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氮肥投入量研究1-6

摘要:为了明确河南省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土壤剖面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量187.5 kg/hm~2处理最高,150 kg/hm~2和225 kg/hm~2处理次之,三者差异不显著;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187.5 kg/hm~2处理最高;氮肥利用率逐渐下降;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增加;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86,n=6)。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氮肥利用率,144.4~187.5 kg/hm~2是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量。

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7-12

摘要: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干旱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新品种。笔者通过形态及生长发育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水分利用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指标等对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行了回顾式分析,认为水分胁迫对油菜不同时期形态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回顾式研究,对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指标与技术展开讨论,以期为油菜抗旱性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同时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分子机制的阐明必然将油菜抗旱育种研究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栽培密度对亳州桔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13-18

摘要:为探讨密度对桔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设计5个密度栽培试验,测定了不同密度处理桔梗植株茎高、根长、根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桔梗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和体内分布情况以及根中桔梗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密度处理显著影响单株桔梗茎高、根长、根粗、单株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以及总皂苷含量。高密度条件下,单株发育较差,生长生理指标显著下降;低密度条件下,单株发育良好,生长生理指标及总皂苷含量较高,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较低。植株对氮、磷的吸收趋势一致,生育前、中期吸收逐渐增加,中期达到吸收高峰,后期逐渐降低,前期主要分布在叶片、茎中,中期分布在花果比例较大,后期转移至根部,密度与单株氮、磷吸收量成反比。相比氮、磷吸收,桔梗对于钾的吸收量较小,前后生育期在体内分布趋势相似,中期分布均衡,密度对钾的吸收、分布无显著性影响。综合生物产量和药用部位产量及药效成分含量考虑,闽北、中部地区南桔梗的种植密度在M3左右(约49.5万45.0万株/hm2)为宜。

生石灰对镉胁迫下土壤酸碱度和烟叶镉含量的影响19-25

摘要:为探究烟草不同生育期施加不同量生石灰对土壤pH值和烟草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分别在烟草团棵期、旺长期、成熟期添加0、1125、2250、3375 kg/hm2生石灰(CK、T1、T2、T3),烟叶成熟后采集植株样品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在酸性土壤中施加不同用量生石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土壤pH值依次为T3>T2>T1>CK。(2)团棵期施加处理T2可显著降低烟株不同部位的镉含量;旺长期施加生石灰后烟草各部位的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处理T2对烟叶镉含量的降幅最大,较对照降低60.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成熟期施加生石灰能降低根、茎、叶镉含量,对烟草种子中镉含量降低不明显。(3)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与烟草根部镉含量及烟草种子镉含量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每公顷施加2250 kg的生石灰(T2处理)不仅能提高土壤pH值,减少根系对土壤中镉的吸收,还可以在烟草不同生育期有效降低烟叶镉含量,适合施用在镉污染的烟田。

喷施亚油酸对烟草胁迫抗性的影响研究26-31

摘要:为探讨亚油酸能否提高烟草的胁迫抗性,检测了不同浓度的亚油酸喷施后,烟草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MDA、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以及抗逆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亚油酸处理降低了烟叶中的MDA含量,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H2O2含量和POD活性,增强了rbohD、rbohF、WRKY57、PR-1a、JAZ1和APX基因的表达水平,且大多在10 mmol/L时值最高。表明亚油酸能增强烟叶对胁迫的耐受性,且在10 mmol/L亚油酸处理时效果最佳。

追肥量和追肥时间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32-37

摘要:为筛选出最优的肥料基追比例和追肥时间,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改善烟叶品质,设置6个处理和1个对照,研究不同追肥量和追肥时间对‘云烟105’烤烟品种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云南曲靖宣威植烟区,施用纯氮量为97.5 kg/hm2,基追肥比例为70%:30%,于烤烟移栽后25天追施硝酸钾肥料能促进‘云烟105’烤烟正常生长,改善烟株田间农艺性状,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协调,改善抽吸品质。其中,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平均提高14.03%,感官评吸质量平均提高2.93%,并能使中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和均价等经济指标等分别提高5.05%、4.79%、9.98%和5.45%,经济效益明显。

