的抗番茄花叶病毒病的Tm22基因和抗斑点萎凋病毒病的Sw-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吻合,其中与Tm22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1标记为共显性标记,抗感试材均产生800 bp的特异片段,杂合抗病基因型和感病基因型有HindⅢ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为:纯合抗病RR:950 bp;杂合抗病Rr:950 bp+500 bp+300 bp+150 bp;感病的rr:500 bp+300 bp+150 bp,纯合抗病基因型无HindⅢ酶切位点.与Sw-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2标记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试材扩增出400 bp的特异性片段.经反复验证,结果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2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该体系的建立不仅省时、省工、节省费用,而且可用于苗期早期辅助选育,加快番茄育种进程.

欢迎订阅986-986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研究987-992

摘要:建立了一种不经PCR扩增而直接应用寡核苷酸芯片从苏云金芽孢杆菌总DNA中检测cry基因的方法.对探针长度、浓度、总DNA含量、标记方法以及灵敏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高浓度Klenow酶随机标记高浓度的总DNA与寡核苷酸探针(40~50 mer、40 μmol·L-1)杂交可用于检测Bt菌株中含有的cry基因;不同长度探针之间对杂交信号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不同浓度的探针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此方法的其它条件为杂交温度4 2℃、时间3 h;检测的样品总DNA的灵敏度约为2.5 μg;标记产物杂交用量(0.625~20μg)的对数值与信号值的对数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85~0.989).

褐飞虱雄虫鸣声特征分析及其生物学意义993-999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褐飞虱雄虫2种鸣声信号的声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雄虫2种鸣声的时域特征个体间差异较大;求偶鸣声中间片段m频域特征比较稳定,脉冲重复频率平均为81.9 Hz,且在整个m片段上脉冲重复频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平均为4.0 Hz;第二种鸣声频谱范围较宽;对褐飞虱雌、雄虫回放褐飞虱3种鸣声,观察试虫行为反应,雄虫求偶鸣声除了用于求偶,还能激起同性之间的竞争;雄虫第2种鸣声不仅仅是雄虫间的竞争信号,还有聚集雄虫的作用,并能刺激雌虫性兴奋,但不用于异性间求偶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DRIS理论缺陷与方法重建1000-1007

摘要:经分析DRIS存在两类理论缺陷:两正态分布的营养元素的比值分布为正偏的非常态;DRIS在营养元素等比不等量变化时存在诊断盲区.依据多维正态分布的二次型理论,以及等概率平衡观点,建立优于DRIS,以及与临界值诊断形式统一的"平衡态诊断施肥综合法"BDRIS.当营养元素相关矩阵R=I(单位矩阵),即不考虑元素颉颃作用时,BDRIS简化为临界值诊断.同时,还提供了SAS语言编写的诊断程序.

欢迎订购《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1007-1007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Ⅰ.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1008-1017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湖泊和河流水域如五大湖泊、三峡库区、滇池、白洋淀、南四湖、异龙湖等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和工业的点源污染.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各重要流域菜果花(蔬菜、水果、花卉)播种面积增加了4.4倍.菜果花种植为新型产业,农民并未掌握合理的施肥技术.由于种植效益高,菜农为了追求效益,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 kg·ha-1,为普通大田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潜在威胁之一.与此同时,农村养殖产业带的发展,使得一些地方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数量剧增,最大已达到1721 kgN·ha-1和639 kgP2O5·ha-1,大大超过了农田可承载的安全负荷,成为各大水域的重要污染源.而城乡结合部地带缺少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加上这一地带城区快速扩张,使之成为城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结果还显示,尽管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已十分严重,然而,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有增无减,进入21世纪初,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和农村发展引起的水污染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Ⅱ.欧美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控制1018-1025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不但逐步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也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20年来,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主要通过源头控制,对农田面源、畜禽场面源进行分类控制.其核心特征为在扎实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发展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技术替代原有技术,在各主要水域和水源保护区研究和制定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通过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的结合,在全流域范围内广泛推行农田最佳养分管理,限制水源保护区农田作物类型、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品种和施肥方式,实行全流域氮、磷总量控制,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自80年代以来,农用化学品用量较高的欧盟国家氮、磷化肥用量分别下降了大约30%和50%.曾经一度十分严重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有所缓解,湖泊和近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发达国家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采取的策略和技术,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Ⅲ.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1026-1033

摘要: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指出,中国各主要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仍然有较大误区,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目前即使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主要原因的流域,仍以河口、河道地带等末端控制工程建设为主.由于没有遵循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整个流域统一布局,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和现有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照顾农民利益,在源头上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实行总量控制,因此许多地区高氮、磷养分用量的菜果花农田面积目前仍在大幅度增长,对今后流域治污造成更大难度.根据中国现状,目前在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和高污染风险地区,应尽快建立不同类型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从水源保护的需求出发,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农田土壤条件,合理划定流域内各级水源保护区,制定并试行相应的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充分的试验研究是保障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试行绿箱政策,鼓励和推动农民广泛采用保护环境的替代技术和生产模式,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园艺·贮藏·保鲜·加工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研究Ⅰ.不同处理对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亲和性的效应研究1034-1038

摘要:以桃、杏、李、樱桃、杏梅等核果类果树的9个品种为亲本共69个组合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亲和性的效应.结果表明,铃铛花期授粉的坐果率显著高于初花期授粉的坐果率;同一杂交组合,正反交坐果率差异显著;母本对远缘杂交亲和性影响很大,父本对远缘杂交亲和性的影响较小;适宜场强的静电场、He-Ne激光处理及60Co γ射线与He-Ne激光联合处理花粉均能显著提高花粉离体萌芽率,用上述处理的花粉进行远缘杂交,坐果率明显高于对照;60Co y射线处理则降低了花粉离体萌芽率,远缘杂交的坐果率也低于对照.

亏缺灌溉对番茄蔗糖代谢和干物质分配及果实品质的影响1045-1049

摘要:在设施内设置4个灌水处理,分别间隔2(CK)、4(处理1)、6(处理2)和8 d(处理3)浇1次水,均以浇水后土壤水分张力计回零为准.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随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逐渐提高,蔗糖含量下降;各时期处理3番茄果肉中糖分含量最高,其次为处理2,其余2处理果实糖分含量最低.蔗糖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逐渐升高,水分亏缺提高了这2种酶的活性,但降低了成熟期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亏缺灌溉提高了番茄叶片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同时提高了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的含量及糖酸比,增加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但严重亏缺灌溉可明显影响植株上部果实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