不同腐殖酸含量基质对烟苗品质的影响38-43

摘要:为探索腐殖酸应用于烟草漂浮育苗的前景,改进烟草漂浮育苗基质提升烟苗品质,以‘K326’为材料,研究不同腐殖酸含量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质中添加腐殖酸能影响烟苗的生长发育,主要包括烟苗的茎高、生物量及根冠比,且腐殖酸促进烟苗生长的作用随着基质中腐殖酸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2)基质中添加腐殖酸对烟苗的还苗期时间影响较小,但能显著影响烟苗的移栽成活率,以30%的腐殖酸含量下烟苗的还苗期最短,且移栽后的成活率最高。(3)基质中添加腐殖酸能一定程度影响烟苗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大小,且以腐殖酸含量为30%的处理烟苗生理特性各指标较适宜。综合来看,育苗基质中添加腐殖酸能影响烟苗的品质,适宜的腐殖酸含量能显著提高烟苗的整体品质,基质中最适宜的腐殖酸含量为30%。

南雄烟区主栽烤烟品种成熟期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研究44-49

摘要:通过对南雄烟区不同烤烟品种成熟过程中活体、离体烟叶丙二醛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揭示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的成熟度与丙二醛含量及其变化的规律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1)大田状态下,上部烟叶,‘K326’丙二醛含量随时间呈“S”型变化,‘粤烟97’、‘粤烟98’丙二醛含量随时间呈类指数型变化,采收时MDA含量分别为21.35、18.75、20.59μmol/g;中部叶,3个烤烟品种均呈类指数型变化,采收时烟叶MDA含量为19.74、12.55、12.98μmol/g。(2)离体状态下,上部烟叶,‘K326’丙二醛含量随时间呈类指数型变化,‘粤烟97’和‘粤烟98’呈“S”型变化;中部烟叶,3个烤烟品种均呈“S”型变化。(3)离体烟叶MDA含量在短时间内达到大田状态下成熟采收时的含量水平,而离体后上、中部烟叶MDA含量均呈现“S”型变化趋势,当达到采收值时正好处于离体烟叶“S”型变化趋势的拐点,即离体烟叶MDA含量变化到达拐点之前与大田状态下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表明不同烤烟品种在烤烟成熟过程中丙二醛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指示其成熟度。

基于因子分析的盐碱地人工林土壤改良效应评价──以黄河三角洲为例50-54

摘要:在滨海盐碱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是改良盐渍土壤的重要手段。对黄河三角洲4个人工林及对照空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及其相关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人工林的土壤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均能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土壤质量,降低土壤容重、含盐量,增加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且各理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情况为:白蜡(1.223)>杜梨(0.686)>柽柳(0.307)>盐柳(-0.107)>空地(-2.108)。

水分胁迫下2种云杉属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55-61

摘要:为研究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在干旱荒漠区适应性特征,筛选出适宜于干旱荒漠区理想的造林树种,以2种云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正常供水条件、中度土壤水分胁迫、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2个树种的水分参数。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2种云杉属植物自由水含量、组织含水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降低,而水分饱和亏、束缚水/自由水、束缚水增大,叶片持水力降低。随着季节的变化,2种云杉属植物各项水分参数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呈规律性变化,组织含水率在7—9月变化差异不显著,束缚水/自由水、束缚水含量在7—9月呈增加后又下降的趋势;相对含水量呈递增趋势;水分饱和亏呈下降趋势;自由水含量呈下降后又增加的趋势。在水分胁迫初期,2种云杉各处理苗木持水力差异不显著,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持水力差异增大,而且青海云杉持水力低于沙地云杉的。从2种云杉属植物各项水分参数分析,表明沙地云杉具有较强的抗逆水分生理特征。

美国梾木(Cornus spp.)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62-67

摘要:为了了解美国梾木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13个美国梾木无性系花粉形态进行观测与方差分析,并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和TTC染色法对无性系2号花粉萌发特性及花粉活力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不同无性系间花粉大小差异不显著,但外壁纹饰差异较大,极面沟距的变异系数最高且遗传最为稳定。(2)花序开花率为75%时花粉活力最高,整花4℃条件下短期保存花粉活力较高。(3)授粉后,多数花粉可在柱头上正常萌发,72 h后花粉管即可进入子房。研究认为,花粉外壁及极面沟距可作为鉴定美国梾木无性系的形态指标,美国梾木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是抗逆及丰产杂交组合的重要保证。

多种环境因素对荠菜萌发和出苗的影响68-72

摘要:为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荠菜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设计不同温度、光照、酸碱度、盐浓度、渗透压和埋藏深度进行荠菜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荠菜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恒温20℃和变温20℃/15℃,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初始萌发时间缩短;种子萌发对光强不敏感;在不同酸碱度处理下,中性(pH 7)发芽率最高,过酸或过碱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种子萌发对盐浓度的敏感性不高,在120 mmol/L NaCl的条件下仍然可以萌发;种子对渗透势很敏感,当渗透势大于-0.9 MPa时,萌发完全被抑制;种子位于土壤表层时,出苗率会最高,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减少,当埋藏深度超过1.2 cm时,出苗完全被抑制。

土壤类型对辣椒根系和果实显微结构影响的研究73-80

摘要:以自交系材料‘SJ11-3’、‘樟树港’和‘06g19-1-1-1’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潮土、黄棕土、稻田土和田园土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种植辣椒的根系和果实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显微结构差异探讨土壤类型对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潮土所植辣椒木质部占根比例最小,皮层细胞最厚;田园土所植辣椒木质部占根比例最为适宜,皮层细胞最薄,形成层细胞与木质部分离程度最低;黄棕土所植辣椒形成层细胞与木质部分离明显。果实细胞壁加厚程度以田园土所植辣椒最为明显,稻田土次之;黄棕土所植辣椒靠内果皮薄壁细胞融合程度最高;稻田土所植辣椒维管束最多,黄棕土次之,潮土最少。结果表明,土壤类型的差异会对辣椒根系和果实的显微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土壤中,田园土所植辣椒根系生长最好,果肉薄壁细胞多,薄壁组织增厚明显,较其他类型土壤更适宜于辣椒生长及果实口感品质的形成。

套袋对西藏拉萨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81-85

苹果矮化砧木致矮机理研究进展86-92

摘要:矮化密植栽培是现代苹果生产发展的方向,苹果矮化砧是实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途径,其致矮机理尚不清楚。揭示苹果矮化砧致矮机理,对加快苹果矮砧育种进程和改进苹果矮砧栽培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前人对致矮基因、解剖结构、水分、物质运输、光合特性、酶与酚类物质、激素等7个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致矮部位及致矮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苹果砧木致矮是矮化砧嫁接口、砧段的木质部及韧皮部综合作用的结果,嫁接的矮砧砧段是致矮的主要部位,苹果矮砧可能通过影响根系发育起到致矮作用,并指出今后应利用更为先进的显微仪器和测量软件对苹果矮砧和乔砧砧段解剖结构进行更微观精确地比较;在严格控制环境的条件下,尽量采取一致的试材,分析不同矮化性砧木在水分、矿质营养、同化物等物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激素物质合成、信号转导、降解及其互作在致矮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多方面研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验证,以求对苹果矮砧致矮机理解释更加透彻。

‘巨峰’葡萄休眠及解除过程糖类物质变化研究93-98

摘要:为更好地了解葡萄休眠期糖类物质变化与休眠的关系,以离体1年生‘巨峰’葡萄枝条为试材进行水培,监测葡萄休眠过程糖类物质变化。通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蔗糖、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巨峰’葡萄在1月6日休眠达到最深,2月5日解除休眠;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休眠加深而升高,解除休眠后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及蔗糖下降;蔗糖含量随着休眠的加深而下降,在休眠解除过程中升高;纤维素在整个休眠中及解除后变化不明显;果糖与葡萄糖在各器官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芽、韧皮部、木质部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两两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崇明水仙鳞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影响因素研究99-103

摘要:以崇明水仙鳞片为外植体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摸索出最有利的组培条件,获得崇明水仙试管小鳞茎,并对组培过程中冷处理时间、鳞片位置及激素配比等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鳞茎冷处理时间以3周为佳;内层鳞片诱导率和再分化率更高;冷处理3周的内层鳞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1 mg/L+2,4-D 0.1 mg/L+蔗糖30 g/L+琼脂4 g/L,诱导率和再分化率分别为48.4%和23.3%。试验摸索出了鳞片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崇明水仙试管小鳞茎的最佳条件,为崇明水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陕南秦巴山地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104-110

摘要: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效益,基于2001—2014年陕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参考国内外有关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选取指标,建立陕南退耕还林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利用效益评价模型从生态、经济、社会3个方面对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陕南三市退耕还林效益指数曲线均呈上升趋势,说明退耕还林效益正逐渐、稳定地显现,尤其从2004年开始,退耕还林的效益显现尤为明显,增速加快。汉中、安康、商洛的综合效益较接近且呈现出同步上升的趋势,截至2014年,汉中市退耕效益最高,综合效益指数为0.6630,安康市居中为0.4985,商洛市最低为0.4260。陕南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且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